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舊址晉級「國寶」 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大學舊址

2020-12-14 東方網

原標題:東吳大學舊址晉級「國寶」 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大學舊址

孫堂。

鐘樓。

老東吳大學校門。

小洋樓。

  中國江蘇網5月6日訊(記者 趙筱青)5月3日,國家文物局官網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名單」,位於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的東吳大學舊址作為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入選其中,也是全省入選該批「國寶」中唯一的一處大學校園舊址。

  蘇州大學的前身學校東吳大學創建於1900年,校園舊址位於蘇州古城東南角的天賜莊,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由美國基督教監理會在1901年至1936年間分10次陸續募款建造。東吳大學校園佔地6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總面積達2.1萬平方米,大部分都有百年歷史。

  習慣上被蘇大人稱作「鐘樓」的建築早年又名「林堂」,是東吳大學舊址建築群中最重要的一座建築,由英國設計師設計,建於1901—1903年,為紀念東吳大學創辦人之一林樂知先生而命名。鐘樓以紅磚勾勒框架和窗楣,青磚填充牆面,而柱式、線腳和花飾則為石制,頂部置有報時大鐘。樓內裝備豪華,全部從美國進口當時最新式樣的家具、乙炔氣燈,還有供水用的電動機和水泵。1903年建築落成時,成為當時蘇州地區規模最大的西式建築。東吳大學校長孫樂文(D.L.Anderson)自豪地認為,她是當時中國最漂亮的大學建築。無論在當時還是歷經百十年後的今天,鐘樓都是整個學校的標誌性建築。此外,舊址內的孫堂、葛堂、紅樓、體育館等建築也都各具風格,或作歐洲古典式,或仿中世紀城堡式,或效仿美國教堂式,既多樣又統一,建築工藝精湛,經過百餘年的細心呵護,至今依然保持著原貌。

  東吳大學舊址在總體格局和景觀營造上秉承西方式的井然有序和平鋪直敘,參照了當時西方的大學校園模式,但局部又點綴以中式園林元素。每棟雖然建築風格雖然不同,但用材都以紅磚疊砌為主的磚木混合結構,裝飾上都有羅馬式古典石柱和圈廊組合在一起,使整個校園顯得整齊而又變化多端,疏朗而又氣勢磅礴,突出了教會學校建築的異國風採,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也體現出濃厚的中西合璧的建築藝術特色。1991年,東吳大學舊址曾作為近現代歷史遺蹟被列入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東吳大學舊址晉級「國寶」
    本報訊 近日,國家文物局官網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名單」,位於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的東吳大學舊址作為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別入選其中
  • 蘇州東吳大學舊址入選「國保」 有百年歷史
    原標題:蘇州東吳大學舊址入選「國保」 有百年歷史   東吳大學舊址的鐘樓 圖片均由蘇州大學提供  5月3日,國家文物局官網上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名單」,位於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的東吳大學舊址
  • 東吳大學舊址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看蘇州專稿 文/陳夢嬌】近日,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公布了「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名列其中!看蘇州記者了解到,此次共有98項(組群)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其中高校項目共10個。東吳大學舊址在天賜莊校區本部內,佔地約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1萬平方米,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東吳大學舊址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真美!
    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日前公布,共計98項(組群)入選「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名列其中。
  • 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公布 東吳大學舊址上榜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崔陽陽 通訊員 楊舒婷 史晨雨)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日前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入選其中。東吳大學舊址位於蘇州市十梓街1號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佔地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主要建築分布在草坪操場的北、西、東三面。東吳大學舊址校門上端題有「東吳大學」四個大字,背面兩側為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 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公布 東吳大學舊址上榜「活著的遺產」
    本報訊(記者崔陽陽通訊員楊舒婷史晨雨)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四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日前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吳大學舊址(現蘇州大學本部)入選其中。東吳大學舊址位於蘇州市十梓街1號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內,佔地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總平面略呈縱長方形,主要建築分布在草坪操場的北、西、東三面。東吳大學舊址校門上端題有「東吳大學」四個大字,背面兩側為東吳大學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 暨南大學辦公樓舊址等入選歷史建築(圖)
    暨南大學辦公樓舊址。資料圖片  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暨南大學辦公樓舊址、華南農業大學亞太地區桑蠶培訓中心、華僑糖廠舊址等80處建築進入了被入選為廣州市歷史建築推薦名單。7月1日上午,廣州陳建華市長主持召開了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第一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二批)推薦名單》。
  • 國立中正大學舊址
    為發掘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泰和縣對位于澄江鎮杏嶺自然村的國立中正大學總務處大樓舊址進行維修。  該大樓均採用木板所建,樓上的多間教室也是由木板隔離開。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師生來韶參觀嶺南大學舊址
    前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師生、廣東省「三師」專業志願者、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一行來到湞江區犁市鎮大村嶺南大學舊址參觀,並開展環境清理、研學交流等活動,實地回顧了抗戰時期在嶺南大學舊址發生的故事。
  • 韶關發現抗戰時期原嶺南大學東吳大學辦學舊址
    近日,省「三師」(建築師、設計師、規劃師)專業志願者、省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員在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韶關市委市政府等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發現並確定了抗戰時期原嶺南大學、東吳大學遷址韶關辦學的舊址。1952年底,嶺南大學康樂校園改為中山大學的校園。1988年,值嶺南大學建校百年之際,國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現場】古樟見證抗日救亡不屈往事沿著武江一路北行,在武廣高鐵與京廣鐵路兩條大動脈交匯處不遠的群山裡,有一個以盛產茶花、香樟而聞名的小村——犁市鎮大村。
  • 法學名校「南有東吳,北有朝陽 」,東吳大學和朝陽大學今何在
    東吳大學舊址東吳大學創立之時雖說學科也比較全面,但是其影響力最大的還是法學,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址設在上海,文理學院在蘇州。東吳大學在院系調整之中,文理學院與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西南大學數理系等單位合併組建為江蘇師範學院,後在1982年更名為蘇州大學。而位於上海的東吳大學法學院則與華東地區共9所著名高校的法律系、政治系、社會系組建了華東政法學院(如今的華東政法大學),東吳大學可以說是蘇州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共同的前身之一。東吳大學舊址現在位於位於城區十梓街東首(蘇州大學校本部)。
  • 【菰城人文】東吳大學與湖州
    由於東吳大學在湖州的「第三中學」擁有很大的校園,有不少校舍,監理會舉辦的湖州醫院和費吉利亞女校又能傾力相助,校政部決定將蘇州的大學部遷到浙江湖州,中學部(第一中學)遷到浙江南潯。又得湖州地方官員與民眾大力支持,湖州圖書館亦對東吳開放,東吳大學的參考書也存放到那裡。圖書館樓上還安置了實驗室。湖州當地的一個大家族祠堂、房屋和花園都交給東吳大學使用,故東吳大學在湖州很快就安頓下來。
  • 江西泰和縣修繕中正大學總務處舊址
    中國臺灣網5月25日吉安訊 為發掘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和縣對位于澄江鎮杏嶺自然村的中正大學總務處大樓舊址進行維修。 該大樓均採用木板所建,樓上的多間教室也是由木板隔離開。據了解,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政府迫於時局壓力於1939年將江西省政府遷於泰和縣,並於1940年10月31日在泰和縣澄江鎮杏嶺自然村建立中正大學,並在該處辦校4年半,辦校第一年設立了文、法、工農三學院,後增設了文史、生物系及3個專修科,以自強不息、教育強國為辦學宗旨。舊址對研究抗戰時期中國教育歷史有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舊址入選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務院發出通知,公布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其中,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的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舊址入選。在古路壩村,西北工學院舊址——天主教堂院落依然完整,目前仍作為天主堂使用,部分遺蹟年久倒塌。
  • 【北京故事】 探尋貝勒府——輔仁大學舊址
    過了慶王府舊址,就看見路北佔了半條定阜街的輔仁大學舊址。     定阜街東起龍頭井街,西至德勝門內大街,明朝的開國大將徐達之四子徐增壽在靖難之役中暗通燕王朱棣,為建文帝所殺,朱棣入京後追封其為定國公,他的府邸就建在這條街的北面,街名也由此而來,當時稱作「定府街」,經過明清兩代,逐漸演變為「定阜街」。1914年地圖,定府大街松樹街的東面是濤貝勒府。
  • 東吳大學與湖州
    作為近代頂級名校,成立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在各個領域,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棟梁之材,群星燦爛。尤以法學院為最,有「南東吳,北朝陽」之謂,律師出東吳,著名的東京大審判,中國派出的法官、檢察官幾乎全都來自東吳,這是東吳史上最為榮耀的時刻。  至於湖州,與東吳大學關係甚為密切和特殊。
  • 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在重慶四川美院落成
    抗日戰爭期間,交通大學師生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先後遷至重慶小龍坎、九龍坡、溉瀾溪等地艱難辦學,為救亡圖存、振興民族培養了大批國家急需人才。歷經70多年變遷,交大渝校當年的校舍如今已經成為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
  • 泰和投資修繕浙江大學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本報泰和訊 鄧和平、江南都市報記者王文報導:為延續抗戰記憶,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泰和縣投入80萬元對浙大西遷泰和舊址校長辦公樓進行全面修繕,讓校長辦公樓重現當年原貌。  據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國立浙江大學遷至泰和,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至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留下了不少抗戰遺址舊址。  為延續抗戰記憶,泰和加大了抗戰遺址舊址的修繕保護力度。縣裡先後籌資200多萬元,對浙大西遷期間的浙江大學大禮堂、校長辦公樓、臨清書屋、澄江學校、澄江學校俱樂部等辦學舊址及中正大學等全面修繕。
  • 旅遊:蘇州大學——攜蘇州園林之精巧,慕東吳大學之遺風
    蘇州大學坐落於古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其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光緒年間的東吳大學。可乘坐地鐵1號線至相門站,下車後步行即可到達。作為全國最早創建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蘇州大學曾創造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個第一。·蘇州大學本部是最有歷史感的一個校區。
  • 國立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落成(圖)
    (原標題:國立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落成(圖))   國立交通大學渝校舊址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