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辦公樓舊址等入選歷史建築(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暨南大學辦公樓舊址。資料圖片

  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暨南大學辦公樓舊址、華南農業大學亞太地區桑蠶培訓中心、華僑糖廠舊址等80處建築進入了被入選為廣州市歷史建築推薦名單。7月1日上午,廣州陳建華市長主持召開了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第一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二批)推薦名單》。

  據了解,第二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從第一批的以歷史城區內為主擴展到全市的11個區。該批歷史建築認定後,廣州歷史建築數量將上升至478處。

  歷史建築擴展到全市11個區

  據了解,本批歷史建築規劃部門組織優先開展重點平臺項目與「三舊」改造項目文化遺產保護線索的申報認定,入選名單的建築共有80處。結合第一批的類型特點,本次推薦名單著重補充了廣州市鄉村地區的文化遺產:祠堂類、民居類遺產,原城市郊區的工業遺產,及位於城市公園、鄉村地區的門樓、橋、船閘、井等構築物遺產。重點豐富的類型為工業遺產、村落遺產、壇廟祠堂、構築物遺產。

  與第一批相比,第二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從以歷史城區內為主擴展到全市的11個區。第一批歷史建築主要位於歷史城區,第二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已拓展至天河、番禺、白雲、黃埔、蘿崗、花都、南沙、從化、增城各區。其中,越秀區11處、荔灣區6處、海珠區6處,天河區5處、白雲區7處、黃埔區2處、番禺區23處、蘿崗區4處、花都區8處、南沙區1處、從化區6處、增城區1處。

  建築數量升至478處

  「《第二批名單》覆蓋城鄉,空間區域空前廣泛,該批歷史建築認定後,廣州歷史建築數量將上升至478處,進一步豐富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在會上,市長陳建華表示。

  參會的專家也認為,名單的出臺意義重大,對成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第二批名單》具有代表性,突出了廣州近現代城市鄉村歷史特點和類型的多樣性,具有廣州本土特色,充分體現了廣州近現代鄉村建築特色。

  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公布後,將繼續推出第三批、第四批等後續歷史建築名單。

  已批的歷史建築應該如何保護?會議提出加強歷史建築修繕技術服務,逐步實現歷史建築保護的精細化管理。

  本次會議還強調,要加強落實《廣州市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關於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保護、申報的規定,由區人民政府對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進行保護,並告知保護責任人和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由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落實好日常巡查和現場保護工作,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在預先保護期內的分類申報工作。

  歷史建築保護實現六大創新

  廣州市規劃局表示,本屆政府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廣州在出台歷史建築保護「三把寶劍」(《廣州市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實現歷史建築保護六大創新。

  一是機構創新,組成了以陳建華市長為主任的第三屆市名城委。二是立法創新,公布施行《廣州市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三是確定保護名單,2014年1月市政府確定第一批歷史建築,實現零的突破。四是保護體系創新,2014年2月上報省政府審批的《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首次將歷史建築納入名城保護規劃體系。五是普查創新,2013年底以來開展新一輪全市文化遺產普查,將廣州不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保護對象從文物擴展到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六是挖掘傳統村落鄉土文化,2013年組織開展了全市約100個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調查登記工作,並成功申報了2條「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9條「中國傳統村落」,同時正在組織高水平團隊研究傳統村落保護工作。

  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二批)推薦名單七大類別

  (1)工業遺產:包括製糖業、造船業、倉儲等,體現了建國後廣州作為華南地區重要工業基地的歷史地位和地方產業特點(案例:華僑糖廠舊址〔拱形倉庫〕)。

  (2)辦公教育建築:有的展示了民國時期教育建築風貌,有的是1949年以後廣州高等教育的代表性建築,還有反映人民公社時期的禮堂建築(案例:著義小學校門樓舊址、暨南大學辦公樓舊址、華南農業大學亞太地區桑蠶培訓中心)。

  (3)壇廟祠堂:主要分布在廣州周邊地區的村落,仍保留詩書傳家的傳統和家族祭祀,此次入選的祠堂以從化城郊和番禺小谷圍較為集中(案例:南野公祠、鄭田廟嶺村石王古廟)。

  (4)名人故舊居: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文化中心和華僑城市,許多華僑和著名學者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的生活痕跡。保護著名教授學者和僑商僑領舊居,既是對其個人的紀念,更是為了體現和傳承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案例:同福西路歧興中北4-1民居〔羅明燏舊居〕)。

  (5)傳統民居:大部分建於清末民國,以「三間兩廊」形制居多,室內外裝飾富有嶺南特色(案例:均益路5號民居)。

  (6)近現代民居:自清中葉開始,廣州居住建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呈現出風格各異,中西融合的建築特色,很多近現代民居中西合璧,體現了兼容並包的城市特色(案例:庚輝坊北街10號民居)。

  (7)構築物:包括橋梁、古井、亭、船閘、公園小品、門樓和石板路等(案例:「沙井氣」井、東湖船閘)。

  (文本:劉懷宇)

相關焦點

  • 東吳大學舊址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看蘇州專稿 文/陳夢嬌】近日,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布了「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名列其中!看蘇州記者了解到,此次共有98項(組群)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其中高校項目共10個。東吳大學舊址在天賜莊校區本部內,佔地約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1萬平方米,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蘇州東吳大學舊址入選「國保」 有百年歷史
    原標題:蘇州東吳大學舊址入選「國保」 有百年歷史   東吳大學舊址的鐘樓 圖片均由蘇州大學提供  5月3日,國家文物局官網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名單」,位於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的東吳大學舊址
  • 東吳大學舊址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真美!
    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日前公布,共計98項(組群)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名列其中。
  • 重慶啤酒廠水塔、熱水瓶廠水塔入選重慶第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重啤集團老廠區舊址 九龍報供圖 朱子華攝21處老建築入選它們或許就在你的身邊據了解,能夠入選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需要是建成三十年以上,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構)築物。從2018年起,經過市民尋訪、專家推薦、區縣申報,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開展了一系列價值認定與評選工作,最終篩選出130處老建築作為重慶市第三批歷史建築,並將其納入名城保護體系。
  • 東吳大學舊址晉級「國寶」 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大學舊址
    原標題:東吳大學舊址晉級「國寶」 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大學舊址   中國江蘇網5月6日訊(記者 趙筱青)5月3日,國家文物局官網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名單」,位於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的東吳大學舊址作為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入選其中,也是全省入選該批「國寶」中唯一的一處大學校園舊址。
  • 【知滬者也】康定路528號,烽火中的暨南大學上海舊址
    極少有人知道,這裡是「華僑第一學府」——暨南大學在上海的舊址,也是鄭振鐸先生筆下那堂著名的「最後一課」發生的地方。 十年前,暨南大學1961級數學系校友徐名亮第一次走進這座小白樓。當時已年過六旬的他,一個人默默地從一樓走到三樓,又從三樓走到一樓,一遍、兩遍、三遍,他用雙腳丈量著70多年時光的遺痕。
  • 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入選名錄發布!
    本次會議由東南大學、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由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政府、東南大學科研院、東南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文化遺產》《建築評論》「兩刊」編輯部承辦。
  • 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公布 東吳大學舊址上榜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崔陽陽 通訊員 楊舒婷 史晨雨)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日前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入選其中。東吳大學舊址位於蘇州市十梓街1號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佔地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主要建築分布在草坪操場的北、西、東三面。東吳大學舊址校門上端題有「東吳大學」四個大字,背面兩側為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 暨南大學—華僑名府
    高校的美景是每日心情的一道佐料暨南大學,以華僑學府盛名於世界,在這裡,不僅有多風格建築,同時也有不一樣的風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所遠近聞名的華僑學府吧珠海校區:珠海校區歷史的氣息極為濃鬱結語暨南大學作為華僑高等學府,景色亦是優美;
  • 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公布 東吳大學舊址上榜「活著的遺產」
    本報訊(記者崔陽陽通訊員楊舒婷史晨雨)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日前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入選其中。東吳大學舊址位於蘇州市十梓街1號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佔地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主要建築分布在草坪操場的北、西、東三面。東吳大學舊址校門上端題有「東吳大學」四個大字,背面兩側為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 泰和投資修繕浙江大學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泰和縣投入80萬元對浙大西遷泰和舊址校長辦公樓進行全面修繕,讓校長辦公樓重現當年原貌。  據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國立浙江大學遷至泰和,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至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留下了不少抗戰遺址舊址。  為延續抗戰記憶,泰和加大了抗戰遺址舊址的修繕保護力度。
  • 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添新丁」江蘇共7個建築入選
    中國江蘇網訊 (通訊員唐瑭 記者王贇)「致敬百年建築經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公布學術活動」昨日在東南大學舉行,記者獲悉,100個新的建築遺產項目正式出爐,覆蓋了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色鮮明、門類齊全。
  • 解讀北京輔仁大學舊址:非常古老的建築,目前屬於北京師範大學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輔仁大學舊址是一座將近百年歷史的建築,它也是北京市的文保單位,這個地方目前屬於北京師範大學。作為近百年的宏偉建築,這裡的利用並非很理想。北京輔仁大學舊址圖中標註為北京師範大學西城校區的地方就是輔仁大學舊址,按照行政區劃這個地方屬於北京市西城區的什剎海街道,也是北京最大的歷史風貌保護區。
  •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TA最輝煌的時代竟是在普陀!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暨南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輝煌的真如時代上世紀20年代,暨南大學由南京遷至上海真如,開啟了暨南歷史上最輝煌的「真如時代」。一大批國內著名學者匯集於此,該校也成為當年上海四所國立大學之一,民國時期的上海具有顯著的地緣優勢,暨南大學曾經三度遷播於此△真如時期暨南大學校舍平面圖真如時期的暨大,名師薈萃、學術活躍,招攬了一大批負有時望的人才,周谷城、梁實秋、夏丏尊、陶冷月、顧仲彝、洪深……這些大師留給世人的是一座座豐富的文化礦藏,也給暨南留下一段段難忘的故事
  • 百年暨南,百年商科——追尋暨南大學百年商科的歷史足跡
    「放眼中國的大學,超過110年歷史的不多,暨南大學是其中之一;在中國的大學中,商科有100年歷史的不多,暨南商科是其中之一;在中國大學的商科中,設立經濟學院近40年的不多,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是其中之一。」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少波教授如此概括這所具有112年歷史的華僑最高學府裡的百年商科。
  • 暨南大學你了解嗎?暨南大學排名前五專業有哪些,該如何選擇呢?
    【一、暨南大學簡介】:暨南大學(Jinan University)簡稱&34;,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直屬中央統戰部領導,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廣東省三方共建大學;是國家&34;,國家&34;、&34;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34;、&34;、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 南京第三批歷史建築補充名錄公示,33 處建築入選
    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南京歷史建築眾多,每一幢都 " 述說 " 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目前,南京已公布了第一批歷史建築共 68 處,第二批歷史建築共 211 處。第三批擬公布歷史建築共計 187 處,其中 154 處已於 2017 年 11 月進行了社會公示和部門意見徵詢。
  • 未來,普陀這個老建築將破繭煥新→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真如地區一直注重傳承歷史文脈,讓老建築破繭煥新,以歷史涵養城市發展活力。西站板塊穩步推進時,一處別具一格的建築映入人們的眼帘,樸實無華卻散發著熠熠光彩,這就是真如暨南大學舊址。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在中國高等學校教育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學校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辦於南京的暨南學堂。
  • 東吳大學舊址晉級「國寶」
    本報訊 近日,國家文物局官網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名單」,位於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的東吳大學舊址作為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入選其中
  • 聆聽紅色故事,了解歷史建築——探秘青島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舊址
    原標題:聆聽紅色故事,了解歷史建築——探秘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近日,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紅色展覽宣講小組,攜「青島近代歷史沿革與紅色故事」專題展覽,走進青島寧安路小學,在一中午的時間裡,隊員們跟隨講解員阿姨走進迎賓館,了解歷史建築,傾聽紅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