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青島手藝人:貝殼還原百年老建築(組圖)

2020-12-19 青島新聞網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對大多數人來說,散落在海邊沙灘上的貝殼並不會有太多的關注,但是在青島市民紀周統的眼中,這些小小的貝殼卻有著別樣的「生命」與色彩。他用了將近30年的時間,用貝殼蓋起了微縮版的青島老建築,既向人們傳遞了環保的理念,又美化了生活。

花石樓、迎賓館、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總督府、棧橋、老市府、老火車站……這些代表青島記憶的老建築,在紀老的手裡變得栩栩如生:亭臺樓榭、紅瓦尖頂、雕花玻璃,令人嘆為觀止。

圖為貝殼製作的基督教堂。(「青島觀」攝影師 張進剛 )

圖為貝殼製作的天主教堂。(「青島觀」攝影師 張進剛)

圖為貝殼製作的棧橋。(「青島觀」攝影師 張進剛)

圖為貝殼製作的迎賓館。(「青島觀」攝影師 張進剛)

圖為貝殼製作的花石樓。(「青島觀」攝影師 張進剛)

圖為貝殼製作的火車站。(「青島觀」攝影師 張進剛)

圖為紀周統正在進行貝殼製作。(「青島觀」攝影師 張進剛)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民痴迷貝殼工藝建築製作 還原百年建築(圖)
    紀周統一家三口展示部分貝殼建築。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 報導  一個個小貝殼在青島人眼中或許有些不起眼,可是經過市民紀周統巧手加工就變成了藝術品,而且還是帶有青島特色的裝飾藝術品!1月21日,記者來到家住遼寧路上的市民紀周統家中,茶几上、柜子上、桌子上,隨處可以看到青島的特色建築模型,這些都是紀周統用貝殼、木板等材料製作而成。
  • 小貝殼把老建築「搬」回家
    半島客戶端記者 高芳 谷朝明百年青島,紅瓦綠樹;百年建築,嫻靜不語,引動很多人心裡產生一個願望:如果把這些美輪美奐的建築帶回家,該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青島市民紀周統花費30年時間,用五彩斑斕的貝殼蓋起了微縮版的八大青島地標性建築:花石樓、迎賓館、棧橋、火車站……亭臺樓榭、紅瓦尖頂、琉璃窗欞,堪比實景還原。
  • 七旬"老待詔"獨守百年老屋:土刀修面65年(組圖)
    徐定邦老人說,除了店面建築本身已有百年歷史,店裡的椅子凳子也已經陪了他幾十年,早已被無數來往西來古鎮的居民或旅人磨得鋥亮。他最為珍視的牆上的兩面鏡子,是如今已經非常罕見的水銀鏡。雖然鏡面上已經出現了斑駁的印跡,但卻是徐定邦老人的師傅留給他的紀念,「算上師傅以前使用的時間,咋個都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徐定邦老人摩挲著鏡子上的斑點低語道。
  • 青島貝殼博物館東方貝殼文化博覽園規劃出爐 總計4棟建築
    半島記者 於紅靚近日,青島貝殼博物館東方貝殼文化博覽園(東方文體樓建設項目)項目規劃及建築方案進行批前公告,項目位於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銀沙灘環島路南,北臨唐島灣,南面臨海。項目規劃內容主要為博物館以及附屬工作室總計4棟建築。
  • 青島火車站:百年老站成「智慧車站」
    青島火車站(濟南鐵路局供圖)央廣網青島4月26日消息(記者宋雪)發現最美鐵路,感受齊魯文化。火車站是城市的名片,青島火車站是青島市具特色的地標建築之一。始建於1901年的青島火車站是具有德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百年老站。
  • 膠濟鐵路沿線探訪——濰坊段:百年老站 笛聲依舊
    濰坊在膠濟鐵路老站點的保護開發上下足了功夫。高密站:進入濰坊段的第一站,記者來到了高密。現在的高密火車站在德建車站原址上建設而成,原站房已不復存在。周邊的老居民告訴記者,在高密站南側還保留一處德建教堂遺址。記者經過實地探訪發現這處建築外觀風格獨特,外表刷的黃漆很是特別,而建築內部則空閒著。
  • 20萬人圍觀互動 青島這條百年老街火了!
    青島新聞網3月7日訊(記者 劉倩倩 寧冠宇 林詠梅) 由青島新聞網主辦的線上直播科教類節目《青島金融大講堂》之「走進館陶路,探訪『青島華爾街』前世今生」圓滿落下帷幕,截至節目結束,累計吸引20萬網友在線「雲逛街」。8國,60餘家企業,25棟歷史建築,121年歲月,館陶路延續著老青島金融的血脈,又承載著青島新金融的希望。
  • 探訪天津的老建築天后宮,感悟凝重的民俗
    ,感悟凝重的民俗第(1)頁 第2頁:探訪天津的老建築天后宮,感悟凝重的民俗第(2)頁
  • 探訪百年老建築中山路壹號:餐飲業務已對外試營業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4月24日訊(記者 周璐 實習記者 潘昱成)4月22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了擁有112年歷史的中山路壹號,實地探訪此處餐飲復工情況。
  • ...街區8個裡院修繕方案出爐,青島這些百年老建築將變身咖啡店、靜吧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1日訊 青島老城區有機更新又迎來新規劃。今天,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發布了市南區寧陽路街區有機更新項目的修繕更新批前公示方案。按照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要求,市南區政府擬組織實施寧陽路片區(肥城路泗水路-湖北路-泰安路圍合區域)有機更新,項目位於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本次修繕涉及8個裡院,其中2個裡院為區級文保建築,6個裡院建築為風貌保護建築。總建築面積約9526.48平方米。
  • 青島老建築-俾斯麥兵營
    青島風光 -- 青島老建築-俾斯麥兵營
  • 組圖:堪稱青島靈魂的27棟老建築!你看過幾個
    作為「德國建築藝術在中國」的最高代表,這幢氣勢雄偉的建築是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築格調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範例,創造性地包容了多種建築藝術語言和東西方的文化理念。它記載著歷史,同時又超越了自身的歷史,成為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顯赫載體和二十世紀人類建築藝術的經典象徵。這種建築現在在歐洲本土也極為罕見。
  • 青島城市記憶:百年回味,青島中山路壹號
    中山路壹號位於中山路最南端與太平路的相接處建築由德國建築師庫爾特·羅克格設計這是德佔時期德國在青島修建的第一個俱樂部也是當時的青島國際俱樂部作為曾經德國上層名流的社交場所這裡曾上演著青島最繁華的浮光掠影整棟建築為兩層並設有半地下室俱樂部的一層設有遊戲室、撞球廳和寬敞的閱覽室孔雀蘭德式壁爐,是中山路壹號的鎮樓之寶,這個和俱樂部同齡的壁爐,採用的是德國釉瓷,色彩華麗。
  • 老建築保護要保持「青島特色」
    老建築保護要保持「青島特色」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9.25 星期一     晚報訊 住房城鄉建設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歷史建築保護與利用,做好歷史建築的確定、掛牌和建檔,最大限度發揮歷史建築使用價值,不拆除和破壞歷史建築
  • 【博物嶗山】走進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帶您體驗百年老家電穿越之旅
    【博物嶗山】走進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帶您體驗百年老家電穿越之旅 2020-12-14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青島文化符號介紹之五 青島近現代建築
    1997年青島市政府投資修復「德軍要塞地下指揮部」,並在山下建有全面反映青島百年歷史的炮臺遺址展覽館。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建設,現已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點、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是一處寓教於遊的新的人文景觀。
  • 青島最具文藝範的地方在哪 細數11個青島老建築
    ,成為青島歷史建築保護與復興的一個亮點。,是青島優秀歷史建築,也是青島著名近代工業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館內以千餘件實物及照片記錄了青島百年的郵電通信發展史,透視出青島獨特而深厚的歷史文脈。該館運營定位半公益性質,是一座綜合性的參觀購物休閒場所,並定期免費向青島市中小學生開放。為優秀老建築的綜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 見證城市光陰:盤點青島17座老建築的前世今生
    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濃縮,記載著城市經歷的世事滄桑。青島這些歷經百年的優秀建築,記載了城市歷史文化中最生動的部分。上世紀末以來,青島市啟動了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德國水兵俱樂部舊址位於青島中山路南段,該建築1901年開工,1902年5月10日建成啟用。這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共有三層,總面積為4607平方米,是青島早期德國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 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 百年老建築見證歷史
    青島新聞網9月20日訊(記者 龐為 攝影 孟憲朋)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位於青島常州路23號。該監獄始建於1900年,舊稱「歐人監獄」。德國侵佔青島時期 (1897-1914)為德國關押非中國籍人犯的監獄。
  • 臺東將再現百年老街光景 大光明電影院等被還原
    臺東老街效果圖    青島新聞網4月8日訊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城市發展,臺東舊貌正在從人們的視線中慢慢抹去,為讓廣大市民更加了解臺東,注重挖掘歷史內涵,營造文化氛圍,交運傳媒公司精心策劃設計了「臺東老街」,全面展現老臺東的百年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