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鄉村小學的教室,雖然貼著「健美進步」的標語,但因缺少老師,學生們很少上音樂、體育等課程。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朱柳笛
李市鎮一所鄉村小學門口,黑板上寫著「百年大計」,現實是全鎮6所鄉村小學都面臨師資缺乏的困境。
地點:湖北沙洋縣李市鎮
鄉言:有時為自己找理由——大家都是這樣,有的時候又覺得自己沒有熱情,是在誤人子弟,心裡很矛盾,又實在無可奈何……
——一位幹了近30年的鄉村教師
過年去給小姨拜年,她跟我講起支教的經歷。
40歲的小姨,上世紀90年代時從師範大學畢業,一直在李市鎮中心學校任教。
2011年9月,小姨到李市鎮一所鄉村小學支教,恰逢周一早晨,趕上學校升旗儀式。
校長從辦公室拿出一面國旗,系在一條綠色的尼龍繩上,綁著尼龍繩的旗杆原本有油漆,因風吹日曬只剩下鐵鏽。
「看旗子。」校長轉頭指揮著學生們,不到一分鐘,儀式結束。
小姨問校長:「升旗不唱國歌嗎?」
校長不好意思地回答:「孩子們都不會唱,我們這兒沒音樂老師,沒人教,要不你教……」
這個小學有140名學生,包括校長在內只有7名老師。校長坦言,教師年齡普遍偏大,數年沒有「新鮮血液」加入。
李市鎮6所同等規模的鄉村小學,無一例外遇到了這些問題。
音樂體育課就是「集體放羊」
教唱國歌的活兒,小姨和另一名支教的譚老師攬了下來。兩人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分別教會3個年級的學生唱國歌。
因為嗓子好,會唱幾首歌,小姨和譚老師一度被「簇擁」為學校裡的「歌星」。
小姨說,一個孩子跟她訴苦:「老師,我們自從一年級時上過一堂音樂課後,就再沒有在學校唱過歌。」
這句話讓小姨心酸。
不單是沒有音樂課,課表上排列的英語、體育、思想品德等課程,在這個鄉村小學同樣只是擺設而已。
遇上這些課程,孩子們就成了「集體放羊」,他們在操場上撒歡、打彈子,在草叢裡用草葉「釣蟲子」,老師們則在一旁看著別出事就行。
而小姨數年前曾經任教的鎮中心小學,離這裡不過20公裡,卻是另外一番光景:各類課程均有安排,教師配備齊全。
「如果不是去支教,我根本不了解現在的農村教育是這個樣子。」小姨說。
【編輯:張尚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