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有個神奇超市 村民可用垃圾換積分兌東西

2020-12-18 上遊新聞

11-01 06:39:0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畢橋村村民在超市用積分兌換商品。

畢橋村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整治之後。

昨(10月31日)天,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現場會暨迎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驗收動員會在墊江召開。市政府副市長潘毅琴出席會議並講話。目前,重慶市38個涉農區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均已通過市級驗收,基本達到國家要求的「5有標準」,提出全國驗收申請。

近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紮實」要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之一,認真貫徹《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資金投入,加快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設步伐,加強治理工作監管力度,全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入29.2億餘元,清運處理農村日常生活垃圾282.49萬餘噸,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達到95%以上,受益村民1085萬餘人,農村居民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知曉率為96.74%、滿意率為92.5%。

相關新聞>>

垃圾變積分 可到超市優惠兌商品

昨天一早,在距墊江縣城10公裡的沙坪鎮畢橋村,不少村民的院壩和路邊開滿了鮮花,為深秋寧靜整潔的村莊平添出春意。

記者走進院壩發現,最惹眼的卻不是花草,而是規矩地擺在門口的幾個垃圾桶,屋前屋後沒有髒亂差的影子。圍繞村裡轉上一圈,棟棟精緻小洋樓門口,都有相同的配置。

「可回收的垃圾能變成積分,沒人亂扔了,還可以去超市兌東西。」蔣婆婆說,「以前河溝、樹上到處掛起垃圾,現在看不到了!」

這不是特例。墊江縣城市管理局農治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墊江在市裡支持下,探索農村垃圾治理當中的一個縮影。

小妙招 垃圾可當錢去超市兌東西

昨天,剛到畢橋村的休閒小廣場,記者就被一個超市招牌吸引住——「再生資源回收積分兌換超市」,旁人解釋就是「把垃圾變成積分,憑積分換東西」。

在村民蔣學碧家裡,他給記者展示了積分卡。她說一年下來,能在超市兌換好幾百塊錢的東西。

當天早上,蔣學碧的鄰居黃婆婆,將家裡1個月積累的紙殼和礦泉水瓶子,拿到村裡的廢品收購點兌換成15.5個積分。她拿著廢品收購點開具的憑據,到再生資源回收積分兌換超市,將積分累計到自己的積分卡裡。黃婆婆買了一袋米、一把面、一瓶食用油,一下用掉114.5個積分。超市收銀人員告訴記者,相當於1塊錢一個積分,黃婆婆花了賣廢品賺來的114.5元。

別小看這個超市,記者在場的10來分鐘裡,村民接二連三地來,小超市的收銀人員還忙不過來。

多優惠 積分換東西享受批發價

如何提高村民的積極性?積分換東西,裡頭還有門道。

記者根據價籤計算,如果黃婆婆直接掏現金購買,一共要掏122元。換句話說,她省下了7元錢。按照一個積分1塊錢計算,超市的大米用積分換可省4元,即使是小到一包泡麵也要便宜0.5元。

商品差價誰來補?畢橋村黨支部書記胡華亮告訴記者,積分兌換東西享受的是批發價,而村裡「以租金代補」形式,不收取超市門面租金和水電費。

平時,村裡每戶的紙殼、塑料瓶並不多,堆積起來拿到城區賣又麻煩,關鍵是賣不到幾個錢,所以村民嫌麻煩隨手一扔,長期下來造成村裡環境髒亂差。

「現在順手撿來就在村裡邊積分,捨不得扔了。」按照黃婆婆的說法,大家願意在村裡兌積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按照1塊錢1個積分算,村裡價格更有優勢。「算下來一斤要比外頭貴幾毛錢。」

大改變 河溝裡的垃圾「消失」了

沙坪鎮畢橋村,有一條無名河流穿村而過,大雨時河裡要漲大水。

以前,村民家清理的垃圾,不管可不可以回收,有的堆在屋前,隔斷時間就付之一炬。而臨河的村民,將垃圾統統倒進河裡,連河邊的樹上,都掛著白色方便袋等,過路都要捂著鼻子,更別提在河邊忙農活。

「以前沒地方倒,要麼燒要麼倒河裡衝走。」蔣學碧說,「現在不一樣,到處都是乾淨的,想亂倒也不好意思了!」

就這樣,村裡開始環境整治後,尤其是積分制的實行,河裡的垃圾逐漸「消失」。

現在,村民家裡都配有統一的垃圾桶,也已經習慣搜集起來再倒進村裡的集中垃圾箱,極少有人再亂倒垃圾。全縣的28個垃圾中轉站,基本覆蓋完26個鎮街。

除了基礎設施的配置,村民也行動起來,將家禽用圍網圈起來養,村裡小道和院壩上基本看不到畜禽排洩物。

算下來,畢橋村每戶村民1個月只繳1元錢,就能維持村裡公共區域的保潔費用。「收多少村裡自己定。」墊江縣城管局農治辦一負責人告訴記者,畢橋村一年12元,也有的村一個月繳5元。

啥效果 城裡人回村裡來住了

畢橋村的改變,在墊江不是特例。

離畢橋村不遠的新民鎮明月村,便道和屋前屋後乾淨整潔,一棟棟小白樓掩映在竹林間。在竹林邊,一棟正在修建的小樓房將要完工。

路邊一村民告訴記者,修房子的是一個姓羅的村民。早些年,因為人耿直,出門打工被人相中,在上海承接小工程起家,現在已經是多年的老闆。「他在村裡帶出來10多個老闆。」該村民說,現在退休了決定在農村老家修棟房子清閒養老,「真沒想到他也要回來生活。」

這種情況在畢橋村同樣存在。村民卓樹良告訴記者,村裡有3家人在縣城有房子,但他們基本都在村裡住,習慣早晚在村裡散散步。

「你看嘛,再過幾年,村裡的變化還要大。」卓樹良很有信心。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郭發祥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曬、比「積分」成村裡最時髦的事情!臺江「勵志超市」小積分「兌...
    積分兌商品的超市叫「勵志超市」,是苗族聚居村寨溫泉村在省、州、縣三級住建部門和組織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借鑑「愛心超市」經驗,於去年下半年建立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村容村貌,激發村民們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
  • 垃圾分類有積分,可去「超市」兌獎品
    垃圾分類可以攢積分!積分在自家樓下就能換商品!為激勵小區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7月29日,蘭州市酒泉路街道以黨建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創新宣傳方式,在華陽名居試點小區設立了首個「垃圾分類積分超市」。使用積分小區居民所積累的積分實行「一人積分全家可用」的原則,有積分的居民可憑積分兌換券到積分超市兌換種類繁多的生活和學習用品,超市準備了電子秤、小電風扇、洗衣液、水彩筆、醬油等等,居民兌換之後扣相應積分。
  • 金塔:「小積分」兌出「大文明」
    超市購物不花錢,商品沒有價格,商品只兌不賣……這樣的特殊超市不用多說肯定特別受歡迎。  如此美麗的鄉村風景線就在金塔縣羊井子灣鄉大泉灣村,並且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巾幗家美積分超市」。走進該村的「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被整齊地陳列在貨架上,垃圾桶、香皂、毛巾、洗潔精、熱水壺……可兌換的日用品應有盡有,讓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  居家整潔、家風良好每一項分值5分;參加綠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公益活動,每小時積5分……牆壁上掛著的積分規則標明了獲得積分的方式,讓群眾一看就明白。
  • 一塊香皂5積分,一瓶醬油8積分……這個超市賣的東西,咋與眾不同?
    「走,咱們去行動積分超市兌換東西去!」近日,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橋尾村老黨員張福明與村民們一起,來到村裡的「超市」,用積分免費兌換到了生活用品。位於橋尾村的這個超市,可是一個特殊的超市,裡面所有的商品都不是用貨幣購買,而是用平時大家在參與橋尾建設時所得積分換取。
  • 年底查查超市卡內積分 當心被鎖定或積分清零
    浙江在線11月06日訊「超市會員卡攢了好幾年的積分,想去換個禮品,結果只拿回來2個保鮮盒,說以前的積分都清零了。」網友「喵喵咪」在微博上抱怨,引來一堆口水。  現在,每個人包裡都能找到超市會員價,除了享受折扣價,積分換購也不錯。但很少人知道,超市會員卡積分幾乎每家都會一年清零。又到年底了,抓緊把超市積分換購了吧。
  • 廚餘垃圾可積分換菜東莞村民社工共建「生態島」
    來源:金羊網文/圖 金羊網記者 秦小輝經龍林高速迎賓出口拐進輔路,路過一片山林,便看到一座灰白色的建築被一片成畦成行的菜地、水溝包圍著,這便是東莞市首個綜合性回收再利用廚餘垃圾、生活汙水的環保教育示範項目
  • 台州市首家垃圾分類積分超市在黃巖上線
    黃巖城事 【台州市首家垃圾分類積分超市在黃巖上線】近日,為進一步宣傳生活垃圾分類,增強居民的積極性,提升分類質量,黃巖區「拉風吧」為主要宣傳陣地,設立了台州市首個「垃圾分類積分超市」,輻射君悅華庭、小東門新村、桔海苑、特嘉苑等周邊多個開放式和封閉式小區。
  • 電鋸與「積分超市」——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
    」——移民村舊貌換新顏的「秘籍」  新華社記者許晉豫、甦醒  「以前在老家,幾戶人家一個山頭,燒火的柴、餵牛羊的草隨處亂放。  為改善村容村貌,欣榮村駐村第一書記顧瑋想了個「點子」:今年7月,欣榮村購買了兩把電鋸,免費上門為村民鋸木頭,鋸完幫助村民整齊碼放。如今,「電鋸工作隊」成了村裡的「香餑餑」,經常有村民邀請工作隊到家裡鋸木頭,原本看著亂糟糟的爛木頭鋸好整齊碼放後還很有鄉村氣息。  鄉村不僅要看著美,更要村民的內在美。
  • 企業職工餐廳:「光碟」積分換禮品 廚餘垃圾減半
    工作人員為劉先生的積分卡蓋章。 王蓉 攝餐桌上的浪費難題怎麼破解?記者昨天在揚傑電子職工餐廳了解到,為了激勵大家不浪費糧食,餐廳向員工發放了「文明餐桌」積分卡,就餐後可憑「光碟」換積分兌禮品。為職工餐廳提供服務的江蘇百潤餐飲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偉介紹,自施行「光碟」兌禮品活動一周以來,廚餘垃圾比以往減少了一半。「你好,請幫我蓋個章。」昨天中午,在揚傑電子職工餐廳,劉先生端著吃得精光的餐盤走向餐廳工作人員,對方驗看達標後,鄭重地在劉先生的積分卡上蓋了一個章,「再攢十幾個積分,我就可以換禮品了!」看著積分卡上的章,劉先生高興地說道。
  • 徽縣:積分小超市 脫貧大效能
    近年來,徽縣累計爭取東西扶貧協作幫扶資金54萬元,創建實施「巾幗家美積分超市」90個,覆蓋15個鄉鎮90個貧困村,為每個「超市」配備了相應資金的日用品。  徽縣立足實際,制定了《徽縣「巾幗家美積分超市」實施方案》,採取「邊建設、邊總結、邊提高」的方式,率先在90個貧困村建辦了「巾幗家美積分超市」。
  • 小積分兌出整潔衛生新風貌
    今年以來,柳林縣王家溝鄉大莊村創新舉措,創辦了全縣首個「家美積分兌換超市」。小小積分,調動起了村民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兌換出了全村整潔衛生新風貌。12月5日,星期六。一大早,村民們三三兩兩地趕往村內的家美積分兌換超市。超市內的貨架上,擺放著各種日常生活用品。管理員高繼明熱情地充當起了超市導購員的角色。在「導購」的幫助下,村民們很快就選好了所需物品,來到了「收銀臺」前。與普通超市不同的是,所有物品都是用積分來兌換結帳的。管理員劉海平介紹道:「洗潔精是20分,香皂是10分」。
  • 南京浦口垃圾分類積分甚至可以換旅遊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4月以來,南京浦口區按照「城鄉統籌、源頭減量、分類處置、系統治理」的原則,全面系統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正通過採取「人工+自助+獎勵」的模式,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的方式,讓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從「受約束」到「成習慣」。為調動積極性,積分換獎品豐富多彩,甚至還可以積分換旅遊,積分換健康,積分換服務等。
  • 蒼南有個村垃圾不再隨手扔 村民說:垃圾就是錢啊
    「水果皮、雞蛋殼、去了湯的剩菜剩飯要放到綠色桶裡,塑料瓶、紙板這些拿到橋底下的機器那裡可以換牙膏、牙刷、洗衣粉這些小東西,其他的就扔在黃色的桶裡,每天早上收一次,下午收一次。」而且為了防止更多汙染和保潔員收集方便,村兩委提議村民不使用塑膠袋,在保潔員回收後自行清理垃圾桶。現在,居住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170多位老人成了垃圾分類的宣傳大使。
  • 建蒲公英超市 發放「愛心存摺」 | 武城:積分兌出鄉村文明新風尚
    9月12日,在武城縣郝王莊鎮羅莊村的蒲公英超市內,村民楊明生正在挑選自己所需的商品。與以往不同的是,他這次購買商品不是用錢,而是積分。楊明生所用的積分是他參加村內組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所獲得的。為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村裡的文明建設,今年6月份,羅莊村依託村裡的便民超市,建起蒲公英超市,設立了一個專門的櫃檯用於積分兌換物品,實行「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實物」的獎勵機制。
  • 垃圾分類獲得積分 可在超市消費兌換日用品
    瀋陽市瀋河區山東廟街道三八南社區垃圾分類獲得積分,可以在超市消費兌換日用品,贏得了市民的認可。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王鵬攝  垃圾分類不單單獲得年輕人的支持,上了年紀的人也可以通過垃圾分類在「瀋陽綠色帳戶APP」通過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瀋陽市瀋河區山東廟街道三八南社區即將投入使用的分類垃圾箱贏得老年人的認可,通過該機器獲得的積分更是直接可以在連鎖超市購買商品。
  • 金寨縣雙河鎮:「小積分」兌出「大文明」
    金寨縣雙河鎮:「小積分」兌出「大文明」 2021-01-15 09:54:52   來源:六安新聞網
  • 甘肅省婦聯民生工程「巾幗家美積分超市」落戶鐵東街道 居民分類...
    該積分超市是省婦聯發起的民生工程,採用文明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方式,調動婦女和萬千家庭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尋找最美家庭和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等活動,弘揚文明新風,淨化美化環境。居民只需用手機掃描智能積分兌換一體機二維碼,按流程操作就可通過分類投放垃圾兌積分換禮品。
  • 哪家銀行信用卡積分換星巴克咖啡最划算?積分多少可以換
    ­  北青報記者從中信信用卡公眾號了解到,該活動要求大家用中信銀行信用卡通過餐飲娛樂類、百貨超市類、商旅類等指定商戶消費或微信、支付寶交易,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擁有9分享兌的資格。然後通過指定方式使用此資格和9個積分才能兌換到大杯星巴克咖啡。
  • 新野縣東元村:「小積分」兌出「大文明」
    直接用積分兌換物品,不用花錢。12月31日一大早來新野縣王集鎮東元村「同心超市」兌換物品的脫貧戶史建軍高興地說。走進新野縣王集鎮東元村的「同心超市」,琳琅滿目的商品被整齊地陳列在貨架上,掛麵、香皂、熱水壺等生活用品,與一般超市沒什麼區別。
  • 巧家:愛心扶貧超市「小積分」撬動人居環境「大變化」
    「村裡的『愛心扶貧超市』真是方便,今天我兌了一大包洗衣粉、一個洗菜盆、一把掃帚,還有牙膏、牙刷這些生活用品,以後我要勤動手,把家裡的環境衛生搞好,多參加村裡組織的愛國衛生運動,爭取領到更多的東西。」巧家縣藥山鎮麥坪村火地村民小組村民趙紫榮提著剛兌換到「物資」樂呵呵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