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少人知道的春節習俗,刷新人們對過年的理解,最後一項很有趣

2021-01-13 弈劍聽雨的閣草

弈劍修身乘風去,斬妖除魔天地間!

大家好,我是閣草。

春節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是團圓的日子。為了慶祝這一天,遠在他鄉的人們都會不辭辛苦儘量趕回家中和家人團聚過節。我們都知道這一天要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討紅包,但是還有很多習俗很少人知道哦。今天就來科普一下這些比較少人知道的春節習俗吧。

一、壓歲錢不是錢

在古代,春節祭拜完祖先之後會一家人一起舉行「辭年」的儀式,後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並送上祝福,而長輩則要給後輩準備紅包,寓意著壓歲祈福。而這種壓歲錢並非當時流通的錢幣,而是一種特殊的賞玩之物,這些壓歲物的形狀像錢幣,正面上常刻著「長命百歲」「去秧除兇」等祝福字樣,背面是龍鳳、雙魚等有著美好寓意的神獸圖案。所以在古時候,壓歲錢並非是錢哦,只是因為類似於錢幣,所以稱之為壓歲錢。

二、生旺火

在古代,人們在春節的時候會在院子裡點燃火把或者是火堆,民間稱之為「生旺火」。旺火能夠照亮黑夜,象徵著新的一年如大火般火火旺旺。古人們最初點旺火也是為了起到驅邪的作用,只是隨著文化的發展,漸漸演變成為寓意美好生活。在18世紀,著名外國畫家郎世平所創作的《弘曆雪景行樂圖》就是描述皇帝與子女過年期間生旺火的儀式,在現代有的農村也仍然保留著這種習俗。

三、鞭打春牛

「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這是古時候關於鞭打春牛儀式的歌曲。在古代,牛是莊稼人的得力助手。春節期間,鞭牛是為了提醒牛春天到來得開始準備工作啦。事實上鞭打春牛並非是真的用鞭子抽打牛這麼殘忍,而是用柳條鞭打紙制的牛或者泥土做的牛,然後讓牛在一旁觀看。古人們還會在泥牛的肚子裡放上一些穀物,鞭打春牛儀式結束後,百姓就會撿走這些穀物回家,寓意新的一年五穀豐登。

這些春節習俗背後有趣的歷史,你知道多少呢?

以上,我是弈劍聽雨閣閣草,記得關注我,告~辭!

相關焦點

  • 紅紅火火過年!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國僑網1月25日電 題:紅紅火火過年嘍!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為迎接這個盛大的節日,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小僑今天帶你看看,這些僑鄉別具一格的春節習俗。
  • 春節過年,各地習俗您知道嗎?
    春節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最為看重的節日意味著團圓,意味著豐收,意味著新年的開始各地的春節習俗大同小異都講究的是紅紅火火,團團圓圓成方君帶您來了解一下各地的過年習俗北京過年習俗而在在湘潭一帶古老而樸素的過年習俗。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遊龍捲,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 5本關於春節的繪本 給孩子講講過年習俗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當準備和孩子去講述春節的那些習俗時,才發現自己了解的太少了,除了「年獸」,其他的還真說不上來幾個。還記得小時候跟著爺爺後面買春聯、貼門帘,還記得三十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講故事,不管是灶王爺,還是門神,還是財神,關於習俗的傳說真是百聽不厭。小編最近一直在找關於春節習俗的繪本,準備年前給孩子講一講。給大家推薦5本。第一本:《過年啦》
  • 春節習俗知多少,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
    過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歡歡喜喜過大年。無論這一年多麼的辛苦,我們都願意放下所有,與一家人開心的過個快樂年。中國56個名族,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地域春節文化不同。以此篇文章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
  • 童謠裡的這些春節習俗你都知道麼?原來個個有講究,不看不知道!
    其實這裡面蘊含了舊時孩童在臘月就開始對開始期盼過年的心情。從這天起,人們開始置辦年貨,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這個算是過年的一個序幕和前奏了。在這個前奏曲裡有著豐富的內容,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祭灶、掃房、炸年糕、宰豬羊、寫春聯等等,直到臘月的最後一夜除夕。
  • 新鮮素材 | 你不知道的春節習俗,南北方過年差別大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春節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所以講究的習俗也特別多,這些習俗蘊含了我們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老禮兒,未來也將由孩子們身上傳承,因此,了解春節習俗是非常必要的。
  • 各地春節習俗種類繁多,但這些習俗竟然很少有人知道!
    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即將接近尾聲,伴隨著它的結束我們鼓起勇氣迎來了新的一年,金豬年。給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豬年諸事順利,喜樂安康。今天小編帶你了解下各地的春節習俗,領略一下我大中國各地風土人情。現在跟隨我的腳步看一看中國人的年是怎麼過的。很多外國朋友形容中國人的春節是宇宙第一的節日,聲勢浩大極其隆重。
  • 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晚,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 年俗小百科:快過年啦,這些關於春節的習俗可以講給孩子聽!(轉給家長)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春節絕對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那麼中國傳統春節習俗都有哪些講究呢?現在許多孩子對年俗並不了解,認為過年就是吃吃喝喝。春節期間,家長別忘了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年俗課哦,今天,幼兒園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春節的知識,家長們可以講給孩子聽哦!讓我們一起在過年的氣氛中感受傳統文化裡那濃濃的「年味兒」。
  • 媽媽,你知道這些春節習俗嗎,講給孩子們聽聽吧~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習俗,尤其是春節。從臘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如祭灶、打酒、剃頭……這些習俗相傳至今,你了解多少呢?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 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 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 這些看似平常的春節習俗,來歷個個不尋常,你知道幾個?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了,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曆法的元旦。在民間,我們又叫農曆新年、陰曆年,俗稱過年。為了慶祝中國這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節日,各地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民間各地都有各式各樣的習俗。這些活動和習俗都以祭祀祖先、除舊布新、祈求豐年和迎接新福為主要內容。
  • 放鞭炮、貼春聯這些過年習俗背後有哪些故事?
    不管是在何地的遊子,只要有時間,都會不辭辛勞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親人,團聚在一起,因為春節這個節日蘊含的是每個中國人最深厚的情感。在過年時,一家人在一起貼上春聯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樂融融的吃年夜飯。當然春節的習俗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域都有它們的特色和習俗。尤其到了過大年時,各地的習俗非常有特色。
  • 【文化常識】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那麼你了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它有什麼傳說故事,春節的起源又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接下來小編就跟你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春節吧。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我陪兒子寫作文——新年習俗
    引 子 春節帶兒子回奶奶家過年,一家人團圓,大人、孩子都很高興。兒子在節日期間,經歷了許多新年習俗,這對兒子來說是一次深刻的傳統文化教育,需要讓他自己說說感受。 正 文 在我們的寒假期間,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在春節裡有很多有意義的習俗。
  •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但南北方過年的習俗差這麼多?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中國春節習俗大盤點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春節越來越疏遠淡漠,尤其對很多的春節習俗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所以部編教材極為重視對兒童進行了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薰陶。如《春節童謠》引導學生感受到傳統佳節春節習俗的美好。我們小時候過年就是童謠裡的情形,過了臘八人們就忙碌起來了,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還有寫對聯,磨豆腐、炸麻花、爆玉米花、吃年夜飯……這些習俗,是喚起心底濃濃的年味的最好方式。
  • 先來預習~讓揭陽春節習俗2021陪您「雲過年」
    在過去的2020年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揭陽春節的戶外習俗停辦而眼下的2021年新春佳節為抗擊疫情戶外遊藝習俗仍將停辦「雲過年」成為熱門提倡的新方式「雲過年」也可「宅過年」也罷我們在走到主城區中心地帶在牛年新春佳節來臨前夕通過民俗專家的講解來感受一下嶺南水城春節習俗的文化也算是為抗疫出力吧揭陽春節習俗主要活動點位置圖。
  • 祭祖拜神守歲 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這些民俗活動背後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3%的受訪者依舊遵循春節習俗,72.0%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受訪者中,90後佔26.2%,80後佔51.3%,70後佔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