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選擇 一生堅守 ——從魏德友先進事跡探尋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

2020-10-18 水木_WH

人生就是一道選擇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個人都必須學會選擇,詩人裴多菲在生命、愛情和自由三者中選擇了自由,因為他明白,沒有自由, 生命和愛情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孟子在「生」與「義」不可兼得時,選擇了捨生而取義,因為他明白沒有了「義」,「生」不過是行屍走肉。可見,但凡作出選擇,一定要選擇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東西。

 

魏德友的三次選擇,把個人價值、命運和前途與兵團屯墾戍邊事業連在了一起,確實是不容易不簡單不平凡。

 

1964年從北京軍區轉業,魏德友作出第一次選擇,不是留在喧囂繁華的內地,不是奔著腰纏萬貫的職業,而是與30多名戰友赴九師一六一團原兵二連, 堅守在毗鄰邊境線的一片無人區,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過上了「家住路盡頭」「放牧就是巡邏」的生活;1982年,魏德友作出第二次選擇,一六一團原兵二連交裕民縣吉也克鎮管轄,原兵二連百餘戶群眾陸續撤離。他主動選擇留下來,買了3頭牛、20只羊,在這裡放牧巡邊;半個多世紀後,當昔日戰友陸續告老還鄉,邊防戰士換了一茬又一茬,連世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陸續搬到了條件更好的定居點,魏德友原本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他作出的第三次選擇卻不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樣,選擇離開邊境一線,而是留在空曠的草原深處,繼續堅守使命。

 

魏德友的三次人生選擇提供給我們的啟示和價值,超過或者遠遠大於我們對魏德友事跡本身的認知界限和境界。

 

 

魏德友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有的只是一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但它讓我們感動,令我們沉思,讓我們從其中的點點滴滴去領悟人生的真諦,去探尋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

 

如何評價魏德友的三次選擇?在當今思想高度多元、道德艱難爬坡的形勢下,秉持不同價值觀、抱著不同人生目標的人會給出不同答案。我相信,一個人良心還沒有泯滅、道德還沒有淪喪,都會認可魏德友人生的選擇,但我也毫不懷疑有人會質疑甚至否定魏德所作選擇的道德價值。

 

以索取為標準來衡量道德價值的物質論者,可能會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魏德友當年離開更繁華的地方、放棄更優渥的生活,選擇到邊遠的新疆守邊防,他追求的是什麼(確實有人這麼問過他)?這是不是有點「傻氣」?當有的人信奉金錢至上、名利至上、享樂至上的時候,魏德友一生中吃了那麼多苦、受了那麼多累,一沒有升官二沒有發財,依然在最艱苦的地方過著清苦的生活,這種選擇是不是值得?當有的人財迷心竅,完全將道德良知置於腦後,製造銷售各種假冒偽劣產品來坑人害人,以獲取不義之財的時候,魏德友堅守的崇高,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當有的人不是視自己為人民的公僕,不為群眾辦實事,而是利用手中的權力索賄受賄,甚至貪汙、挪用,搞權錢交易,把共產主義人生信仰忘得一乾二淨的時候,魏德友還信守著「一生只辦一件事」,甘為祖國守邊防的初心,他的內心深處會不會感到失落?

 

如果用是否幹出了轟轟烈烈的事業來衡量魏德友的人生選擇,確實算不上偉大;如果以獲得了多少物質利益、得到了怎樣的人生享受來衡量魏德友的人生選擇,也確實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但是,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如果把兵團的事業比作一片森林,魏德友就是其中挺拔的一棵樹;如果把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一座花園,魏德友無愧為花園中奪目的一朵花;如果把兵團屯墾戍邊事業比作一個雁陣,魏德友就是雁陣中奮飛的那一隻雁。

 

追尋魏德友半個多世紀的人生軌跡,確實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壯語,但我們從魏德友每天走過巡邊路上留下的堅實足跡中可以領悟到:他不留戀城市的優渥生活,不是偏愛邊遠地區的艱苦生活、更樂意在那裡吃常人沒有吃過的苦、守常人難以忍受的寂寞,不是更樂意在邊境從事最危險的工作、與手握鋼槍的外國士兵面對面對抗,完全不是。他與我們一樣有著七情六慾,但魏德友明白,兵團人肩負著屯墾戍邊的特殊使命,這使命是兵團成立的初衷,也是兵團安身立命之本,他的選擇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在城市生活得更好。

 

「西陲戍邊半世紀 我伴寂寞守繁華」 ,新華社記者寫的長篇通訊的標題是何等得好啊。魏德友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不是因為他不會享受或不願享受,而是因為他始終牢記著自己的使命和職責。魏德友的妻子劉京好說, 對邊境,魏德友有割捨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邊境看看,他就感覺少了點東西。魏德友和妻子每個月共有5000多元的退休工資, 足夠安度晚年;魏德友在連隊有1套房子,但至今也沒住過1天。為了追求人生理想, 艱苦的生活沒讓魏德友退縮;也是為了追求人生理想, 魏德友選擇紮根邊疆,1967年他回山東老家結婚後就把妻子帶到兵團,先後養育了4個孩子, 自此便在草原上安下了家。「只有守在這裡,心裡才踏實」 ,這個信念一直植根在這名老黨員的心裡。

 

有人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人們的道德境界分為四種境界,即極端自私自利的境界,追求個人正當利益的道德境界,先公後私的社會主義道德境界,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道德境界。魏德友的選擇,彰顯了第四種精神境界,他的選擇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也豐富了兵團精神的當代內涵,在幸福了他人的同時, 也淨化和升華了自我。

 

雖然人生的價值是多樣的,但奉獻始終是其中最核心的內涵。

 

司馬遷忍辱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歌德用一生的心血澆灌出了偉大史詩《浮士德》 ,巴金在字裡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人們靈魂的燈塔……他們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姚明用高超的體育技能, 在一個強手如林的國家運動項目中佔有一席之地;楊利偉作為中國航天人的傑出代表, 他的名字註定要被歷史銘記;鍾南山以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應對災難……他們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英雄人物的人生價值固然偉大,普通人的人生價值同樣可貴。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人生價值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用行動詮釋了「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幹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的科學求實精神;解放軍戰士雷鋒的人生價值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用行動體現了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縣委書記焦裕祿的人生價值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用行動體現了 「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魏德友的人生價值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以紮根艱苦偏遠邊境地區半個多世紀的實際行動,生動突顯了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獻身黨的事業的赤膽忠心和高度自覺;真實體現了兵團黨員幹部 「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 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優秀品質;深刻詮釋了兵團人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

 

一個人可以沒有地位,可以沒有名氣,但是不能沒有自我,不能沒有信仰, 不能沒有擔當和堅守。如果人生的路已經走了很遠, 還沒有確立起明確的人生目標,那麼,在人生的路上,也就輸了一半。如果一個人在即將走完人生路程的時候, 才發現竟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一生就像一隻在海上漂泊的船,那才是最可悲的。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有價值的人生不是腐朽,而是燃燒。一個人把國家利益作為他選擇人生的出發點、 並且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很好結合起來的時候, 他燃燒了自己,點燃了社會,這樣的人,即使是死了,他也還活著,我們要為他點讚;相反,如果一個人一事當前先替自己謀劃,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大事小事斤斤計較,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犧牲國家利益,那就是一種腐朽,這樣的人,即使活著,也等於已經死去,必將為世人所不齒。

 

 

有人認可魏德友的人生選擇, 也讚美他的崇高境界,但是,他們認為在道德「爬坡」還非常艱難的情況下,一個人的選擇即使再崇高,畢竟還是一種稀缺資源, 對於改善整個社會的道德信仰來講,終究是杯水車薪。

 

道德信仰的主體包括個體和集體兩個方面, 個體與集體,猶如滴水之於大海、沙粒之於大漠,積水成淵,聚沙成塔, 說明個體組成了集體。一粒紅色染料可以染紅一杯水,一滴黑墨水可以染黑一杯水,也說明個體對集體的影響力。政黨、民族、國家由自己的每一個成員組成,其道德信仰也只能存在於每一個成員的心目中,離開個體的道德信仰,集體的道德信仰也無從談起。

 

孤立地看,任何一個個體的道德信仰,對於整個國家和社會,確實無足輕重,但衡量每—個個體的道德信仰的價值,不能孤立地看,要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放在其所屬的政黨、 民族、 國家之中去把握, 看到每一個社會成員的道德信仰不可避免帶有的社會規定性, 認識到每個個體道德信仰的總和,便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人生選擇的趨勢, 從而影響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可以進一步講,如果多數人的道德信仰是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 這個國家就充滿希望, 這個社會就會進步; 如果多數人的道德信仰是利己的,或者僅僅是利己的,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就會兇多吉少。在兵團,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像魏德友一樣的兵團人作出無私奉獻的選擇,才有了兵團的屯墾戍邊事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單一到綜合的發展。魏德友的選擇雖然只是個人的行為,但是無數個「魏德友」的選擇,使得兵團的事業充滿活力和希望。

 

個人之於社會相當於細胞之於身體,每個細胞的質量決定著身體的質量,健全的細胞越多,身體就越健康。歷史上,正是因為一個個共產黨人基於理想和信念的選擇,才影響和決定了世界和中國的歷史發展的軌跡。正是因為馬克思早年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才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正是因為毛澤東早年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選擇, 極大地影響和加速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正是因為錢學森、鄧稼先等一批愛國科學家選擇回歸報效祖國,對於中國的核武器研製成功、 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因為無數共產黨人,為了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寧可面對死亡,在富貴與貧困面前寧可守著清貧, 在得與失的面前寧可丟棄一切個人利益, 這才有了我們「站起來」、逐步「富起來」的今天,並且會有必然「強起來」的明天。

 

人生中最困難者,莫過於選擇。起初就作出錯誤選擇而又執迷不悟, 那是無可救藥; 在作出錯誤選擇後迷途知返, 尚屬明智, 可以原諒;能夠作出正確選擇並堅守終生, 那是純潔高尚,善莫大焉; 在作出正確選擇之後, 虎頭蛇尾最後又走向其反面, 那才是真正令人遺憾。

 

卡爾·考茨基,作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卡爾·馬克思代表作 《資本論》 第四卷的編者、 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權威, 他是令人崇敬的,但他後來選擇了修正主義的立場,走向馬克思主義的反面。

 

汪精衛早年謀刺清攝政王載灃, 在孫中山領導下創辦《建設》 雜誌,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時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但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他選擇投靠日本,淪為漢奸,遺臭萬年。

 

張國燾在學生時代就參加五四運動,中共一大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局三人團成員,是中共的創始人之一,但紅一、四方面軍會師時,他選擇另立中央, 最後私逃叛黨投靠國民黨,上演了一幕「中共締造者反對中共」的醜劇。

 

這些人早年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是令人尊敬的,但他們沒有守住初心,甚至走向了反面,不能不讓我們思考堅守的意義和價值。

 

有個「蝴蝶效應」,說的是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引起一場龍捲風。它認為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事物的未來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在西方有首民謠:丟失—顆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這便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蝴蝶效應」。同樣,英雄人物的精神和感召力同樣具有這種「蝴蝶效應」 ,魏德友的人生選擇,也許只是 「蝴蝶翅膀」鼓起的一陣風,但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掀起沖天的「龍捲風」 ,精神的示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透過魏德友的人生選擇,我們不能不思考人生的得失問題。

 

有人說,如果能把一切看淡了,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會活得開心自由。此話不錯,但沒有把問題講透。就魏德友而言,他確實生活得開心而自由,但問題是他把什麼看「淡」了呢?這是需要認真說一說的。魏德友看「淡」的是個人的榮辱得失,但他把使命的堅守看得高於天,為了這分堅守, 他放棄得太多,魏德友保存的年代不同的50臺收音機可以作證,對這個不抽菸不喝酒的老人來說,收音機是除妻子劉京好之外的另一個 「妻子」 — —放羊的時候,巡邊的時候,種菜的時候,收音機不會離身,他「要守到自己動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放棄得太多,因為他懂得背負過多會使人無法前行,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踏過風雨人生路。

 

在人生的選擇中,有人過分專注於得失,患得患失而錯失人生的良機。布裡丹毛驢效應,說的是法國哲學家布裡丹養了頭毛驢,他每天要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一天,送草的農民出於對哲學家的景仰,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乾草之間為難了,它雖然有選擇自由,但它左右為難,始終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又左右都不想放棄,最後在無所適從中活活餓死。

 

對於人生選擇不乏各種高論,有人說 「欲得必先失」 ,有人說「欲要多得必要多失」 ,也有人說「人生的選擇無所謂正確與否,只要適合自己的, 就是好的」。甚至有人提出一個兩難選擇,擺在你面前兩條路:一是十年寒窗,最後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二是飽讀詩書 然後下鄉當農民,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並得出結論,選前者,會受到官場束縛,失去自由,但得到了功名利祿;選後者,會失去做官的機會,但卻得到了自由。不難看出,上述論者雖不乏合理的成分,但「得」與「失」的出發點基本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因此本人不敢苟同。如果以自我為中心作選擇,信奉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人生哲學,把名利把得失看得過重甚至終生為其所累,那我們勢必失去被社會所看重、對社會最有價值的東西。

 

個人得失從來都是與其相關的社會關係的得失密不可分的。我們肯定魏德友的人生選擇的價值, 是與他以堅定理想信念、 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用自己全部的青春和忠誠來維繫這個社會關係聯繫在一起的。我們也不能不看到,今天有人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有人權欲薰心、八面威風,雖然從個人角度來講是風光了,獲得了自身的利益, 但從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來看,這種人生選擇要不得,因為作為社會的人,不能不思考人生選擇最終的 「得」是什麼。魏德友半個多世紀守護在邊防線上,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更多的是為國家和社會而活。魏德友的人生選擇告訴我們, 在自己和國家與社會之間, 犧牲自我,贏得社會的認同,是高尚的,在金錢和道德面前, 懂得進退取捨,做道德上的楷模,是明智的。

 

有人說,應時常為自己創造「失」的機會,這是很有哲理的思想。做利己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事,一般來講大家都會樂此不疲,但有利於整體而不能給個人帶來眼前實惠的事情,不是人人都樂於去做的。魏德友不僅做了,而且全心全意去做,幾十年如一日去做,這既是一種自我犧牲,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當個人的選擇被社會需要的時候,才會比較明確地感到自身的存在;當個人能夠選擇自己想做的且被社會需要的工作,才會感到人生的快樂,這是人生選擇最大的奧秘和最可靠的途徑。

 

「得」與「失」是如影隨形的兄弟,對於得失,要正確權衡其價值、意義的大小,才能真正懂得該得到什麼,不該得到什麼;該失去什麼,不該失去什麼。選擇正確的人生, 要學會做加減法,加是一種成長, 加入理想的光芒, 加入品格的力量, 加入信仰的追求,減是一種成熟, 減去多餘的奢求,減去瘋狂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

 

在長期的守邊生活中,魏德友失去了許多,他沒有享受到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他住在中哈邊境新疆薩爾布拉克草原, 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只有魏德友和他的100多隻羊,魏德友長年與羊群為伍; 魏德友很少品嘗人間美味,夫婦倆吃的米麵需要小女兒翻越幾十公裡牧道才能送進來,喝的是門口井裡打出來又鹹又苦的鹽鹼水;魏德友沒有住上寬敞的豪宅,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簡陋的家,用報紙糊的「天花板」已經泛黃,1張木頭桌子歪扭地立在坑窪的泥土地面上,家裡只有4張凳子,來人多了只能坐床上;魏德友付出了人生的最好年華,從24歲到邊境,一幹就是半個多世紀,他用實際行動鑄成了邊境線上「永不移動的生命界碑」 。但是,魏德友精神是充實的,當有人問他「長年累月在荒郊野外過這樣的苦日子圖啥」的時候,魏德友的回答很簡潔:「守在這裡心裡踏實!」52年來,魏德友傾力做好一件事——為國守邊防,他和劉京好的家被駐地邊防派出所官兵稱為「一座不換防的夫妻哨所」 。

 

革命導師馬克思說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魏德友就是這樣的人,他的事跡得到了黨和人民認可,近日兵團黨委組織部、兵團「兩學一做」 學習教育協調小組發出向魏德友學習的通知,要求真心實意為老軍墾老同志排憂解難,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關心、生活上照顧、精神上關懷,使老軍墾老同志始終感受到黨的溫暖。

 

無論是得是失,其實都是人生路上的財富,堅守本心,勿忘初心,方能得其真諦。

 

 

人生在世,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些快樂、少些痛苦,多些順利、少些挫折,沒有遠大的道德理想的人,往往放棄做人的道德責任和使命, 把個人遺失在喧囂世界的依賴中。

 

魏德友崇高的價值選擇雖然與困難甚至是苦難相伴隨,但給他提供了持久的、穩定的堅守動力,使他不被外界任何幹擾所動,執著於內心崇高精神的守護,不斷地走近兵團人共同的夢想,不斷靠近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

 

魏德友的人生選擇留給我們廣闊的思考空間,正確的選擇固然可貴,把正確的選擇堅持到底,特別是在遇到各種困難或者已經取得一定成績時還要繼續堅守, 這才是更可貴的。

 

堅守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革命導師馬克思花了40年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大量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一層水泥,終於著成世界無產者的 《資本論》 ,這是一種堅守。

 

方志敏率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被捕後,敵軍搜遍他的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英勇就義,這是一種堅守。

 

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對志願軍戰士所在的坑道進行封鎖、轟炸、爆破,甚至向坑道裡投擲毒氣彈、凝固汽油彈。缺水,戰士只好喝尿,或者趴在坑道壁上舔石頭上的潮氣,這是一種堅守。

 

兵團創始人王震,1991年已經身患癌症,他最後一次回新疆時動情地說:「我在1980年曾經說過,現在我重申,如果去見馬克思,我已委託戰友和親屬將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遠和各族人民守衛社會主義祖國的西北邊陲」,這也是一種堅守。

 

對信念的堅守讓魏德友放棄繁榮走進邊荒,超越了個人的物質利益去追求夢想。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雖然年逾古稀,但魏德友沒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邊遭遇暴風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個多小時。兒女擔心他的安危,央求他回家養老,但一直沒能說動,魏德友的答覆是:「現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 。

 

毛澤東同志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我們不妨套用一下,一個人作出正確的選擇堅守一陣子並不難,難的是堅守正確的選擇一輩子而不動搖,這才是最難最難能可貴的。

 

人性自有人性的優點,但也有人性的弱點,我們有理由相信,任何堅守都不會不起一點波瀾,作為普通人的魏德友也不會例外。在魏德友長期堅守的半個多世紀, 周圍的變化是巨大的,看到裝修得像賓館一樣的家庭住房,看到功能齊全的「家庭影院」進入家庭,看到以車代步已成為現實,看到節假日外出旅遊成為時尚,看到老年人在公園起舞,作為普通人的魏德友也會受到外界的誘惑,特別是面對自己內心與生俱來的本能呈現的抵抗,常人往往選擇放棄, 但是魏德友守住了共產黨人的情操,守住了入黨時的初心,守住了值得他堅守的價值觀念。

 

魏德友的選擇和堅守啟示我們: 堅定理想信念, 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 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出正確的選擇, 需要有堅定的信念, 有了堅守的信念, 即使再艱苦, 前進的路上會一直陪伴著歡笑, 即使目標在天空的那一邊也不再遙遠。

 

往往有這種情況,年輕時所作的選擇,當時不一定十分理解,有的東西等到理解了,又為時已晚。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不要去選擇好走的路,一方面要走好選擇的路。如果我們抱著一種短淺的目光,選擇為人生畫一條很淺的吃苦底線, 那樣我們就很難跨越深邃的人生極限,更不用說抉擇一條無悔的人生道路。

 

正是感人至深的抉擇,才顯出魏德友成長的深刻印記;正是艱苦磨難,才顯見魏德友的巨大勇氣。魏德友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想到的不是突圍而是堅守,他是一棵樹,把自己深深地 「種」 在薩爾布拉克草原上,他懂得堅守,能夠堅守,堅守初心,堅守職責, 堅守信念,感動了所有兵團人,感動了所有關注他的人。今天,有的人丟棄了太多本色的東西,全身掛滿了五光十色的玩意兒,最後看到鏡子中的人都認不出是自己。請這樣的同志照一照魏德友這面身邊的鏡子,也許會清醒一些吧!

 

如果有誰認為,信仰是虛無的,是不可捉摸的東西,就請你看一看魏德友的事跡吧!共產黨人的信仰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它隱藏在半個多世紀來,魏德友義務巡邊走過的近20萬公裡的徵程上,它包含在魏德友 「這是我和戰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動不了的那一天」 那質樸的語言裡,它鐫刻在魏德友已經用壞的年代不同的50臺收音機上,它紮根於教育著感動著百萬當代人的古稀老人魏德友的靈魂深處。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每個人心底深藏的高貴信仰」 ,這是哲學家薩特的名言,魏德友用半個多世紀來行動證實了這一點,他不忘初心,恪守自己在黨旗前許下的誓言。我們呢,是堅守還是放棄?每個黨員必須用行動認真回答。(作者為兵團日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

相關焦點

  • 【堅守司法初心】學習李慶軍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四篇
    長鐵中院組織兩級法院幹警收看李慶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按照最高院、省法院的要求,9月3日上午,長春鐵路運輸中級法院組織兩級幹警收看李慶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會上,李慶軍同志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幹警。
  • ...堅守與奉獻 —— 郭萬剛、胡中山、胡叢斌、王玉紅作先進事跡報告
    平凡工作崗位上的堅守與奉獻 —— 郭萬剛、胡中山、胡叢斌、王玉紅作先進事跡報告 2020-12-14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習近平:弘揚吳大觀崇高精神 展示共產黨人先進性
    習近平會見吳大觀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時強調學習和弘揚吳大觀同志的崇高精神在改革發展中展示共產黨人先進性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記者 顧瑞珍 周婷玉)吳大觀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1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報告會開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見報告團成員並作講話。
  • ...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先進工作者陳美榮同志先進事跡
    大武口區法院第五黨支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先進工作者陳美榮同志先進事跡 2020-12-1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英雄】學習榜樣 堅守初心——興寧區各學校開展學習黃景教、梁小霞同志先進事跡的活動(一)
    7月15日下午,南寧市虹橋小學黨支部組織開展以「不忘初心踐使命 學習楷模勇擔當 」為主題的深入學習梁小霞、黃景教同志先進事跡的主題活動。全體黨員老師們了解了梁小霞和黃景教兩位同志的先進事跡。了解榜樣的先進事跡後,大家深受感動,紛紛表示要以梁小霞、黃景教為榜樣,在實幹中踐行初心使命,發揚新時代共產黨員堅定信念、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紮實工作的精神,立足工作崗位,主動擔當作為,堅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教師,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興寧教育,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 【胡國運同志先進事跡 】初心耀法徽 奉獻守天平
    初心耀法徽 奉獻守天平——胡國運同志先進事跡在全國法院幹警中引起熱烈反響一生信仰鑄法魂,一副鐵肩擔道義。他的先進事跡被全國法院幹警廣泛學習、傳頌,引起熱烈反響。以胡國運為榜樣做法治精神純粹的踐行者,為黨的司法事業奉獻光與熱,是他們共同的信念。
  • 弘揚英模精神、激勵忠誠擔當,政法英模先進事跡報告會試講活動綜述
    近日,政法英模先進事跡報告會試講活動第五場在陝西西安圓滿舉行,這也是此次試講活動的最後一場。據了解,為進一步加大政法英模精神弘揚力度,廣泛宣傳政法英模的感人事跡、崇高品質和可貴精神,進一步凝聚警心、鼓舞士氣,展現政法隊伍良好形象,根據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辦公室第二次主任會議精神,中央政法委自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先後在江蘇省徐州市、四川省宜賓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陝西省西安市5個地區,舉辦系列先進事跡報告會
  • 省委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 深入學習宣傳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跡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相關《決定》精神,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省委辦公廳日前發出《關於深入學習宣傳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跡的通知》。要把認真貫徹黨中央《決定》精神、深入學習宣傳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跡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典型事跡結合起來,作為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內容,敢字為先、幹字當頭,只爭朝夕、頑強奮鬥,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 程計堂夫妻護林先進事跡在涉縣引起強烈反響
    近日,新華社、河北日報、邯鄲日報相繼刊登程計堂、張翠蘭夫婦艱苦奮鬥守山護林先進事跡,在涉縣各界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程計堂、張翠蘭是涉縣井店鎮臺北村人,從上世紀90年代起,應聘為村裡的護林員。三十年來,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昔日稀疏的蟒張溝變為如今林木參天的綠色寶庫。
  • 學習省第七地質大隊精神——學習先進 無悔堅守
    嘹亮的《勘探隊員之歌》猶在耳邊,我省各地質勘查隊紛紛召開座談會,組織學習省第七地質大隊的先進事跡。  徐剛是省第一地質大隊隊長,也是省第七地質大隊的前任隊長。「當年我離開七隊時,曾經想過到一隊後如何開展工作,應該向七隊學什麼。」徐剛說,如今,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學習第七地質大隊忠誠、創業和奉獻的精神。
  • 學習胡國運同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三)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全國模範法官胡國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學習胡國運同志先進事跡。通過胡法官的同事和妻子的發言,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胡國運法官的生平事跡。看到了胡國運從事司法工作三十多年來,為人民司法事業鞠躬盡瘁,用生命奉獻光和熱,他的先進事跡值得我們每一位法院幹警學習、傳頌。胡國運同志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更是一位人民的好法官,同事的好榜樣。他用實際行動一直在堅守。
  • 懷化市公安局舉辦「我的故事與戰友分享」 弘揚勞模精神先進事跡...
    弘揚勞模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場。紅網時刻懷化12月19日訊(記者 王石磊 通訊員 羅明媚)12月17日,懷化市公安局舉辦 「我的故事與戰友分享」弘揚勞模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會。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廣大民警忠誠履職,頑強拼搏,勇創一流,在抗擊疫情、維護穩定、命案偵破、掃黑除惡、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先鋒模範。
  • 初心耀法徽 奉獻守天平——胡國運同志先進事跡在全國法院幹警中...
    一生信仰鑄法魂,一副鐵肩擔道義。寒暑33載,全國模範法官胡國運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司法事業鞠躬盡瘁直至春蠶絲盡。他的先進事跡被全國法院幹警廣泛學習、傳頌,引起熱烈反響。以胡國運為榜樣做法治精神純粹的踐行者,為黨的司法事業奉獻光與熱,是他們共同的信念。
  • 「時代楷模」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西安舉行
    新華社西安9月6日電(記者許祖華)9月5日、6日,「時代楷模」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報告團成員用樸實真摯的語言講述了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感人事跡,引起強烈反響。  5日下午,報告會在西安市陝西賓館舉行。
  •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跡引發強烈反響
    張桂梅在現場接受採訪 李秋明 攝在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張桂梅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和一個個感人故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近日,華坪縣委召開專題會議,號召全縣黨員幹部進一步深入學習張桂梅精神。「張老師默默耕耘、堅韌純粹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陳明睿說,「張老師用自己的堅定信念成就了1800多位山區女孩的未來,而我也會用自己的堅持和信念去幫助我的每一位病人。」「張桂梅老師用一生堅守了立德樹人的初心,踐行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 吉炳軒親切會見張麗莉先進事跡報告團全體成員
    張麗莉同志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17日在哈爾濱和平會堂舉行。報告會前,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親切接見了張麗莉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全體成員。他強調,要精心細緻地組織好張麗莉同志先進事跡的每一場報告,通過宣講活動讓廣大幹部群眾深入了解一個最真實、生動、感人的英雄教師形象,進一步彰顯大美大愛龍江之風,弘揚社會正氣,激勵人們奮發有為、紮實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 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核心要素
    共產黨人價值觀內涵豐富,發源於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於剛健質樸的革命文化、發展於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黨忠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有條件的而是無條件的,必須體現到對黨的信仰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組織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上;要求縣委書記首先做政治的明白人,強調「對黨絕對忠誠,始終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執行黨的紀律和規矩,真正做到頭腦始終清醒、立場始終堅定」;要求全黨同志增強政治意識
  • 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用青春熱血譜寫時代新篇章
    中宣部7月1日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黃文秀的先進事跡,追授她「時代楷模」稱號。2019年10月23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園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報告——「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勵耘樓A111舉行。到場師生在發布廳通過視頻回顧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共同致敬「時代楷模」。
  • 學習先進事跡 不忘初心使命 吉安市委組織部組織觀看電影《秀美...
    吉安新聞網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以黃文秀先進事跡激勵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12月8日晚,市委組織部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和全市61名省組選調生,集中觀看電影《秀美人生》。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郭素芳出席並觀看影片。
  • 聆聽先進事跡 感受榜樣力量——其美多吉先進事跡報告會在甘孜縣舉行
    報告會現場四川新聞網甘孜7月3日訊(李珍蘭  王永霞)7月3日上午,甘孜縣天合酒店會務中心座無虛席,正在這裡舉行的其美多吉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場不時爆發出一陣陣長時間的熱烈掌聲其美多吉是中郵甘孜州分公司的一名長途郵運駕駛員,他堅守高原雪線郵路29年,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實際行動闡釋了雪線郵路精神,被評為2016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入選2017年8月中國好人榜,2018年3月交通運輸部授牌其堅守的郵路為「其美多吉雪線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