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民黨最年輕中常委黃執中
黃執中,中國大陸學生熟悉的最佳學生辯手,如今已成國民黨最年輕的中常委
國際先驅導報實習記者李胤茜 記者李燁發自北京 辯論場上,他妙語連珠。對手開始還稱他為「對方辯手」,幾次對辯後,竟不由自主地改稱為「執中大哥」。
生活裡,他穿著寬大的T恤、戴著無框眼鏡,說話時習慣性地攤開雙手。採訪過他的記者形容他「謙虛、親切、甚至帶著點羞澀」。
這就是黃執中,臺灣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二年級學生。作為2003年國際大專辯論會和2002~2004年三屆「海峽杯」辯論賽的最佳辯手,黃執中在中國大陸學生中小有名氣。而就在今年8月,年僅30歲的他當選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也成為黨內最年輕的中常委。
「我是在幫臺灣的忙」
8月1日,熙熙攘攘的學生舉著各自社團的牌子聚在一起,在辯論社、散打社、啦啦隊的圍繞下,黃執中頭戴金色頭盔、身披鎧甲、手持戰劍,正式接任國民黨青年團第二屆總團長,任期一年。
國民黨青年團創建於2006年4月3日,直屬於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創辦人為時任黨主席的馬英九。作為國民黨培養接班人的搖籃,青年團一直在力爭更多年輕人支持和認同國民黨。而黃執中兼任的國民黨中常委,更是黨內權力核心。
接任總團長的黃執中對《國際先驅導報》坦言,自己對政治依然不太了解,需要從頭學起。而談到當初參選的原因,黃執中對臺灣政治的失望溢於言表。
「臺灣狀況很糟糕。我不太能忍受(國民黨)2008再輸一次。」黃執中開門見山地說。身為國民黨中常委,他卻不把自己的工作當作對黨的「服務」或「效忠」,而是將其看作一次「幫忙」,他甚至不認為在幫國民黨。
黃執中笑著說:「講句比較肉麻的話,我是在幫臺灣的忙。再這樣下去不是說哪個政黨贏或者輸的問題,整個臺灣都會輸掉。」
於是,從過去在社團活動中與青年團裡的成員熟識、幫助對方策劃校園活動直至自己參選總團長,黃執中一步步走到青年團的最高層。
「一年之後繼續念書」
「我不喜歡政治——不管你信不信!」2006年9月1日,黃執中在他的博客中寫道。然而11個月後,自稱「不喜政治」的黃執中,突然搖身一變成為臺灣的一顆政治新星。政治對他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上任的那一天,黃執中在眾人面前承諾:「我們以學生的身份加入青年團,以後也要保持學生的本色。」
「人做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到成果,但政治不會。政治是個妥協的過程,不斷地跟各種需求、利益和團體妥協,這個過程很辛苦,我很不喜歡。」黃執中說。別人眼裡的政治人物都風光無限,但他卻用「窩囊」來形容他們:「麵包師可以看到自己烤出來的麵包,機車師傅可以修好一臺機車,但當一個政治人物,基本上只能看到一次次的妥協,且看不到什麼成果。」
黃執中喜歡講課,他說這才是他的興趣所在,他理想的職業是老師。而對外界所渲染的「學生從政」故事,黃執中極力否認。「讓我花一年時間在這個角色上來幫忙,我很樂意;但要我把它當作職業規劃,我沒有想過。」黃執中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一年之後他將繼續念書。
「我不能當副主席」
除了對學生活動的專注和幫助臺灣的理想,黃執中透露,當初決定參選青年團總團長,有個關鍵的前提——國民黨修改了黨章。
修改後的國民黨黨章規定,參選青年團總團長的必須是在校學生,同時不再兼任國民黨副主席。有人說,這種將社會青年擋在門外的做法,間接為黃執中的當選鋪平了道路。黃執中解釋道,與這些有家庭有事業的社會青年競爭,學生的資源和收入差一大截,幾乎沒有什麼勝算。
有趣的是,如果沒有修改黨章,黃執中已經位居國民黨副主席。屆時即使黃執中的辯論技巧再高明,可能也無法說服別人「自己沒有從政」。
未等記者提問,黃執中便會意直言:「(就算讓我兼任副主席)我也會辭掉。」他說:「國民黨讓我來青年團,是讓我來做學生活動的。如果我掛著一個國民黨副主席的頭銜,根本就不會有誰敢靠近。就像你要想吸引一頭鹿,但身後跟著一倆凱迪拉克轎車,哪一個會跟過來啊?所以我不能當副主席。」
並不急於交出成績單
在臺灣,年滿20歲才能獲得投票權,而這個年齡的大多還是學生。國民黨青年團統計,臺灣學生中每四年會產生70萬至80萬新選民。「這群新選民完全可以影響一個選舉的勝負,而我們就是幫國民黨去爭取這批新選民。」黃執中說。
青年團的工作剛剛接手,眼下的事令黃執中應接不暇。
而讓他放不下手的還有東吳大學辯論隊的指導老師身份,該校將代表臺灣參加今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2007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這是幫助我跟學生保持緊密接觸的一個連接點。」黃執中說。
黃執中自稱是個沒什麼耐心的人,他總是急於做成一些什麼事,希望每件事馬上能看到效果,這也是他不願從政的一個原因。如今他成為國民黨歷史上首位學生中常委,外界都等著看他的表現,《中國時報》稱許多政界人士也在「等著看好戲」。
但這次,黃執中沒有著急。他並不急於交出一份成績單以消除別人懷疑的眼光。「我們一定能做出他們(國民黨)以前做不出的事。」對未來,黃執中信心十足。(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