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歷史上,一共出現了114名狀元。
這114名狀元中,有多達50名來自江蘇地區,有多達20人來自浙江地區,全國其它地區沒有任何一個地區的狀元人數超過了10人。
超出半數的狀元來自江浙地區,這也算是印證了古語:自古江浙出才士。
當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江浙地區自古就比較富饒,而古代的讀書人大都是富家子弟,這也導致江浙地區參考人數遠大於其它地區,最終成為狀元的概率也無疑更大。
不過遺憾的是,清朝的114名狀元普遍仕途不順,僅有14人官居宰相(殿閣大學士),這個比例遠遠低於明朝,他們分別是傅以漸、呂宮、徐元文、于敏中、莊有恭、梁國治、王傑、戴衢亨、潘世恩、張之萬、翁同龢、孫家鼐、徐郙、陸潤庠。
而在清朝歷史上,有這麼一對翁婿狀元,他們分別是雍正五年的狀元彭啟豐以及乾隆十九年的狀元莊培因。
而在114位狀元中,僅有兩人是三元及第(鄉試、殿試和會試都是第一名),這兩人分別是乾隆四十六年的狀元錢棨以及嘉慶二十五年的狀元陳繼昌,錢棨更是黃觀之外歷史上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連中六元的狀元(除了鄉試、殿試和會試之外,還有縣試、府試和院試)。
清朝第一位狀元是順治三年的傅以漸,清朝的最後一位狀元是光緒三十年的狀元劉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