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
我說課的題目是《美國南北戰爭》。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美國南北戰爭》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18課的內容。由"戰爭的爆發""北方的勝利"兩個子目構成,主要講述了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本課上承獨立戰爭,下啟美國的繁榮發展,具有前後銜接的作用。
二、說學情
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九年級的學生對歷史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希望老師講課內容新鮮、充實、饒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說教;另一方面他們已具備接受較系統的知識、理解一些問題的能力,但看問題不深刻、不。所以在本課內容的處理上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史實,精簡抽象理論,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及學情,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掌握《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的主要內容,理解南北戰爭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史料,小組討論《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及意義,提析史料,運用史料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及溝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南北戰爭的學習,認識到先進的制度必然戰勝落後的制度,樹立唯物史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的主要內容及作用。
【難點】
南北戰爭的性質及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託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本課,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史料教學法等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重點談一談教學過程,來踐行前面對本課的分析與設計。
環節一:導入新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本課我將採用溫故知新導入的方法。
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帶領學生一起回顧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內容,並提出問題:獨立戰爭是民族解放鬥爭,同時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使得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那美國發展的道路是一帆風順的嗎?又遇到哪些艱難坎坷?以此引起學生思考,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採用溫故知新導入的方式,能夠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加深對於所學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