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鹽3分、捲紙6分、洗碗帕7分、洗潔精12分……,12月18日,記者走進臺江臺拱街道溫泉村南市組,發現了一家與眾不同的超市,這裡的商品標籤上標註的不是價格而是「積分」,所有的商品不是用錢來買,而是用自己家庭累積的「積分」兌換。
積分兌商品的超市叫「勵志超市」,是苗族聚居村寨溫泉村在省、州、縣三級住建部門和組織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借鑑「愛心超市」經驗,於去年下半年建立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村容村貌,激發村民們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
勵志超市裡堆滿琳琅滿目的商品
圍繞文明衛生、遵紀守法、家風家教等內容,村民們通過參與環境衛生治理、庭院美化、義務勞動等都可獲取獎勵積分,按不同標準進行積分「加減」,月底定時公布積分清單,「1分等值1元商品」的方式到「勵志超市」兌換米、油、衣服等生活用品。
出乎意料的是,「勵志超市」在溫泉村一開張,不僅沒「火」,反而是「遇冷」了,幾乎是無人光顧。
「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村民們不相信打掃乾淨自家房前屋後就能換東西,二是村民們還擔心積分不公開、不透明。」溫泉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宗懿分析說。
找到癥結後,溫泉村先後多次召開群眾會議進行宣傳動員,明確村知識青年為超市管理員,駐村工作組成員為監督指導員,成立由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幹部、監委會等組成的「勵志超市」管理小組,強化物資接收、物資歸類、物資發放各個環節的規範管理。
積分兌換物品標準
同時,組建由村兩委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網格員、保潔員、護林員、群眾代表組成的積分評定小組,分別對農戶環境衛生整治和半個月來參與各項積分項目活動實行定期評定和集中評定,形成綜合研判,每月底由村集體統一進行結算、公示。
各個環節規範管理,積分評定明明白白,改變了村民們觀望的心態,大家紛紛行動了起來。
村民吳昌紅曾是村裡的「懶漢」,家裡的衣服、鞋子四處亂放,垃圾也是隨地亂扔,不少村幹常常組隊上門幫忙打掃衛生。如今,在勵志超市的「吸引」下,吳昌紅開始主動打掃衛生,還時常幫助鄰裡幹活,變得越來越勤快。
「已經兌換了不少東西了,真沒想到,打掃自家房子也能攢積分,而且積分制度還這麼透明,我幹活的熱情也越來越高了。」吳昌紅說,接下來他還要主動去村裡幹活,爭取攢更多積分。
溫泉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宗懿給村民兌換商品
從不願幹到主動幹,從主動幹到爭著幹,小積分「兌」出了新風尚。
「在村民們看來,積分不僅能與人民幣『等值』,更增添了榮譽感,兌換的商品越多,榮譽感越強。」正在幫村民登記積分的駐村第一書記劉宗懿說,現在,勵志超市在村裡可受歡迎了,曬「積分」、比「積分」成了村裡最時髦的事情。
積分兌換的資金從哪裡來?劉宗懿介紹說,省住建廳、州住建局及時協調有關愛心企業社會組織捐助了10萬元的「勵志超市」基金,並建立村級獎勵基金池,每年將村集體總收益的20%注入基金池。截止目前,溫泉村參與農戶350戶,開展積分兌換10次,形成積分6.8萬分,兌換物資價值5.6萬元,物資分別是大米、食用油、鹽、雞精、捲紙、洗衣粉、洗潔精、垃圾簍、掃帚、拖把等。
溫泉村是臺江縣「勵志超市」試點村之一,目前,臺江縣已在4個中心村打造「勵志超市」,制定了《「勵志超市」積分管理辦法》,把人居環境衛生整治、誠實守信、積極參加公益勞動、鄰裡互助、移風易俗、參加群眾性會議、遵守村規民約等列為村民積分評定項目,鼓勵廣大村民積極參與,村民通過良好的表現來獲取積分,再根據累計積分到「勵志超市」兌換相應價值的物品。通過精神激勵為導向,實物獎勵為輔助的方式,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讓其真正成為基層自治的主人。
各試點村「勵志超市」均通過村集體經濟比例劃轉、產業分紅部分納入、廣大社會愛心人士捐助資助等多方式籌集「勵志超市」物資和資金。並採取在中心村設置「勵志主超市」,各自然村設置「流動超市」的方式,確保群眾兌換方便快捷。
村民吳光勝兌換的商品
據統計,截至目前,4個試點村共籌集了40餘萬元的「勵志超市」基金,分別建立了2套共同締造工作制度和6個村民自治組織,累計參與「勵志超市」農戶3800戶次,形成積分15.8萬分,開展積分兌換80餘次,兌現的物資價值20餘萬元。
「勵志超市」實施以來,4個試點村通過自主發展鄉村旅遊共接待周邊縣市遊客2.5萬餘人,創收53萬元,綜合收入達160萬元,幫助222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與此同時,在「勵志超市」的影響和激勵下,各村違規操辦酒席、酗酒賭博、打架鬥毆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鄉村風貌日新月異,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陳丹李卓檬
編輯 餘光燕
編審 熊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