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並不知道歷史和來歷,但是聽到記者提起「定遠」館,這位工作人員開始熱情地給記者指出別現在墅裡哪些材料是來自定遠艦。
他首先帶領記者繞到別墅的左邊,指著橫在左邊幾根木樁上的一根圓柱說「這個是定遠艦上的東西」。隨後繞到後方向記者指出了同樣一根圓柱說,這是定遠艦的桅杆--兩根桅杆頂端用於懸掛旗幟的鐵質扣輪在左後方交叉成一個十字形,經歷了近120年的風雨洗禮後,鏽跡斑斑。
接著是左面和後面的下方,幾根一頭圓柱狀,一頭扁平狀的橫欄,這是定遠艦上的船槳。當時共撈來四支船槳,並將它們作為房屋底座部分的橫欄,其中一支在幾年前斷掉了,現在別墅中還剩下三支。用手輕輕一碰槳柄,就能掉下一層夾扎著泥沙的木屑來。
在未被拆掉的右面牆體的最後面,是一扇白色的門,「這是當時定遠艦是的水密門。」陳悅告訴記者。再從後方沿著左邊往前走回別墅的前面,在前面靠右的一個玄關的門上方,有一個長方形的條紋狀銅質物體,它是定遠艦上的排水蓋板。再站到別墅的正門前,這位工作人員指著頂上3塊長方形狀的房梁告訴記者,「那也是來自定遠艦上的裝飾物」。
雕花護欄送維護
除了這些眼前可以看到的定遠艦遺蹟,這位施工人員還告訴記者,在正門的一側的護欄形木雕也是來自定遠艦,只是因為腐壞程度太嚴重,已經被公司送去專門修復了,修復後將會重新安裝回原來的位置。而幾年前,初次探訪「定遠」館的陳悅就已經注意到這個護欄底部被蟲腐蝕了。
陳悅向記者介紹,護欄的框架是景點的歐式圓雕工藝,裡面裝飾著兩件對稱的雕花件,帶有明顯的西式風格。這件護欄究竟是定遠艦上哪個部位的構件?通過拍照、測繪等工作,以及反覆打量。他終於辨識出護欄上的兩塊對稱的雕花件的內容,原來竟是西式的海豚。
陳悅說,西方藝術品上的海豚,並不是真實世界裡海豚的模樣,而是一種尖牙交錯、面目猙獰、身體上還有鱗甲的兇猛海獸,造型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描寫。19世紀以來,這樣的造型主要被用在和海軍有關的裝飾設計上,護欄上這種與眾不同的造型與日式風格的「定遠」館建築整體格格不入,肯定是外來的物品,可以判斷屬於定遠艦無疑。
「但是當年的軍艦上什麼地方用得上欄杆呢?眾所周知,軍艦舷外的欄杆都是金屬構件,軍艦內部則不會有使用欄杆的需要,最終欄杆內兩片木雕的整體造型提醒了我。海豚和卷草共同組成了一個彎曲帶有弧度的構件形狀,細想之下,猛的看出原來是椅子的扶手,再細看,木雕上還帶有和椅面、椅背銜接的凹槽痕跡,原來是將取自定遠艦的一把椅子拆散做成了欄杆。」
從細緻的雕刻裝飾分析,這把椅子絕不會是普通軍官住艙的物品,極有可能取自艦長室之類的高級軍官生活區。或許,定遠艦艦長劉步蟾就曾在這把座椅上安坐過。
定遠艦「重生」寓意強我海防
在國內,很少有人知道,一艘重生的「定遠」號,正靠泊在水色碧藍的威海灣。只是,曾經的鐵甲巨艦已化身景區,向遊人無聲泣訴百年屈辱。曾經的戰火,亦如當年「永不沉沒」的定遠鐵艦,銷匿於海上。
7月,山東威海海濱北路。《法制晚報》記者逢甲子兩度輪迴,一睹「定遠」的隕沒與重生,感應甲午亡魂的錚錚鐵骨與嘆息。距「定遠艦」景區尚有1500米,即能望見停泊在碼頭的巨艦,首位兩根黃色桅杆直刺蒼穹,彩色旗幡隨海風飄擺不定。越往前走,巨艦越顯巍峨、敦實。
這便是定遠艦的複製艦。
而回眸,不只是為了銘記。
重生
「複製」武器再現當年勇
「眼前的『定遠』號紀念艦是目前國內的第一艘紀念艦。定遠艦誕生於19世紀後期的洋務運動,清政府用150萬兩白銀在德國建造,被稱為亞洲第一巨艦。艦長94.5米、寬18米……」通過懸於腰間的擴音器,講解員開始帶領遊客登艦遊覽。
— 本章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