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一手提拔申時行,申時行做了首輔為何不保他全家?萬曆不準

2021-01-07 歷史鑑賞者

張居正是雷厲風行的改革家,而申時行則是假裝大方的守舊者。其實早在張居正執政的時候,申時行就得到了提拔,並且被張居正認定為入閣成員之一。

可以說張居正對申時行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不過張居正執政期間,不準人說話的壞毛病,使得申時行一時間也有些抑鬱。

任何一個時代,不允許人說話,不管經濟多發達,都是一個愚昧無知的時代。張居正善於搞經濟,也正因為他打算搞好經濟,所以手段獨到,不允許任何人提出反對意見,這也是後世最為詬病的地方。

01張居正雷厲風行的態度,是辦事情的樣子。

張居正是個厲害角色,他老成持重,在內閣呆了很多年。歷經嚴嵩、徐階、高拱等三位內閣首輔,在萬曆初年正式執政,成為大明王朝的實際控制者。

早在嘉靖時期,大明王朝的經濟就已經是一落千丈,積重難返之下,又經歷了皇權更迭的風波,所以張居正上臺以後,認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那就是讓國家富裕起來。

當時大明朝富裕的表現,有這麼幾個主要的方面。

首先就是國庫充盈,只有國庫裡面有了錢,才能夠維持國家的基本運轉。張居正一條鞭法,使得大明朝國庫收入成倍增加。其次就是官員富裕,這裡當然不是說貪腐,是國家給開的工資提升。只有公務人員的待遇提升了,貪腐的現象才會減少,張居正改革,衍生出火耗銀子,正好填補了這一點。再者就是百姓豐衣足食,這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條。張居正改革的初心是好的,統一賦役,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增強了生產力。由此可見張居正的改革,使得大明王朝的確迎來了一次走向富裕的機會,這對大明朝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張居正雖然大權獨攬,雖然不聽從旁人的阻撓,可是他雷厲風行的做事態度,是能夠辦成大事的。

予以居正救時似姚崇,偏激則似趙普,專政似霍光,剛鷙則類安石。假令天假之年,長轡獲騁,則吏道雜而多端,治術疵而不醇。斯豈貞觀之房、杜,而元佑之司馬乎?更可異者,自居正以錢穀為考成,而神宗中葉大啟礦稅。居正以名法為科條,而神宗末造叢脞萬幾。嗚呼!手實之禍,萌自催科,申、商之後,流為清靜,則猶居正之貽患也。---《明史紀事本末》

很多時候,左聽右聽就是遲遲不下決斷,這樣的人根本做不成什麼事情,最終反而會耽誤了大事。由此可見張居正,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實幹家。

02申時行假裝大方的形象,反倒是像個小丑。

申時行是張居正拉進內閣的,看來是要當成接班人之一來培養。在張居正死後,申時行並沒有出面阻止那些反對派的誣陷,令人寒心。

當時內閣有四個人,分別是張居正、張四維、呂調陽以及馬自強,申時行進來的時候是最末尾的一個。

時行因戒廷臣毋激擾。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張有德請具冊立儀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內閣中亦有疏入。時行方在告,次輔國首列時行名。時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預知。冊立之事,聖意已定。有德不諳大計,惟宸斷親裁,勿因小臣妨大典。」於是給事中羅大紘劾時行,謂陽附群臣之議以請立,而陰緩其事以內交。中書黃正賓復論時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責。御史鄒德泳疏復上,時行力求罷。---《明史》

可是張居正死後,新任內閣首輔張四維回家守孝了,呂調陽和馬自強也都去世了。一下子小弟變成了大哥,成為了內閣中資歷最老的閣員,於是他接替了張四維,成為了內閣首輔。

申時行上臺以後,想要有一番作為,所以他大改過去張居正時期的高壓政策,採取兼聽則明的政策,希望大家暢所欲言。

廣開言路本身是一件好事,可是申時行真的是這麼想的嗎?當然不是,這一政策實行以後,那些反對張居正的言官們,紛紛跳了出來。申時行本打算利用這一次機會,籠絡那些與張居正對立的官員,沒想到這幫人一股腦地上書彈劾張居正此前的種種行為,甚至還牽連上了申時行。作為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內閣首輔,申時行當然脫不了干係。於是一場鬧劇就這麼誕生了,申時行開始與言官對罵。本想洗脫罪名,結果越陷越深,所謂廣開言路,也必須要建立在不能引火燒身的前提下,可見申時行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此後申時行更是堅定地站在了萬曆皇帝身邊,幫助萬曆打壓群臣。當時群臣建議萬曆早點立朱常洛為太子,可是萬曆就是喜歡胖胖的福王朱常洵。

一時間上書不斷,申時行出了個主意,不準官員們上奏跟本職不相干的事務,結果事情就這麼被解決了。其實這跟用膠帶封住你的嘴巴有什麼區別呢?

03廣開言路別只是做做樣子。

申時行簡直就是在打臉,一邊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對國家治理提出自己的建議。一邊又開始封住大家的嘴,讓大家只能說自己分內的事情。

這麼一來,誰還能信任申時行的執政能力呢?他們只會認為申時行是一個在拍皇帝馬屁的內閣首輔,一點作用都沒有。

申時行實在無奈,在最後也假裝站在了群臣那一邊,上書建議萬曆立太子。可是背地裡又偷摸著寫信給萬曆,說立太子是他的家事,大臣們不懂事,不用理他們。

而給事御史王士性、李植等交章劾巍阿時行意,蔽塞言路。帝尋亦悔之,命罷啟愚,留此呂。時行、巍求去。有丁、國言:「大臣國體所系,今以群言留此呂,恐無以安時行、巍心。」國尤不勝憤,專疏求去,詆諸言路。副都御史石星、侍郎陸光祖亦以為言。帝乃聽巍,出此呂於外,慰留時行、國,而言路群起攻國。時行請量罰言者,言者益心憾。既而李植、江東之以大峪山壽宮事撼時行不勝,貶去,閣臣與言路日相水火矣。---《明史》

這一道奏疏居然被傳了出來,申時行自己都傻眼了。結果當然是蜂擁而至的彈劾書,申時行的高壓政策起不到任何作用,最後只能選擇辭職。

萬曆皇帝想要的是解決問題的內閣首輔,而不是那種兩邊做好人,自己漁翁得利的內閣首輔。顯然申時行並不具備這方面能力,自然是被萬曆皇帝給撤了。

廣開言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封建王朝帝王統治之下,誰敢說真話呢?當問題的矛盾涉及到施政者本人時,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總結:申時行和張居正不能調換出場次序。

張居正當政的時候,皇帝是沒有什麼權力的。所以張居正可以大權一把抓,成為一個真正說一不二的人。

申時行當政的時候,皇帝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申時行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看看皇帝的臉色。

這兩個人是不能轉換位置的,如果皇帝擁有實權,而張居正又是內閣首輔的話,那麼鐵定會造成皇權和相權之間的鬥爭。

如果皇帝年幼無權,申時行這樣左右搖擺之人當政的話,那麼國家大事無人可以裁決,最終只能造成大明王朝的衰敗。

由此可見,他們必須要在特定的時期出現,又或者說特定的時期造就了這兩個人。張居正當然是非常優秀的執政者,比申時行優秀的多,可是他不讓人說話的態度,的確可惡。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從孤兒到萬曆首輔 — 張居正推薦入閣的好幹部申時行
    在這種矛盾下,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學士首輔往往成為犧牲品。         申時行在這種矛盾中斡旋多年,而且素有口碑,即使是在張居正問題的旋渦中——他是典型的靠張的提拔青雲直上的門生和屬吏,但他不但未被卷涉其中,而且能左右權衡,將此事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張居正死後,四個兒子居然有三個中了進士,兩個進了翰林院,說明了這一點。
  • 明朝歷史上最會和稀泥的內閣首輔申時行
    在他死後,太子朱載垕登基稱帝,史稱明穆宗。作為原先太子府的屬官,申時行很快升任為禮部右侍郎,成為了正兒八經的六部高官。明穆宗朱載稱帝後,雖然繼續任用徐階為內閣首輔,但卻開始著力提拔自己的恩師高拱,加封其為少保兼太子太保銜,在內閣中僅排在徐階和李春芳之後。本就豪橫的高拱,如今仗著明穆宗的支持更加的霸氣側漏,簡直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看誰都不順眼,包括徐階在內。
  • 萬曆皇帝為何有著逆反心理?與張居正的教育密不可分,難怪被清算
    二、翻手為雲 萬曆十年(1582年)對於神宗來說是一個重大年份,這一年,張居正病逝,內閣大學士張四維繼任首輔,這年神宗20歲,遂親自過問朝政,企圖有所作為。司禮監太監總管馮保失去了張居正這樣外廷強有力的支持者,神宗開始著手剪除他。神宗在言官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的奏疏上批示:「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
  • 大明首輔申時行(四) --申愛山
    這個沒有署名的作者,成了一個謎,誰也猜不透。一個說法是申時行和王錫爵兩家門客所為。歷史學家鄧之誠在《骨董瑣記》卷六記載,「萬曆間吳縣申時行,太倉王錫爵兩家私怨相構,王作玉蜻蜓以詆申,申作紅梨記以報之,皆兩家門客所為,相傳至今。」這是現知較早的關於玉蜻蜓作者的說法,並且流傳很廣。
  • 申時行,歷史上罕見的「狀元+宰相」
    申時行,幼年名叫徐時行,他中狀元後,在翰林院裡安心讀書十年,期間還當過皇帝的老師。憑著師生情誼,奏請皇帝允許他複姓歸宗獲準,從此改名申時行。現今的狀元博物館鴛鴦廳牆上保留的仍是徐時行的名字。當朝宰相張居正對申時行十分賞識,稱其文稿「不求工而自工,真經世文章」,提拔他擔任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他入閣拜相後,仍十分穩重。後又歷任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內閣地位步步提高,49歲任首輔,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
  • 李穎||萬曆首輔張居正
    萬曆首輔張居正涼州區武威南鐵路第二小學四(3)班 李穎  說起張居正,讀過中國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他的官場生涯便正式開始了……        幾十年過去了,每一天都生活在刀尖上的張居正終於輕鬆了一些。這些年,他經歷了許多。他先後趕走了高拱,殺了遼王,排斥了劉臺,反對他的人都快沒了。他終於登上了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內閣首輔。他要從此施展他的才華,做一件經天緯地大事了!
  • 萬曆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是明朝中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
  • 為什麼萬曆不上朝國家照樣穩定,而崇禎勤政十七年把國家搞亡了?
    那麼為何崇禎勤奮節儉反而把明朝搞亡了,萬曆不上朝卻可以保證政權穩定?一、萬曆初期有張居正扶持萬曆即位的時候年僅十歲,十歲的孩子來主政,明顯是不可能的,於是朝政由李太后和張居正掌控。二、萬曆中後期有名臣主政張居正去世後,張四維幹了一年內閣首輔就回家丁憂了,把舞臺讓給了申時行。申時行沒有張居正的本事,也沒有那麼大野心,但他的作用至關重要。
  • 五分鐘速讀《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介紹道,申時行的重要工作內容,就是把皇帝當一個小孩去看,不停的重複這個事情不能幹,那個事情不能幹。但萬曆恰恰是一個精力過剩的人。申時行五十多歲,他要去約束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力不從心。但黃仁宇依然認為,申時行有他的價值,他的價值就是和事佬,他起著調和劑的作用。
  • 《萬曆首輔張居正》原創書評:王偉健 讀書天
    隆慶皇帝一直沉迷酒色,經常不上早朝,最終僅僅做了六年的皇帝就駕崩了。高拱任首輔時,廣西軍情十萬火急,廣西總督李延卻只顧自己的身家性命,不顧百姓及士兵安危,獨自攜贓款逃跑。由於李延是高拱的門生,而高拱一直不知道李延貪贓枉法,所以李延一直在廣西總督的位子上高枕無憂。而直到登聞鼓的一鳴事情開始有了轉機,張居正得到了李貴妃的賞識,這為他日後成為首輔奠定了基礎,也為他日後人生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 萬曆首輔張居正,為什麼對小皇帝管教極嚴,自己卻奢靡無度?
    俗話說:「清亡於乾隆,明亡於萬曆」,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明朝皇帝罷工不上朝的有很多,萬曆絕對算得上是其中的翹楚。萬曆消極怠工三十餘年,但是國內外卻平穩發展,也沒有發生很大的動亂,這一點也要歸功於當朝首輔張居正。
  • 從《萬曆首輔張居正》,看古代家庭教育的松和緊
    白駒過隙,一晃之間那部匯集了諸多實力派演員的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已經開播了十年。該劇匯集了馮遠徵,唐國強等諸多的老一輩藝術家,用符合史實的劇本,精良的道具服裝為觀眾們帶來了一部描寫明朝電視連續劇。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首輔,張居正有著坎坷和傳奇的個人經歷造就了他剛正不阿的個人品格。同時我認為,正是由於張居正這樣的性格,才使得對後世自己的學生——萬曆皇帝三觀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導向性,從而造成了萬曆幼年過於壓抑、親政之後種種被人詬病的舉動。今天,我們就從張居正自身的早期經歷說起。
  • 千古一相,萬曆首輔——張居正
    國學大師熊十力先生評價他:「毅然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任勞任怨,不疑不布,卒能扶危定傾,克成本原者,餘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梁啓超先生評價他:「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明史》評價他:「通識時變,勇於任事。」
  • 被人稱作碌碌無為,其實他是忍辱負重,為明朝國運多延續好幾年
    明朝萬曆皇帝特別喜歡換內閣首輔。他一生共在位48年,一共任命了12個內閣首輔,平均每四年就換一位。其中申時行執政時間最長,是毫無疑問的內閣首輔在為冠軍。但歷史上對這個冠軍評價不高,很多人說他首鼠兩端,碌碌無為。這當真是冤枉了申時行大人。
  • 明朝最帥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最終為權所累
    張居正,大明王朝第一內閣首輔,在明朝不斷走下坡路的時候,開創了「萬曆中興」。他是歷史上頗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介於佞臣和忠臣之間,勞苦功高,卻也功高震主。他也是大明朝最帥的內閣首輔,身材修長,眉清目秀,還善於保養和打扮自己,非常注重儀表儀容。
  • ...若從祖制來看,可以被認為是萬曆的例行公事,乃祖宗的禮義要求其...
    萬曆十三年(1585年)十月,皇帝「命右諭德趙志皋,洗馬趙用賢,編修楊起元、王廷撰俱充《大明會典》纂修官」,由當時首輔申時行領銜審查,經過兩年嚴格審讀後在萬曆十五年正月進呈皇帝。《萬曆十五年》第二篇專章介紹了「首輔申時行」。申時行是得到了張居正的抬愛才被舉薦入閣,於萬曆十一年出任首輔,被黃仁宇視為帝國運轉的潤滑劑。
  • 尼姑生一子,28年後高中狀元,後成為大明帝國首輔
    描述申時行身世的越劇《玉蜻蜓》 原來,徐時行的親生父親是蘇州才子申貴升,他本來娶了當朝吏部尚書張國勳之女為妻,但婚後感情不和。某一天,申貴升獨身一人去虎丘遊玩散心,偶遇法華庵年輕的尼姑志貞,兩人一見鍾情,於是,申貴升留宿庵中,不思歸家。 不久,志貞身懷六甲,然而,孩子還沒生下來,申貴升就病死於庵中。死前,申貴升深知申家不會認可撫養這個尼姑生的孩子,於是將其遺腹子託付於好友徐尚珍。
  • 張居正為何被萬曆清算?教育嚴格難道是壞事?養成萬曆的叛逆心理
    而張居正選擇的潘晟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保住張居正全家,以及張居正的變法。一、張居正屬於過勞死,潘晟還不成氣候。張居正死的時候,才不過58歲,比諸葛亮年長了4歲。諸葛亮是累死的,張居正同樣也是累死的。由此可見,張居正並沒有給自己找一個靠譜的接班人,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再有人願意給張居正說話。既然如此,身上有汙點的張居正,自然是要被言官和政敵們各種攻擊,年輕不懂事的萬曆皇帝,當然也就會清算張居正全家,恨不得把張居正挖出來鞭屍。
  • 萬曆皇帝朱翊君
    所以張居正在萬曆前十年的身份是雙重的,既是朝廷首輔大學士,相當於宰相的功能,同時還是皇帝的老師。陳時龍:當然我們就要想,張居正究竟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小皇帝為什麼會如此依賴張居正?陳時龍:也就是在1584年,兩年之後,小皇帝就查抄了張居正家的財產,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被迫自殺,由於有一些人來不及撤出張府,查抄時把張府整個封閉之後,裡面竟然餓死了十餘口人。我想在張居正生前恐怕絕對想不到他死後,他一手扶植起來的萬曆小皇帝,竟會對他的家庭如此無情的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