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是明朝中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
張居正聰慧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張居正五歲開始識字,七歲就能通曉六經大義,12歲考中了秀才,13歲參加了鄉試,16歲考中了舉人,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張居正任職史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張居正入閣以後,正是當時明朝流民四散,草譯禍起的時候,國庫空虛違,而北方的韃靼開始進兵中原,製造了庚戌之變。東南海地區倭寇橫行擾亂沿海,民不聊生。於是張居正開始鞏固國防在北方運用了李成梁等名將。而倭寇則是派遣了,戚繼光去鎮壓。
當外患的問題解決以後,張居正又開始整頓史治,他運用六科控制六部,在用內閣控制六科,對於辦事從六科到衙門要經過層層考試,做到心中有數,而且為了提高各部門的辦事效率張居正實行了考成法賞罰分明。這樣做的主要目的還是富國強兵。
張居正這樣做,使得賦稅財政收入增加,但是還是遠遠不能解決問題,張居正很清楚中央的財政收入,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賦稅制度,否則將會有更多的平民傾家蕩產,不利於社會的安定,而賦稅的改革十分棘手侵犯了許多官員。
萬曆九年,張居正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張居正正式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對稅法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革,這條鞭法一直延續到了清朝。他通過多種渠道減輕了百姓的賦役負擔。這使得明朝的財政狀況有了進一步的好轉,國庫存銀多達400萬兩,再加上太倉的存銀總數約達七八百萬兩,可供明朝十年左右的支出。
張居正當國十年,權力十分的大。因為過度操勞,所以張居正在1582年6月2日,病逝。王世貞評「器滿而激之,下,魚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