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核心要素

2020-12-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堅持共產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中共中央辦公廳在今年3月印發的《關於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大辦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等共產黨人價值觀」。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關鍵是倡導和弘揚共產黨人價值觀。

  共產黨人價值觀內涵豐富,發源於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於剛健質樸的革命文化、發展於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煉共產黨人價值觀特別是核心價值觀,需要對影響廣大黨員幹部的價值觀念不斷進行歸納、歸類、歸宗,形成若干具有高度共識和價值共鳴的「元概念」;繼而對這些「元概念」進行深入闡釋,充分對接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歷史與現實,融入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行為中,由此完成核心價值觀提煉建構與涵養深化的一個完整迴路,從而實現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讓廣大黨員幹部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針對核心價值觀簡潔明了、易記易懂,又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的特點,基於長期的工作和研究,筆者將共產黨人核心價值觀初步提煉為「忠公清實明」,以下分別簡述之。

  一是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就有「忠」的深厚文化底蘊。中國共產黨賦予「忠」以新的深厚內涵和時代價值。對黨忠誠、永不叛黨,是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都始終強調要忠於黨、忠於人民。

  一方面,忠誠是無數共產黨人用信仰和理想、生命和鮮血淬鍊的核心價值,成為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有人曾問鄧小平,「長徵那麼艱難兇險,你是怎樣走過來的?」他堅定地說:「跟著走!」面對長徵中的艱難困苦,許多人不知道部隊要往哪裡去、最終到何處,但堅信「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楊靖宇在1939年秋冬「反討伐」作戰中,最後隻身一人與敵周旋5晝夜,直至彈盡糧絕,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淨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無一粒糧食。在各個歷史時期,多少共產黨人為信仰而犧牲,為使命而奉獻,為忠於黨和人民而履職盡責、鞠躬盡瘁。那些落馬的腐敗分子,歸根到底就在於擯棄了忠誠這一核心價值,以致腐化變質。

  另一方面,忠誠具有純粹的、具體的、無條件的特性,具有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實際行動的堅定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會議上對忠誠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在對黨忠誠問題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須純粹。對黨忠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有條件的而是無條件的,必須體現到對黨的信仰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組織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上;要求縣委書記首先做政治的明白人,強調「對黨絕對忠誠,始終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執行黨的紀律和規矩,真正做到頭腦始終清醒、立場始終堅定」;要求全黨同志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這些要求,儘管是對不同群體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提出的,卻對「忠」這一核心價值的內涵進行了明確和拓深。

  二是公。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公文化」源遠流長而深厚。共產黨人更是拓展了「公」的內涵與境界,公道、公正、公心,成為共產黨員的價值信守和基本準則。習近平總書記對「公」這一核心價值提出了許多重要論斷和明確要求,主要體現在: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才能把群眾裝在心裡,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領導幹部必須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這些論斷和要求,充分彰顯了「公」這一核心價值對共產黨人的影響力、約束力。

  一方面,「公」體現在共產黨人的價值信念上,就是一心為公、為民造福,踐行黨的宗旨。90多年來,共產黨人秉持這樣的信念與情懷,把人民的幸福始終放在心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指出「只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要求共產黨人必須有「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的情懷,要「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懷著強烈的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氣,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凡此,皆彰顯「公」這一核心價值的情懷與力量。

  另一方面,「公」體現在共產黨人的價值準則上,就是公正辦事、公道用人,恪守黨性原則。毛澤東曾為自己定下「三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縣委書記谷文昌反覆叮囑「不許沾公家的一點油」,當他發現縣委機關食堂炊事員給自己的小兒子多打了點菜,從此便禁止孩子到食堂買飯。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正是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標註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氣質,無數共產黨人正是以公心、公正、公道築就了一道道可歌可泣的豐碑。

  三是清。崇清尚潔自古就是賢者的價值守望。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清正、清廉是信念,更是守則。「清」這一核心價值,融合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清」的文化認同、古賢對「清官」的價值守望,融合了共產黨人甘於清貧、艱苦奮鬥的精神文脈,清正廉潔的思想境界與價值操守,融合了黨和國家對黨員幹部的治政施政要求。

  一方面,「清」體現為甘於清貧、艱苦奮鬥的崇高情懷。1940年,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在延安的見聞,改變了他的看法:「我曾親眼見到總司令朱德自己裝了飯,和勤務兵一起狼吞虎咽,吃了個飽。」在重慶,蔣介石請他吃了一頓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澤東則用親手栽種的蔬菜和鄰居送來的一隻母雞宴請他。他當時就感慨:「得天下者,共產黨也,中國的希望,在延安。」今天,我們已經告別那種極度貧困的年代,但艱苦奮鬥、節儉持家的精神永遠不能丟,必須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多次強調黨員領導幹部「要艱苦奮鬥、清正廉潔,正確行使權力,在各種誘惑面前經得起考驗」,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凡此,皆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清」的紅色基因。

另一方面,「清」體現為清正、清廉、清明的政治操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從嚴從細管黨治黨,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從作風建設這個環節突破,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全面強化黨內監督,遏制腐敗滋生蔓延勢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使一大批違規違紀問題得到糾正,一大批「老虎」「蒼蠅」受到懲處,黨內清風正氣不斷上升,歪風邪氣受到極大遏制,黨心民心受到極大振奮,從根本上講都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清」這一核心價值的深刻堅守,集中體現了對清正、清廉、清明價值準則的全面校正。

  四是實。中國人自古就把「實」作為一種價值理念予以倡行,有「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的倡導,亦有「清談誤國」歷史教訓的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人賦予「實事求是」以更深刻的內涵。

  一方面,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鄧小平說:「我是實事求是派。」在革命歲月,我們黨在實踐中大膽探索,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在建設年代,我們黨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探索走自己的路。在改革的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在實踐中大膽探索、開拓創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過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實事求是。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還是要靠實事求是」。

  另一方面,「實」具有非常豐富的思想方向、價值導向、工作取向。體現在價值觀和方法論上,就是以實為信念,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以實事求是為靈魂和精髓;體現在政治倫理準則上,就是求真務實、崇尚實幹,恪守「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理念,堅守「三嚴三實」準則,從嚴上要求、在實處著力,注重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體現在行動取向上,就是重實際、求實效、鼓實勁、出實招,注重兢兢業業勤政實幹、腳踏實地勇於擔當。

  五是明。古代賢聖皆以兼聽為明。中國共產黨人以洞明世界大勢、洞明國家和民族前途和命運、洞明自身建設而立身,以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而前行,極大地拓展和深化了「明」的核心價值理念,使其成為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實現「內聖而外王」的關鍵路徑。

  一方面,「明」體現在修養之道上,是一種黨性錘鍊。黨性修養,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明」的核心價值內化為共產黨人的自我約束、自我修養,主要表現為:光明磊落、襟懷坦蕩,不掩飾缺點、不迴避問題、不文過飾非;有自知之明、兼聽而明,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汲取群眾智慧,杜絕剛愎自用;勇於自我革命、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致力於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另一方面,「明」體現在治理之道上,是一種進取精神。首先是時刻對我們黨所處歷史方位予以深刻洞察而葆有的那麼一種憂患意識。中國共產黨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而是既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富有強烈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等憂患意識。1949年,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上深刻指出:「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這種深沉的憂患,使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永不自滿,始終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其次是時刻對我們黨肩負的歷史使命、面臨的風險挑戰予以清醒認識而葆有的那麼一種改革創新精神。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在偉大實踐中,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強調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重視基層探索實踐,始終注重加強學習,不斷為中國這艘巨輪開闢勝利前進的道路。這種強烈的改革創新精神,使我們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使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保持著旺盛的改革創新精氣神。

  價值觀的提煉和概括不易,價值觀的涵養和踐行更不易。而文化的效力,往往是需要積十年甚至數十年之功,才會真正產生那種不可逆轉的影響力,進而逐漸內化為人們的血脈和基因。然而,當我們以共產黨人價值觀為核心,大力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黨內政治生態的土壤就會得到持續的改良,一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就會有一個顯著的改變,進而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作者系人民日報評論部副主任)

相關焦點

  • 【首善河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富強
    從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並將富強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位要素,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生產力標準的根本要求,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夙願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目標。 為什麼說富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價值目標呢?簡單地講,對富強的追求是任何社會主體的基本需求和前進動力。
  • 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心理學家:要明白這13個核心要素
    於是我對他說:「三觀就是指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實一般來說,我們在親密關係裡,人生觀和世界觀很少會起衝突,最容易產生分歧的是價值觀,畢竟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時刻都會涉及到消費。如果你們分開旅行這沒什麼,但如果你們決定一起旅遊,還試圖想讓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想法,那麼就是價值觀的對衝。其實從以上這個例子中,我們就能發現,價值觀其實就是指一個人對事物價值的判斷以及偏好。就像有些人喜歡設計漂亮的杯子,即使很貴也要買;有些人覺得杯子能用就好,只會買便宜杯子,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價值觀的體現。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2020-12-07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正是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素
    《光明日報》近期連續發表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方面的文章,引發社會各界矚目,其中有多位專家提出,在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考慮公正的重要性。不久前,《人民日報》四次刊文討論社會公正,分析我國當前面臨的種種社會不公問題,呼籲人們正視社會不公,指出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社會公正問題。由此可看出,深入探討公正問題,既是時代之需也是社會所盼。
  •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原標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八大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
  • 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核心價值觀的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深刻論述、反覆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大推進了我們黨對於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為在新形勢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觀,或者自己的價值觀不鮮明,對自己的價值觀不自信,在這場價值觀的對抗中就會敗下陣來,就會不打自垮,成為別人價值觀的附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努力搶佔價值體系的制高點。」
  • 明確「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德」的現實意義
    近一段時期以來,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重大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系列講話,特別是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旗幟鮮明地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德」的重要思想。他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一種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 以誠信意識踐行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以誠信意識踐行核心價值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心理歸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離不開誠信這一道德基石,只有在社會中普遍培育誠信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自覺追求並轉化為其實際行動。
  • 學術之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目標指向和實現路徑
    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同時也蘊涵著一定的現實目標指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目標指向,就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實現國家戰略目標上的功能體現和價值體現。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程的深人推進,從建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到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念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由此凝練和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任務提上日程。然而如何凝練出既符合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又簡明扼要便於大眾傳播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十八大之前我國思想理論界熱議中是見仁見智。
  • 堅守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理想信念的...
    要素論:回答「是什麼」的問題   習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對理想信念進行深入闡釋。2012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他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 16座主題公園潤物細無聲 核心價值觀「武漢經驗」亮相全國
    」今天將在武漢迎來首位由基層社區書記擔任的主講嘉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漢經驗」將亮相全國:無論是群星閃耀下的名人效應、主題公園建設中的以文育人,還是志願者之城建設都如火如荼,已讓武漢這座城市裡,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 第三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重大意義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勇前進的偉大曆程中,做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部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04場將舉辦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李姝昱)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工程第104場活動,將於12月3日以「雲宣講」的方式舉辦。本場活動將邀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作題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設》的演講。
  • 創業成功的四個核心要素
    創業夢想「有夢想」居四個核心要素之首,是因為夢想是創業者能量的源頭,決定創業行為能量傳遞的初始能量值。夢想中蘊含的價值觀,決定能量傳遞的振動頻率,振動頻率體現著吸引力法則:價值觀決定著能與多少人和事物達成共振,進而影響能量傳遞的距離,決定創業能否成功。由此可見,利他的夢想更易被目標群認可和接受,更易和環境產生共振。二、懂因果從以上可以看出,「有夢想」是創業的發動機,而「懂因果」則是成功創業的開始。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實踐
    普遍認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實踐的主體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國家、社會、公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主體。然而,國家、社會是由具體的個體組成的,因此,推進每個公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知、情感認同,是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基礎的重中之重的實踐。
  • 從《中國的價值觀》認識核心價值觀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價值觀》作為系統梳理、提煉中國價值觀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猶如「及時雨」,非常及時,而我們也有必要從《中國的價值觀》認識核心價值觀。   事實上,普通人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往往來源於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比如,隨處可見的「圖說我們的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戶外公益廣告,各類核心價值觀文藝作品、文藝節目,以及讓我們感動並心嚮往之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事跡等,這些都讓我們記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但是記住了核心價值觀,並不能代表真正認識和理解核心價值觀。
  • 三、核心價值觀
    (一)核心價值觀的含義 價值觀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系統,從所處的地位來看,可以分為終極(最高)價值觀、核心(主導)價值觀、一般(非主導、邊沿、從屬)價值觀。
  • 核心價值觀:當代中國精神名片
    從內容上看,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是從總體上反映或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和廣大人民訴求的價值觀念,它集中體現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其作用上說,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對內凝聚民族精神,對外提升國家形象。在堅持文化自信中推進中國價值觀念的構建和傳播,是一個內塑民族精神、外樹國家形象的過程。  文化自信本身代表了特定的文化價值選擇,體現了特定的文化價值觀。
  • 民法典|一準乎禮:總則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編者按:中共中央印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民法典的精神靈魂,推動民事主體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開宗明義確立了立法目的之一,正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科關鍵能力(一)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進入21世紀,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始進入全面深化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