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焦慮報告+自救指南

2020-09-09 媒介360

這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

朋友圈裡,你的好友都在忙著旅遊、健身、享樂,

你卻在忙著脫髮、加班、還貸;

社交網絡上,別人擁有貼心的男友、曬著幸福的生活,

你卻依舊沒存款、沒對象、沒目標,

與日俱增的只有年齡,而不是銀行卡裡的數字。

於是關掉朋友圈的你,似乎真的就只剩下焦慮了。

那麼,這真的就是年輕人眼中的焦慮麼?

一、年輕人的焦慮,從「身」到「心」

生活如此苟且,哪有詩與遠方?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總是在感情和工作的雙重焦慮下過日子。北上廣的年輕人行色匆匆皺著眉,發燒骨折腦震蕩都不願意請假。欲望、野心以及不安感不斷催促著我們前行。

據豆瓣的調查,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其中,最讓他們焦慮的事情Top 3 分別是:人生目標、物質金錢和事業。換句話說,就是沒目標,窮,還做著不喜歡的工作。那麼他們由焦慮外化的行為有哪些呢?

1)存不到錢,在負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打開你的支付寶、銀行卡、微信、錢包,你會發現四大皆空。每月工資-花唄-借唄-信用卡=負數。凡是能用錢解決的麻煩,都解決不了。每天的夢想就是能一夜暴富,所以不想脫單只想脫貧。畢竟談戀愛要浪費時間、浪費錢,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2)喜歡的事都燒錢

有些人每天追星買同款,但實際上腳上穿的襪子早就有了破洞;有些人養貓養狗每日餵養高級貓狗糧,但實際上自己的三餐卻十分湊合;有些人每天買單反買鏡頭,但實際上自己的眼鏡片碎了都捨不得換……

儘管日子艱難但身邊的親朋好友,個個都以為自己好有錢。

3)習慣晚睡,把娛樂時間補回來

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失眠率是38%,高於全球30%的平均線。中國人睡眠時長正在不停縮短,在大城市,有許多人睡眠不足6小時,睡覺時間更是不停延後。

有些年輕人認為白天是生存,夜晚才是生活。白天的時間是老闆的,夜晚的時間才是自己的,要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在夜晚生龍活虎,白天無精打採;另一些則是內心焦慮不安,覺得自己還有許多要緊事沒做,許多計劃沒完成,不能讓這一天這兒麼快的過去。

4)逃離北上廣,假裝在生活

年輕人的焦慮之情很容易就找到共鳴,去年一篇《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的文章刷屏,文章直戳人心,寫出了當下城市人群的焦躁、空虛和迷茫。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的朋友圈都會爆發一輪有關「逃離北上廣」的吶喊。

高昂的房價、忙碌的工作、速食的感情,還有那早晚高峰無法迴避的擁擠。

活在北上廣,生活就像被按下了快進鍵。當房價、忙碌、壓力營造出現在這番「水深火熱」的環境。於是,友好、可親的二線城市,自然成了香餑餑,成為眾多白領們「心累了」後的避風港。


焦心的年輕人,不斷加劇的恐懼情緒

在生活層面有很多較為現實的焦慮,進而影響年輕人們的內心,在精神層面也形成了眾多的焦慮,甚至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恐懼心理。

1)充滿成功學的社會,帶來對現狀的不滿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在一個充滿功利心與成功學的社會,「人生要有目標」,「活著要做些有價值的事情」,「要成功」,「要成為精英,進入上層」......

人生目標,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四個字成了大多數年輕人焦慮的源頭,很多與此類似的觀念潛移默化地通過各種媒介渠道給年輕人洗腦。

但是大多數年輕人都會感覺自己每天的生活都仿若虛度,如無頭蒼蠅般,沒目標地胡飛亂撞。再加上每天朋友圈中各種「別人家的幸福生活」,更加襯託的自己一事無成,毫無建樹,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與精神上的焦慮越來越厲害。

2)恐婚與單身焦慮,年輕人的愛無能

有很大一部分焦慮的年輕人是處於單身狀態的,且「單身狗」們面對感情採取「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態度,嚷嚷著想要戀愛,卻總是宅在家中不去尋找真愛,這種「愛無能」的狀態,可以說是年輕人的常態。

甚至還有很多媒體在利用這一年輕人生活狀態大做文章,例如《第一批離婚的90後》等文章進一步加劇了年輕人日常恐婚、恐孕的態度。導致如今更多年輕人一邊自嘲自己是單身狗、一邊慶幸自己單身不用煩惱結婚的狗血事情。

3)恐社交

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社交也有著一定的焦慮與恐懼:不喜歡回別人電話;百般推辭別人的盛情邀約;和熟人之間不主動走動;對熱情的好意避之不及;在街上碰見熟人就縮脖子;外出玩耍的時候心裡想的卻是趕緊滾回自己的小窩,這種種行為其實就是社交焦慮。

有的年輕人為了避免社交帶來的尷尬,其做法是「無事不出門」。如遇事出門,也會用帽子和口罩「裝扮」自己一番,不被人辨認出來。他們甚至覺得這樣的「孤獨」很自在,自己舒服,也不會打擾別人的生活。

4)恐回家過年

由於生活與工作上的差異化和不如意,導致很多年輕人開始害怕回家過年、過節,怕團圓。其實這背後是親戚間的關心期望與自己實際狀態的落差感在作祟,也有怕比較的恐懼心,害怕「被數落」、「被嘮叨」、「被埋怨」、「被羞辱」、「被強迫」……這就造成了年輕人害怕過節和團聚。

5)面對巨大的階層差距,剩下無奈與焦慮

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離100分生活有著幾十分的距離,這段距離也許相當於自己不曾擁有的那些東西——那些想要而不得的東西:賺更多的錢、換份工作、有對象……

但是追求這些東西是無底洞,年薪從10萬到20萬,還會到30萬;換一份工作也不會停止焦慮,若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還是會陷入新的惡性循環。

6)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

隨著房價、高物價、高工作壓力、快生活節奏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北上廣與二三線小城孰優孰劣的爭議越來越尖銳。不斷興起的「逃離北上廣」言論獲得了非常多年輕人的認同,每每看到這樣的詞句,總想著扔下手頭的工作,回到故鄉或者三線城市過悠閒的舒適生活。

但同時,也會想到故鄉或者三四線城市遠低於現在的收入水平,以及已經拼搏了多年的事業,又會默默打消這樣的念頭,繼續埋頭工作。

這就造成了一種比較矛盾卻有合理的年輕人焦慮心態:留不下的城市,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二、聰明的營銷者,知道如何借勢焦慮?


「製造焦慮」其實是營銷學裡很常見的手段,因為焦慮是消費,特別是高消費、額外消費的直接動力。

這個手段在廣告中也很常見,聰明的品牌們都是如何不過火地正確販賣焦慮的?

1、剩女焦慮《她最後去了相親角》

隨著「剩女」這個詞被炒熱,大齡未婚女面臨的各種壓力也驟然升溫。關於這個問題,SK-II出品的《她最後去了相親角》就可以說是一個關於「剩女焦慮」的最好的正面教材。

《她最後去了相親角》被稱為2016年傳播奇蹟的影片,其實是SKII#改寫命運 主題活動的一部分。短短四分鐘的視頻裡,一直被社會關注的剩女現象再次被挖掘出來,直擊人心。這些熟齡、獨立、有經濟條件又善待自己的未婚女性,卻往往因為一個人的精彩而被貼上「剩女」的標籤,陷入被社會傳統觀念和家庭雙重壓力束縛的困境。

然而,片子中的她們並沒有向壓力妥協,而是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態度,並開始得到了大家的尊重。這不僅僅是她們的個人發聲,也反映了當今社會現代女性的呼聲。

2、出行焦慮《Michael王今早趕飛機遲到了》

今年年初刷屏的《Michael王今早趕飛機遲到了》這支只有兩分鐘的H5視頻,用一個小小的「趕飛機」片段,誇張地刻畫了Michael王的遭遇,營造一出「誰敢比我慘」的鬧劇。卻也真實表達出每一個職場新人初入職場的焦慮感。

一路拖著行李箱狂奔至機場,急促的步伐在光滑的地面上摩擦……路痴、懶癌、拖延症,焦慮的背影,配上緊張感爆棚的BGM,各種悲催,著實讓人捏了一把汗。

這支H5完美地利用了第一視角的呈現+生活的場景,代入感、真實感極強,讓人不斷感慨:這不就是我嗎?

生活充滿各種意外與悲催,我們常常焦慮、迷茫,笨拙得讓人心疼,總期待有那麼一刻。我們能放下焦慮,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販賣焦慮,也是一門生意


年輕人的焦慮涉及方方面面:健康、收入、年齡、同儕壓力、對象等等,這些焦慮催生了不少商業機會,一些新型企業就是瞄準了這些痛點,把年輕人的焦慮做成了生意。

1、焦慮健康:賣健康飲食

長期三餐無保障、胃靠外賣養的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隨之誕生的是盒馬鮮生這種通過新零售業態為消費者提供新鮮食材和半加工食品的生鮮超市,讓消費者能夠在加快的生活節奏中享受新鮮健康的食物。

還有逐漸興起的有機餐飲、控制卡路裡的套餐搭配等等,都是瞄準了年輕人在健康飲食上的需求。

2、焦慮睡眠:賣睡眠質量

年輕人在各種焦慮中更容易熬夜失眠,睡眠質量不高本身又成為一項焦慮。

目前出現的一些睡眠輔助應用,如蝸牛睡眠,就可以用來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記錄下用戶的睡眠過程並生成報告,此外還有智能鬧鐘提醒、催眠曲播放及下載等功能。

3、焦慮年齡:護膚品

護膚品市場越來越好了。寶潔前段時間發布了第三財季財報,總體營收同比增長4%,而美妝業務銷售額增長了10%,可以說其財報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SK-II等高端美妝品類的增長。

如果說年輕人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那眼看著歲月流逝、細紋漸生的年輕人該如何抵抗這種焦慮呢?這也是為什麼面向年輕人群的護膚品市場越來越大,男士護膚品也在崛起。

4、焦慮穿衣:賣服裝共享

年輕人既希望打扮得體體面面出門參加活動,又受制於有限的資金預算,共享租衣APP應運而生。

像女神派、衣二三這樣的共享租衣軟體,通過每月499元的月費租金可以為用戶提供中高端服裝的租穿便利。據說截至目前,衣二三已經獲得了千萬用戶,雖然有不少使用體驗和備貨管理的問題受到詬病,但是年輕消費者的這種需求是毋庸置疑的。

5、焦慮戀愛:賣相親交友

又忙又宅又懶的年輕人只能焦慮找不到對象嗎?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相親交友軟體來解決這個問題。快約、陌陌、愛到等等交友軟體幫助年輕人拓展更大的交友圈,在大量搜索、配對與嘗試中找到最合適的那一款。

6、焦慮知識:賣知識付費

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讓人應接不暇,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讓人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是年輕人那顆嚮往知識和書本的心卻並不安分。知識付費的應用就是瞄準了這一需求痛點獲得了大量關注。

得到、饅頭商學院等知識類應用都是通過儘可能輕鬆的方式把知識和技能傳達給用戶,雖然被人稱為快消知識,但是確實為知識焦慮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四、年輕人,漸漸開始對焦慮產生免疫


戀愛焦慮、社交焦慮、周末焦慮、溝通焦慮、知識焦慮……總有一款適合你。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能焦慮的人,至少算是對自己有思量的人。

對抗焦慮,年輕人學會了通過各種自黑自嘲的方式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接納不可控的同時,又一點點塑造對生活對自我的掌控感。

......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焦慮報告》:這有一份青年人自救指南
    數據顯示: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當代年輕人的焦慮程度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而且,焦慮已經不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年輕人的生活態。這麼做給你足夠的時間正確面對焦慮,也延長了承受焦慮的時間。
  • 淘寶情緒報告發布《虎媽自救指南》:江蘇虎媽網購戒尺的最多
    來源:揚子晚報原標題:淘寶情緒報告發布《虎媽自救指南》江蘇虎媽網購戒尺的最多 但買「莫生氣」字畫也是全國第一孩子不乖,打還是不打呢?對於當下很多媽媽而言,這是個艱難的選擇。近日,淘寶情緒報告發布《虎媽自救指南》,通過心理諮詢和相關商品數據,反映中國虎媽現狀,並結合心理諮詢師,針對虎媽們遇到的各種疑惑,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 焦慮自救指南
    比如死亡焦慮、患有某種疾病的焦慮、分離焦慮、考試焦慮、性焦慮等等,這是一種會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情緒,焦慮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親子關係中,我們會很清楚的看到這種焦慮現象的存在。有這樣一種現象:叫做「你媽覺得你冷」,就是你明明不冷,但是媽媽覺得你穿的太少了,需要多穿一些。或者你太瘦了,需要多吃點。那我們知道,這種情況是往往媽媽有一些焦慮,無法真正看到這個孩子的需求。
  • 自救指南來了!
    自救指南來了!家暴自救指南前段時間的熱播劇集《摩天大樓》在劇終後,關於劇中的家暴場景被人們熱議。劇中鍾美寶的媽媽鍾潔被丈夫顏永原反覆家暴,最終選擇了自殺。二、心理疏導遭受家暴後,抑鬱、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常常伴隨著眾多受害女性,因此受害女性要重視家暴產生的心理變化或心理問題,改善個人情緒,減輕身心壓力。
  • 淘寶發布情緒報告 為虎媽提供自救指南
    近日,淘寶情緒報告發布《虎媽自救指南》,通過心理諮詢和相關商品數據,反映中國虎媽現狀,並結合阿里健康平臺心理諮詢師,針對虎媽們遇到的各種疑惑,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長期忍不住想打孩子?心理諮詢師還列舉了一套「教育焦慮」測試題,如果這些症狀出現4條以上,說明已經出現焦慮,8條以上則情況嚴重,應當引起警惕。1.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邊,生怕他(她)浪費時間。
  • 你有焦慮嗎?「蔡瀾式解決方法」讓你輕鬆自救,不焦慮
    我很焦慮。接著,她分析了焦慮的原因。首先是社會焦慮,在這個尷尬的年紀裡,要迅速成長為別人眼中「優秀」的人,在外界看來需要談婚論嫁的年紀。其次是內在焦慮,她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想要什麼,還有逃離原生家庭給她的「印記」,她恐慌、焦慮,以為逃脫有用,卻發現很多時候無能為力。想過好這一生卻又擔心這一生都過不好。你以為這是她一個人的焦慮嗎?
  • 我們住在焦慮星球,面對失眠、抑鬱,學會四招自救脫險
    在最近播出的《看我的生活》中,馬思純自爆靠吃藥控制情緒,在情緒最差時身體會出現僵硬、腿軟等症狀,而吃完藥後三天就能胖八斤,演藝明星過於焦慮的生活狀態引起熱議。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約有2.64億焦慮症患者,中國的焦慮症患者估算在4000萬人以上。讀書焦慮、工作焦慮、買房焦慮、相親焦慮……中國人的焦慮簡直無處不在,「總有一款適合你」。
  • 中國青年睡眠現狀報告:"睡個好覺"成青年人奢望
    3月21日為「世界睡眠日」,中國睡眠研究會日前發布了《2017中國青年睡眠現狀報告》,「睡個好覺」成為青年人的奢望。有專家表示,中國青年人的睡眠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不規律的作息,對身體造成潛在危害。
  • 考前焦慮自救指南
    總是整晚整晚的做噩夢,睡眠嚴重不足;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幹什麼都是渾渾噩噩的;總是感覺想哭,但又怕丟人哭不出來;想跟朋友傾訴,又怕把焦慮傳遞給他人;沒有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總是把心聲憋在心裡;.那種狀態就是考前焦慮。
  • 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下一代:面對焦慮,我們該如何"自救"
    據《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整體上處於比較焦慮的狀態。超半數家長因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和未來感到焦慮;75%的家長已開始為孩子的教育&34;。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小歡喜》裡面的宋倩一樣,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總是非常的焦慮。
  • 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太實用
    此外,她還會手抖,莫名的焦慮,嚴重的時候喘不上氣。在這裡我分享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給大家,非常實用。在看分享之前,你們必須清楚這是有助於你走出抑鬱症的方法,並不代表完全可以痊癒。如果特別嚴重的話,去醫院診斷治療,是優先選擇,本篇只是客觀公正的事實,不做任何治療效果保證。
  • 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太實用!
    此外,她還會手抖,莫名的焦慮,嚴重的時候喘不上氣。既然抑鬱症能讓人生不如死,那我們怎樣才能快速走出抑鬱症呢?在這裡我分享三大方法和一本自救指南給大家,非常實用。在看分享之前,你們必須清楚這是有助於你走出抑鬱症的方法,並不代表完全可以痊癒。
  • 《虎媽自救指南》發布
    近日,淘寶情緒報告發布《虎媽自救指南》,通過心理諮詢和相關商品數據,反映中國虎媽現狀,並結合心理諮詢師,針對虎媽們遇到的各種疑惑,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曉風  8成媽媽輔導作業時想打孩子  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每十年都會做一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最近一次報告顯示,在40歲以下被訪爸爸中,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佔到70%,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佔到47%,而媽媽在這兩項的表現分別為7%和20%。
  • 自救:走出焦慮(2)
    前幾天我簡單的寫了一下在長期的焦慮狀態下再次強調,我的經驗就是個人的不斷嘗試的自救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我寫的內容也完全沒有草稿,是想到哪寫到哪,很多不全面,請多擔待,不喜勿噴。我個人現階段總結焦慮行為的產生,是源於對自己現狀的極度不滿卻無能為力的一種情緒表達。挑剔,指責,不面對,不接受,自說自話,對立情緒,自閉。還有一部分大家不願意承認的,就是先天性格。
  • 【關注】這份焦慮青年的自救大禮包,請查收!
    【關注】這份焦慮青年的自救大禮包,請查收! 面對生活的壓力你有過焦慮嗎
  •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教你五招自我調節焦慮症
    那麼,精神焦慮症的自救怎麼做?精神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精神焦慮症的自救焦慮症又叫焦慮性神經症,這是神經類疾病種最為常見的一種,是以人體焦慮情緒為主要的症狀。患者表現會有無名的緊張擔憂,坐立不安等症狀。那麼,精神焦慮症如何自救好呢?方法一:增加自信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
  • 《穿書自救指南》:塑性模型,大量的水浸場景,一次操作摧毀一切
    大家好,我是古十三,我每天都和你在一起,咕咕咕嚕~導語:隨著《穿書自救指南》動畫的播出,《水墨三部曲》終於完成了全家福,但與《魔道祖師》和《天官賜福》相比,《穿書自救指南》並不那麼令人滿意。長假提前看了《穿書自救指南》,又把原著刷了兩遍,我心裡就有了十三個字,真是不吐不快!01塑形,刷新下限3D我們先來談談《穿書自救指南》-Juling文化的生產公司,老實說,在《穿書自救指南》播出之前,石山從未聽說過這家製作公司,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儒陵文化是動態的。
  • 超半數年輕人活於焦慮,最怕周日晚上到來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曾發布過一項針對14-35歲青年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其中顯示:53.6%的人具有焦慮問題,31-35歲的青年群體重度焦慮比例最高,在職青年的焦慮得分最高。據一項調查顯示,96%的年輕人都有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全國有約8000萬人有焦慮障礙。[3]焦慮不再是一個特殊的詞彙,反而變成了多數人的生活常態。
  • 2020僱傭關係趨勢報告:企業臨危自救 員工渴求職業穩定
    來源:中國網科技中國網科技8月27日訊 智聯招聘今日發布《2020僱傭關係趨勢報告》。《報告》指出,疫情後就業市場發生了結構性改變,企業迫於生存壓力調整組織結構,進入被動防禦模式;員工的焦慮感加重,內心從期待突破和發展轉為對職業穩定性與安全感的渴求,對僱主的期待也發生相應改變。
  • 考前焦慮自救指南!你學會了嗎?
    距離專升本考試越來越近,很多同學跟社長說開始出現考前焦慮,緊張失眠,胡思亂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