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專升本考試越來越近,很多同學跟社長說開始出現考前焦慮,緊張失眠,胡思亂想等等。其實,重大考試前有一些緊張的小情緒是很正常的,大家可以先根據下面這些症狀自測一下。
1、感覺時間來不及了,總覺得自己學不完了,什麼都記不住
2、總是想像如果考不好的後果,然後更加害怕考不好
3、有點偏科,複習起來六神無主,不知道該攻缺陷科還是守擅長科
4、比自己優秀的人實在太多了,感覺自己怎麼努力都沒用了
5、無法集中注意力,滿腦子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
6、一到晚上就失眠,第二天學習完全沒精神
7、有的人會緊張到出現生理不適,例如肚子疼、嘔吐、心跳加速、頭暈等
如果你有其中兩條以上的症狀,說明你已經陷入考前焦慮,需要立即調整狀態。
將你的內心恐懼用筆寫下來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不要刻意的忽視你內心真正的恐懼與需求,正視它,你才能有勇氣接納並改變它。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相信這個你們一定不會反駁——「我們害怕考試掉鏈子」。
你有沒有這種感受:在路上撿到了一百塊,然後再丟了一百塊,你的心情一定比原來更糟糕。在心理學上這叫「損失厭惡」。正因為這種心態的存在,我們才無比擔心「原本該得的分沒得到」、「原本能考出來的水平沒有發揮出來」,進而催生了面對考試的焦慮、緊張和恐懼。
更可怕的是,你越是緊張焦慮就越容易發揮失常。害怕考試掉鏈子的深層次想法是什麼?
一是擔心自己沒有複習好;二是擔心考試發揮失常
當你知道,你最害怕的是什麼的時候,你已經邁入了向前進的第一步。
通過行動去改變
其實內心最深處的恐懼,別人根本無法感同身受。所以針對考前焦慮這樣原本就紮根在潛意識裡的問題你要做的是——通過行動去完成心理建設。
只有當你做了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你才會感到踏實和平靜。換言之,「我變得更好了,我離目標更近了。」
有這樣一個方法:「n+1任務法」,推薦給大家。接下來的時間裡,但凡進行一項學習任務,首先給自己一個具體的學習目標,完成目標後,強行比原本的目標多做一點點,最後認真告訴自己「我比原計劃多做了一部分」。
長期堅持會形成一種潛意識「我做的準備比原計劃明顯多出一部分,有了複習上的冗餘我理應能夠抵禦考場上更多的意外和不測。」換言之,因為有了更充分的準備,你的潛意識開始慢慢相信「你值得更好的發揮。」
背書可以多背1遍,單詞可以多掌握5個,做過的錯題也可以多複習1次……任何任務只要能夠量化,你都能比原計劃多完成那麼一點點。
「如果比原計劃中的自己準備得更充分,無疑就會讓我們更配得上滿意的成績。」
積極的心理暗示
「如果已經沒時間變得更好,你至少得相信自己更行。」
有負面情緒很正常,但是也要學會給自己輸入一些正能量,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
重點是,要誇讚自己所達成的成就。先準備一個日記本,可以專門用來記載自己的學習成長過程,,比如每天在本子左邊記下你原計劃應該完成的任務量,右邊記錄下「n+1」後實際完成的任務量。感覺焦慮時,就翻看自己的記錄,給自己一些激勵作用,告訴自己準備已經足夠充分,這種坦然和堅定會衝散所有的自我懷疑和緊張。
要知道只要是考試,就免不了有人超常發揮也有人失常發揮,而統計結果告訴我們「考生的發揮」大致符合正態分布的規律。焦慮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深陷於這種情緒而無法自拔且找不到出路。
「超常和失常發揮都只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是正常發揮。」
面對考試正確的態度無疑是一定要樹立信心,力爭使自己在考前複習充分,在考場上發揮出最高水平,同時保持心情愉悅、情緒穩定,輕鬆走出考場。
最後,希望每位備考的同學調整好心態,社長會陪你一起乘風破浪,走完最後的衝刺之路!
加群領取升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