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23日報導法國《新觀察家》周刊網站6月21日刊登《美國的南北戰爭並未結束》一文,作者菲利普·布萊-熱爾古在文章中指出,在美國,分裂之戰並未結束。兩個強大的神話「天選之國」和「美國夢」,讓美國掩蓋了奴隸制的原罪並將內戰中的南部聯邦者奉為「英雄」,不過到一個月前黑人弗洛伊德被美國警察壓喉致死後破滅了,美國重新走向了分裂。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人們可以創造歷史。你可以談談亨利·本寧將軍,一個奴隸制的迷戀者,他很早就希望南北戰爭開打。如今,南方主要軍事基地之一的名稱就源自他的名字——本寧堡。
再談談埃德蒙·拉克。他的騎兵部隊犯下了南北戰爭中最卑劣的暴行之一,在田納西州皮洛堡屠殺300名多數是黑人的士兵。如今,美國空軍的飛行員們就在阿拉巴馬州的拉克堡訓練。
某天,人們或許會談起這些南方邦聯軍的英雄,但不是今天。美國如今岌岌可危。共和黨人、民調專家弗蘭克·倫茨在一條推文中承認:「在35年的民調中,我從未見過輿論出現如此迅速和急劇的改變。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如今和30天前的情況已截然不同的國家。」
迷信「神話」放棄自省
美國人目前正在進行春季大掃除,窗戶大開,不落下任何一個角落,就連那些布滿灰塵的種族主義藏汙納垢之地也被清理了。
隨著喬治·弗洛伊德遇害,曾經的阻攔再也沒有了。有近七成美國人認為這場悲劇完全不是孤立的,它是一個更大問題的表象。
2014年,當非裔美國人麥可·布朗在弗格森同樣被一名白人警察打死後,持這樣看法的美國人比例只有43%。現在,白人群體中三分之一的人改變了觀點,承認警察暴行存在系統性的一面。然而,問題依然存在:為什麼美國現在出現了動蕩,又為什麼動蕩如此突然?
就這個問題是需要重新談一談南方邦聯、奴隸制和南北戰爭。這並不是為了去剖析羅伯特·李將軍的善與惡,而是要搞清楚這一刻到底發生了什麼:對美國身份認同核心的兩大神話的質疑。第一個神話是「天命論」。這一說法在1845年出現用以強調美國「文明」的神聖屬性。第二個神話是「美國夢」,它鐫刻在移民的基因之中,認為這個天選國家的未來將是美好的,而且必將美好。
這兩大神話就是美國日常的現實。它們在平常的演講中出現得非常頻繁,也在美國權力的擴張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神話同樣導致美國人放棄了批評性的內省。
那些試圖用這個國家的過去來對抗國家的人被妖魔化、被指責說謊或者仇恨美國。杜克大學流行病學專家謝爾曼·詹姆斯回憶說:「當上世紀70年代我還是個年輕教授的時候,當時談論種族主義是禁忌。沒有人會說:你不能談這個。但人們很快發現沒有人會觸碰這個話題。當時有一整套因素去禁止承認存在系統性的種族主義嚴重問題。」
很多年之後的2008年2月,米歇爾·歐巴馬說出這樣的話:「作為成年人人生中的首次,我對我的國家真的感到自豪。」所有人都在抨擊她。這個句子的表達確實很笨拙,但被指責的並不在此,而是沒有遵守金科玉律,相當於往「天命論」的濃湯裡吐痰。無論你是白人還是黑人,懷疑美國的道德優越就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原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移民及其後代也不大喜歡那些談論黑人遭受種族主義長期欺辱等問題的人。這些人為何不去擁抱美國夢的活力呢?最近幾十年來,在民調中,多數美國人對這個國家的未來表示樂觀。
今年4月時情況依然如此。民調結果顯示,61%的選民有信心。如今,80%的人認為這個國家在失去控制,50%的人感到消沉或者毫無希望。對於「天命論」和美好的未來而言,需要重新來過了。現在是質疑時刻、內省時刻。
然而,土壤早就在這裡存在了。只需要一根火柴就可以點燃火箭。在種族主義這個問題上,表面現象和大部分真實狀況之間存在差距。正是這樣的差距導致川普宣稱南方邦聯將軍們的美好雕像是「我們偉大國家的文化和歷史象徵」的言論是如此不合時宜。
事實上,推倒雕像的工作在2015年查爾斯頓的種族屠殺後就開始了。兇手迪蘭恩·魯夫就希望發動「種族戰爭」,曾有手持南方邦聯旗幟的自拍。五年後,在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的催化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僅僅兩周時間,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那幫人成了文化遺老,一個已經一去不返的昔日遺蹟。
首次超越種族鴻溝
正是因為魯夫以及川普的支持者將南方邦聯旗幟作為他們種族主義的象徵,才使得當年毫不遲疑地發動內戰以保留奴隸制的南方旗幟恢復了它真實的種族主義指向。自2015年開始,南方旗幟開始從南方地區公共場合撤出。這場運動現在在加速。
在這場對美國歷史的重新評判中,還有更為深刻的東西:一場共同的、集體性的、首次超越種族鴻溝的運動。
謝爾曼·詹姆斯回憶說:「當我還是個年輕大學生的時候,我參加了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民權運動。我們的確有白人盟友,相當一部分白人民眾也對南方地區對待黑人的做法憤慨。然而,他們不認為自己也是同樣的政治和經濟不公的犧牲者。這一次,很多白人自認為被邊緣化、被剝奪,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同樣的處境。冒著生命危險去示威,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緒的背後意味著我們大家都在一條船上。」
除了喬治·弗洛伊德被殺引發的憤怒之外,以批判性視角重新審視這些原創始神話的年輕白人、感到自己被遺棄或社會地位下降的年長白人等各種因素的結合,在如今美國出現的浪潮中發揮了發動機的作用。
2008年,歐巴馬曾考慮選擇民主黨參議員吉姆·韋布作為副總統候選人。韋布是南方邦聯軍官後代,曾讚揚南方軍隊的勇氣。2020年,喬·拜登的副總統候選人很有可能是個黑人女性。重新審視一個國家的神話,也就同樣意味著選擇領導這個國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