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城市光陰:盤點青島17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2020-12-23 搜鋪網

近日,由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等部門發起,青島中德交流合作協會、歐洲環境基金會、青島市房地產協會、青島市勘察設計協會、青島市城鄉規劃協會、青島市城市建設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2016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發展青島論壇圓滿閉幕,6位在城市規劃和遺產保護方面頗有建樹的德國專家,分享了德國在歷史城區保護工作方面的成功經驗,12位國內專家也就歷史城區的保護與發展發表真知灼見。

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濃縮,記載著城市經歷的世事滄桑。青島這些歷經百年的優秀建築,記載了城市歷史文化中最生動的部分。上世紀末以來,青島市啟動了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按照「改善民生、文化回歸、繁榮經濟」的基本要求,2005年,青島完成了中山路18號地塊(現悅喜客來超市)和中山路9號地塊(現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整體搬遷改造項目,設計基本遵循了街區風貌及控高;2009年完成了劈柴院街坊修舊如舊改造項目,安置了居民,扶持了特色產業;2010年完成了青島俱樂部舊址修繕及原功能利用項目,保護了建築,引進了中德合作餐飲休閒產業;同年,完成了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功能置換;2015年支持民間對保定路10號裡院進行保護更新利用,開辦起特色客棧;2016年支持了安娜別墅修繕及青島書房項目,同年,完成了德國水兵俱樂部舊址的整修,按照原功能開辦了光影·1907休閒文化產業。(記者崔武)

這些得到有效保護的歷史建築煥發出耀眼的光芒和活力,今天,就請您跟隨記者一起,領略它們的風採吧!

1.中山路壹號國際俱樂部——中西文化交流的伊甸園

青島國際俱樂部舊址,是德國建造師保爾.費裡德裡希.裡希特主持設計建造的,建成於1911年10月,是當時青島各界人士的社交場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該建築改作行政辦公場所。2010年,該建築作為青島市中山路歷史城區改造試點,搬遷了裡面的辦公單位,聘請德國專家規劃設計,對建築內部100 年遺存的門窗、地板、樓梯及牆裙等內飾,均嚴格按照原樣保留修復。

整修後,國際俱樂部恢復了歷史功能,開辦起中山路壹號青島國際俱樂部,成為青島歷史建築保護與復興的一個亮點。

2.水兵俱樂部舊址——光影·1907

德國水兵俱樂部舊址位於青島中山路南段,該建築1901年開工,1902年5月10日建成啟用。這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共有三層,總面積為4607平方米,是青島早期德國建築的代表作之一。經過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電影博物館召集的專家團研究論證,最終認定青島水兵俱樂部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商業電影院。

1990年,政府有關部門對水兵俱樂部的屋頂防雨氈、門窗等進行了簡單維護。2014年,在文物部門的支持下,有關單位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開始了對水兵俱樂部全面保護性修繕。歷經兩年時間的精心施工,這座優秀歷史建築風貌煥發了青春。2016年,青島城發集團遵循「原建築、原設施、原功能」原則,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把建築文化、電影藝術等元素融為一體,開辦成電影文化綜合體——1907光影俱樂部。

3.安娜別墅——青島書房

「安娜」別墅舊址位於市南區浙江路26號,始建於1901年。由德國第一代移民羅伯特·卡普勒(Robert Kappler sen)為紀念其母親安娜·瑪麗亞而建造。整棟建築由花崗巖砌基,四面坡屋頂,覆紅色捲筒瓦,上開筒形老虎窗,南立面以大理石方柱支撐起跳臺,環以瓶式護欄,由簷口向閣樓升起一面集結著多重影像符號的山花,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

2016年初,按照青島市青島灣老城區改造工程指揮部統一部署,青島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引入了青島書房項目,採取創新模式延續安娜別墅歷史風貌,打造全新的圖書銷售、文獻收藏、閱讀分享、主題沙龍、公共展覽、休閒茶座、文創設計、旅遊推廣、德式餐飲為一體的體驗性、開放性城市公共閱讀空間。

4.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國家級科普基地

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始建於1901年,由德國漢堡FH施密特公司建造,為德式古典哥德式建築風格,是青島優秀歷史建築,也是青島著名近代工業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2009年重修,在建設格局上完全恢復了當年的歷史原貌,在使用功能上進行了升級改造,以郵電博物館的形式於2010年重新對外開放。館內以千餘件實物及照片記錄了青島百年的郵電通信發展史,透視出青島獨特而深厚的歷史文脈。該館運營定位半公益性質,是一座綜合性的參觀購物休閒場所,並定期免費向青島市中小學生開放。為優秀老建築的綜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5.青島中山路劈柴院——草根文化的老街坊

中山路北端的劈柴院是青島民俗商業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佔地一萬多平方米,是一個完整的街坊。20世紀初,青島成為貿易自由港,青島的民族資本進入發展時期,也催生了青島獨有的一種本土商住建築形式——裡院。裡院建築樓高二至三層,圍合成內院天井,院落可放置貨物,樓上住人,樓下是客棧,亦商亦居,聚集了民族商號,瀰漫著吃喝雜耍的市井風情。

2009年,劈柴院街坊作為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改造的試點,重新開街。劈柴院保護性改造項目,疏散安置居民400餘戶,建築整修保持了原空間布局,產業特色賦予了歷史文化內涵和平民感情,產業結構上有機搭配,再現了地域文化特色。

6.海濱旅館舊址——歷史建築保護的樣板

海濱旅館(又稱沙灘旅館),全稱「海因裡希親王沙灘旅館」,位於青島市南海路23號,1903年由德國商人和銀行家合資的青島飯店股份協會建設,是當時東亞地區首屈一指的高端酒店。1912年,孫中山在青島停留時曾入住海濱旅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城建集團剛接手海濱旅館時,因為年久失修,該建築已成危樓。該集團按照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舊如舊的修繕要求,在縝密的專家論證基礎上制定了周密的文物修繕方案,並分別於2002年和2012年先後兩次進行保護性修繕施工,使沉澱了一個世紀的老建築重新煥發光彩,成為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工作的典範。

7.裡院客棧——溫馨的驛站

裡院客棧位於保定路10號,佔地1000平方米,是早期中山路裡院式民居的代表。2014年,社會資本對其進行了收購和改造,於2015年正式營業。為重現老青島繁華舊景,改造修繕時,每個房間都保留了原有的舊磚、木材並予以回收再利用。建築內部採用合併空間的方式擴充功能區域,較為完整地展現了裡院居民「鄰裡親如一家」的青島民間文化特徵。

8.青島天主教堂

本名聖彌愛爾教堂,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而設計,教堂始建於1932-1934年。佔地面積1148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301.54平方米。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處設有平臺,兩側有兩座對稱而又高聳的鐘塔,塔高56米,是新中國成立前山東省最高的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該建築於2014年進行了全面修繕。

9.青島基督教堂

該教堂始建於1908-1910年。該基督教堂是德國古堡式建築,當年是德國人聚會禮拜的場所,能容納1000多人。教堂頂部有高39米的報時鐘樓,機械鐘錶歷經百餘年仍能可靠工作,準確報時。該建築於2009年進行了全面修繕。

10.山左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建於1934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64-66號。由劉銓法設計,福聚興施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四層,地下一層。花崗巖大塊方石砌基,頂部密集柵式山牆,平頂屋。整個建築莊重大方,線條流暢。

11.大陸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建於1934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70號。由羅邦傑設計,新慎記施工。鋼筋混凝土結構。花崗巖方石砌基和貼牆面,屋為平頂。主入口位於拐角處,中軸線布局。主樓四層,局部三層,地下一層。一層卷型大門,墨色花崗巖門套,一、二層之間外牆有腰帶型裝飾線條,採用凹凸手法處理,建築造型簡潔、典雅。

12.交通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建於1931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93號。由莊俊設計,申泰施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四層,地下一層。花崗巖大方石砌基,凹槽線飾花崗石貼牆,平頂屋面,是一座仿古羅馬風格建築。該建築比例和諧,裡面莊重,風格沉穩、典樸。

13.金城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建於1935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河南路19號。由陸謙受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底層做基座處理,方形花崗巖砌基,牆體全部用方形花崗石貼面,簷角有石雕花飾。主入口上部設有一個仿歐洲19世紀市政廳式鐘樓。整個建築縱向沿道路轉角展開。該建築與同一時期陸謙受參與設計的中國銀行相比,風格差異很大。

14.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建於1934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68號。由蘇夏軒設計,公和興施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平屋頂。花崗巖大方石砌基,方塊形花崗巖貼牆面。立面中軸線式布局,採用敘事手法處理窗與牆面的變化。建築簡潔典雅,為現代商業復興式建築風格。

15.青島銀行公會舊址

建於1934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河南路15號。由徐垚設計,華豐恆施工。港及混凝土結構,地上四層,方形花崗巖砌基、貼牆。立面採用對稱式手法,兩門分列立面兩側,牆面開矩形窗,分組排列,中間為4扇窗兩側各兩扇窗。整個建築給人質樸莊重的感覺。

16.中國實業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建於1934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河南路13號。由青島聯益建業華行設計,建築師為徐守忠,申泰施工。鋼木結構,原地上三層,20世紀80年代中期接建一層,現為四層,地下一層。

17.中國銀行青島分行舊址

建於1934年,位於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62號。由陸謙受設計,磚石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三層,地下一層。花崗巖大方石砌基,凹槽線花崗石貼面,平屋頂。花崗石嵌門套,兩側牆面在窗套與大門間裝飾有密集的橫向凹凸線條,強化了主入口位置。建築立面簡潔明快,幾乎沒有任何裝飾。

(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作者:崔武)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

相關焦點

  •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2019-09-20 07:47 來源:澎湃新聞
  • 薊州的前世今生,看到照片回憶老薊州!
    薊州的前世今生,看到照片回憶老薊州! 都說 認識一座城市,從地標開始 畢竟 它代表了或者曾經代表了這座城市
  • 黃浦區最牛老街道,記錄城市前世今生,滿滿都是老上海味道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城市的面貌會越來越現代化,如果控制不當,人口越來越多,城市逐漸變得更擁擠,為了完善社會功能,不得不將以前一些低矮、破舊的老建築拆除,建設城市新的、更適合當今社會需要的建築設施,這是大的趨勢,自然規律,無可厚非。
  • 【老街老巷老故事】 伍佑千年古鎮的「前世今生」
    【老街老巷老故事】 伍佑千年古鎮的「前世今生」 2020-05-22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遼寧工業展覽館的前世今生 它藏著太多城市故事
    遼寧工業展覽館的前世今生 這座「花甲建築」藏著太多城市故事1960年的遼寧工業展覽館《遼寧畫報》相關報導  日前,「品質和平 遼展之夜」國際數字文化節在遼寧工業展覽館啟幕,長達44米的3D《清明上河圖》長卷迎來東北首展,帶您一秒「穿越」到汴京,
  • 漫步老街巷:鼓浪嶼老別墅的前世今生之鹿礁路
    走在 鼓浪嶼 的大街小巷,不時會有某幢有特色的老房子出現在你的面前,香樟和爬山虎的藤常常是擋去了老別墅的一個角、半扇窗,留下斑駁光影的外牆。探訪老別墅的原主人和它背後的故事都會令人心生感慨。要看這裡的老房子,想畫出一條最佳路線似乎是不太現實的。有點時間的話,還是走進迷巷慢慢品每一幢老別墅的前世今生吧。
  • 青島八大關老建築逐步被「喚醒」 ,14座神秘別墅對外開放
    (「青島觀」攝影師薄閒陽/攝)歷史上,八大關•太平角絕大多數老建築並不對外開放,一直處於「大門深掩」的狀態。不僅外地遊客只能走馬觀花,本地居民也難得「一睹芳容」。如今,這塊區域的一些老建築逐步被「喚醒」。經歷了由內而外有機更新的老樓,不僅帶動延伸了城市空間格局,更彰顯和延續了城市文化底蘊。
  •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 | 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南岸區龍門浩老街,為留下這份城市記憶,特將裡外巷子改造升級。搭建老場景,收集老物件,融入巴渝文化和開埠歷史,重現老重慶的魅力。如今,龍門浩老街將裡外巷子重新規劃打造,分為了「青磚黛瓦尋前世」和「華燈異彩述今生」兩部分,不僅能讓大家重拾城市記憶,還能領略南岸的文化和溫度。
  • 臺北孔廟的前世今生
    臺北孔廟的前世今生 2019-02-17 03:56:45>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思碩 2019年02月17日 03:56 來源:人民日報
  • 青島十大名小吃的前世今生:幾家歡樂幾家愁
    投票:青島人最認可的十大外來小吃評選 參與贏電話卡    青島有哪些名小吃?好多青島人的概念還很模糊。17年前青島曾認定10大名小吃,可如今或凋零倒閉,或慘澹經營,做強做大的鳳毛麟角。青島的名小吃怎麼啦?讓我們歷數這些小吃的前世今生,替它們「診診病」,希望這些名小吃能鳳凰再生,真正滿足咱青島市民的飲食需求,也為咱青島的飲食文化做點貢獻。市民朋友有什麼想法,也可和我們聯繫。
  • 跨「閱」時光 帶你走進城口的前世今生!
    一路建設一路發展 無數珍貴照片定格瞬間 那是行走的足跡 城口 作為一座富有文化底蘊的小城 需要我們探尋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今天微妞兒帶你穿越時光 找尋城口的前世與今生
  • 盤點青島最值得一逛的9座博物館 你去過幾個
    盤點青島最值得一逛的9座博物館,你去過幾個?915青島音樂體育廣播秋末冬初,氣溫漸降,青島人遊玩觀賞的場地,也從碧水青山的戶外轉移到充溢著知識文化的博物館裡。青島電影博物館位於市南區湖北路17號,1907光影俱樂部三樓,此建築為水兵俱樂部舊址,1899年設計、1902年建成,是青島第一個禮堂、電影院,第一個文化綜合體,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電影院。
  • 一個智造工場的「前世今生」
    工人日報客戶端8月17日電 8月17日中午12:30分,北京西三旗金隅智造工場裡,白領們結束了一上午的緊張工作,三三兩兩在園區裡,散步、聊天、喝咖啡。佔地2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金隅智造工場園區裡,移步換景,綠樹成蔭,像一座城市公園。只有大型鋼結構主題建築風格在訴說著它前世今生——北京市西三旗街道曾是北京北郊的老建材工業基地,聚集了混凝土製品廠、建築塗料廠等一批傳統工業企業。北京金隅天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企業。
  • 【老樓故事】中山路93號 民國建築大師的傑作
    青島的德式建築以其「紅瓦」的特色,為這座海濱城市增添了優美而又浪漫的氣質。在青島的德式建築群中,有一批建築出自中國設計師之手。近日,在「首屆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發展青島論壇」上,公布了一批中國人設計的德式建築。它們有哪些?都在哪些地方?今起,本網推出系列報導,探訪這些建築的前世今生。
  • 盤點動漫裡的前世戀人們:前世相戀,今生也要相愛
    人們常說前世的戀人,今生的緣分,還有就是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這是人們對愛情的無限美好遐想,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是有些東西是科學也無法解釋的事,同時這會給人一絲希望和慰藉。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前世的戀人,說不定今生還可以互相找到對方,但是這個肯定是機率特別小的一件事情,因為很多人根本記不住前生發生了些什麼。今天我們來說說動漫裡的前世戀人。神無月的巫女《神無月的巫女》作為一部2004年上映的老番,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沒看過,但就其畫風、人設、劇情、內涵,即使放到現在也毫不遜色於一般番劇。
  • 北京市政府原址 正義路2號的前世今生
    「一座城市,在繁華擁擠特別是寸土寸金的鬧市中心,有這樣一座街心花園,實在難得。「這是作家肖復興筆下,對於正義路的一段描述。鬧中取靜的正義路,就這樣靜謐從容地守在威嚴和繁華之中,悄悄地見證著歷史的滄海桑田。而它的前世今生,又有著怎樣的曲折故事?
  • 詩山百年番仔樓「調志樓」的前世今生
    調志樓始建於1921年冬季,建築坐北朝南,臨山近水,木石結構的兩層建築與周圍的古厝形成鮮明對比,閩南地區把這種具有南洋風格的建築叫作「番仔樓」。 「調志樓」的前世今生
  • 去看明城牆600年「前世今生」
    今年7月3日,是明孝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6周年的紀念日,明孝陵博物館推出了《匠心鑄造——南京明城牆故事展》,講述許多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動人傳說,帶你解密這座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前世今生」。
  • 青島,城市裡的那一片德國建築,至今還在
    青島,城市裡的那一片德國建築,至今還在小編一直認為: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城市,不是去看書,去聽人講解,而是要到那個城市去,去看他的建築,去看他的街道,去看他的小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青島的建築,了解一下青島的歷史。如果不了解青島的歷史,一來到青島,可能會驚訝,在世界的東方,怎麼會有這麼多西歐風情的建築坐落在這裡。走在街道上,如果不是街上的行人,黃皮膚,黑頭髮,會恍若穿越到歐洲的城市。這是因為英國佔領香港,並且施行自由港制度之後,讓西方當時比較發達的國家都蠢蠢欲動,最後,德國在青島藉口"巨野教案",派兵強行佔島。
  • 走進記憶的「門」,看沭陽「前世今生」!
    一幅老地圖定格了光陰一盞煤油燈點亮了歲月一個老地名承載了歲月的變遷……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沭陽鄉情館那些裝滿記憶的老物件循著講解員的聲音,我們穿越了時光,走進沭陽的「前世今生」。講解員介紹木匠用具「前世今生」可追憶沭陽因位於沭水之北而得名,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自古享有「花鄉」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