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偶像」到人人喊打的「公知洋奴」,高曉松因何惹了眾怒?

2020-08-28 娛記小籠包

近日,花名「矮大緊」的高曉松,因直播翻車的事上了熱搜。

好好的一場「秀」,沒有等來粉絲擁躉們的追捧,反而在一片謾罵聲中溜了,作為公眾人物的高曉松,這臉面怕是已掉在地上被摩擦了好幾遍。

其實,直播的初衷挺好的,某自媒體平臺邀請高曉松等名人,給年輕人和畢業生推薦讀名著(讀一本好書)。

高曉松直播被罵「滾」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網際網路如此便捷的時代,很多人連一分鐘的短視頻都不願意看完,又有幾人會有耐心去好好讀一本書呢?

然而,直播才剛開始,高曉松的扇子還沒有搖順手,就被網民們罵得狗血淋頭,最後直播不得不緊急關閉。

但是,直播被中斷了,理由卻讓人難以接受。

高曉松漫畫

直播的形式,原本就是對所有人開放的。進直播間的不一定都是學生,當然對於高曉松,有喜歡他的,自然也有討厭他的。

評論區向來是什麼話都有,捧你的、踩你的都照單全收。節目該怎麼做就怎麼進行,對於不喜歡的,直接不理睬就是了。

這樣撂挑子走人,讓人有點懵啊!

高曉松:「我很難!」

高曉松到底在怕什麼?

作為微博上擁有四千多萬粉絲的大V,高曉松的心理承受力竟如此脆弱。這與他以往在公眾面前展現出的,滿腹經綸的才子形象相差甚遠。

在現今這個全民皆是自媒體人,全網皆主播的年代,被吐槽、被私信罵是常態了。既然作為嘉賓,進了直播間和網友交流,就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這樣落荒而逃的行為確實有些慫,令人失望。

「才子」高曉松?

1969年,高曉松出生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外公張維,是深圳大學的創辦者之一,和錢學森是好友;外婆陸士嘉,是北航的籌建者之一,與丈夫被稱為「力學雙子星」;祖父高景德是清華大學校長,舅舅、父母則都是是清華大學教授 。

高曉松家族照

而要說家族中學歷最低的,除了清華大學的博士妹妹,就是高曉鬆了。1988年,19歲的高曉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但讀了沒幾年,他選擇退學。

離開清華大學,去北影追尋電影夢的高曉松雖落榜了,卻於1994年意外進入音樂圈,憑藉為老狼作詞、作曲的校園民謠《同桌的你》,一時間聲名大噪。

高曉松和老狼合作《同桌的你》

不可否認,作為音樂人高曉松挺有才華的,創作了不少流傳度較高的作品。但自從他搖身一變成公知後,就開始變味了。

2011年11月,在轟動全國的醉駕入獄案告一段落後,高曉松的事業卻迎來了第二春。

高曉松曾因醉駕入獄6個月

2012年,高曉松相繼開辦的《曉說》、《曉松奇談》等欄目,以及作為團長加盟的《奇葩說》都取得巨大反響,而他本人也一度被網友追捧為「文化偶像」。

可是,從「文化偶像」到如今的人人喊打,高曉松因何惹眾怒?

高曉松在《曉松奇談》欄目中

在自媒體還不發達的年代,很多人對於高曉松在他節目中侃侃而談的那些內容充滿好奇和嚮往。然而隨著閱歷增長,大家逐漸發現,他的許多觀點存在過於片面,甚至是誇張、錯誤的問題。

高曉松的言論

比如,高曉松曾在《曉說》中說:「美國在抗日戰爭期間對中國援助超過有史以來中國對外賠償的幾十倍。」「美國可沒到中國土地上屠殺過中國人民。」「對中國最好的就是美國。」

許多網友認為,拿著美國護照的高曉松對「燈塔國」的吹捧過於賣力,對臺灣的彩虹屁也是一波接一波。但細想他的那些言論,會發現很多觀點站不住腳。

高曉松在外網視頻的言論截圖

在網際網路年代初期,以高曉松為代表的公知們,利用自己的名氣、社會經濟資源,對老百姓進行價值輸出。

那時候,民眾的生活水平有限,能真正出去看看世界的不多。可現在,出國留學、旅遊的人多了,網際網路發達信息爆炸,普通百姓的閱歷有了很多提升。

再加上新冠疫情中國的表現與歐美的巨大反差,國人對於公知們口中吹捧的發達國家有了新的認識。自然,對於公知也有了新的態度。

這次直播翻車,就是一次民意的「反噬」,而這或許才只是個開始。

高曉松以往言論被扒出

高曉松的「落荒而逃」,讓公眾看清楚了所謂公知的不堪一擊。習慣了被追捧的高姿態,一旦出現了反對的聲音就氣急敗壞。

就心理素質這點,公知們還真得向李小璐好好學學呢!

對李小璐的個人感情生活咱不置可否,但她做直播的時候,下麵粉絲罵成一片,依然能夠做到微笑著面對鏡頭,一個尷尬的表情都沒有。

高曉松

還記得這句話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句話出自高曉松創作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當時的傳唱度還不錯,可如今聽起來卻讓許多人覺得刺耳。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高曉松,放棄清華大學的專業去搞音樂,這對許多寒窗學子來說,就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某節目中,高曉松曾批評高校畢業生天天只考慮掙錢,不考慮詩和遠方。這話出發點沒有錯,但他的不識人間煙火卻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連苟且都得費盡心力。

高曉松和第一任妻子沈歡

高曉松的「浪漫」不只是說說而已。他的兩次婚姻,不僅都是一見鍾情,還都是來得急去得快。

與第一任妻子沈歡,從對她一見鍾情,到經人介紹認識、相戀到求婚,僅僅5天的時間。然而從認識4個月閃婚到離婚,也不過3年光陰。

2004年,在深圳小姐大賽做評委的高曉松,對當時名字還是徐姍姍的二婚妻子徐粲金印象深刻。2008年,二人在美國結婚,生有一女,但這段婚姻也僅維持了不到6年。

高曉松和二婚妻子徐粲金以及女兒

所以啊,高曉松就是個不接地氣的,踩著祥雲的憤青。一路走來,沒受過什麼苦,一出生就直奔著夢想去了,「詩和遠方」都觸手可得。

看著什麼都懂,但深究起來卻漏洞百出,頂多也就算個高級點的知識分子。

高曉松為代表的公知們

——————

作者:娛記小籠包,多年娛記一枚,溫暖陽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留言,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動力,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更多有趣溫暖的娛樂故事。

相關焦點

  • 從群捧到群嘲,「公知」到底經歷了什麼?
    然而實際上,在十幾年前,這些經常站在公共道德制高點上的,批判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公知們,在當年的網際網路上完全可以用呼風喚雨來形容,對於當時的許多網民來說,這些公知們的一言一行都散發著自由和人性的光輝。時過境遷,到底是什麼讓當年的那些流量大咖、民主燈塔們從全民群捧到全民群嘲,猶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的境地呢?
  • 高曉松搖著扇子說文化,扇上書法卻「翻車」,網友:3個字錯2個
    從懷著科學家夢想入讀清華、到靈感噴湧寫出同桌的你等紅極一時的歌謠、踏足影視圈大染缸、再被拘役體驗了一把失去自由、進而搖著扇子說文化變身「公知」……高曉松高曉松可以說是一直在進行著各種角色的切換,到如今,搖著扇子說文化的「公知」模樣又因為在一次直播中遭受滿屏批評當場「翻車」而開始崩塌。
  • 51歲高曉松直播被罵到退場,網友:你的文化自信,跟裸奔一樣難看
    文 | 讀書君 關於高曉松,想必很難給他貼一個準確的標籤。 高曉松,身上頭銜太多,如「音樂人」、「阿里人」、「文化名人」等等。 高曉松,有一個筆名,人稱「矮大緊」。
  • 高曉松直播被罵到停播,國籍問題成焦點,4個關鍵詞分析挨罵原因
    在昨天的直播中,高曉松就因為頭上的「公知」光環被觀眾一直罵,導致這場直播開始沒多久,就被觀眾罵到停播。事情的起因,要從《人民日報》籌劃發起的「名人讀名著」活動開始說起。適逢畢業季,《人民日報》邀請高曉松、馬伯庸、江南、馬東、史航、魯豫、白茶、麥家等八位嘉賓,用直播的方式講讀文學名著,以此為畢業生們送去寄語和祝福。
  • 知名公知「矮大緊」:經歷半個世紀,與德國養母重逢
    引子他,一家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化人,外公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外婆是著名的教育學家。母親也是清華大學高材生,師從梁思成。而他本人也考入清華大學,卻半道退學玩起了音樂,後來成為著名的音樂人,他就是如今的公知頭子,高曉松。
  • 王力宏大方面對與高曉松撞臉,曾經的全能偶像如今無限放飛自我
    在《吐槽大會》的最新一期節目裡,王力宏站在了C位,不僅自嘲「學渣」,自認與高曉松很像,還秀出了鞋子了的破襪子,演繹了一個偶像的徹底放飛自我。王力宏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備受大眾喜愛的「優質偶像」,是一個陽光浪漫的大男孩兒。不管是音樂還是電影,他總是在各方面都幾乎無可挑剔。
  • 為「公知」一詞正名的時候到了,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稱作公知
    既然有『』公共『』二字,就必須站在公共立場,代表公眾利益發表具有導向性的言論,引導大眾奮發有為,引導大眾愛國愛家,把公眾的熱情和智慧引導到追求遠大理想創造美好生活的行動中,不管是著文還是演講,都要有正能量,一句話,人家聽了你的話,看了你的文章,於人於己,於國於家都有好處才行。
  • 從公知女神到全網群嘲的柴靜,後舉家移民美國,中間發生了什麼?
    公知女神學生時代的柴靜已經是中國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1992年,考入長沙鐵道學院學習播音主持,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大學畢業時順利進入湖南電視臺擔任主持人。1999年進入央視擔任《東方時空》的外景主持人,在擔任外景主持人期間,其淡雅清秀的外表,冷靜客觀的談吐氣質給了國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翻譯聲稱C羅爆粗是因高曉松外形?高曉松回應:這是對C羅的侮辱!
    說到高曉松這個名字,不用多說,早已是圈內知名的才華橫溢的大才子。按理說這樣高曉松這樣一位大才子從古至今都應該是相當受人尤其是女性歡迎的人物,但是高曉松的顏值卻總是被人調侃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200多斤」!雖然如此,高曉松還是因為博學深受一眾粉絲們喜愛,尤其是高曉松的脫口秀節目《曉說》更是創下極高的播放量,也是目前國內頂級的脫口秀節目之一,擁躉無數!
  • 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追星」如何追出「飯圈文化」?
    最近,肖戰粉絲事件讓「飯圈文化」成功出圈,備受關注。而本文就從「飯圈文化」切入,對人類追星歷史進行了一番梳理,拆解偶像流行與粉絲追星之間的因與果。「出圈」的原因,則是AO3、LOFTER、STEAM等大眾平臺,因某明星粉絲集體舉報而陷落,甚至雲盤、豆瓣等公共產品都因在應用商店被粉絲「惡意一星」而受到波及。由此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直接影響了許多普通人的正常網絡生活,這也讓「飯圈文化」成功出圈、人人喊打。
  • 「公知」結局:如果當代某些公知穿越到民國,下場令人極度舒適
    公知,全稱是公共知識分子,本意是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進言社會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公知」的性質逐漸發生了變化。某些「公知」人貌似公正博學,實則搖擺不定,自視甚高,以天下評判為己任,在網際網路和傳媒節目中誇誇其談,自恃學識淵博,曲解意義,誤導眾人,其行為著實可惡(在這裡不點名,大家都知道)。還好這些吃飽了撐的沒事幹的「公知」生活在當今和諧的社會中,如果生活在民國時期,其下場應該會讓我們很多人感覺到舒適。
  • 高曉松鬧笑話是怎麼回事? 高曉松圖書館開館三字錯兩沒文化還是隨性?
    高曉松鬧笑話是怎麼回事? 高曉松圖書館開館三字錯兩沒文化還是隨性?時間:2019-11-30 11:28   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高曉松鬧笑話是怎麼回事? 高曉松圖書館開館三字錯兩沒文化還是隨性? 近日,由高曉松發起並擔任館長的公益圖書館曉書館在南京開館。
  • 高曉松稱張雨生因酒駕去世,粉絲曬證據怒斥謠言,喊話高曉松道歉
    然而就在這場相信未來公演前,張雨生的粉絲突然喊話高曉松,要求他向已故的張雨生道歉。張雨生歌迷會發文,稱高曉松曾經造謠張雨生酒駕,希望他能夠發聲闢除謠言還原真相,澄清張雨生並非酒駕去世。同時歌迷會還表示,此前就多次向高曉松維權,但他只是拉黑粉絲從不解釋。
  • 金燦榮:公知就是一群「蒼蠅」,老把我國的垃圾堆跟外國的客體比
    當到了近代社會,西方的許多思想觀念湧入到中國後,中國的公共知識分子的概念,以及群體開始飛速形成。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提出了評判公知的標準,表示公知必須「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能夠對社會進言且參與公共事務,擁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
  • 中國文藝界為何容易出公知?看中國公知的高光與末路
    最古老的公知在中國了解過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很清楚,中國不僅朝代眾多,並且服裝業各種各樣,最近幾年也開始流行漢服復興,網上也對這種行為也是持兩種態度的。無非就是支持與反對,支持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文化傳播的行為;反對的人也是各持己見。
  • 偶像失格,男團塌房,內娛偶像產業在揠苗助長還是放任自流?
    12月5日微博名為「小盒魚會喵喵叫」的網友發文控訴、以及「xxxfffff-97」認領了「正牌女友」,將粉絲60萬打投的拍立得送給小盒魚同樣引發了新一輪的眾怒,新晉時間管理大師、「海王」、「商業鬼才」等頭銜成為他的新標籤。當晚焉栩嘉全球後援會和數據站宣布暫停應援和數據維護。兩天後焉栩嘉的道歉姍姍來遲因誠意不足迅速被打臉、以及付費觀看的緣故,引發了新一輪的群嘲。
  • 央視名記柴靜:從公知女神到跌落神壇,她究竟做了什麼?
    原央視名記柴靜:從公知女神到跌落神壇,她究竟做了什麼?柴靜:從央視著名記者到淡出大眾視野,如今生活狀態成謎近段時間,央視一個叫王冰冰的女記者成為了網絡紅人,被談論的次數非常多,很多網友稱她為「最美央視女記者」。提到央視的最美女記者,很多人早已忘記了淡出人們視野的柴靜。柴靜之前也曾被大眾冠以最美女記者、公知女神稱號。
  • 高曉松還是中國人?他持有美國綠卡,在法律上屬於中國公民
    第一,現在高曉松這個人,很多人覺得他是個老外,因為他拿到了美國綠卡,再加上之前的一些公知行為,更是讓我們無言以對,估計很多人懷疑高曉松就是一隻舔狗,而你所不知道的是,高曉松只是拿到了美國綠卡,所以,他依然是中國人。
  • 微博公知速成指南(美分版)
    教育經歷要填一線名校,本科填北大、清華或法大,中科大就算了,那裡出產過的最知名公知是舟子。入學時間寫到86年以前,這樣顯得經歷過風雨還在等彩虹。海外經歷就在Ivy League 裡面選,專業與入學年份別填,不然容易露餡。 3、從海子、顧城或北島的詩歌裡摘抄一句做個人簡介。
  • 因TVB「挺警察」而撤回廣告,寶礦力水特「真誠道歉」惹眾怒
    迫於社會輿論壓力,在7月11日,寶礦力水特又在推特發表了一則所謂的「道歉」,但這個道歉再次引發眾怒,因為在短短幾行「道歉」中,寶礦力水特用了近2/3的篇幅打廣告,對於其言論錯誤,只是輕描淡寫地形容為「不便」。這則道歉在公眾嚴重絲毫沒有誠意,反而加劇了公眾對其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