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大戲院·群劇場周周好戲獲好評

2020-12-20 光明網

  自八十五歲的大華大戲院以「群劇場」的青春面貌全新啟程,一月有餘的時間裡,已上演了12場全國知名的優質小劇場戲曲作品,為南京市民獻上一場場文化饕餮。

  始建於1935年的大華大戲院,坐落於「中華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中心地帶,歷經時代變換,歲月變遷,大華大戲院根據時代風尚與人民需求幾經轉型,始終是南京人心底一隅溫暖的文化港灣。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秉承「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指導、協助大華大戲院以「疫情」為契機進行改造升級,邀請知名戲曲編劇、導演、製作人李卓群擔任藝術總監,專注小劇場戲劇演藝的「大華大戲院·群劇場」於今秋盛大啟幕。

  為期三個月的「大華大戲院·群劇場開幕演出季」隨著群劇場的開幕也全面開啟,邀請了全國十一部高質量、高口碑的成熟小劇場戲劇作品,集結了李宏圖、柯軍、範樂新、曾靜萍、黎安、沈昳麗等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及眾多「白玉蘭獎」得主等名家名角傾情獻藝。幾乎每個周末,群劇場都會迎來一場、甚至數場全國一流水平的小劇場戲劇作品:京劇《惜·姣》、京劇《鑑證》、崑曲《憐香伴》、話劇《驢得水》、梨園戲《朱買臣》《御碑亭》《朱文》、話劇《網子》等優質作品輪番上演,這其中有多部劇目是首次亮相南京。有觀眾評論:「大華大戲院·群劇場是一次性集齊了以往要跑到北京、上海蹲好幾個戲劇節、甚至等上幾年才能看齊的好戲,太難得了。」

  大華大戲院·群劇場不僅好戲連臺,還驚喜迎來了張曼君、史航等業行業大咖開設專題「大師講壇」。著名編劇、影評人、策劃人史航的《日記與日子:民國人的戲夢人生》串講了幾十位民國文化名人的日記摘選與趣聞軼事,引人入勝;小劇場戲曲「開山者」、當代著名導演張曼君導演的《我和我的小劇場》更是慢慢真知灼見,引發行業熱議。兩位嘉賓都盛讚了「群劇場」的開幕與模式,張曼君導演就給予了群劇場之於當代戲劇人的獨特意義:「卓群導演的這份邀請,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群劇場開闢的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實踐著我們最有價值理想的場所。」接下來,中國「第四代」導演代表人物郭寶昌、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等業界頂尖大家也將在群劇場帶來專題「大師講壇」,與廣大觀眾分享自己的藝術觀點與感悟。

  劇場經理沈夏透露,群劇場目前每場演出的平均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且受眾以年輕群體為主:「我們劇場雖然場地不大,但是我們各方麵條件、地理位置都是很理想的,能夠滿足各專業院團演出要求,也能為院團在南京拓展商業演出的市場。目前我們迎來的院團,北京京劇院、北方崑曲劇院等等院團演出效果都很不錯。儘管開業只有一個月,我們已經接到了很多演出方的商業合作需求,這也鞭策我們繼續努力,服務好更多觀眾和演出團體。」目前,大華大戲院·群劇場還拓展、融合了脫口秀等多種演藝形式,並銜接大華大戲院原有的電影放映功能,讓南京市民可以在大華大戲院中,「一站式」攬盡高質量的戲劇、電影、藝術講座、脫口秀等多種文藝形式,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時尚的文化生活方式。

  集群中國小劇場頂尖力量,以戲劇之光點亮南京「世界文學之都」版圖。未來一個月中,大華大戲院·群劇場還會有改編自魯迅同名小說、上海首部小劇場飾演崑曲作品、上海崑劇團崑曲《傷逝》;融合中西文學經典、上海京劇院京劇《草芥》、《小吏之死》;歷史題材實驗戲曲、江蘇省崑劇院「素昆」《319·回首紫禁城》;中國實驗戲曲扛鼎之作、江蘇省崑劇院「素昆」《夜奔》等多部好戲上演,期待與更多觀眾相見。

[ 責編:楊帆 ]

相關焦點

  • 美琪大戲院華麗回歸 改造前後大對比
    在江寧路奉賢路口,在歷時5年的改造後,美琪大戲院近日重新開門迎客。久負盛譽的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芭蕾舞團《天鵝湖》劇目,拉開了美琪大戲院重新開業的帷幕。
  • 蘭心大戲院將恢復90年前原貌!來看老劇場的傳奇故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日電(袁秀月)上海歷史最悠久的一所劇場有望恢復到以前的樣子。近日,蘭心大戲院修繕工程正式開工,據報導,設計團隊將依據歷史資料,力圖復刻經典,還原20世紀30年代的原貌。  消息一出,不少觀眾都表示支持。也有人好奇,蘭心大戲院以前到底是什麼樣子。其實它不僅是一所劇場,還承載著戲劇的百年變遷。
  • 上海大戲院重新開放-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上海3月15日電(記者顏維琦、曹繼軍)經過3年多的裝修改造,歷經74年滄桑變遷的上海大戲院近日重新開張,劇場定位為「觀眾交互的新空間」。這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繼藝術劇院、D6空間、戲劇沙龍、1933空中劇院、1933微劇場、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之後運營的又一劇場空間。
  • 整修後的美琪大戲院內景還原了1941年的老建築味道
    據悉,在春節期間,還將有多場演唱會、綜藝晚會在美琪大戲院「熱身」上演,進行劇場演出效果的「測試」,4月正式開張。昨天,記者進入了改造修繕後的美琪大戲院,先睹了老牌戲院的新樣貌。  如果不低頭看而錯過戲院門廳這個圖案就可惜了  踏入江寧路66號美琪大戲院的大門,便是與歷史的一次邂逅。
  • 上海TOP10復古劇場攻略|教你在上海做高端外地人
    (今上海音樂廳)晚了3年鼎盛時,一度逼得南京大戲院臨近停業4 | 美琪大戲院該戲院在1941年建於原大華飯店舊址由當時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範文照設計上海很多劇院都是他設計的包括前面提到的南京大戲院美琪初定英文名為Majestic並欲定中文名為「大華大戲院」但當時夏令配克大戲院已取此名,只得作罷。
  • 今晚,中國大戲院「落下」諾獎得主帕慕克《雪》
    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暨國際戲劇邀請展6月22日拉開帷幕,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小說《雪》改編的法國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上演,這是該劇在中國的首演。整個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將從6月持續到9月底,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義大利、波蘭、立陶宛及中國等9個國家的19部精彩劇目亮相國際戲劇邀請展,演出場次共計50餘場。
  • 讀圖|美琪大戲院整修6年後重開,八大改建細節你看出來了嗎
    作為劇場的管理運營方,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表示,重新開業的美琪大戲院將定位「精選劇場」,同時鼓勵促成更多「首演作品」來到美琪。據悉,新開業的美琪大戲院將在本月重點推出五部作品構成首個演出季「琪遇季」。今後,這個一年中最重要的精選演季都將在4月舉辦。
  • 浦東大戲院、東方藝術中心商演倒計時!
    作為浦東首個區級戲劇演出中心,浦東大戲院於去年11月1日正式啟動運營,但不到2個月後,就因疫情被迫歇業。過去一段時間裡,大戲院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與復工準備工作,一方面也在積極聯繫演出團體,待政策落地後,儘早將演出重新搬上舞臺。
  • 圖說靜安地名:美琪大戲院
    圖說靜安地名:美琪大戲院 2019-12-02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國泰大戲院與美術館「二合一」(圖)
    製圖/胡楊本報訊(記者謝夷)落戶解放碑的重慶美術館將與國泰大戲院合二為一  市公安局年內搬家  6月1日,市二屆規委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決定,原選址在重慶國際會展中心對面的重慶美術館要改址位於臨江門的市公安局地塊,與國泰大戲院共同建設。市公安局將於今年12月底以前正式搬遷,以騰出地方。  這塊地面積0.96公頃,只有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要放進兩大社會文化設施,該如何擺放才不顯促狹?
  • 這座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中國最早的西式劇場,在上海灘獨領風騷
    蘭心大戲院,就是在我去心樂麵館的路上進入我的視線的。當然在後面去錦江飯店遊玩的時候也去了一次。查閱與蘭心大戲院有關的文字資料,發現這家大戲院的來頭不小,也曾出現於張愛玲的小說中。它曾是上海最時髦的地方。是上海開埠至今歷史最久的劇場。各界名流的聚會場所。
  • 愛奇藝「迷霧劇場」首部劇《十日遊戲》獲好評 吸引奧迪、大眾...
    愛奇藝「迷霧劇場」首部劇《十日遊戲》獲好評 吸引奧迪、大眾、OPPO、脈動投放合作 2020-06-05 14:37:00來源:北國網
  • 老上海中國大戲院煥然一新,屬於梅蘭芳的舞臺將上演多部頂級戲劇
    在上海最繁華的地帶,藏著一座以「中國」命名的劇院——中國大戲院。這座擁有88年歷史的建築,位於牛莊路704號,毗鄰人民廣場和南京路步行街,是全國僅有的兩座帶有「中國」名稱的歷史性老劇場。今年5月,歷經六年修繕的中國大戲院,將迎來重生。始建於1930年的中國大戲院原名三星舞臺。
  • 2018年閩南大戲院兩岸藝術節開幕
    新華社廈門10月11日電(記者 付敏)以「傳承閩韻,情牽兩岸」為主題的2018年閩南大戲院兩岸藝術節,10日晚在廈門拉開序幕。  據介紹,今年的兩岸藝術節將持續至11月11日。期間,閩南大戲院的舞臺將迎來世界各地11部共15場藝術佳作演出,包括「雲門2」《十三聲》、優人神鼓《新版-聽海之心》、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等臺灣優秀作品。  主辦方還號召全城熱愛閩南語的市民共同推廣閩南傳統文化,將陸續推出閩南傳統歌仔戲、布袋戲、南音體驗活動、鼓·舞東方表演藝術展、「戲精學院」2018戲劇主題體驗等活動。
  • 上海大戲院正式迎客 洗手間裡也能體驗「當代藝術」
    原標題:上海大戲院正式迎客,洗手間裡也能體驗「當代藝術」邀請觀眾先走進劇場,體驗一下這個全新的藝術空間。  據悉,將展至3月31日的本次展覽,由近三十位活躍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年輕藝術家創作的十幾件(組)作品組成,以影像藝術、裝置藝術和現場表演藝術等形式將老物件、老手藝帶進了上海大戲院。
  • 蘭心大戲院華麗轉身!效果圖來了
    7月28日,上海蘭心大戲院修繕工程正式開工啦!藝術如蘭自芳菲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王韜將它譯為「蘭心」直到1930年,蘭心大戲院遷址茂名南路57號,再次重建作為國內最早的歐式劇場風格仿效了by新民晚報 郭新洋既要匹配現代化劇場設施標準又不能失去歷史建築的韻味來,看看修繕後的效果圖蘭心大戲院修繕工程力求還原上世紀三十年代「原汁原味」
  • 國泰大戲院——大後方抗日救亡話劇的演出陣地
    新華網重慶8月12日電 記者朱薇、周軼君、張琴  因在抗戰期間上演過94出話劇的重慶國泰大戲院,被譽為我國劇場史上的一顆明珠,它是大後方抗日救亡話劇的演出陣地。在這裡,我國老一輩的話劇、電影藝術家們絕大多數都留下了藝術活動的足跡。
  • 當天文化攜手蘭心大戲院啟動戰略合作 湯莎系列演出成功開幕
    原標題:當天文化攜手蘭心大戲院啟動戰略合作 湯莎系列演出成功開幕   近日,上海當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上海蘭心大戲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蘭心大戲院」這一滬上老牌劇院,使其全面升級為傳統戲曲的普及基地和票友們的「聚集地」,並將京劇和崑劇作為「核心名片」傳承並弘揚國粹藝術,普及傳統戲曲文化。
  • 校服共享群獲好評定做校服廠家
    校服共享群獲好評
  • 帕慕克《雪》話劇版亞洲首演,揭幕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
    揭幕儀式上,中國大戲院向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頒發中國大戲院藝術總監聘書,並授予了劉恆、過士行、張軍、史依弘、黃豆豆等知名藝術家全球品牌推廣大使稱號。位於人民廣場地區的中國大戲院,始建於1930年,曾是上海京劇「四大舞臺」之一。歷慧良、馬連良、梅蘭芳、孟小冬、周信芳等名角都曾在此留下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