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不是一句玩笑話,漸漸的我也習慣了每天先關注經濟領域有沒有什麼大的波動,新聞聯播裡有沒有什麼關於經濟的要聞,可以感覺到自己在向新聞人一步步轉變。
接到新的任務,師傅讓我整理素材,編輯一個圖片新聞。其實工作很簡單,就是把5個W的內容從一篇完整的稿件中提取出來,過程也很輕鬆,但是這是我第一次將課本上的東西如此實際地應用在工作中。第二天新聞見報,我來來回回看了很多遍,其實上面都沒有署我的名字,但是看著自己編輯過的內容如此嚴肅地印在報紙上的感覺,真的令人很興奮。我如此明顯地感受到新聞這個職業帶給我的興奮和成就感。
之後便迎來了我的第一次電話採訪。上海建行爆出疑似首套房標準鬆動的內部文件,引發媒體、輿論廣泛關注,所以師傅讓我對一些銀行以客戶的身份進行暗訪。在打第一個電話之前心裡是有點擔心害怕的,要是被拆穿了怎麼辦,但是在打出第一個電話以後才發現,這根本就不算問題。事實上經過幾通電話,我自然而然的變得熟練,可以淡定地以一個買房者的身份與銀行交流,甚至在被問及婚否時,乾淨利落地回答「是」。
然而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也出了些狀況,最致命的問題就是我的提問過於模糊,不夠細緻,缺乏事先的設計,目的不夠明確,導致得不到準確答案。在得知利率水平上浮10%到15%後,問題沒有繼續,在什麼情況下是10%,在什麼情況下是15%,導致最後還要返工再打一遍電話,效率降低。其次是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效率的問題,總機的客服總是要排隊等才能進行人工對話,而分行的客戶經理又經常在外面跑業務,辦公室沒人接電話。但這次採訪中最囧的經歷還是當屬我和第一位客戶經理交流時,隨口說出在鏈家地產買的二手房,被反問推薦的貸款銀行是什麼,啞口無言後又被質疑這個怎麼會忘,當時瞬間有掛了電話落荒而逃的衝動。不過這次的經歷也告訴我,採訪前一定要事先做功課查資料,設計問題,設想情景,就算被噎也不要怕,要臉皮厚。還有新聞人真的需要隨身攜帶紙和筆,這永遠是最便捷的記錄工具。
雖然過程不是很順利,結果不是很滿意,但這畢竟是我第一次像電視上進行暗訪的記者一樣,第一次這樣開口去了解信息。想到自己的採訪給民眾買房貸款提供了參考,心中不乏自豪。
做記者,沒有什麼信息是放在那裡等你去取的,這些信息或是放在高位需要努力去夠,或是放在低處需要去挖掘,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還要有足夠的敏銳!
後來我還有幸參加了一次關於房地產的論壇,作為一個純粹的菜鳥置身於完全專業化的會議當中,著實收穫頗豐。一進入會場落座,我首先感受到的便是當今社會媒體不容小覷的重要性。到場的都是專業人士,座位被分為幾個分區,而媒體被分在最靠前的分區,媒體的份量可見一斑。其次便是與會嘉賓所呈現出的觀點,不是網上整日聳人聽聞的崩盤,而是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運用數據論證,看重市場也不忽視政府,考慮歷史放眼未來,觀點令人信服又發人深省。
媒體是個自己自豪,他人羨慕的職業,雖不能叱吒風雲,卻站在風口浪尖,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告訴普羅大眾未知事件的始末,雖然其中耗費的精力時間無人可知,也許報紙上的一句話是採訪中的一整天,但也不會後悔。(虞劉洋)
相關連結:
大學生實習周記 第一周:聽錄音讓我想以頭搶地
大學生實習周記 第三周:第一次實地採訪與保安鬥智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