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歷史上罕見的「狀元+宰相」

2021-02-13 越來溪邊

近來,只要高考一發榜,就能在各大媒體縷見狀元一詞,狀元也會大把大把出現。藉此機會,先酸酸地為科舉作點相關介紹:科舉考試,在中國曆時一千三百多年之久。「狀元「,是讀書人在科舉考試中取得的最高榮譽,每次國考只會產生一名狀元。

沒參加過正規考試的讀書人都叫童生,需要逐級參加知縣主考的縣試、知府主考的府試、學政主考的郡試,通過者才能被稱為秀才。要知道,考到80歲的同學也是大把大把的。

秀才可以參加在省城舉行的鄉試,考中者稱舉人,有做官資格,第一名稱解元。著名的範進中舉已經54歲啦!

舉人有資格參加在京城舉行的會試。考中者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貢士有資格參加皇帝在殿廷親自主考的面試。殿試成績分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就叫「連中三元」,那可是祖墳也要爆炸的節奏啊。


離越溪鎮區不到兩公裡車程,就能看到一座著名的古墓。在這裡長眠的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太師申文定公。申時行(1535年-1614年),蘇州人。他28歲考中真真正正的狀元,44歲入閣為相,49歲成為首輔(相當於如今的國務院總理),是歷史上罕見的「狀元+宰相」。在越溪百姓心中,他絕對稱得上是文曲星下凡。

申墓就在吳山嶺東麓,佔地百畝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一丈有餘,墓道兩邊列有墓表牌坊及石人、石獸,神道碑亭內樹有巨碑,碑亭後的五間享堂均是明代建築,堂內立有多塊明朝巨碑。朱德的老師李根源說過:「吳中古墓宏大恢皇,完善無損,此為第一。置之全國,罕有其匹。」

令人痛惜的是,墓前的墓表牌坊及石人、石獸在1966年前後相繼被毀,墓穴、神道碑亭、享堂及巨碑尚存。1995年,申墓終於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得到了修繕。


申時行,幼年名叫徐時行,他中狀元後,在翰林院裡安心讀書十年,期間還當過皇帝的老師。憑著師生情誼,奏請皇帝允許他複姓歸宗獲準,從此改名申時行。現今的狀元博物館鴛鴦廳牆上保留的仍是徐時行的名字。

當朝宰相張居正對申時行十分賞識,稱其文稿「不求工而自工,真經世文章」,提拔他擔任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他入閣拜相後,仍十分穩重。後又歷任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內閣地位步步提高,49歲任首輔,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

他持政以寬,寧靜治國,是典型的太平宰相。1582年,申時行曾捐資修報恩寺塔。1584年,神宗對前朝宰相張居正進行清算,江陵地方官封鎖張家門戶,餓死張家十餘人。張居正長子張敬修不堪拷打而自殺。申時行上疏救張家,皇帝也覺得做得有點過分,命酌留田宅供養張居正母親。申時行及時將明朝帝國從關於張居正的爭論中拉了出來,避免更多的動蕩。同年,申時行推薦的劉挺、鄧子龍大破緬軍。皇帝論功行賞,申時行又被授予少師兼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萬曆十九年八月,剛剛五十七歲的申時行急流勇退,回到故鄉蘇州養老,鄉居二十三年,八十壽終。當時文壇領袖王世貞給申時行的評價是「富有積蓄,不近懸崖,不樹異幟」說明了申時行謙謹的品性,同時申時行始終秉持道德上的操守,在德行上也可謂是典範。

這樣一位「狀元+宰相」,值得我們敬重,也值得我們家鄉人驕傲。

推薦閱讀

300多年前越溪百姓打過大老虎

月季公園旁,傅抱石之女曾為越溪作畫

越溪有個《松花糰子的傳奇》

恆泰祥肉鋪

相關焦點

  • 明朝歷史上最會和稀泥的內閣首輔申時行
    而申時行排名最末,依照常理他起碼得苦等個十年八載。但是,申時行同學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新首輔張四維屁股還沒坐熱,他老爹張允齡就過世了。於是,張四維儘管一萬個不情願,可也只得選擇辭職歸鄉丁憂守制。而另一位閣臣馬自強也很給面子,幾乎前後腳就過世了,迅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突然間,申時行前面排隊的人瞬間就都消失了,於是他排到了,就這樣出任了大明內閣的第三十八位首輔。
  • 大明首輔申時行(四) --申愛山
    湯顯祖與申家有仇不假,因為上疏彈劾申時行被貶,當然有怨氣,有私仇。但在湯顯祖上疏之後,申時行直接就賭氣不上班了,次輔王錫爵也請假回鄉,是皇帝一怒之下把湯顯祖貶了,而不是申時行把他貶了。並且湯顯祖在四月上疏彈劾,申時行當年九月就主動辭職致仕。
  • 從孤兒到萬曆首輔 — 張居正推薦入閣的好幹部申時行
    今天說一個歷史上的標準好官員,他出生底層,一直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高中狀元從政後,在官場也踏踏實實,絕不造作,一生充滿古代文人畢生追求的
  • 中華黃氏歷代狀元宰相
    又據《湖北通志》之「人物誌·選舉表」和《江夏曆代黃氏世恩》中記載:「隋煬帝乙丑科進士第一(即605年乙丑科狀元),歷官弘文館編撰、直學士、比部員外郎、侍御史。」他是中國科舉取士制度以來,中華黃姓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二、【武】黃仁澤(890-965年),一名仁渢,又名詵。號倉山生,福建侯官(福建莆田黃巷)人。唐校書大學問家黃璞第五子,昭宗乾寧二年(895)乙卯科武舉狀元。
  • 中華歷代黃氏狀元宰相
    據《中國歷代文狀元名錄》記載:「黃鳳麟,湖北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黃鶴鄉仁義村人。」又據《湖北通志》之「人物誌·選舉表」和《江夏曆代黃氏世恩》中記載:「隋煬帝乙丑科進士第一(即605年乙丑科狀元),歷官弘文館編撰、直學士、比部員外郎、侍御史。」他是中國科舉取士制度以來,中華黃姓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二、【武】黃仁澤(890-965年),一名仁渢,又名詵。
  • 【上饒講古】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汪應辰
    廣告熱線:1360703955213979350032 0793—8330244 新聞熱線:13979350011小記者作文投稿郵箱:srwbxjzb@126.com大美上饒行報名熱線:139793500350793—8330299 汪應辰(1118
  • 中國歷史上八大武狀元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眾所周知,武狀元是中國古代武科舉中的佼佼者。在我國古代,稱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李白曾說過:「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 張居正一手提拔申時行,申時行做了首輔為何不保他全家?萬曆不準
    02申時行假裝大方的形象,反倒是像個小丑。申時行是張居正拉進內閣的,看來是要當成接班人之一來培養。在張居正死後,申時行並沒有出面阻止那些反對派的誣陷,令人寒心。當時內閣有四個人,分別是張居正、張四維、呂調陽以及馬自強,申時行進來的時候是最末尾的一個。時行因戒廷臣毋激擾。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張有德請具冊立儀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內閣中亦有疏入。
  • 吳姓歷史上的狀元都在這了(一)
    狀元殿試卷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一部凝結著政治智慧與愛國愛民思想的歷史教科書。殿試卷是對當時政治事件折射與投影,唐光宅二年(685年)乙酉科策士,是比較典型的例子。此前一年,新寡的武則天先是廢掉了中宗李顯,立幼子李旦為帝,但不到幾個月,李旦又被廢,武氏自掌大權。
  • 狀元寧願違抗聖旨也不願娶公主,宰相說了8字,狀元立馬同意結婚
    比如說這位,他身中狀元之後被公主一眼看上了,死活都不願意娶,直到當朝宰相跟他說了八個字。這位倒黴催的狀元名叫鄭顥,他是鄭州滎陽的人。出生於元和十二年(817年),鄭顥的出身可不低,他的祖父鄭絪當過唐憲宗時期的宰相。滎陽鄭氏也是隋唐時期的大族,這個家族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東漢末年的時候成為了高門望族。
  • 中國的「英文皇帝」,40歲金榜題名,48歲成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
    甚至說,優秀的人如果能夠考取狀元,那麼成為一國的宰相或是皇帝的老師,也是有可能的。比如說在唐朝,一共有十一位狀元當過宰相。可見在那時,一個讀書人成為狀元,就會成為廟堂之上的「寵兒」,也會成為老百姓的「偶像」。有了這個「敲門磚」,如果再加上好的政績和皇帝的信任,那麼成為青史留名的賢相,也是極有可能的。
  • 科舉史上最牛的一門三狀元,出了兩位宰相一位將軍,父親也是進士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眾所周知,科舉在明清時期發展完備,每三年舉行一次,全國士人各展其才,進行比試,如果能高中狀元,那簡直是整個家族乃至整個家鄉的榮耀,畢竟中國歷史上的狀元總人數也才500餘人,很多偏遠地方可能數百年都出不了一位狀元。然而在四川南充大橋鎮,卻有一處名為「三狀元故裡」的景點,嚴格說來應該是兩位狀元和一位進士。
  • 歷史上的狀元之最盤點:有天才,有奇葩,總有一款驚到你
    在科舉考試中,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古代的科舉通常是三年一考,一次只有一個狀元,與如今高考動輒幾十上百個各色狀元相比,古代的科舉狀元含金量要高出不知多少倍。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歷史上各行各業的祖師爺到底是何許人也?
    在中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常用此話來表明職業不分貴賤,各行各業都能湧現出足夠出色的人才。那很多人可能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俗語中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指哪些行業?
  • 山西歷史上的十大著名宰相
    他對商王的諫諍言論,大膽潑辣,精闢深刻,成為商王治國的座右銘;特別是他親自實踐,輔佐商王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富國強兵,傳達王命,調兵遣將,徵伐常來侵擾的周邊遊牧部落和氏族、方國,擴大疆土,四方歸,成為商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傅說以他思想理論的精闢深刻和行政實踐的光輝業績,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留有「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名句,被尊稱為「聖人」。
  • 歷史上的劉墉:不是宰相,與和珅也沒什麼交集
    提起劉墉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宰相劉羅鍋 大家可能有很深的印象,畢竟很多人都看過《宰相劉羅鍋》這個影視作品。劉墉就是宰相劉羅鍋的大名,劉墉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大家看《 宰相劉羅鍋》,認為劉羅鍋為政清廉 貪汙腐敗作鬥爭。歷史上的劉墉是怎樣的人?
  • 咱老劉家歷史上出過的狀元!太霸氣了!太牛了!!!
    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中國古代社會,從庶民百姓到達官顯貴,無一不堅定地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
  • 尼姑生一子,28年後高中狀元,後成為大明帝國首輔
    描述申時行身世的越劇《玉蜻蜓》 原來,徐時行的親生父親是蘇州才子申貴升,他本來娶了當朝吏部尚書張國勳之女為妻,但婚後感情不和。嘉靖四十一年,徐時行參加科舉,一舉奪魁,被欽點為狀元,於是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 清朝歷史故事一:關於清朝狀元的那些事
    在清朝歷史上,一共出現了114名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