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勝糖廠記憶

2021-02-17 坂仔人坂仔事

       



       平和糖廠,也是平和第一糖廠,廠址位於南勝圩,它建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1957年)。是當時南勝唯一的大工廠,也是南勝人引以為傲的一個大廠,因為它是第一糖廠,比縣城的糖廠還大。平和一糖!這名稱響噹噹的,甚至連當時學校的老師們也常把它掛在嘴邊,要是哪個同學簡單的題不會做,或是成績考得極差,老師便賜於他「平和一糖」的封號。南勝人都知道,人們習慣把笨的人叫:糖雞或糖膏的。有了「平和一糖」,接著就有「平和二糖」,「平和三糖 的封號了。」現在自己也為人師,想來總覺當時的老師們那樣做是不妥的。



         糖廠那高高聳立的一大一小的煙囪成了當時南勝的地標,每年一到榨季的時候,大小煙囪好像兩支點燃立起的香菸,每天吐著滾滾的濃煙。遠遠地可以聽到機器的轟鳴和高壓鍋爐排洩氣發出的嗤嗤聲響。四輪大頭後帶拖鬥的拉蔗車,一輛接一輛地滿載甘蔗運往糖廠。那時的孩子們對那些大傢伙感覺特別新奇,老追著它的屁股跑,一些膽大的追上攀爬在車鬥邊上搭順風車,特別地神氣。最令人難忘的是糖廠的汽笛聲,每天早晨七點八點和下午的三點四點會準確地響起,聲音響徹雲霄,傳遍南勝的每個角落,成了全鎮的報時器。如果某一天因為機器檢修,汽笛不響了,人們會很不習慣,時間都亂了。畢竟幾十年來,它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當時糖廠的幹部職工是非常風光的,哪怕是季節工也讓人羨慕得要死!他們領著不菲的工資,過著優越的生活,令一般老百姓望塵莫及,市場上那些挎著籃子買菜買肉的十有八九是糖廠人。到糖廠工作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都以是一糖人為豪!當然普通老百姓是無法企及的,那時人家都是內招的。

 

       糖廠裡面,一般不讓閒人進去的,尤其是小孩子。兒時的我們對糖廠充滿嚮往,覺得那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幸運的是,在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糖廠,這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同學們歡呼雀躍地排著長長地隊伍,踏進糖廠大門,便聞到了濃濃的紅糖味道,個個都睜大了好奇的雙眼看著眼前的一切。穿過通道來到廠區,進入生產車間。第一次進入工廠,第一次見到各種的機器,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地新奇,那麼地富有吸引力,仿佛兩隻眼睛是不夠用的。在老師和工人師傅的帶領下,我們親眼看到堆積如山的甘蔗怎樣被高高吊起,怎樣在輸送帶的傳送下,進入壓榨機器,接著怎樣渣汁分離,再怎樣蒸餾製作成糖……工人師傅扯著嗓子向我們介紹講解,但嘈雜的機器聲差不多把他的聲音淹沒了!參觀了糖廠,我們內心無比激動,對裡面的工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中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也要到工廠去駕馭那些龐大的機器。


      

        曾經,糖廠轟轟轟烈烈地運轉了幾十年,它帶動了南勝及周邊的經濟。曾經,糖廠的汽笛聲每天上午下午準時鳴響,向人們匯報著時間。曾經,多少大頭拖拉機來回奔忙于田間廠區,熱鬧了南勝這山區小鎮……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糖廠停產關閉了,機器不轉了,一切都沉寂了下來,工人解散,廠房閒置,不見了昔日的繁忙景象,而是日漸沒落雜草叢生,破壞,坍塌……2006碧利斯肆虐小鎮,糖廠也難逃一劫,而後政府重新規劃了廠區,建了安置房,成了今天的糖廠小區。


      

        今天的糖廠小區,已無存留多少舊時糖廠的痕跡,只有社區中僅存的兩棵大樹——榕樹和旁邊的那棵不知名的樹是糖廠風雲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還有那兩三座已破舊不堪的職工套房,辦公樓仿佛還在訴說著平和糖廠的興衰史……


(對比一下,可愛小女孩身後的榕樹長大了)

(可愛小孩背景裡依稀的糖廠一角)



(在此對提供珍貴照片的朋友表示真誠的感謝!)



附:糖廠歷史簡介

.平和糖廠廠址在南勝鄉。原為1957年投產的日榨藤50噸的紅糖廠,1958年9月15日動工興建機制白砂糖廠,投資315.3萬元,設計生產能力為日榨蔗350噸,有固定職工165人。

1960年1月8日正式投產,1961年8月停產,1964年3月復產。次年,創產值195.09萬元,實

現利潤25.28萬元,稅金143.77萬元。

1975年,日榨量為300至400噸。

1977年,實現甘堆場機械化,日榨量提高到555噸,當年產值611.99萬元,實現利潤53.42萬元,稅金247.35萬元。

1983年至1984年,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廠先後創辦勞動服務公司,增建食用菌車間和醬色車間,開發香菇、醬色等新產品,實現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1985年,投資200萬元,對發電供氣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實現發電自給有餘,日榨量提高到720噸。

1984年至1985年榨季,榨蔗蔗76952噸,產白沙糖8799.8噸,一級品率達97.6%。

1985年,創產值859.31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19822元/人,實現利潤101.9萬元,稅金194.8

萬元。

1988年,廠固定資產原值764.63萬元,有職工406人(不含季節工)創產值685.63萬元,實現利潤26.7萬元、稅金175.4萬元。



《南勝吾鄉吾土》是林清和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本公眾號旨在挖掘南勝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展示、宣傳、推廣美麗家鄉南勝!歡迎點擊二維碼或者長按圖文上角的藍色字體「南勝吾鄉吾土」,即可加關注,歡迎關注、分享,同時希望各位有識之士不嗇提供訊息,助力宣傳美麗家鄉南勝!


來源 南勝吾鄉吾土

相關焦點

  • 記憶中的四川:「甜城」—內江糖廠
    在這個時內江出現了幾個大的新式糖廠,比如:位於聖水寺甘蔗試驗場的華農糖廠、位於三元井的中國聯合煉糖廠、位於資中的沱江糖廠等。解放後,瀕於停滯衰落的內江糖業開始復甦。資中、三元、龍山、茂市糖廠陸續新建、擴建。同時,內江還擁有中央輕工業部重慶工業試驗所的蔗糖研究組和內江甘蔗試驗場兩所科研單位。
  • 南勝中心小學召開少先隊平和縣南勝中心小學第一次代表大會暨少工委成立大會
    12月11日上午,南勝中心小學召開少先隊平和縣南勝中心小學第一次代表大會暨少工委成立大會。參加大會的有: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少先隊員及家長代表,會議由南勝中心小學少先隊總輔導員吳煜主持。5.林天生副校長宣讀擬任平和縣南勝中心小學少工委候選人人員名單,並通過舉手表決
  • 臺灣記憶:高雄橋頭糖廠的百年歲月
    陳再居(二排中)、陳水能(二排左)、陳明發(前排中)一家三代為橋頭糖廠服務近一世紀  1901年,日本人在高雄橋頭設立第一座新式製糖廠糖業全盛時期,人人以進糖廠為第一志願。1999年從橋頭糖廠退休的陳明發,祖孫三代為糖廠貢獻了近一百年歲月。他感慨:「陳家三代從煙囪會燻做到不會燻,企業若不能隨社會變遷而快速調整轉型,是過不了三代的。」    糖廠的煙囪,在一百多年前是橋頭的地標,至少有二、三千人要靠糖廠過活。
  • 「南勝中心小學」大礬山下書聲琅 閱讀花開滿園香
    近年來,南勝中心小學大力推行書香校園建設,著力構建閱讀校本課程及評價體系,課程以培養終身閱讀者為目標,以「課程+活動」為模式,配有固定的時間、相應的教材及評價方法。經過多次實踐修訂,這套課程體系不斷完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新營糖廠文化慶典 地景藝術迎賓
    臺糖新營糖廠16日起將舉行地景藝術節,以穿梭、聆聽、再生、記憶延展出四大藝術地景,其中,「糖鐵金剛」則是以臺糖經典德馬牌(DIEMA)內燃機車的外型打造。(新營糖廠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新營糖廠首次舉辦地景藝術節,結合藝術地景、小農文創市集、拾光音樂會、劇團表演等,並以糖業的歷史為脈絡,希望帶領遊客找尋新營糖廠的故事,新營糖廠地景藝術節16日至10月15日展開,新營糖廠歡迎遊客一同參與糖業文化的秋季慶典。
  • 英國伯明罕大學珍藏南勝藥房處方
    收藏在英國的南勝藥方最近,一張清光緒年間福建省平和縣南勝鎮英華藥房的處方單在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圖書檔案館被發現。這個醫生在南勝有比較大的診所。他從廈門的Manson(曼森)醫生的徒弟學到一點西藥知識。他能開膿腫,但是不做別的手術。」1906年,馬士敦選擇回到永春醫院任院長,他的同伴則回英國。1919年,馬士敦北上受聘為北京協和醫學院婦產科主任,一直到1936年退休,退休後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名譽教授。
  • 探訪周坡糖廠舊址
    內江糖業興盛紅火的時期,有八大國營糖廠,位於內江縣(現市中區)朝陽鎮的朝陽糖廠便是其中之一,而地處朝陽鎮周坡村的周坡糖廠則是朝陽糖廠的分廠。近日,筆者前往周坡糖廠舊址探訪。在高速公路客運中心乘坐內江至擁共的客車,經永安鎮,過張家場,一個小時後到達周坡村。
  • 百年糖廠的「文藝復興」
    原標題:百年糖廠的「文藝復興」  新華網臺北12月7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一座生產了近百年的老糖廠,11年前停工,眼看就要在時光流逝中被荒廢、被遺忘。就因為一個鼓樂團的進駐,它獲得重生,並開始「文藝復興」。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臺南市仁德區的十鼓文化村。
  • 全國糖廠產糖量排名出爐,廣西的糖廠無敵
    近日,中國糖業協會發布了2018/19年製糖期全國食糖產量集團及糖廠排名。在排名中,廣西的製糖集團及糖廠數量最多,全國食糖產量排行榜十強中(集團),廣西的企業佔了6個,而全國糖廠食糖產量排行榜中,前50強中,幾乎都是廣西的糖廠了。
  • 臺灣寫真:青年樂團翻轉百年糖廠
    臺灣寫真:青年樂團翻轉百年糖廠 2014-12-07 18:53:36  中新社記者 鄭巧 劉舒凌  一度荒廢的臺南仁德糖廠,正在變身成一個新的文化地標。
  • 福建平和南勝保寧庵一塊舊匾揭抗日往事
    福建平和南勝保寧庵一塊舊匾揭抗日往事 2015-08-21 13:29: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福建平和南勝保寧庵一塊舊匾揭抗日往事。
  • 臺灣彰化溪湖糖廠,搭上糖廠五分車駛上懷舊的甜園軌道
    但位於溪湖市區不遠處有座溪湖糖廠,這可是遊客鮮少觸及的一個區塊。說到糖廠,我們印象總是停留在好吃的糖廠冰,又或者是如高雄糖廠可以體驗搭乘五分車。隨著現代人養成走馬看花打卡就好的旅遊習慣,已經很少人願意去考究這些曾經帶動臺灣風華的糖廠歷史。回溯臺灣早期,其實各地普遍種植著大量的甘蔗,這些甘蔗多為用來製糖,並且外銷至日本等地。
  • 臺東百年糖廠廢棄後重生 成當地新文化地標
    中新社臺東9月17日電 題:臺東百年糖廠廢棄後重生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  秋日的臺東烈日似火,走進臺東糖廠,工廠的原始樣貌還在,昔日機器的轟鳴聲已不在。進出工廠的不再是運輸蔗糖的汽車和工人,而是旅遊大巴和遊客。糖廠車庫和成品庫已成功轉型成藝術家的設計工坊和創意園區。  鏽跡斑斑的製糖機器,述說著時代變遷與臺東糖廠的興衰。
  • 85歲順德糖廠啟動改造!從工業「活化石」蛻變城市新地標
    德勝河北岸片區改造籤約暨順德糖廠項目啟動儀式舉行過後,伴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歷經85年風雨滄桑的順德糖廠將與德勝河北岸一起煥發新生。  「中國甘蔗製糖之父」或變身工業博物館  順德糖廠創建於1934年。作為中國第一批機械化甘蔗製糖廠,順德糖廠從投產到全面停產走過整整68個春秋,是中國製糖業最高水平與技術的代表,被譽為「中國甘蔗製糖之父」。  新中國成立後,順德糖廠翻開新的一頁。
  • 廣西糖廠開榨加速
    生意社11月26日訊   11月24-25日廣西分別有農墾糖業集團良圻製糖有限公司、農墾糖業集團星星製糖有限公司、廣西崇左市湘桂糖業有限公司、伶俐糖廠順利開榨。截至11月26日不完全統計廣西有8家糖廠開榨,已開榨糖廠產能合計53300噸/日,同比減少6700噸/日。
  • 廣西超過40%的糖廠已經開榨
    據不完全統計,11月25日,廣西又有6家糖廠開榨,分別是鳳糖集團鳳山、柳城、羅城糖廠,崇左扶南東亞糖業、農墾集團紅河、黔江糖廠  6家糖廠開榨,這也使25日成為自09/10榨季廣西開榨以來單日開榨糖廠家數第二多的一天,至此截止到11月25日,廣西已經有42家糖廠開榨,開榨糖廠已經超過全區糖廠總數的40%,較上榨季同期減少4家;開榨糖廠日設計產能超過
  • 廣西甘蔗收購價格公布糖廠陸續開榨 雲南糖廠獎勵緬甸甘蔗種植
    隨著新季甘蔗陸續收穫,雲南、廣西的糖廠新季壓榨工作陸續展開,甘蔗市場收購價格也逐漸給出。據來自專業機構糖網的消息顯示,目前廣西2020/2021年榨季已有16家糖廠開榨,約佔開榨糖廠總數的五分之一,開榨產能已超日處理蔗13萬噸。
  • 百年廢棄糖廠 聞「鼓樂」復興
    N海都駐臺記者 陳金蘭 海都訊 不再製糖的百年糖廠,留下它做什麼?2005年,年輕的臺南十鼓擊樂團接手關停已久的臺南仁德糖廠,重新規劃,以有限的資金保留住糖廠裡的老廠區、舊事物,同時融入臺灣特色鼓樂表演形式,終於在2007年將其化身為亞洲第一座鼓樂主題藝術村。
  • 平和船底人記憶:小溪的橋
    建成後的南山大橋是平和縣交通運輸最重要的橋梁,來往車輛頻繁,晝夜不停,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平和第一、第二糖廠榨季開始,那運蔗車隊往返穿行於南山大橋,甚是壯觀。平時每逢小溪圩日,四裡八鄉的人通過南山大橋到小溪來赴圩的更是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絡繹不絕。話說當年參加建設南山大橋的三個民工隊,船民隊表現特別積極。
  • 《消失的工廠·夢回篇》:過去的我和桂平糖廠,不願夢醒
    在寫這篇圖集之前,桂平糖廠早已被夷為平地,前兩篇的工廠和生活區已荒廢不堪,本篇則是在糖廠僅存生機的最後時刻拍下來的,把美好的事物定格住,送給喜歡糖廠的朋友們留念。拱橋下面的流水依然清澈,綠樹成蔭,拱橋後背隱隱約約看到的假山涼亭是孩童時期的玩樂天地,假山地下還有防空洞,那是一個奇妙探索的地方,裡面陰暗潮溼,只能往裡走一小段路,沒有膽量再繼續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