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生的弱科是「合理」的,與強科的協調,造就了成績的優秀,這就不是真正的弱科,沒必要補,也不能補。
補弱中的弱科是對學生影響很大,嚴重扯了「成績後腿&34;的道理很清楚:
1,學生的自信心還未受到損傷或損傷很小,學習的欲望和希望還在或仍相當強烈。要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內在的力量還是最強大、最重要的!
2,不懂的知識還沒有積壓,相互交織的更少,自然解決起來也相對容易。
3,偏重理解的學科,可能一時在學科思想、思維方法及知識的理解上出了問題,一旦給其指點迷津,便會茅塞頓開,一片光明。或許弱科局面也就永遠打破了。
如果有問題甚至錯誤的思想認識根深蒂固,並對學習產生了較大影響後,再糾正恐怕就困難多了。
比如,物理上的動力學,就是研究解決力作用下物體運動的問題。那麼,首先要正確、深刻理解力和運動的關係。受傳統錯誤思想的影響,學生往往認為力是使物體運動原因,這就大錯特錯了,正確的理解是: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力和速度沒有任何關係。
這樣才有下一步解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一分析物體受力,落腳點合外力;二分析物體運動,落腳點加速度;三利用運動和力的關係建立聯繫加以解決。學生一旦有了這種思想認識,高一力學的弱勢就會有實質改變。
4,偏重記憶的學科,靠的是長期的積累,想短時間改變是不客觀的。那麼,補弱就更要趁早了,否則,剩的時間越短,再擠出時間就更困難了。
比如語言性學科英語學科。由於這樣或哪樣的原因,現在學生成績就是較差,就是學習困難,迴避不可能的,只能迎難而上,把過去耽誤的補上來。
我曾請教過一名英語名師,諮詢怎麼辦?他說沒什麼好辦法,就是「泡」在英語裡,聽、讀、背、練多管齊下才行。一個「泡"字,份量多大呀,需要擠出多少時間?不早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