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拯救亞馬遜部落!名人發公開信促巴西當局迅速採取行動

2020-12-18 風之情

全球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困擾,連生活在亞馬遜雨林幾乎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也不能倖免。

生活在亞馬遜雨林極為偏遠地區的亞諾馬米部落,一名十五歲少年上月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讓人關注外來病毒可能會威脅原始部落存亡。法國24新聞頻道報導,一名巴西攝影記者發起聯署,向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發公開信,要求當局立即採取行動,保護亞馬遜雨林原始部落,擔心他們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會因新冠病毒而面臨種族滅絕。亞諾馬米部落現時約有三萬人,散居在接近巴西及委內瑞拉邊境的村落,由於他們居住位置隱秘,直至到十八世紀中葉,才被一名西班牙探險家發現。

巴西攝影記者薩爾加多

曾採訪非洲盧安達種族滅絕的巴西攝影記者薩爾加多,過去四十年一直有紀錄亞馬遜雨林及部落原住民。他早前發起聯署,促請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立即採取行動,保護亞馬遜部落,獲多位好萊塢名人、藝術家、科學家和知識分子支持。

薩爾加多在公開信中指出,在五個世紀前,這些部落族群幾乎被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疾病滅絕,擔心新冠病毒這種新的禍害正在巴西迅速蔓延,部落原住民會因為這種無法應付的病毒而完全消失。

每天新鮮 包羅萬象 圖文並茂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亞馬遜部落領袖開會,抗議巴西開發部落:白人的財富和我們的不同
    據路透社1月15日報導,亞馬遜土著部落的領袖們從本周二(1月14日)開始,在亞馬遜流域邊的一處村莊舉行為期四天的部落集會,計劃反對巴西極右翼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開發土著部落保留地,發展商業、礦業和農業的規劃。
  • 巴西確診人數攀至世界第三,亞馬遜州首府市長:我們的土著要滅族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疫情的不斷惡化使得新冠病毒已經入侵到了亞馬遜地區的土著部落。"我擔心一場種族滅絕,"亞馬遜州首府、擁有200萬人口的城市馬瑙斯市市長奈託周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段視頻中說。(圖源:AP)目前,巴西確診病例數超過29萬,高居世界第三。
  • 巴西一原住民部落採取嚴格防疫措施 至今保持零感染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12月22日,據當地媒體報導,地處巴西西北部阿克雷州境內的阿莎寧卡(Ashaninka)原住民部落,因堅持採取嚴格的隔離和防疫措施,在新冠疫情暴發至今的9個月中,該部落始終保持零感染,它也是阿克雷州唯一無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原住民部落
  • 巴西成全球疫情「新震中」、亞馬遜原始部落「失守」,今日疫情匯總
    巴西已成為世界上感染新冠肺炎病例第四多的國家。厄瓜多在亞馬遜雨林的原始部落近日發現首例新冠確診病例。歐洲多國逐步"解封",但疫情並未過去。自5月11日以來,法國全境出現了25起聚集性感染事件。而在"解封"後的第一個周末,法國多個城市的"黃馬甲"再次走上街頭遊行示威。
  • 部落中最後一名倖存者:巴西雨林中男子獨居22年
    據稱,這名男子已在巴西的亞馬遜雨林中獨自生活22年,無人知其姓名,他被認為是其所在部落中最後一名倖存者,其餘族人已經全部死於農民和樵夫對其領地的攻擊。據報導,這段畫面攝於2011年,是穿越層層樹葉從非常遙遠的距離拍攝,畫面中男子正在砍樹,可以隱約聽到斧頭撞擊樹幹的聲音。不過相關追蹤團隊表示,截至今年5月,仍有證據表明他還活著。
  • G20:拯救金融危機 各國應當採取共同行動
    記者 張傳奇 攝   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G20)2008年年會9日在巴西聖保羅閉幕,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國際金融體系,採取共同行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 亞馬遜雨林人們的生命之果
    巴西莓生長在亞馬遜河口的雨林中,是一種棕櫚樹上長出的果實, 河流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養分,孕育出黑珍珠般的果實。巴西莓是亞馬遜附近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將堅硬的巴西莓做成巴西莓果漿。把堅硬的巴西莓放入盆中泡軟,搓下果肉,用網篩剔除果核,這是亞馬遜人製作傳統巴西莓果醬的方法。做成果漿後帶著淡淡的的堅果香。當地居民在果漿中加入木薯粉,增加果腹感,數百年來已成為亞馬遜人們的生命之果。
  • 遙遠的亞馬遜部落也中招了!15歲男孩患新冠,全族或遭滅頂之災
    據《每日郵報》4月10日報導,遠在深山老林的亞馬遜土著部落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目前部落已有7人被感染,研究人員警告稱「可能部落每個人都會被感染」。近日,亞馬遜部落發現了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是一名15歲男孩,屬於巴西-委內瑞拉邊境的亞諾瑪米部落,目前情況不容樂觀,正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據悉,他在出現呼吸急促、胸痛、喉嚨痛和發燒等症狀後,於4月3日被送往巴西最北端的羅賴馬州總醫院,在經過兩次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後被確診。
  • 巴西總統終於下令整頓亞馬遜雨林亂砍濫伐,警方與礦工激烈交火
    持續延燒多日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森林大火讓遲遲不採取行動的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爾索納羅成為眾矢之的。當地時間8月30日在總統的授權下,巴西警方終於在北部帕拉州展開雷霆行動取締熱帶雨林中非法採礦區,但是警方也受到了礦工的激烈抵抗,現場爆發了槍戰。
  • 巴西將對中國遊客免籤!亞馬遜雨林、伊瓜蘇瀑布和美味烤肉等著您
    「足球王國」巴西 對中國遊客實行免籤了! 這裡有最寬的瀑布、 絕美的海岸線、最棒的烤肉…… 快看 最近,巴西總統宣布將對中國遊客進行免籤。
  • 巴西亞馬遜:地球上最神奇的「生命王國」
    原標題:巴西亞馬遜:地球上最神奇的「生命王國」   在眾多植物當中,最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當屬橡膠樹,巴西也因而成為世界上天然乳膠產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沒錯,安全套大多祖籍在亞馬遜。另一種可持續的雨林特產則是數不清的熱帶水果,其中很多品種也是巴西特有的,以致於它們只有a aí,acerola,cupua u之類的葡語名字。
  • 巴西鮮榨果汁店隨處可見 瓜拉那被視為國飲
    來自亞馬遜的神秘巴西莓  在記者看來,到了巴西必須一嘗的果汁,排名第一的就是被當地人稱為「阿薩伊」的巴西莓。在巴西,巴西莓可以用來榨汁,但是由於鮮果難以保存,因此在遠離亞馬遜叢林的裡約熱內盧,阿薩伊更多是與打碎的冰塊混合做成沙冰。
  • 確診超1萬人,巴西仍拒不封城,採購救命物資接連被拒,中國接單
    在疫情過萬人國家名單上又新添了葡萄牙和巴西,特別是巴西,這個最早因總統博索納羅訪美團隊多人感染受到關注的南美國家,亞馬遜森林深處1名原住民女子確診感染,由於這些部落的免疫力很弱,恐將不堪一擊。在疫情非常嚴峻的形勢下,博索納羅不僅不效仿其他國家採取限制出行等封城措施,甚至還支持人們上街遊行,抗議聖保羅和裡約熱內盧兩個州自行實施的限制措施,並與這兩個州州長發生衝突。為了彰顯決心,博索納羅甚至曾威脅巴西衛生部長曼代塔,若繼續呼籲人們留在室內就要公開譴責他,直到解除他的職務。
  • ...英國首相已可下床走路,巴西最大土著部落現確診,專家擔心或將滅族
    英國央行的行動,意味著現在它比美聯儲或者歐洲央行更加直接參與政府財政。巴西最大土著部落驚現首例確診病例,專家擔心疫情將導致滅族據巴西《環球報》4月10日報導,該國最大的亞馬遜叢林土著部落亞諾瑪米(Yanomami)出現了首例新冠病毒感染,一名15歲土著少年被確診,目前正在當地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醫學專家擔心疫情會導致該部落被「滅族」。
  • 巴西原始部落 赤身女人母乳餵養野豬
    網易旅遊綜合整理髮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在巴西印尼安這個原始失落部落裡據估計,目前,巴西政府已經在巴西領土內劃出三個保護區域,那裡居住著大約四個部落,他們過著相對平靜的生活。而秘魯政府卻對這些失落部落採取了漠視態度。
  • 亞馬遜雨林中的原始人-阿瓦部落是怎麼回事?從未接觸過外人?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亞馬遜雨林原始人被罕見發現,被察覺異響後迅速隱匿這是什麼狀況?現代地球上還有原始人?其實亞馬遜雨林中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存在已經不是新聞了,但並不是說此次新聞是編造或者謠言!
  • 潘曉穎父母發公開信 促陳同佳兌現赴臺投案承諾
    資料圖片當時,陳同佳曾公開表示會到臺灣自首,惟至今近一年仍未成行。一直代陳同佳對外交代赴臺事宜的香港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日前表示自己不是陳同佳的代言人,但就強調陳同佳現時仍然願意赴臺承擔法律責任,待兩地通關後願意到臺灣接受制裁。
  • 亞馬遜雨林發現巨型巖壁畫 冰河時期乳齒象現蹤
    由英國和哥倫比亞兩國組成的考古團隊,在亞馬遜雨林發現了描繪已絕種的冰河時期動物和人類的巨型巖石壁畫。這幅長約12.8公裡的巖石壁畫創作時間可以追溯到1萬2500年前。
  • 新冠入侵原始叢林:85萬亞馬遜原住民,可能將種族滅絕
    在南美洲的亞馬遜部落,已經發現至少16人感染新冠病毒,3人死亡。對於離群索居的亞馬遜部落來說,他們沒有抵禦外來疾病的免疫力、缺少必要的物資和醫護,一旦新冠在這裡蔓延,打擊將是致命的!隨之,病毒持續蔓延至南美洲所有國家,3月20號,巴西正式宣布進入「公共災難」狀態。在這樣的疾病面前,位於南美洲亞馬遜森林的原始部落也未能倖免。4月1號,當地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這是巴西300多個部落中發現的首例原住民感染病例。
  • 巴西瑪瑙斯華麗的亞馬遜劇院
    城市的治理者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安裝電燈,限制自來水管道數量,為某些街道鋪上鵝卵石。亞馬遜劇院內部,華麗的天花板。在瑪瑙斯繼續發展的時候,1889年,巴西帝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共和國。這一事件促進了瑪瑙斯和整個亞馬遜州的經濟繁榮,充滿領袖魅力的州長愛德華多·裡貝羅(Eduardo Ribeiro)採取了很多城市改革,使瑪瑙斯成為了亞馬遜州的中心。他的計劃包括拓寬街道,開通地面電車系統,修建廣場和噴泉,在市中心營造現代都市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