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為何被萬曆清算?教育嚴格難道是壞事?養成萬曆的叛逆心理

2020-12-19 歷史鑑賞者

諸葛亮生前選蔣琬、費禕給他善後,所以諸葛亮在權臣中,屬於善終的那一種類型。其實在歷史上,沒能善終的權臣比比皆是。

比如說西漢的霍光,以及明朝的張居正。那麼為什麼在他們死後,他們的家人要遭到清算呢?理由很,因為他們沒有選好接班人。

霍光的兒子霍禹是個草包,不足以成就大業,反而把全家人送入了火坑。而張居正選擇的潘晟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保住張居正全家,以及張居正的變法。

一、張居正屬於過勞死,潘晟還不成氣候。

張居正死的時候,才不過58歲,比諸葛亮年長了4歲。諸葛亮是累死的,張居正同樣也是累死的。

張居正比諸葛亮還要勞累,因為他掌管的帝國實在是太龐大了,整個大明帝國的重擔,都挑在他一個人肩頭,他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但是他似乎對自己的身體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並沒有在晚年的時候,集中精力培養接班人。當時潘晟不過只是個禮部尚書,剛被張居正選入閣,張居正就猝死了。

張居正疾篤,疏薦其座主潘晟入內閣,帝從之。國與同官魏允貞、雷士楨及給事中王繼光、孫煒、牛惟炳、張鼎思抗言不可,寢其命。已,極論中官馮保罪。---《明史》

張居正死後,潘晟還沒來得及到內閣上任,就被群臣彈劾,所以潘晟並沒有妥善接過張居正丟給他的權柄,他就被明神宗朱翊鈞給趕回家了。

由此可見,張居正並沒有給自己找一個靠譜的接班人,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再有人願意給張居正說話。

既然如此,身上有汙點的張居正,自然是要被言官和政敵們各種攻擊,年輕不懂事的萬曆皇帝,當然也就會清算張居正全家,恨不得把張居正挖出來鞭屍。

所以說張居正犯了什麼罪,其實這是其次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張居正的接班人不靠譜,才導致了張居正的悲劇。

二、人無完人,張居正也收受賄賂,萬曆皇帝接受不了。

萬曆皇帝一直把張居正當成自己最敬重的老師,為什麼呢?在萬曆眼裡,張居正就是完美的化身,因為張居正為人正直,而且言傳身教的一些道理也十分正確。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這沒什麼不好的。可問題,張居正的形象未免太偉岸了,高大到了不真實的地步。

當萬曆皇帝發現事情的真相後,他的內心完全接受不了。原來那個高大上的老師,居然也是一個貪汙分子,原來一肚子道德文章的老師,也能做出卑劣的事情來。

詔留空宅一所、田十頃,贍其母。而御史丁此呂復追論科場事,謂高啟愚以舜、禹命題,為居正策禪受。尚書楊巍等與相駁。此呂出外,啟愚削籍。後言者復攻居正不已。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揮居易、子編修嗣修,俱發戍煙瘴地。---《明史》

萬曆皇帝覺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欺騙,所以他要清算張居正,那是為了彌補內心的傷痕。他覺得自己的老師,徹徹底底地騙了自己。

其實這世上哪有什麼完美無缺的人呢?張居正在萬曆面前表現得儘量完美,這是沒錯的,因為張居正希望把萬曆教導成一個千古一帝。

年輕的萬曆皇帝也是因為天真無知,誤以為老師張居正展現在他面前的形象,就是老師真正的面目,這是萬曆認知上的錯誤。

每個人都有缺陷,上到天子,下到百姓,全都是普通的凡人。所以說別把一個人想像的那麼完美,一旦接觸久了,你反而會感到失望。

很顯然,當群臣們開始揭張居正老底的時候,萬曆皇帝有點受不了了,他非常失望,甚至對自己這十年的教育感到噁心。這也為後來萬曆的叛逆奠定了基礎。

三、張居正的倒臺,是萬曆樹立皇權的重要標誌。

萬曆皇帝從10歲的時候,就登基稱帝了。但是他手裡沒有權力,當時由高拱任首輔大臣,後來張居正和太監馮保合作,把高拱給趕走了,從此就是他們倆執掌朝政。

張居正也是萬曆的老師,一直嚴加管教著萬曆皇帝。每當萬曆不聽話的時候,他就會想起太后給他講的霍光輔政的故事。

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豔之。言官劾篆、省吾,並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進者益務攻居正。詔奪上柱國、太師,再奪諡。居正諸所引用者,斥削殆盡。召還中行、用賢等,遷官有差。劉臺贈官,還其產。---《明史》

霍光是可以廢掉皇帝,改立新皇帝的,在太后的影響之下,萬曆覺得張居正就是明朝的霍光,也有廢立皇帝的權力。

為此萬曆心裡一直憋著一股子勁兒,但是沒地方使,久而久之,這股子勁兒就化作了殺氣。等到萬曆長大成人以後,他發現只要張居正還在首輔大臣的位置上,那他這個皇帝就一點權力都沒有。

已經到了弱冠之年,張居正依舊把持朝政,這就有點不對了。為此萬曆是敢怒不敢言,恰好這個時候張居正死掉了,萬曆從一點權力都沒有的吉祥物,突然間成為了實權皇帝。身份地位沒有轉換,可是手裡權力的轉換實在是瞬息萬變。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大權,不再讓手下臣子學習張居正,必然是要使出雷霆手段。於是張居正就成了萬曆皇帝樹立權威的工具,清算張居正,一方面是的確痛恨張居正獨攬朝綱,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醒手下的臣子,像張居正這種乾綱獨斷的權臣,是沒有好下場的。再者順帶著樹立好自己的權威,以便於權力的交接。這一招實在是非常奏效,我們知道萬曆皇帝後來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可是他依舊可以大權在握,這就是樹立權威的好處。

總結:自古權臣難善終。

權臣長期把持朝政,是很難得以善終的。當年霍光就是如此,等到他死了以後,漢宣帝對他們家清算,滿門抄斬,下場悽涼。

張居正也好不到哪兒去,他死了以後,萬曆抄了他的家,把他的親人逼死的逼死,流放的流放,沒有幾個是善終的。

權臣要麼篡位,要麼就只有悽涼下場。曹操是權臣,他兒子若不篡位,他們家族也是悽涼下場。司馬懿也是權臣,司馬昭和司馬炎如果不篡位,司馬家族也是悽涼下場。

所以說要是你想做權臣,又不想篡位的話,那麼就只有一個下場,鐵定會被清算。當然了,皇帝始終沒權的王朝,權臣是可以善終的,參考東晉王朝。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萬曆皇帝為何有著逆反心理?與張居正的教育密不可分,難怪被清算
    神宗是為萬曆皇帝,在內任用馮保,而朝中大權都交給張居正。在小皇帝的成長世界裡,張居正、馮保成了影響他人生的重要夥伴,張居正除了主持內閣工作,同時承擔起小皇帝的教育工作,而馮保這個司禮監的負責人成了小皇帝的「大伴兒」。
  • 萬曆症候群,導致明王朝滅亡的心理疾病
    那些自幼在父母嚴格管束下成長,且在青春期沒有明顯叛逆表現的「乖孩子」,在成年後往往表現出優柔寡斷、被動的個性,稍遇挫折就會出現極端情緒化的反應,並伴有嚴重的精神、物質依賴,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萬曆症候群。之所以把這種心理疾患稱為萬曆症候群,首先當然是因為萬曆是此症候群患者中最典型,也是名氣最大的一個。
  • 《萬曆首輔張居正》原創書評:王偉健 讀書天
    張居正,中國歷史上繼商鞅、王安石之後厲行改革第三人,生前即見改革成效之第一人。他在萬曆年間,扶持幼主,創立新政,整飭吏治,梳理財政,強化軍隊,疏浚漕運,整頓教育,延攬人才,使萬曆朝成為明代276年中最為強盛的時期。以孤身拯救朱明將傾之廣廈;以孤焰照亮王朝復甦之通途。人稱「救時宰相」。
  • 李穎||萬曆首輔張居正
    萬曆首輔張居正涼州區武威南鐵路第二小學四(3)班 李穎  說起張居正,讀過中國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因為萬曆皇帝十歲登基時,就是張居正主政,輔佐年幼的萬曆皇帝,張居正自然是萬曆皇帝的導師。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教誨如父親般嚴厲,所以,萬曆皇帝非常信賴也非常依賴張居正。再者,張居正位居首輔,那可是大明江山的支柱啊!正值改革的緊要關頭,為了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無論如何都離不開張居正的親力親為。於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就以半懇請半命令的語氣要求張居正在職居喪。
  • 萬曆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是明朝中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
  • 萬曆首輔張居正,為什麼對小皇帝管教極嚴,自己卻奢靡無度?
    萬曆即位時不過是一個三歲小兒,在慈聖皇太后和張居正的雙重管教之下,萬曆只有謹遵命令的份。對萬曆的一生影響深遠、甚至直接影響他後期罷工的人,則是他年少時無比信賴的老師張居正。李太后雖然是萬曆的生母,但是對於這位小皇帝的教養主要是張居正負責。小時候的萬曆讀什麼書、看什麼經、請什麼老師都要張居正一一過目。
  • 對萬曆皇帝嚴厲有加的張居正為何被反噬?太過急切!
    張居正的爺爺張鎮在遼府當護衛,遼王的封地剛好就在荊州,第七代遼王叫朱憲節,跟張居正同歲,但是很早,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第六代遼王的原配毛妃來管教他,毛妃的壓力就非常大,朱憲節雖然也不是毛妃的親生孩子,但是毛妃還是想要把朱憲節好好教育成人。
  • 萬曆皇帝朱翊君
    但坦率來說,小皇帝這十年過得不是非常如意,在他頂上,首先有他母親對他的管制,其次他的老師張居正對他也非常嚴格。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他的母親李太后對皇帝的管束非常嚴格,據說每次萬曆小皇帝如果不樂意讀書,李太后就會把皇帝叫過來,讓他跪在地上,而且一跪就是很長時間。每到要上朝的那天,大概五更時分,太后就會到皇帝睡覺的地方把皇帝叫起來,讓太監宮女把皇帝扶起來,給他洗臉,之後上轎上朝。所以小皇帝也非常辛苦。
  • 張居正對萬曆亦師亦友,為何萬曆卻如此恨他,他剛死就抄家發配?
    一方面太后特別信任他,太后身邊的太監非常幫助他;另一方面小皇帝萬曆年齡很小,把張居正看成自己的老師恩師,言聽計從。可以說張居正主政那十年,他既有實權又有名望,和皇家的關係也非常好,而且張居正沒有什麼篡位之心。
  • 從《萬曆首輔張居正》,看古代家庭教育的松和緊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首輔,張居正有著坎坷和傳奇的個人經歷造就了他剛正不阿的個人品格。同時我認為,正是由於張居正這樣的性格,才使得對後世自己的學生——萬曆皇帝三觀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導向性,從而造成了萬曆幼年過於壓抑、親政之後種種被人詬病的舉動。今天,我們就從張居正自身的早期經歷說起。
  • 《萬曆十五年》的張居正與一條鞭法
    其中的人物——萬曆、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在黃大師的撰寫下,不再刻板無聊,反而栩栩如生,嬉笑怒罵,人情世故,盡在其中。但,該書只有320頁,讀完有一些問題還需要了解,尤其是張居正和一條鞭法的問題,梳理如下,簡略研究問:張居正是怎麼起來的?
  • 從孤兒到萬曆首輔 — 張居正推薦入閣的好幹部申時行
    孟子還認為,通過長期的道德修養和實踐,就會達到問心無愧、無所畏懼的精神境界,就會產生出一種至剛至強、自立於天地之間的偉岸心理。         浩然之氣也可以指一種心理狀態:指人們在道德意識的支配下所產生的一種無所畏懼的心理。這個用語充分體現了孟子強調道德作用的思想以及他的學說中具有的神秘主義因素。
  • 千古一相,萬曆首輔——張居正
    中國歷史明史大家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嘆息:世間已無張居正。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出生於江陵縣,故被稱為「張江陵」。他是明朝政治學家、改革家,身兼內閣首輔與帝師等職。輔佐萬曆皇帝間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一已之力讓大明朝從國庫入不敷出到國富民強。
  • 萬曆統治分「三大階段」,為何說大明王朝的轉折點自萬曆而起?
    公元1973年,年僅10歲的萬曆登上了皇位,由於年紀尚幼,沒有執掌政權的能力,李太后垂簾聽政,同時還有馮保和張居正為輔政大臣。 馮保為太監,負責協助太后教育小萬曆,由於親近皇帝,自然是受到了重用。
  •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什麼,為何眾人都趨之如騖?看完就明白了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什麼,為何眾人都趨之如騖? 看完就明白了萬曆十五年即公元一五八七年,嚴格來說,這一年當中並沒有發生什麼非常重大的事情,但是許多研究明代歷史的學者都會將這一年當中明朝歷史的轉折點。而萬曆十五年這一本書通過講述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謨等人來表達了明朝萬曆年間各個階級的人生,來表達出明朝衰落和滅亡的原因。首先從萬曆皇帝的角度來說,他從小非常聰明,在張居正的教導之下,教育的極其出色,不止學到了該如何勵精圖治,也學到了要勤儉節約,而在張居正執政的前十年間,明朝的國力日漸強大了起來。
  • 戚繼光確保了明朝的太平安寧,為何萬曆皇帝卻要解除他的兵權
    萬曆十年,戚繼光被萬曆皇帝從北方重鎮薊州調任廣東。當時的廣東倭患已平,幾無戰事。朝廷將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軍事奇才,從邊關要塞,一下調到天下太平的廣東。從指揮十幾萬虎狼之師的大將,淪為手底下只有區區2000兵馬的兵頭,實則是剝奪了他的兵權。戚繼光就這樣被朝廷棄用了。
  • 張居正:萬曆尊他為師,把持朝政16年,卻病死異鄉,死後還被清算
    張居正對這個小皇帝也算鞠躬盡瘁,為了讓萬曆更好的學習,替萬曆寫了一本叫《帝鑑圖說》的書,裡面都是故事。書中有81個學習榜樣,36條警戒,全部都配了插圖。圖文並茂的形式,很受小皇帝喜歡,張居正也是用心良苦。萬曆對他也算畢恭畢敬,人前人後都稱他為「先生」或「元輔張先生」,還曾親自調製辣麵請張居正吃。
  • 萬曆飽讀詩書,為張居正改革鋪路,為會何三十年不上早朝?
    萬曆皇帝十歲便上位當上了皇帝,在他做皇帝的前十年中一直都是明朝名臣張居正主持大局,張居正是一位非常有才能也非常有思想的大臣,在他的改革下明朝這十幾年間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之後就萬曆皇帝主持政事來說,雖然在戰爭和國家利益上他都有著極為強硬的態度,萬曆朝鮮戰爭也是大明打過國威的一戰,但是到了後期他卻成了人人唾棄的存在。
  • 朱翊鈞: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為何前期和後期判若兩人
    朱翊鈞:怠政國衰微,極欲落罵名說起朱翊鈞這個名字,一般人還真有些陌生,當然不包括資深歷史愛好者和專業學者,而一說起萬曆,大家便都知道了,因為他是以28年不上朝以及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著稱,更何況史學界還有個著名的論斷,這就是「明實亡於萬曆」。
  • 馮保為何被發配南京鬱郁而死?因為他對萬曆的妹妹幹了件噁心事
    為了安朝臣的心,李太后並未完全行使皇帝的權力,她將前朝之事全盤託付給了張居正,而今天要說的太監馮保,就是李太后與張居正之間聯繫的樞紐。在巔峰時期,馮保擔任了萬曆時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也就是我們民間所說的「內相」。縱然是向來瞧不起宦官的明朝史官也不得不承認,馮保,的確為萬曆新政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