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糖廠,也是平和第一糖廠,廠址位於南勝圩,它建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1957年)。是當時南勝唯一的大工廠,也是南勝人引以為傲的一個大廠,因為它是第一糖廠,比縣城的糖廠還大。平和一糖!這名稱響噹噹的,甚至連當時學校的老師們也常把它掛在嘴邊,要是哪個同學簡單的題不會做,或是成績考得極差,老師便賜於他「平和一糖」的封號。南勝人都知道,人們習慣把笨的人叫:糖雞或糖膏的。有了「平和一糖」,接著就有「平和二糖」,「平和三糖 的封號了。」現在自己也為人師,想來總覺當時的老師們那樣做是不妥的。
糖廠那高高聳立的一大一小的煙囪成了當時南勝的地標,每年一到榨季的時候,大小煙囪好像兩支點燃立起的香菸,每天吐著滾滾的濃煙。遠遠地可以聽到機器的轟鳴和高壓鍋爐排洩氣發出的嗤嗤聲響。四輪大頭後帶拖鬥的拉蔗車,一輛接一輛地滿載甘蔗運往糖廠。那時的孩子們對那些大傢伙感覺特別新奇,老追著它的屁股跑,一些膽大的追上攀爬在車鬥邊上搭順風車,特別地神氣。最令人難忘的是糖廠的汽笛聲,每天早晨七點八點和下午的三點四點會準確地響起,聲音響徹雲霄,傳遍南勝的每個角落,成了全鎮的報時器。如果某一天因為機器檢修,汽笛不響了,人們會很不習慣,時間都亂了。畢竟幾十年來,它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當時糖廠的幹部職工是非常風光的,哪怕是季節工也讓人羨慕得要死!他們領著不菲的工資,過著優越的生活,令一般老百姓望塵莫及,市場上那些挎著籃子買菜買肉的十有八九是糖廠人。到糖廠工作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都以是一糖人為豪!當然普通老百姓是無法企及的,那時人家都是內招的。
糖廠裡面,一般不讓閒人進去的,尤其是小孩子。兒時的我們對糖廠充滿嚮往,覺得那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幸運的是,在五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糖廠,這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同學們歡呼雀躍地排著長長地隊伍,踏進糖廠大門,便聞到了濃濃的紅糖味道,個個都睜大了好奇的雙眼看著眼前的一切。穿過通道來到廠區,進入生產車間。第一次進入工廠,第一次見到各種的機器,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地新奇,那麼地富有吸引力,仿佛兩隻眼睛是不夠用的。在老師和工人師傅的帶領下,我們親眼看到堆積如山的甘蔗怎樣被高高吊起,怎樣在輸送帶的傳送下,進入壓榨機器,接著怎樣渣汁分離,再怎樣蒸餾製作成糖……工人師傅扯著嗓子向我們介紹講解,但嘈雜的機器聲差不多把他的聲音淹沒了!參觀了糖廠,我們內心無比激動,對裡面的工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中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也要到工廠去駕馭那些龐大的機器。
曾經,糖廠轟轟轟烈烈地運轉了幾十年,它帶動了南勝及周邊的經濟。曾經,糖廠的汽笛聲每天上午下午準時鳴響,向人們匯報著時間。曾經,多少大頭拖拉機來回奔忙于田間廠區,熱鬧了南勝這山區小鎮……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糖廠停產關閉了,機器不轉了,一切都沉寂了下來,工人解散,廠房閒置,不見了昔日的繁忙景象,而是日漸沒落雜草叢生,破壞,坍塌……2006碧利斯肆虐小鎮,糖廠也難逃一劫,而後政府重新規劃了廠區,建了安置房,成了今天的糖廠小區。
今天的糖廠小區,已無存留多少舊時糖廠的痕跡,只有社區中僅存的兩棵大樹——榕樹和旁邊的那棵不知名的樹是糖廠風雲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還有那兩三座已破舊不堪的職工套房,辦公樓仿佛還在訴說著平和糖廠的興衰史……
(對比一下,可愛小女孩身後的榕樹長大了)
(可愛小孩背景裡依稀的糖廠一角)
(在此對提供珍貴照片的朋友表示真誠的感謝!)
附:糖廠歷史簡介
.平和糖廠廠址在南勝鄉。原為1957年投產的日榨藤50噸的紅糖廠,1958年9月15日動工興建機制白砂糖廠,投資315.3萬元,設計生產能力為日榨蔗350噸,有固定職工165人。
1960年1月8日正式投產,1961年8月停產,1964年3月復產。次年,創產值195.09萬元,實
現利潤25.28萬元,稅金143.77萬元。
1975年,日榨量為300至400噸。
1977年,實現甘堆場機械化,日榨量提高到555噸,當年產值611.99萬元,實現利潤53.42萬元,稅金247.35萬元。
1983年至1984年,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廠先後創辦勞動服務公司,增建食用菌車間和醬色車間,開發香菇、醬色等新產品,實現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1985年,投資200萬元,對發電供氣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實現發電自給有餘,日榨量提高到720噸。
1984年至1985年榨季,榨蔗蔗76952噸,產白沙糖8799.8噸,一級品率達97.6%。
1985年,創產值859.31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19822元/人,實現利潤101.9萬元,稅金194.8
萬元。
1988年,廠固定資產原值764.63萬元,有職工406人(不含季節工)創產值685.63萬元,實現利潤26.7萬元、稅金175.4萬元。
《南勝吾鄉吾土》是林清和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本公眾號旨在挖掘南勝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展示、宣傳、推廣美麗家鄉南勝!歡迎點擊二維碼或者長按圖文上角的藍色字體「南勝吾鄉吾土」,即可加關注,歡迎關注、分享,同時希望各位有識之士不嗇提供訊息,助力宣傳美麗家鄉南勝!
來源 南勝吾鄉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