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最具文藝範的地方在哪 細數11個青島老建築
按照「改善民生、文化回歸、繁榮經濟」的基本要求,2005年,青島完成了中山路18號地塊(現悅喜客來超市)和中山路9號地塊(現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整體搬遷改造項目,設計基本遵循了街區風貌及控高;2009年完成了劈柴院街坊修舊如舊改造項目,安置了居民,扶持了特色產業;2010年完成了青島俱樂部舊址修繕及原功能利用項目,保護了建築,引進了中德合作餐飲休閒產業;同年,完成了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功能置換
-
見證城市光陰:盤點青島17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按照「改善民生、文化回歸、繁榮經濟」的基本要求,2005年,青島完成了中山路18號地塊(現悅喜客來超市)和中山路9號地塊(現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整體搬遷改造項目,設計基本遵循了街區風貌及控高;2009年完成了劈柴院街坊修舊如舊改造項目,安置了居民,扶持了特色產業;2010年完成了青島俱樂部舊址修繕及原功能利用項目,保護了建築,引進了中德合作餐飲休閒產業;同年,完成了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功能置換
-
青島還保持紅瓦黃牆主色調 保護"山海相依"環境格局
記者昨日採訪了解到,《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開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歷史城區的建築屋頂、立面色彩和材質,要與「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整體色彩相協調。保護「山海相依」環境格局徵求意見稿提出,將保護青島「山海相依」的整體自然環境格局,保持自然環境風貌特色。自然環境保護範圍內建設項目的設計布局、高度、體量、造型和色彩等,應當保持自然環境保護範圍原有特色,並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
...街區8個裡院修繕方案出爐,青島這些百年老建築將變身咖啡店、靜吧
按照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要求,市南區政府擬組織實施寧陽路片區(肥城路泗水路-湖北路-泰安路圍合區域)有機更新,項目位於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本次修繕涉及8個裡院,其中2個裡院為區級文保建築,6個裡院建築為風貌保護建築。總建築面積約9526.48平方米。
-
青島老建築-俾斯麥兵營
青島風光 -- 青島老建築-俾斯麥兵營
-
高清:盤點青島德式建築群 百歲老樓重煥青春
2005年,完成了中山路18號地塊(現悅喜客來超市)和中山路9號地塊(現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整體搬遷改造項目,設計基本遵循了街區風貌及控高;2009年完成了劈柴院街坊修舊如舊改造項目,安置了居民,扶持了特色產業;2010年完成了青島俱樂部舊址修繕及原功能利用項目,保護了建築,引進了中德合作餐飲休閒產業。
-
小貝殼把老建築「搬」回家
說起對青島建築的感情,紀周統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從小住在榮成路1號,小時候在嘉峪關學校上學,童年每天都在青島這些老建築群裡來回穿梭,夏天和同學們在第二海水浴場洗海澡。這些紅瓦建築,就像他童年的小夥伴一樣,任時間流逝,他始終深深愛著它們安靜的模樣。
-
青島市民痴迷貝殼工藝建築製作 還原百年建築(圖)
紀周統一家三口展示部分貝殼建築。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 報導 一個個小貝殼在青島人眼中或許有些不起眼,可是經過市民紀周統巧手加工就變成了藝術品,而且還是帶有青島特色的裝飾藝術品!1月21日,記者來到家住遼寧路上的市民紀周統家中,茶几上、柜子上、桌子上,隨處可以看到青島的特色建築模型,這些都是紀周統用貝殼、木板等材料製作而成。
-
最青島文化符號介紹之五 青島近現代建築
劈柴院有路名叫江寧路,「江寧」是南京的古稱,這裡也是青島最早的「南京路」。現在劈柴院裡江寧路10號大院已被打造成「江寧會館」,成為劈柴院民俗文化風情特色街區的中心所在,依據歷史,打造青島特色文化餐飲大院,在這裡聽曲看戲品魯菜,感受老青島風情。5月—10月是最佳遊覽時間,這段時間也是青島的旅遊旺季,各類海鮮都比較新鮮。
-
淺談:城鎮歷史建築保護概述
我曾看到過一些民國時期解放路的老照片,街道兩邊均為兩三層的南洋風格的騎樓建築,路面則為沙礫路面,三三兩兩的人們在其中行走,這些極具特色的騎樓和街道,展示了一種南方市井的生活特色。由於之前一直缺乏得力的保護和控制,一些歷史街區的新建築,興建起來後往往和歷史街區的建築風格缺乏聯繫。
-
探訪青島手藝人:貝殼還原百年老建築(組圖)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對大多數人來說,散落在海邊沙灘上的貝殼並不會有太多的關注,但是在青島市民紀周統的眼中,這些小小的貝殼卻有著別樣的「生命」與色彩。他用了將近30年的時間,用貝殼蓋起了微縮版的青島老建築,既向人們傳遞了環保的理念,又美化了生活。
-
雅思寫作思路參考:老建築是否需要保護
對於這樣的話題,我們今天詳細解析一下,給大家一個參考思路: 解析: 保護老建築的必要性: • 建築是一個地區社會習俗和歷史的標誌(symbol of the social customs and history of a place), 也是一種文化資源(cultural resource)。
-
新招商時代,青島市市北區老建築如何點亮新貿易產業?
武定路:集聚新貿易產業作為青島早期城市建設的重要馬路,武定路承載著老市北的百年歷史記憶。最初,這裡是以德國皇后命名的奧瑟琳·奧古斯特街,從路名足以看出其重要性。日佔時期被改名為花笑町後,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島,正式改名為武定路,武定則指的是武定道。
-
尋味青島,除了海鮮外這些特色的美食,帶你品味老青島的味道
尋味青島,除了海鮮外這些特色的美食,帶你品味老青島的味道。青島作為一個海濱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是食材多以海鮮為主,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青島雖然有非常多的海鮮吧,但是它的其他美食也是非常的多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青島除了海鮮之外的其他的特色美食,心動的小夥伴們可以約起來喲。
-
為何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除,青島老火車站卻能保留至今?真相在這裡
真相在這裡提到濟南老好火車站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它在建成之後,一度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火車站之一,在當時也是唯一一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火車站,但由於城市的發展,人口流動的增長,濟南老火車站最終還是因為不堪重負而走向了被拆除的命運,很多濟南人或者說山東人都表示不能理解,這樣一個見證了老濟南90多年滄桑歷史的老候車站就這樣被拆除了,難道就沒有辦法讓它保留下來嗎?
-
組圖:堪稱青島靈魂的27棟老建築!你看過幾個
作為「德國建築藝術在中國」的最高代表,這幢氣勢雄偉的建築是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築格調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範例,創造性地包容了多種建築藝術語言和東西方的文化理念。它記載著歷史,同時又超越了自身的歷史,成為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顯赫載體和二十世紀人類建築藝術的經典象徵。這種建築現在在歐洲本土也極為罕見。
-
青島這5處老樓將變身人才公寓 效果圖出爐
島城歷史文化街區匯集了不同時期的特色建築,見證了青島城市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與歷史街區風貌不協調的一般建築。近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市北區上海支路12、14、18、20號以及海泊路4號修繕改造的批前公示。記者了解到,這5處老樓規劃打造為人才公寓及相關配套。
-
青島八大關老建築逐步被「喚醒」 ,14座神秘別墅對外開放
十月初秋風漸涼,秋雨漸寒八大關又如約開啟了絕美模式:寧靜的街道,銀杏葉開始泛黃,老建築的屋頂掛滿落葉,明媚的暖陽穿透縫隙形成斑駁的光影……(「青島觀」攝影師王華/攝)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美譽的八大關,在近百年的歷史中,迎來了數不清的文人、政要,也送走了數不清的遊客、行人。
-
為保文物建築,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每年嚴格控制客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是很多遊客的必遊之地。近日,該館的參觀人數日益增多,到這座有百年歷史的老建築裡一探原總督官邸的面貌,可謂是一場別樣的文化之旅。日本侵佔青島後,總督樓成為日本守備軍司令居所。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總督樓又成為膠澳商埠督辦官邸。1949年青島解放後,這裡接待過諸多貴賓。這座建築大氣恢宏、異國風情,走進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可以看到這座老建築之妙。
-
青島這地全是20多國特色的建築,背後歷史故事,你不一定知道
青島是山東的中心城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青島市有很多美麗的觀光景點,青島啤酒博物館、第一海水浴場、魯迅公園、情人水庫、中山路商店街、八大關等地都是山東著名的旅遊景點,其中八大關全部是20多個國家的特色建築,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如果去青島旅行的話,請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