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博士為中國留下數所重要醫院,可他是英雄也是悲劇

2020-12-16 華人星光

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內容

作者:華人星光

他是亞洲第一位耶魯博士,

他為今天的中國,

留下不可估量的「巨額遺產」,

他是一個英雄,

但他的結局讓人痛,讓人嘆息......

他,就是顏福慶

1882年上海江灣,

他出生在清貧的基督教牧師家庭,

人生前20年,

他面臨的全都是厄運:

6歲時父親因感染傷寒去世;

10歲時三哥因患腦膜炎離世;

15歲,撫養他長大的伯父,

因糖尿病去世......

家人一個個因病離世,

讓顏福慶堅定了學醫的決心。

而伯父臨終的話,

讓他堅定了一個更加宏偉的念頭。

伯父說:

「福慶啊,在我有生之年,

已經看不到自己的祖國,

成為一個進步、

強大和充滿希望的國家。

你比我幸運,

你將親眼看到中國的新生。」

顏福慶暗下決心:

學醫報國,為我畢生所願。

21歲,

顏福慶於聖約翰書院醫學院畢業後,

進入同仁醫院實習,

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西醫。

顏福慶博士畢業照(中排左二)

1906年,顏福慶以優異成績,

被送往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深造,

這年耶魯大學醫學院,

面向全世界只招收了25名新生,

顏福慶是唯一一個亞洲人。

最後一排左三為顏福慶

為了不給中國丟人,

他拼命苦讀,寒窗三年終於脫穎而出:

獲得耶魯大學醫學院最高榮譽,

優秀博士畢業生稱號,

也是歷史上第一位,

獲耶魯醫學博士的亞洲人。

1909年顏福慶在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照

美國高薪要留下他這樣的人才,

但他卻婉拒了學校的聘請,

毅然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

應聘至湖南雅禮醫院擔任外科醫師,

他被雅禮醫院創始人胡美博士稱為:

「是上帝送給長沙的禮物。」

因為當時西醫很少,

不為人們所接受,

國人對西醫十分抗拒,

而他的到來,扭轉了這個局面。

他覺得,中國人要強大,

必先強其體魄,

而強身之道在於醫學的發展,

所以建設醫學院,

發展中國醫療事業,刻不容緩。

但在當時,興醫辦學推廣西醫,

第一,沒有政府扶持,

沒有資金周轉根本不行;

第二,

他看準了在湖南長沙開建西醫學院,

但怎麼讓排斥西醫的當地人接受呢?

兩大難題橫路,

正發愁時卻是天降機會,

讓他真的能「妙手回春」,興辦醫學。

先是很湊巧的,

「民國元老」譚延闓得了大葉性肺炎,

這個人挺傳奇的,

當過幾個月的國民黨一把手,

還差點娶了宋美齡。

譚延闓病後,

中醫治了好幾天不見效,

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請來顏福慶,

顏福慶給他量了體溫,開些消炎藥,

第二天,譚延闓病情痊癒,

令中醫束手無策的病,

竟然被西醫看好了。

譚延闓

譚延闓要重金酬謝,

顏福慶拒絕了,提出一個要求:

在湖南開辦一所學西醫的學校。

就這樣,在國民政府支持下,

從此,長沙便有了湘雅醫學院,

它最初的名字叫做「湖南-雅禮」,

今天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

32歲的顏福慶出任第一任校長。

學校有了,如何被當地人接受?

卻在這時,一個青年,

背著身患痢疾的妻子來求醫,

顏福慶一看,病情已經十分嚴重,

而青年面色窘迫,詢問之下才知道,

這對夫妻家庭貧困,

顏福慶直接說分文不收。

在他救治下,病人好轉,

他那時完全不知道青年的名字,

但在這之後,湘雅醫學院的名聲,

竟一下子打了出去,

來求學的年輕人特別多。

顏福慶那時不知道,

青年不是別人,正是毛澤東

他所救的,是楊開慧

而那時,

毛澤東在湖南長沙學子中威望甚高,

大家聽說西醫治好了毛澤東的妻子,

這才紛紛願意學習、接受西醫。

新中國成立,毛澤東和顏福慶見面,顏福慶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救過主席的妻子

課堂上的湘雅學生

而顏福慶創立的湘雅醫學院,

走出了最奪目耀眼的人才:

有差點獲得諾貝爾獎的,

「中國疫苗之父」湯非凡;

中國消化病學奠基人張孝騫;

兒科病學聖手高鏡朗;

還有熱帶病學家應元嶽、

著名外科專家蕭元定等等,

可以說,

從湘雅走出的畢業生,

撐起了中國未來醫學事業的半壁江山。

1915年,

為了將西醫大眾化、中國化,

也為了爭取中國人,

在國際西醫界中的話語權,

顏福慶與衛生防疫學家伍連德,

共同籌建了中華醫學會,

宗旨是:

鞏固醫界交誼,尊重醫德醫權,

普及醫學衛生,聯絡華洋醫界。

他被推舉為第一任會長,

在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大會上,

顏福慶呼籲,

「維護醫生的榮譽和職業的尊嚴,

因為他們是人們和死神之間的,

最後一道防線。」

這是一件載入史冊的大事,

標誌著中國西醫,

開始走向獨立並立足於世界,

從此後,西醫學的話語權,

被牢牢掌握在了中國人自己手裡。

中英文並列的第一本中國西醫書籍《中華醫學雜誌》

而與此同時,

西藥因見效快被人們逐漸接受,

而西方人趁機提高藥價,

在鼠疫和各種傳染病發生時,

大發中國人的「國難財」。

為了救更多國人,1924年2月,

顏福慶在南京舉行的中華醫學大會上,

就提出創建一個,

包括醫學院,護校,

和設備齊全醫院在內的上海醫事中心。

這將是第一所中國人自己的醫事中心,

我們,不要再依靠西方!

可這一次要籌備一個醫事中心,

要付出的資金太大了,

政府沒有錢幫他,

他開始了一段乞討的日子。

那段時間,

顏福慶低下身軀,放下姿態,

挨家挨戶上門「乞討」,

經常有人看到,

一名瘦削的中年人,不管颳風下雨,

出門帶一把傘,手夾一本募捐冊,

到了目的地就開始勸人捐錢.....

他被人罵,被人打,

他風雨無阻,

他尊嚴掃地,他舉步維艱,

可他不肯低頭不肯放棄,

只因這一件事一旦做成,

必將福澤萬民,恩澤後世!

上海中山醫院籌款募捐收據

顏福慶用盡了全部的各種關係,

勸說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乃至宋子文、孔祥熙這些顯貴,

都被他苦口婆心說的,

不得不掏出一筆筆資金……

顏福慶變賣了自己的家產,

很多外國人看他辛苦,

提出要加入資金,他斷然拒絕:

屬於中國人的醫事中心,

應該完全建立在中國人的土地上。

一個影響中國後世,

半個多世紀的醫事中心,

一點點開始拔地而起。

嘔心泣血的顏福慶,

在1937年4月1日,

建起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醫事中心:

包括上海醫學院、

藥學院、護士學校、

公共衛生學院和中山醫院等。

規劃圖裡的中山醫院

英國權威報紙《大陸報》評價中山醫院:

「這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醫院,

與歐美同類醫院是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是亞洲地區最重要的醫學中心之一,

它將成為中國的新驕傲。」

顏福慶,右一

顏福慶為中國做的,

遠遠不止這些:

他說服滬上名人葉子衡捐出花園,

改建成上海第一所肺結核醫療院;

是他將湯飛凡從國外勸回,

多年後,湯飛凡成了中國疫苗之父。

1937年8月13日,民族危急時刻,

顏福慶抱病擔任中國紅十字會,

上海救護委員會主任,

三個月內共收治傷兵二萬餘人,

他甚至奔赴抗日戰場進行戰地救護。

上海醫學院校歌中有這樣一句話:

「人生意義何在乎?為人群服務,

服務價值何在乎?為人群滅除病苦。

顏福慶將這兩句做到了極致,

他獻上了自己畢生,

但生活,

幾乎從未讓他有過一天幸福。

顏福慶夫婦

1943年3月21日,

和顏福慶攜手40年的夫人曹秀英,

突發中風去世,而妻子去世前,

顏福慶的次子顏士清,

因為罹患骨癆剛剛告別人世......

苦難仍未結束。

接連經歷喪子、喪偶之痛後,

終於在1944年,

大兒媳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兒,

顏福慶本以為這是希望,

誰料這是又一種悲傷。

兩個嬰兒一出生就夭折了,

行醫多年的顏福慶,

此時做了一個特別的決定:

請醫學界同仁,

將這對小生命精心製成標本,

安放在醫學院解剖教研室裡,

供師生們學習研究,

至今,

仍存放在上海醫學院人體科學館內。

顏福慶和家人

新中國成立後,顏福慶67歲,

他的工作熱情仍然沒熄滅,

他說:

「新中國的教育制度和醫藥衛生事業,

已經從為達官顯貴和富商巨賈服務,

轉變成為人民大眾服務了,

看到醫學教育有著極其遠大的前途,

給我很大的鼓勵,

加強了我的信心和決心。

我不但決定不退休了,

相反倒工作得更加勤奮了。」

他一直戰鬥到自己84歲,

才放下醫療事業準備安度晚年,

然而偏在這時,

最猛烈的衝擊到來了。

1966年,已經84歲的他被揪出來,

在耗盡半生心血、

由他一手創建的校園裡,

84歲高齡的老人,

被戴上了高帽子拉去遊鬥,

脖子上還掛著一塊木牌,

寫著「我是混蛋」,

時不時受到唾沫侮辱和拳腳相加。

每天,批鬥結束,

他都帶著一身唾沫和墨汁,

身上青一塊、紫一塊,

兒孫們想找些話安慰他,

他卻擺擺手「不必把這些事放在心上」。

肉體上的摧殘和精神上的凌辱,

嚴重損害了顏福慶的健康,

1970年11月29日,

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顏福慶,

奄奄一息,

孩子們背著他去求中山醫院,

給我爺爺吸點氧吧.......

然而得到的是冰冷的拒絕。

顏福慶最後看了一眼,

一手創辦的中山醫院大門,

滿含眷戀滿含傷心說了三個字:

「回去吧......」

這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當天上午,一代中國醫界巨星、

為中國醫療事業奠基奔走一生的老人,

就這樣孤獨悽苦地離開了......

臨終前,顏福慶希望能把遺體,

捐獻給上醫師生用於醫學解剖,

然而這個遺願在70年代並沒有實現。

但他卻給今天的中國,

留下了「巨額遺產」:

湖南湘雅醫學專門學校、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前身)、

中山醫院、澄衷肺病療養院

(上海肺科醫院前身)......

正其義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中國數所護校,仰他恩澤;

十年醫療,百年福蔭,

中國數所醫院,因他而生。

他給中國帶來了最早的西醫,

更給今天的湘雅,

留下了大仁大愛的精神傳承,

「如果我有千條生命,

必定每一條都留給中國。」

人生意義何在乎?為人群服務。

服務價值何在乎?為人群滅除病苦。

忠魂不泯,浩氣長存,

今天,

2020年11月29日,

是他離去50周年,

致敬「中國現代醫學之父」顏福慶,

他澆灌過這片土地的生命血淚,

我們永誌不忘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華人星光原創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譽滿天下的耶魯博士,為中國留下「巨額遺產」,他是英雄也是悲劇
    , 他為今天的中國, 留下不可估量的「巨額遺產」, 他是一個英雄,但他的結局讓人痛,讓人嘆息......獲得耶魯大學醫學院最高榮譽,優秀博士畢業生稱號, 也是歷史上第一位, 獲耶魯醫學博士的亞洲人。
  • 中國大案紀實-假洋博士真「忽悠」
    「耶魯大學博士」沈鎮林被器重他的領導任命為出版社副社長,當這個副社長把自己「忽悠」為美籍華人並出版了98本專業書籍時,周圍懷疑的目光漸漸聚攏。一封內部的舉報信將司法機關引入了整個事件的調查。原來,標榜自己是「耶魯大學高材生」的副社長沈鎮林實際上只是一個高中畢業的偷渡客。
  • 本科出身獨闖常春藤盟校,他是耶魯博士全獎錄取的城院第一人
    本科出身獨闖常春藤盟校,他是耶魯博士全獎錄取的城院第一人 2020-07-30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耶魯華裔碩士疑被情殺! 中國留學博士成兇嫌 連夜出逃遭通緝!
    6日耶魯華裔研究生蔣凱文被槍殺案今日傳來驚人進展,紐約警方透露,來自上海的麻省理工大學MIT中國博士生潘勤軒(Qin xuan Pan,音譯)有重大嫌疑,潘已經連夜逃往紐約,警方正全力搜捕, 此案很可能為情殺!
  • 回顧 耶魯大學美術館:一所教學博物館(江文葦)
    >編按:大學教學博物館是藝術史專業訓練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社會關係和募捐活動的重要場所,肩負了代表大學公共形象的責任,其作用已日益受到社會各界重視。David Ake Sensabaugh(江文葦),1967年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歷史系,1972年於普林斯頓大學中國藝術與考古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0年於普林斯頓大學中國藝術與考古學獲博士學位,師從方聞教授,博士論文是關於元代畫家趙原。江博士曾任職於加州伯克利大學藝術史系、維吉尼亞大學藝術史系、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與考古系、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與考古系(1989-1997)。
  • 麻省理工華裔博士當街槍殺耶魯華裔碩士,兩個中國頂級學霸精英就這樣隕落了!
    從他公開的社交媒體帳號可以看出,Kevin Jiang是一個熱愛生活的陽光華裔青年,他家在美國西雅圖,學業優異的他在20歲曾經去參軍磨鍊自己的意志,作為軍隊中的環境工程師,也是一名坦克駕駛員。隨後他又在西雅圖考取了地產經紀牌照,成為了一名地產經紀,同時他還考取了健身教練牌照,兼職教課。
  • 悲劇英雄與信仰騎士
    3.亞伯拉罕對撒拉和以撒隱瞞他的計劃,這在倫理學上是可以得到辯護的嗎?而作者就在對讀者的思想進行引導之後,展開了對這三個問題的深入討論。克爾凱郭爾在分析亞伯拉罕的行為、思想、動機、目的時分別清晰地刻畫了兩種人物形象,即悲劇英雄和信仰騎士。他舉了諸多例子來使讀者在這二者之間產生明確的界線,其中對於悲劇英雄,作者舉了最出名的「阿伽門農獻女兒的故事」。
  • 專訪耶魯本科院長 | 耶魯期待怎樣的中國學生?
    此後,他於麻省理工大學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進行博後研究。1996年至今,他先後在耶魯大學和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任教,並擔任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和研究心理學家協會(Societ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ists)的研究員。
  • 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在克里斯多福·馬洛筆下《浮士德博士的悲劇》裡,將自己關在書房裡沉思的浮士德博士 ,評估所學的中世紀精英知識之後,帶著失望的情緒與神學告別,決定探尋未知而充滿爭議的巫術領域。劇中的浮士德博士在試圖折中魔法與基督教傳統的過程中,是否能夠解決劇中所描繪出的各種不可調和的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實現自我完善? 本文通過對劇中浮士德博士所踐行的各種巫術行為的詳細分析,確認了浮士德博士特定的黑巫師身份,劇中所展現的歐洲巫術文化傳統背景是理解浮士德所面臨的困境和焦慮狀態的恰當切入點。
  • 牛大勇:北京大學與耶魯大學博士研究生交流項目的緣起
    初見之下,我覺得他的相貌怎麼有點像馬克思啊。我們還知道,在美國的「中國學」界,上世紀費正清、鮑大可、白魯恂這一代大家之後,繼之而起的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三傑」有史景遷、孔飛力、魏斐德。他們的中文姓名,都是很有中國傳統文化意涵的。史景遷就不用說了。孔飛力自己告訴我,他原來的中文姓名是「孔復禮」。恰於「文化大革命」後期來華訪問,中國人民大學的接待者一看這個名字,連說不好。
  • 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資格考小記
    這篇文章和澤坤的先生劉遙教授在公號文章中分享的史丹福大學政治系資格考經驗可相互參照著來閱讀。文章在公號六月剛開辦時曾推過一次,很受讀者歡迎,但因原公號沒有留言功能,故我們借遷入新公號之際為後加入和想留言的讀者特地再推一次。
  • 希拉蕊獲耶魯名譽博士學位 鼓勵學子多為國效力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5月25日回母校耶魯大學參加第308屆畢業典禮,並在畢業36年以後喜獲母校頒發的法學名譽博士學位。 希拉蕊喜獲耶魯大學法學名譽博士學位  據美國媒體報導,在25日上午舉行的耶魯大學第308屆畢業典禮上,該校共為286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頒發了學位。根據耶魯大學的傳統,獲得名譽學位的提名人名單在公布之前是嚴格保密的。
  • 韓國美女媽媽秘訣:6個孩子如何成為哈佛耶魯博士
    她 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她用自己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畢業後,他們分別擔任著名大學的教授、院長和美國 白宮衛生部長助理等要職。《紐約時報》評論認為:「這個成功的家庭,可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甘迺迪家族相媲美。」如今,奇蹟的創造者全惠星女士,成為全球媽 MD典範。
  • 北大碩士,哈佛耶魯雙博士,放棄優厚待遇堅持回國,妻子才貌雙全
    北大碩士畢業後的他沒有停下繼續深造的腳步,接著去到了耶魯大學攻讀社會文化人類學的博士研究生,而讓人感到詫異的是他讀完耶魯後又去哈佛攻讀法學專業的博士,真的是太過優秀。
  • 張藝謀獲得波士頓大學博士學位,喜笑顏開,在此前已獲耶魯博士
    導讀:張藝謀獲得波士頓大學博士學位,喜笑顏開,在此前已獲耶魯博士日前,中國知名導演張藝謀張導的妻子陳婷,在網上曬出了張藝謀近照,並稱:「畢業啦,美國時間520,波士頓大學授予導演榮譽人文藝術博士學位。」
  • JD不算博士?趙丹喵不能稱自己為耶魯法律博士?JD、JSD、LLM的區別
    從最早的「耶魯法學院JD在讀」到最新的「畢業於耶魯法學院」,未出現過博士,或者法律博士字眼。不過,在其知乎主頁「趙丹喵」的公開資料裡,教育經歷備註的則是Yale Law School法律博士(J.D.)。律所方面,根據君合律師事務所官網公布的資料,君合合伙人李騏律師的個人資料頁裡,教育背景一欄的採用的也是法律博士。
  • 容閎:耶魯人,中國人
    他謝絕了耶魯校董會資助他的附加條件——畢業後必須從事傳教工作,而選擇學習更加實用和先進的近代西方科學技術知識,以便能為造福中國的事業所用。他在自傳《西學東漸記》中寫道:「予雖貧,自由所固有。他日競學,無論何業,將擇其最有益於中國者為之。縱政府不錄用,不必遂大有為,要亦不難造一新時勢,以競吾素志。若限於一業,則範圍甚狹,有用之身,必致無用。
  • 他從小在奧數屢次獲獎,保送北大,成普林斯頓博士、耶魯大學教授
    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被北大學子看作是「學神」的惲之瑋,而且在北京大學裡關於他的傳說,也是流傳至今,甚至有人尊稱他為「惲神」,他就是惲之瑋。屢獲獎項,除了天賦還需良好的學習習慣惲之瑋從小在數學方面就非常有天賦,所以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數學老師就有意培養他在數學競賽方面的能力。
  • Anthony Koleske:耶魯大學生物和生物醫學博士項目介紹
  • 中國家長耶魯種菜,可羨慕但不奇怪
    芝加哥大學把菜園分成幾個小塊,人人可申請 事實上,在學校開闢菜園一事在美國並不罕見,比如喬治梅森大學、多明尼克大學、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等均有這樣的菜園,所種植的蔬菜除了自己食用,還會捐贈給慈善機構。各大學還對這樣的校園菜園有詳細的規定。以芝加哥大學為例,校內的Logan Center Garden即是這樣的校園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