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八大武狀元

2021-02-18 名滿歷史

科舉制選狀元肇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眾所周知,武狀元是中國古代武科舉中的佼佼者。在我國古代,稱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李白曾說過:「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而通過殿試作為全國第一的武狀元則被世人叫作「獨佔鰲頭」。中國武狀元有歷史記載的共293人。具體分布為:唐41人宋74人金1人明57人大西(張獻忠政權)1人清109人太平天國2人。這裡列出8位最為有特點的八位:

01.郭子儀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代武狀元知名度較高的則甚少,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因其橫空出世而得以延續,得以苟延殘喘。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照亮了亂世的渾濁和汙穢。他以絕世才華、滿腹韜略扭轉乾坤。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稱為「尚父」的郭子儀。

郭子儀,華州(今陝西華縣)人。他智勇雙全,文韜武略,治軍寬嚴得當,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許國,臨危不懼,身經百戰,功勳卓著。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勤於職守,一身系國家安危20餘年,對鞏固唐王朝居功至偉。

02.馬全

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又考中狀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

03.許泰

明朝江都人,許寧之子,襲職羽林前衛指揮使。弘治十七年(1504年)武狀元,以副總兵協守宣府,封為安邊伯。帝封義子,賜國姓(朱)。曾參與平定劉六劉七起義。王守仁平定辰豪之亂時,許泰為奪功勞,在南昌大肆濫捕、誣陷、刑虐士民為寧王逆黨,禍害更甚於辰豪之亂。又因為嫉妒王守仁對其萬般排擠,並逮捉窘辱伍文定。明世宗即位後,朝廷大臣對許泰交相彈核,伍文定亦上奏世宗許泰嫉妒王守仁功勞,及在南昌誣陷刑虐士民的罪狀,世宗遂將許泰下獄,論死,後減罪改判流放充軍戍邊,死於戍所。

04.員半千

半千父早亡,由伯父撫養,自幼熟通經史,客居晉州(今山西臨汾)時,被舉為童子。唐鹹亨年間(670~674年)初,連中八科制舉,授武陟縣尉。逢連年旱災,他建議縣令賑濟饑民,不從。後趁縣令外出之機,開倉放糧,百姓得以稍免飢餒。但此事卻惹怒了懷州刺史郭齊宗,將其下獄。後河北道存撫使薛元超巡察至此,被無罪釋放。不久,應嶽牧科制舉,在武成殿應對兵書天陣、地陣、人陣之說,博得高宗李治讚賞,對策擢為上策。後歷任華原、武功縣尉。垂拱年間(685~688年),任左衛胄曹參軍,充宣慰吐蕃使。辭行時,武后(則天)慕其才學,留他在朝中,以備顧問,旋即入?供奉。證聖元年(695年),為左衛長史、弘文館直學士,與著作佐郎路敬淳分日待制顯福門下。撰《明堂新禮》3卷,則天封禪中嶽(嵩山)時,又撰《封禪四壇碑》12首,皆獻於則天,前後受賜絹帛千餘匹。長安年間(701~704年),累遷正諫大夫,兼右控鶴內供奉。因古無控鶴之職,當時任此職者又皆輕薄少年,半千不屑與之為伍,遂上疏請罷此職,因此違則天旨意,左遷水部郎中,預修《三教珠英》。不久為棣州刺史,復入朝為弘文館學士。又受寵臣武三思(則天侄)等嫉忌,出為濠、蘄二州刺史。在州不專任胥吏,注重教化。睿宗即位(710年)後,徵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平原郡公。晚年自請辭官,定居於堯山、沮水間(在今陝西省),放情山水,仍勵清白之節。開元二年(714年)卒,享年94歲。死後吏民哭於野。其詩文多散失,《全唐詩》僅存其詩三首。員半千為武舉第一人,我國第一位武狀元。

05.張三甲

光緒丁酉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參加鄉試得中武舉,全家及武友為之慶賀。參加會試者多為豪門子弟,他們衣著華麗,多以重金賄賂考官拜師於朝廷大臣。唯三甲布衣打扮又無資進禮,很叫那些同考舉子小看,視他為"窮猴"。會試前,恭親王奕忻便服到校場看諸子演練,見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知非庸才,便主動收在門下,於是,三甲沒費分文有了名望之師。會試時,三甲弓、刀、石樣樣精熟,技壓群雄,名列榜首,恭親王奕忻被同僚稱之謂"慧眼識才"。一時三甲這位"窮猴"身價大增,同考諸子競相稱兄道弟。殿試時,三甲舞動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飛於考場上,刀舞風生,寒光奪目,一會兒蛟龍潛水,人刀伏地,如驚濤滾動;一會兒鯤鵬展翅,凌空於半空,似有直上雲霄之勢。光緒帝龍顏大悅,監考官喜出望外,於是三甲一舉奪魁,欽點狀元及第。這是開州有史以來第一名,也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下最後一名武狀元。

06.朱虎臣

朱虎臣(1124- ),號武伯,江西浮梁人。《宋詩紀事》記載:紹興三年四月(1133),朱虎臣年僅九歲,參加了朝廷舉行的武殿試,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標;朝堂之上他面對群臣,從容鎮定,滔滔不絕地講評《孫子兵法》,推演《諸葛八陣圖》。他被朝中大臣讚譽為神童,皇帝特賜予他武狀元,官封承信郎。

07.李遵頊

天慶十年(1203年),參加西夏癸亥科科舉考試,被點為狀元。皇建二年(1211年),發動宮廷政變,廢黜襄宗李安全,自立為帝,改元光定。李遵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狀元皇帝。李遵頊在位時期,與蒙古、南宋戰爭屢敗,1223年退位,傳位於其子李德旺,成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乾定四年(1226年),李遵頊病逝,諡號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08.鄭冠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癸卯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八人。考官:禮部侍郎王起。試題為《麗龜賦》等。同科有袁不約、李敬方等。取狀元後入仕,大和二年(828)登軍謀弘遠、堪任將帥科(唐代考試科目之一),同科有李式。後曾官戶部郎中,不知所終。823年,鄭冠高中文科狀元,828年,鄭冠又中武舉狀元。他因此成為中國歷史唯一一位文武雙科狀元。他長於書法,據元和九年(814年)李蟠述,裴潾正書。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閱讀:                                                               

中國正史上公認的八大猛將,沒有一個虛構的人物

歷史上最會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才是精華

古代中國八大力王,第八名皇帝,第二名李元霸,第一名無人能敵

相關焦點

  • 劉春霖---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劉春霖   中國古代自隋朝實行科舉考試到1905年滿清廢除科舉有1300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是誰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肖肖  以詩書傳家的傅姓人,歷來不缺名人,也不缺狀元。比如著名的清朝首位狀元、一代「帝師」傅以漸。  在傅姓宗祠內,從四言起都有通用聯。其中七言通用聯是「學士科舉列榜首, 巾幗鼎甲第一名」。「學士」指的便是武英殿大學士傅以漸,「巾幗鼎甲第一名」則是指女狀元傅善祥。
  • 劉春霖|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因慈禧認為「春霖」二字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於是大筆圈定他,劉春霖由原來的第二名而成了頭名狀元。劉春霖中狀元後的第二年就廢除了科舉考試。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科舉制度被徹底取消,劉春霖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劉春霖不僅會答卷,還十分精於書法,他的書法早已成為珍貴的歷史遺存,澤被後世。
  • 傅善祥: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市)人,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女試狀元。亦為癸丑東試狀元,仕至丞相。
  • 1904年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1904年這一年,大清王朝舉行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按常規的來說古代科舉每三年舉行一次,1903年的癸卯科剛剛結束,下一次要到1906年開考。但是,到1904年這一年,恰逢慈禧老佛爺70大壽,舉國普天同慶,當然也少不了科舉考試,所以這一年,加試一科,名曰:恩科。
  • 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才華橫溢卻最終淪為男人的玩物!
    科舉制為歷代封建王朝創造了大量的文人,那麼大家就會疑問到底產生了多少狀元呢?據史書統計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而這其中只有一位女狀元,她的名字叫做——傅善祥。中國第一個女狀元,也是最後一個。
  • 盤點歷史上五花八門的「另類狀元」,其中還有「鴨蛋」狀元呢!
    在我國的古代,大家的生活都是非常的貧窮,所以很多人都想要通過考取狀元這一條捷徑,升官發財,改變自己的現狀,所以自古以來考狀元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就和我們現在考公務員的考試應該是差不多的,報考的人數非常多,能考上的確實非常少,但是在古代的狀元種類也是非常的多。
  • 歷史上十大狀元之最
    中國自隋朝開創科舉考試始,到清末廢除科舉終,歷時1300餘年,誕生的狀元及第也有500餘人。這500餘人,各有千秋,但接下來這十位,一有能力,二來傳奇,現分享給大家他們的故事。
  • 【上饒講古】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汪應辰
    小記者作文投稿郵箱:srwbxjzb@126.com大美上饒行報名熱線:139793500350793—8330299 汪應辰(1118年—1176年),初名洋,字聖錫,玉山縣紫湖鎮汪塢村人,世稱「玉山先生」。
  • 中國的「英文皇帝」,40歲金榜題名,48歲成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
    在中國古時候的科舉時代,如果一個人確實有真才實學,那麼通過考試成為朝廷官員中的一員,其實並非難事。甚至說,優秀的人如果能夠考取狀元,那麼成為一國的宰相或是皇帝的老師,也是有可能的。比如說在唐朝,一共有十一位狀元當過宰相。可見在那時,一個讀書人成為狀元,就會成為廟堂之上的「寵兒」,也會成為老百姓的「偶像」。
  • 午間讀史丨衡陽歷史上的兩個半狀元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儘管有諸多局限和弊端,但它畢竟是人才流通的必經之途,這總比沒有標準的惡性競爭好得多。「科舉與狀元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標誌和象徵……不了解狀元,就等於不了解中國文化和不了解中國歷史,甚至可以說不了解中國現在」(孫自筠《中華狀元奇聞大觀》)。 因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而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
  • 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十大狀元
    自隋朝創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這592個狀元中,亦各有千秋。現摘錄其中十位,以饗讀者。1.中國歷史上唯一可考的駙馬狀元——鄭顥
  • 申時行,歷史上罕見的「狀元+宰相」
    近來,只要高考一發榜,就能在各大媒體縷見狀元一詞,狀元也會大把大把出現。
  • 中國歷史上出狀元最多的五大姓氏,排名第一的居然是王姓!
    歷史上有名有姓的文狀元有500多名,這些狀元裡出自哪個姓氏最多呢?一起看下位列前五的姓氏。清代的劉春霖是歷史上   最後一名狀元,詩書畫均有造詣,晚年堅辭偽職不就,氣節可嘉。姓張的狀元共43名。唐代的張九齡是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張又新是茶道專家,清代的張謇則是著名實業家。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張去華和張師德是一對父子狀元,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 你知道歷史上那些幸運的狀元嗎?
    你知道歷史上那些幸運的狀元嗎?自隋唐以來,科舉成了人們往上走的最重要的途徑,甚至可以說,這1400多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科舉衍化出來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在科舉制度中誕生的幸運的狀元們。李蟠36個饅頭感動中國李蟠,字仙李,又字根庵,號萊溪,江蘇徐州人。
  • 厚重濮陽·濮陽歷史上的狀元(5):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濮陽縣戶部寨人張三甲
    厚重濮陽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殷開甲 左筆書寫厚重濮陽·濮陽歷史上的狀元(5):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濮陽縣戶部寨人張三甲由於張增的身傳言教,張三甲的父親張耀田、胞叔張耀春及堂叔張耀德都有較深的武術功底,是習武場上的佼佼者。張三甲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崇尚武功的家庭。他的母親申氏系本地棗科一貧家之女,身材高大,端莊秀麗,勤勞善良,善於理家。但是由於幾十畝薄田早澇收成難保,再加上清政府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生活很是拮据,申氏生了五男二女,長子和老五相繼凍餓夭亡,剩下次子登甲、三子三甲,四子冠甲和兩個女兒。
  • 傅善祥: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因為被禁臠,結局太悲慘
    那麼,傅善祥,還是一名小寡婦,她怎麼能出類拔萃,考中狀元呢?一、書香世家,一舉奪得頭名狀元公元1833年4月,古都金陵的傅家宅院裡一聲啼哭,一個女娃降生了。父親看看這位慈眉善目的小姑娘,非常喜愛,為其取名善祥。父親傅槐可不是等閒之輩,祖上曾出過大清帝國的第一位狀元,名曰傅以漸。後來家道中落,傅槐在北京城裡無法維持生活,就攜妻帶子投奔南京的老嶽父家,在那裡開設「傅家學堂」維持生計。
  • 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傅善祥,最後結局怎麼樣?
    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古代封建社會的官場,一直都有一種制度,那就是科舉制度。從有了科舉制度以來,古代的平民也就有金榜題名的機會,而科舉制度中狀元就是至高無上的象徵。由於古代重男輕女,所以狀元基本上清一色都是男人,直到清朝末年廢除科舉制度以來,古代共出現了幾百位狀元。雖然大多數都是男人,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到太平天國時期,就產生了一位女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她就是傅善祥。
  • 謝氏歷史上的狀元榜眼探花駙馬
    在古代,殿試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進士一甲第二名榜眼、進士一甲第三名探花。謝氏歷史上有狀元五人、榜眼兩人、探花四人。另有駙馬都尉四人。
  • 吳姓歷史上的狀元都在這了(一)
    吳姓三鼎甲傳略(狀元篇上) 吳姓三鼎甲傳略⑴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進士一詞始於隋煬帝之設進士科,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製。唐武則天時,試貢舉之士立於殿前,門下省長官奏狀,名次最高者置於最前,因而稱為狀頭,也叫做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