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節約利用存量土地,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激發城市活力,真如地區城市更新工作正不斷深入開展。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真如地區一直注重傳承歷史文脈,讓老建築破繭煥新,以歷史涵養城市發展活力。西站板塊穩步推進時,一處別具一格的建築映入人們的眼帘,樸實無華卻散發著熠熠光彩,這就是真如暨南大學舊址。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在中國高等學校教育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學校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辦於南京的暨南學堂。1923年遷至上海真如,1927年更名為國立暨南大學。1923年至1937年在真如期間,為暨南大學發展的重要階段,系科設置不斷完善,並廣納名師,學術氛圍十分濃厚。
位於真如暨南大學舊址東側公共綠地的石碑
真如暨南大學舊址在抗戰期間遭日軍破壞嚴重,今僅存科學館、暨南新村一號。科學館位於交通路3695號,又稱理學院,建於1923年,三層磚混結構,風格簡潔,目前僅存一部分。暨南新村一號位於真南路交通路路口,原有「白屋」之稱,建於1924年,磚木結構,原為帶花園的兩層別墅,因居住搭建原貌已有所改變,花園亦不存在。舊址雖已有些殘破,但漫步其中,也能感受到當年這裡的書聲朗朗,風華盡染 。
真如暨南大學舊址(科學館、暨南新村一號)
真如暨南大學舊址是連接學校海內外校友的重要橋梁,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保護工作歷來受到中央和上海市、區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開發」與「保護」並舉,是當前歷史建築保護融入城市發展,並反哺歷史建築保護的良策。城市發展需要保護城市獨有的歷史文化遺產,也需要根據其功能賦予其新用途,在保護中進行更新。在上海,類似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數。
真如暨南大學舊址區位圖
當前,真如地區西站板塊土地出讓工作正在推進中,普陀區規劃、文保等部門及真如副中心管委辦已明確提出要求,對真如暨南大學舊址進行保護,在舊址所在的商辦地塊土地出讓中,嚴格按照文物建築保護相關要求推進,並在後續運營中體現公益性,導入文化創意類使用功能。讓破繭的老建築再次與城市建設發展融為一體,承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不久的將來,暨南大學真如舊址的面貌將煥然一新,城市綜合開發也會因歷史文化元素的注入而綻放光彩。
記者:張瓊
編輯:朱翼
普陀這裡有位金牌「老娘舅」→
這場挑戰賽前來「約戰」,誰能出道
普陀這裡的居民們有福啦!
卡車側翻致交通擁堵!看普陀警方如何處理
滬提高企業退休和城鄉居保人員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