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劍修身乘風去,斬妖除魔天地間!
大家好,我是閣草。
春節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是團圓的日子。為了慶祝這一天,遠在他鄉的人們都會不辭辛苦儘量趕回家中和家人團聚過節。我們都知道這一天要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討紅包,但是還有很多習俗很少人知道哦。今天就來科普一下這些比較少人知道的春節習俗吧。
一、壓歲錢不是錢
在古代,春節祭拜完祖先之後會一家人一起舉行「辭年」的儀式,後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並送上祝福,而長輩則要給後輩準備紅包,寓意著壓歲祈福。而這種壓歲錢並非當時流通的錢幣,而是一種特殊的賞玩之物,這些壓歲物的形狀像錢幣,正面上常刻著「長命百歲」「去秧除兇」等祝福字樣,背面是龍鳳、雙魚等有著美好寓意的神獸圖案。所以在古時候,壓歲錢並非是錢哦,只是因為類似於錢幣,所以稱之為壓歲錢。
二、生旺火
在古代,人們在春節的時候會在院子裡點燃火把或者是火堆,民間稱之為「生旺火」。旺火能夠照亮黑夜,象徵著新的一年如大火般火火旺旺。古人們最初點旺火也是為了起到驅邪的作用,只是隨著文化的發展,漸漸演變成為寓意美好生活。在18世紀,著名外國畫家郎世平所創作的《弘曆雪景行樂圖》就是描述皇帝與子女過年期間生旺火的儀式,在現代有的農村也仍然保留著這種習俗。
三、鞭打春牛
「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這是古時候關於鞭打春牛儀式的歌曲。在古代,牛是莊稼人的得力助手。春節期間,鞭牛是為了提醒牛春天到來得開始準備工作啦。事實上鞭打春牛並非是真的用鞭子抽打牛這麼殘忍,而是用柳條鞭打紙制的牛或者泥土做的牛,然後讓牛在一旁觀看。古人們還會在泥牛的肚子裡放上一些穀物,鞭打春牛儀式結束後,百姓就會撿走這些穀物回家,寓意新的一年五穀豐登。
這些春節習俗背後有趣的歷史,你知道多少呢?
以上,我是弈劍聽雨閣閣草,記得關注我,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