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糖業興盛紅火的時期,有八大國營糖廠,位於內江縣(現市中區)朝陽鎮的朝陽糖廠便是其中之一,而地處朝陽鎮周坡村的周坡糖廠則是朝陽糖廠的分廠。近日,筆者前往周坡糖廠舊址探訪。
在高速公路客運中心乘坐內江至擁共的客車,經永安鎮,過張家場,一個小時後到達周坡村。順著司機指的方向望去,在公路外的山坡下,有一個不大的院子,三排青瓦平房呈「凹」字形坐落在平壩上。一根二三十米高由青磚砌成的四角煙囪,醒目地矗立於右側平房盡頭。這個小小的院落就是周坡糖廠舊址。
院子大門緊閉,無法進入,只好在外繞著院子觀看。平房為磚石結構,外牆由青磚砌成。房子不算破敗,青瓦青磚的色調彰顯著它的年代。據了解,原周坡糖廠建於上世紀60年代。之所以選址於此,應該是考慮到蔗農運送甘蔗方便。據居住在廠旁的一位大媽講,當時,朝陽鎮大面積種植甘蔗,原周坡糖廠的生產原料均來自本地。那時,到了收甘蔗的季節,這裡很是熱鬧,絡繹不絕的蔗農用馬架扛著甘蔗送到廠裡。
院子周圍有田土、池塘和村落,還有一大片掛滿果實的柑橘林。白鷺、白鶺鴒、黑水雞等多種鳥兒,遊玩或棲息於房屋、煙囪之上和田野、池塘、樹林之間。順著院牆自然生長著幾簇甘蔗,仿佛在告訴人們:這個院子曾經與糖業有關。
路遇曾經在原周坡糖廠打零工的陳大爺,他告訴筆者,原周坡糖廠主要生產紅糖,當地甘蔗品質好,生產的紅糖品質也好,還出口國外。他嘆息說,糖廠後來垮了,熬糖的灶房也被拆了,看不到了。
本來,想進入院裡看看,但緊閉的大門讓筆者有些失望。據陳大爺說,現在這個院子被一個村民用來搞副業,養了一些兔子,老闆住在另一個地方,人不在時,都是大門緊閉。
中午,就在筆者準備離開的時候,趕巧遇上老闆回來。待筆者告知來意後,老闆開門,熱情地引筆者進到院內。院內非常安靜,只有狼狗的叫聲響起時,方感覺到它的生氣。院子差不多一個籃球場大小,中間栽一棵黃葛樹,時值冬季,黃葛樹葉子稀疏。院子兩側的平房裡養著兔子,院子裡還散養著一些雞,儼然成為一個養殖場。
凹形開口的一方砌有圍牆,這個位置以前應該是建有房子的,陳大爺說,這裡就是糖廠灶房。而院門左側正對缺口的那排房子,是糖廠以前堆放煤炭的房間。既然是糖廠,少不了甘蔗壓榨車間。據資料介紹,原周坡糖廠只有一臺日榨30噸的榨機,但是由於採用了單機復榨四次、滲水兩次的工藝,出糖率達到了13.6%,成為當時行業調研的對象(《甘蔗糖業》1975年06期《單機復榨提高出糖率》),可見,原周坡糖廠在當時是有點名氣的。榨機到底放置在哪裡呢?這裡是否還存在一些與製糖有關的痕跡?
筆者巡視一周,未發現有製糖機器設備及灶臺的影子,五十多年過去了,只有那根煙囪,還能讓人感受到曾經生產的氛圍。後來,筆者從原朝陽糖廠廠長馮九高處了解到,進門左邊的那排房屋,以前不僅堆放煤炭,還是廠辦公室所在,還有庫房和職工宿舍。進門右邊那排房屋,則是原料房,而原料房對面那排房屋就是榨房。據馮九高介紹,原糖廠灶房共有六口灶、六口大鍋,經過六道熬糖工序最終制出紅糖。由於土質原因,當地甘蔗含糖量高,製成的紅糖品質好,原周坡糖廠一度是四川省優質紅糖生產基地。
離開時,遠遠回望,原周坡糖廠那四合院,靜靜地匍匐在田野之上,當年的紅火景象只存在於當事人的記憶和遊人的想像中。周坡糖廠早已成為歷史,但內江紅糖作為一個品牌,生產依然在延續。如今,內江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文化旅遊業發展方興未艾,重塑「甜城」美名已成為內江人的普遍共識和努力目標,我們相信,「甜城」這個歷史悠久的名號會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