福建平和南勝保寧庵一塊舊匾揭抗日往事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福建平和南勝保寧庵一塊舊匾揭抗日往事

2015-08-21 13:29: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福建平和南勝保寧庵一塊舊匾揭抗日往事。在平和縣南勝鎮保寧庵內,楊大來向記者介紹這塊匾的來歷。 黃水成 攝

  中新網漳州8月21日電 (黃水成 何丹丹 黃淑萍)「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我覺得這塊匾很有紀念意義,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21日,在福建平和縣南勝鎮保寧庵內,楊大來向記者介紹這塊匾的來歷。

  記者看到,這塊長約2米,寬約70多釐米的長匾上,刻有「榮宗耀祖」四個大字,右側刻著「福建平和縣義路保寧庵獻金救國義舉可風,愛題贈匾以誌表揚」,左側刻著「福建省政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監察院閩浙區監察使、福建省抗戰敵後援會主任委員,中國民國二十九年拾月轂旦陳肇英」。

  歷經歲月淘洗,古匾愈發顯得質樸無華。

  「這塊匾是在2010年重建保寧庵的時候,被重新發現並保存下來的。」長期在庵裡工作的廟祝老人楊杞梓介紹說,這塊匾當時掛在庵裡的中堂上,上面被紅色油漆覆蓋,並寫有「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所以不敢丟棄,就把它擱在雜物間。

  直到今年前陣子,楊杞梓無意翻動牌匾,上面油漆開始脫落,發現油漆背後還似乎隱藏了一個秘密:「我把表面油漆清涮乾淨後,發現匾上還刻有許多字,就請楊大來老師來斷定一下。」

  「一看到這塊匾,我就覺得眼熟。」楊大來是土生土長的南勝義路村人,1924出生於南勝鎮,已經90多歲高齡的他身體仍舊硬朗。

  楊大來說,之所以對這塊匾眼熟,讓他想起70多年前的一件大事——南勝義路保寧庵(又稱義路庵),約建於明朝後期,迄今已四百多年,歷經多次重修。1938年,當地對庵廟進行重修,落成時還舉行慶典,打醮三天,演戲、放煙火,人群朝拜如織,熱鬧非凡。

  「當時能舉辦這大型慶典,是因為這庵信眾多,而且還擁有自己廟產。」楊大來說,這保寧庵在當時南勝算是一個富廟,它在每個村都擁有一定的田產,加上信眾多,還有一定的香火錢收入,所以重建後,這個庵還剩餘一大筆錢。

  據楊大來介紹,保寧庵所在地的南勝鎮義路村背靠邦寮山,當年這裡正是中共閩粵邊區特委和紅三團活動的根據地。受此影響,南勝義路村一帶百姓積極投身革命,支持紅三團,冒死送情報、護傷員、接援物資,當地百姓為革命作出巨大犧牲。

  抗戰爆發後,1938年1月,紅三團從平和邦寮山、峨嵋山一帶到平和坂仔集中,部隊編為三個連,共三百多人,改稱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一營,部隊從平和出發,奔赴抗日一線。

  「當時我們保寧庵的那筆剩款就派上用場,全部捐給這支抗日的部隊,兩年後,也就是1940年秋,『福建省抗敵後援會』特賜這塊匾額,以表彰我們南勝義路保寧庵的捐獻義舉及義路人民的愛國熱情。」

  楊大來說,保寧庵重建和接受匾額捐獻在當時是件大事,當時已經是一個青年人,他十分清楚記得匾額當年被掛在庵廟的中堂上。「贈匾額的那天,當地的很多鄉親都去迎接,庵裡非常熱鬧。從此,廟裡的香火更加旺盛了。」

  但在那特殊年代,保寧庵也經歷了一系列變故後昔日古庵風採,消失殆盡。楊大來說,當時對這塊匾額來歷比較敏感,當地的村民為避免引來麻煩就把這塊牌匾用油漆刷上「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因此這個牌匾就被遺忘了十幾年,也使得這塊匾額得以倖存。

  「這塊牌匾意味著我們當地對抗日戰爭的支持,我們不僅要保護它,更要把這種愛國精神傳承下去」。楊大來說。(完)

相關焦點

  • 南勝糖廠記憶
    平和糖廠,也是平和第一糖廠,廠址位於南勝圩,它建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是當時南勝唯一的大工廠,也是南勝人引以為傲的一個大廠,因為它是第一糖廠,比縣城的糖廠還大。平和一糖!這名稱響噹噹的,甚至連當時學校的老師們也常把它掛在嘴邊,要是哪個同學簡單的題不會做,或是成績考得極差,老師便賜於他「平和一糖」的封號。南勝人都知道,人們習慣把笨的人叫:糖雞或糖膏的。有了「平和一糖」,接著就有「平和二糖」,「平和三糖 的封號了。」現在自己也為人師,想來總覺當時的老師們那樣做是不妥的。
  • 平和大溪、安厚、坂仔、秀峰、蘆溪、南勝多名學子受資助、獎勵
    (作者:通訊員 傅劍波 記者 王志暉 來源:平和網 )平和11名困難學子受到市廣播電臺、電視臺資助    8月22日,漳州人民廣播電臺、漳州電視臺到安厚鎮開展扶貧助學活動,共為11戶貧困戶送去助學金2萬多元。掛職副縣長傅一東參加活動。
  • 英國伯明罕大學珍藏南勝藥房處方
    收藏在英國的南勝藥方最近,一張清光緒年間福建省平和縣南勝鎮英華藥房的處方單在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圖書檔案館被發現。他們都是英國醫生,醫術高超,深受漳浦平和等地民眾歡迎。馬士敦博士時常到漳浦和平和一帶出診。他聽說南勝圩內有一所「精治男婦老幼內外科」及中西藥材的銷售業務的英華西藥房, 不分貧富貴賤,求診必接。光緒26年(1900年)3月26日,他慕名來到這家藥房,索取一張藥房為病人開的處方。馬士敦博士對這位醫生開的藥方評價:「這是這裡最成功之一的本地醫生。
  • 南勝中心小學召開少先隊平和縣南勝中心小學第一次代表大會暨少工委成立大會
    12月11日上午,南勝中心小學召開少先隊平和縣南勝中心小學第一次代表大會暨少工委成立大會。參加大會的有: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少先隊員及家長代表,會議由南勝中心小學少先隊總輔導員吳煜主持。5.林天生副校長宣讀擬任平和縣南勝中心小學少工委候選人人員名單,並通過舉手表決
  • 王漢傑:戰功卓絕的抗日先鋒
    在激烈血戰中,王漢傑與四位戰友組成一個小隊浴血拼殺,突圍成功,幾經險阻到了浙江金華,再由山道進入福建,回到了闊別8年的家鄉。之後,他重返菲律賓,擔任仙彬洛市華僑店員救亡協會秘書長,繼續領導抗日救亡鬥爭。
  • 「南勝中心小學」大礬山下書聲琅 閱讀花開滿園香
    近年來,南勝中心小學大力推行書香校園建設,著力構建閱讀校本課程及評價體系,課程以培養終身閱讀者為目標,以「課程+活動」為模式,配有固定的時間、相應的教材及評價方法。經過多次實踐修訂,這套課程體系不斷完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抗日雄獅十九路軍的最後輝煌---福建事變和中華共和國
    1932年5月,在上海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一二八'事變)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被派往福建,就在福建發動抗日反蔣活動。其實蔣介石早就得到了十九路軍(官兵主要是廣東籍)有「叛變」跡象的情報,兩廣李宗仁、陳濟棠、陳銘樞等人,正在密謀另立政府,以對抗南京國民政府。
  • 平和安厚文祠:曾祀王陽明 道業映儒林
    平和安厚文祠尚存的主體建築近日,筆者一行在平和縣安厚鎮白石村採訪時看到一座年久失修、面闊三間、高兩層的古建築,連當地的年輕人都說不清它是祠還是廟。「眼前這座古建築叫安厚文祠,也叫向文書院,建於清乾隆年間。」
  • 探訪福建平和九峰城隍廟 王維「南下」閩南小鎮
    中新網福建平和5月20日電 (張金川 葉秋雲)從福建漳州九峰鎮東門向鎮區方向,穿過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牌坊「龍章褒寵坊」,右側便是恢宏古樸的平和城隍廟(也稱為「平和都城隍廟」)。廟邊上的石碑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說明其重要性。
  • 美妝鑑定:保寧嬰兒皂真假辨別,有關韓國保寧皂真假鑑別經驗!
    近期出現了一批假的保寧嬰兒皂,把對比圖整理了下,在假貨一大片的市場上,能買到正品算是幸運了,現在保寧嬰兒皂換新包裝了。希望各位拿起不管你在哪裡買的皂,來對比真假。要特別提醒各位媽媽爸爸們,為了寶寶的健康和安全,一定要看清真假貨啊!
  • 「世界柚鄉」福建平和舉辦蜜柚節 江丙坤為柚王頒獎
    張金川 攝中新網福建平和10月9日電 (張金川 龔雯)恰逢福建平和建縣500周年之際,以「知行合一·盛世柚鄉」為主題第十四屆平和蜜柚節9日上午在福建平和陽明公園揭幕,原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出席開幕式並為柚王頒獎。平和縣委書記郭德志在開幕式致辭中說,「昔日的貢品成為如今的『黃金果』『致富果』。」
  • 小蘭幽習琴記 | 禪宗與《普庵咒》
    ——摘自《追尋絕世的清音》吳釗先生訪談《普庵咒》其音節清靜平和,自然安穩,為靜慮滌心之妙曲。吳釗先生所演奏的《普庵咒》得査阜西先生真傳,來源於彭慶壽的《理琴軒琴譜》,後經査阜西、溥雪齋等先生整理。敬請期待下期小蘭幽學古琴《普庵咒》曲目賞析。
  • 特寫:臺灣抗日將軍李友邦故居裡的一場祭祖聚會
    席間,老人們在晚輩簇擁下回憶往事。其中,李友邦將軍的抗日事跡是大家最愛談論的話題。  李友邦1906年出生,自小不滿日本殖民統治,少年時曾兩度襲擊日警派出所,後被通緝而逃往大陸,並進入黃埔軍校二期學習,孫中山先生曾指定廖仲愷作他的中文老師。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李友邦提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的口號,號召臺胞共同為抗日救國而奮鬥。
  • 平和船底人記憶:小溪有座造船廠
    我知道,阿河以前是平和造船廠的造船師傅。二平和造船業歷史悠久。據《康熙平和縣誌》(p180頁)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平和知縣王祿撰寫的《揚善亭碑記》裡有這麼一段話:「吾邑耆民張士珙,……捐金造船,載木運石,築南山、寨仔之坡……。」可見平和縣的造船歷史至少有500年了。
  • 平和坂仔採風(作者:薌城 林南中)
    本文轉自《好山好水》微信公眾號平和坂仔採風鮮為人知的天利植牧場,體型龐大的薰南樓,石雕工藝精緻的老牌坊,漳州南山書院鄉土文化研究會周末的坂仔之行收穫滿滿。前不久,熱心鄉土文化的呂雅林爆料說在平和坂仔有個抗戰時期毛主席曾經給題字的天利植牧場,於是相約前往採風。玫力鄉土研究寫作的平和林語堂文化研究會會長、作協副主席許少梅在坂仔匯合後參與調研。天利農場創辦者後人孺子李、賴俊榮全程導覽。
  • 【福建葉氏•動態】平和葉氏舉行獎學助學活動
    2019年8月3日,世葉總會福建平和分會獎學、助學大會在平和蘆溪正壽公葉氏宗祠隆重舉行。       天道酬勤,金榜題名,前程似錦。葉一涵是福建平和蘆溪葉氏正壽公裔孫,今年高考以投檔分734分(語文121分、數學140分、英語140分、理綜283分、加50分)的好成績,名列福建省前茅、漳州市榜首,被清華大學錄取。其父母葉志強、葉俊玲夫婦都是中學老師,他從小受其父母的教誨,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志存高遠。如今金榜題名,考上他心目中理想的大學。這是他自己努力學習的成果,也是葉氏族人的驕傲與自豪。
  • 平和記憶:山格鎮的「後時樓」
    昨天,在山航工作的老同學平和山格人吳萬淵看到《大溪土城記》一文後,給我發來一篇他父親吳鎮忠寫的文章《山格維新樓歷史沿革》(維新樓就是後時樓),並附了幾張他去年國慶節回鄉時拍的「後時樓」照片。萬淵同學告訴我,他的父親在家務農,花了二十年整理山格吳氏族譜,現已準備出版。我感覺此文有助於外界了解平和山格鎮與「後時樓」,特發之。
  • 抗日保臺志士、臺灣第一才子:丘逢甲
    晚清時期反對割臺讓日,英勇抗日保臺的愛國志土、著名愛國詩人、教育家,當時被稱為臺灣第一才子的丘逢甲,便是蕉嶺臺胞中的傑出代表之一。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這首《春愁》抒發了丘逢甲強烈的愛國情懷,也曾讓溫總理為之動容。  丘逢甲,祖籍廣東蕉嶺,1864年出生於臺灣苗慄縣銅鑼灣。
  • 沈志平擬提名為漳州市副市長人選 為福建平和人
    導報訊 (記者 沈華鈴)昨日,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發布公告,對省委研究擬提拔任用的沈志平同志予以任前公示。現任漳州市政府黨組成員、漳浦縣委書記、古雷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的沈志平,擬提名為漳州市副市長人選。沈志平,男,福建平和人(福建南靖出生),196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省委黨校大學學歷。公開資料顯示,沈志平曾任南靖縣工商局局長;雲霄縣委常委、紀委書記;雲霄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雲霄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等職,2006年起任漳州市財政局局長、黨組書記,2012年被任命為漳州市林業局局長。2014年起,沈志平任中共漳浦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