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後精神滿滿,覺得今天肯定很有幹勁,但是一吃完午飯,還沒坐多久,就開始狂打哈欠,困得不行,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大多數人都有一個睡午覺的習慣,有人認為,吃完飯就犯困是因為食物需要消化,血液都集中到胃部去了,導致大腦的腦供血不足,人就會出現困意,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醫生告訴你真實原因,多做了解。
原因並不是腦供血不足!
研究表明,在吃完飯後,大腦的供血量確實會發生變化,但這樣的變化非常細微,甚至可以忽略,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並不大。人體的的大腦擁有完整的調節機制,當人體血壓改變時,大腦血管就會根據情況的進行收縮或者擴張,保持血液的穩定供應,在正常情況下,健康的人並不會因為一頓飯就出現腦供血不足的情況。
那為什麼吃飽飯之後就犯困?
吃完飯就犯困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被稱為「食困」,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一種現象,大量的實驗研究都已經證明,它與腦供血並沒有關係,而與腸道神經的自我調節有關,在吃完飯後,人體會分泌出一些激素,這些激素不僅用於刺激食物消化,還會直接作用於人體大腦,大腦就會出現疲乏,讓人昏昏欲睡。刺激大腦的可能與這幾種激素有關。
1. 膽囊收縮素。這是一種多肽激素,在大腦皮層、腸道、下丘腦等部位都有存在,能夠刺激胃酸、膽汁的分泌還能促進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釋放,作用於人體的攝食中樞,讓人產生飽腹感。在進食後,人體的膽囊收縮素水平顯著上升,飯後兩小時就會回落,而這個時間段人體產生的睡意也是最強的。實驗結果表明,向人體注射膽囊收縮素,就會有較強的鎮靜效果,這也能說明激素對大腦的作用。
2. 食慾素。當人體在進食後,血糖升高,就會抑制下丘腦分泌食慾素,導致人的食慾素含量下降,食慾素具有興奮神經的作用,與人體的睡眠有很大關係,食慾素下降,人體就會出現睏倦。很多時候,吃了太多的甜食,導致餐後的血糖升高,就很容易讓人犯困,這裡面就有食慾素在作用。
3. 褪黑素。經常失眠的人對於褪黑素應該不陌生,這是目前市面上最火的治療失眠的一種補充劑,人體可以通過食用褪黑素來調節睡眠。褪黑素也存在於很多的食物中,當人體在進食後,食物中的褪黑素被人體吸收,大腦就會接收到信號,變得疲倦,讓人出現食困的現象。
綜上所述,犯困與腦供血並無關係,而是人體的激素在作用,想要避免犯困的話,就不要吃得太飽,過多的食物會讓激素分泌得更多,還要少吃高糖、高油脂的食物,這些食物都會導致血糖出現波動,飯後可以去走一走,能有效減輕嗜睡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