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18臺灣地方選舉正式開始投票。除了讓人激動的「韓國瑜熱」外,這次選舉,國民黨也特別關注年輕人,並在政策上對年輕「候選人」給予支持。我們也期待本次選舉,這些「首選族」能夠取得成功。
本文為觀察者網「選舉新勢力」系列報導第八篇。受訪者為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的發言人、臺北市松山-信義區的市「議員」候選人徐巧芯。
徐巧芯:大家好,我叫徐巧芯,目前是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的發言人,正參選臺北市松山-信義區的市「議員」。大家傳統上認為臺北市是一個藍大於綠的地方,不過現在已開始有一些改變,從前兩次的選舉可以看到,國民黨整體衰弱,甚至出現年輕人反對國民黨的現象。這也是我們年輕人這次出來參選的一個主要目的。
觀察者網:您為什麼要參加這次選舉?
徐巧芯:其實我大學就開始參與學生會。大學時,我的朋友一般會選擇加入民進黨,倒不一定是因為政治意識形態,他們就覺得民進黨會給一般的年輕人舞臺空間,只要你有能力、夠強,都是有機會的;至於國民黨,大家會覺得如果你沒有背景,或家裡沒有特別有錢,沒勢可以靠,那基本上不建議去,去了也沒機會發展,即使你的理想、價值觀念跟這個政黨比較近。慢慢地,大家也都相信這點,因為我們看到好幾次選舉裡,真實的情況好像就是這樣。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覺得我的價值觀跟國民黨比較接近,而且我跟民進黨的歷史觀不同,我的外公是湖南過來的老兵,我不希望這段歷史在臺灣被抹掉。所以我從大學開始就慢慢參加一些國民黨的活動。在這過程中,我也發現其實國民黨裡也有一些像我一樣沒有背景的年輕人,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民眾的支持跟認可。
我以前做發言人之類的政黨輔選工作,這是一個能夠自我證明的工作,但它畢竟沒有受過民意的檢驗。我覺得民意的檢驗很重要,發言人工作做得好,可能代表老闆賞識你,但他畢竟就一個人;而真正要當一個政治人物,還要經過民眾的檢驗,當人民願意把選票投給你,那才代表你真正得到民眾的支持。對我來講,沒有背景的人能在一場地方選舉中被民眾認可,這對國民黨來說很重要。
另外,民進黨屬於白手起家的政黨,從成立開始就自認為是對抗者的角色,所以他們經歷過資源非常缺乏的時期,但他們還是要參與每一次選舉,因為那都是成長茁壯的機會。到目前他們已做過兩次「總統」——陳水扁跟蔡英文,已得到社會上的眾多資源,包括許多基金會。
而國民黨沒有黨產了。傳統上大家覺得國民黨很有錢,有很多資源和地方組織,只要能掛上一個國民黨籍,資源就會下來,地方組織就會動起來,所以基本上很好選。可現在國民黨已完全不是這樣子,很多民眾或許還沒意識到這件事情,國民黨沒有黨產以後,變得好像不太會選舉。
傳統選舉是分配資源,讓地方組織去動員,很多資深「議員」前輩,甚至「立委」、市長,習慣那樣子的選舉方式。而我們年輕人白紙一張,是第一次選,所以其實我們最有資格、最有機會和能力去帶出一種新的選舉方式跟氛圍。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做到,那就代表以後更多的年輕人能依照我們的步驟去做。若能當選,我會不藏私地把這些成功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讓話語權不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上,這樣政黨才能更好地接班,也才更有競爭性,更具活力。
這次我參選的一個很大目的,也是希望去改變這樣一個選舉氛圍。
觀察者網:您家人對您參選是否支持?有沒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一下?
徐巧芯:我家開了20年的早餐店,並不是特別有錢,選舉需要很大一筆開銷,家庭沒有辦法支付。我家三代沒有任何一人從事政治,可能就是霧裡看花。從我大學畢業開始投入政治工作以來,他們認為我可以走出自己的路,所以他們逐漸從觀望轉變成支持。可是他們即便是支持,也沒有辦法給我足夠的資源,或成為我背後的靠山。他們也不能說焦慮,但他就是說,我支持你,放手讓你自己去做,但我們也幫不了你什麼忙。
觀察者網:您之前的學習經歷和目前「議員」工作有什麼關係?
徐巧芯:我是政大政治系畢業的,我們班50人裡只有我一個人走向政治工作。我在學校擔任過學生會的秘書部長,也做過學生會「議員」,大學還沒畢業就到國民黨青年團工作,一直做到青年團總團長。總團長也是國民黨中常委一員,每周能在中常會上發表一些建議,那時黨主席是馬英九。後來我在國民黨做跟新媒體有關的主任,也遇到幾場選戰,慢慢開始上臺灣的一些政論節目做發言人。我做過洪秀柱、朱立倫、郝龍斌的發言人,現在是馬英九的發言人。所以,我的專長是處理媒體關係,在新聞上跟民眾溝通。
觀察者網:您在選舉過程中,每天的主要行程都有哪些?可不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典型的一天行程表?
徐巧芯:忙碌的一天:早上5、6點,先去送車。很多裡民去各地玩的時候,我們民意代表可能會去跟他們聊天,發包餐巾紙給他們,祝他們旅途平安;9點到10點左右,到菜市場跟攤商、民眾寒暄問好,停下來跟他們聊天。如果是周六、日,上午、下午跟晚上三個場次都有可能辦活動:早上可能是10點到12點;下午大概是一兩點到4點,最晚不超過5點;晚上大概會從6點多開始,可能是餐會。
我若知道活動,就會去參加。如果是鄰裡活動,就有機會上臺跟大家講話、問好;沒開放讓新人上臺致辭的環節,也沒關係,我們就去臺下逐一跟每一個人握手問好。很多人可能知道我是誰,但不知道我要在松山-信義區選市「議員」,所以我們會親自跟他們講,拜託他們;晚上餐會,那可能就是去跟大家敬酒,逐桌介紹自己是誰,在哪邊參選,希望他們可以給我們個機會,能夠支持我們。
大日子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個時段,每個時段可能最多來5個活動,三小時內要跑5個地方,那就是個挑戰。所以最忙的日子,我會先把路徑規劃好,再和助理、裡長等人互相幫助。像元宵節活動的其中一天,我光自己本人就走了15個行程。
平日一到五,主要會安排一些拜會的行程。像拜訪裡長,我們松山-信義區有74個裡,這74個裡都拜訪完其實要花很多時間。每一個候選人的想法不一樣,像我去每一個裡上,大概都會跟裡長聊一到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因為我希望我跟他們聊過一次之後,就可以完完全全記得這個裡長跟我講過的事。我只要去過一次那個裡,下次不管在任何活動任何場合,我都認得出他來。我的原則,就是不求多、不求快,但只要去做,就要做到最好
觀察者網:您大概每天能睡多少個小時?身體能否吃得消?你身邊的同事會不會比較勞累?
徐巧芯:我覺得有時候大家都講得比較誇張,當然很累,可是說晚上沒時間睡覺,我覺得不可能。
我們做民意代表的就算是出去選舉,都是跟著民眾,最後一個行程大概到9點半左右就是極限了,很難再晚過那時候。很難想像晚上10點多還去敲人家門會發生什麼後果,打擾只會讓對方更不舒服。很多人說熬夜到一兩點,那我覺得他是時間掌控得不好,就算晚上9點半結束,開個會討論,10點半也應該回家了,12點前一定能上床睡覺的。
我覺得選舉像馬拉松一樣,精神很不好,出去拜票,人家會覺得你沒活力,看起來不太誠懇,就沒特別想支持你。你只要出門,基本上就是要把最好的一面帶給大家,聲音、氣色、體力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調整,這才是一個公眾人物所應呈現出來的專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