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萬曆保持張居正的改革,明朝還會那麼快滅亡嗎?

2020-12-19 騰訊網

張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湖北省荊州市)軍籍,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而張居正的一生也確實十分傳奇。

張居正的出生就被祖父張鎮寄予厚望,少年時期就聰明過人,成了名震鄉野的小神童,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開始了官場之路。

感覺有點像小時候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開始升級打怪了。

那我們就來看看張居正的變法。

張居正的變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考成法: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帳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帳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

考成法其實是官員的考核制度,就是這種看似簡單的記事簿的方法,給此時的明朝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因為明朝政府已經岌岌可危。

此時的大明朝剛剛經歷過嚴嵩和夏炎,嚴嵩和徐階,徐階和高拱,高拱和馮保幾人之間連續的內鬥剛結束,嘉靖皇帝去世,十歲的萬裡皇帝登基之初,弊政急需整頓。

國家的財政也早已經入不敷出,到了連朝廷官員的工資都發不出來的地步,財政問題急需解決,對外還有隨時挑釁的邊疆外族。

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考成法效果之一:上令下達

考成法運用內閣控制六部,六部控制六科,這種制度的運行使國家的政令能快速傳達。

每個官員都清楚自己的直屬部門,匯報人,捨去了中間冗餘的環節,上級官員又能清楚了解到每個下屬負責的工作內容,起到監督的作用,既避免了欺上瞞下,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考成法效果之二:優勝劣汰,吐故納新

考成法的實施,改變了以往通過吏部考核官員的運行機制。

通過考成法可以很好的了解每個官員的工作量,工作能力,以此作為官員的考核標準。

官員之間不再論資排輩,踢出了官員隊伍裡不稱職,不合格的官員,而這些不稱職,不合格的官員騰出的位置又有新的人員接替,這樣一邊淘汰,一邊又輸入了新鮮血液,還整頓了吏治。

考成法效果之三:開源節流

考成法的實施,使朝廷的運行機制更加順暢。

每個機構和官員的工作內容很清楚,而那些佔坑的職位和機構就暴露出來了,這樣就幫朝廷裁剪了多餘的機構和官員,為國家財政節省了開支。

另一方面,考成法的實施對官員工作的監督作用,使官員的工作更加賣力,不僅能及時收繳稅收,還把之前拖欠的稅收收回來了,解決了國家的財政危機。

小結:

所以,考成法的實施,看似只是對官員的考核,卻在對官員考核的過程中,不僅解決了嘉靖年間遺留下來的嚴重的官場弄權,徇私舞弊的官僚作風,整頓了弊政,還提高國家機制的運行效率,又解決了朝廷的財政危機,給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帶來了希望。

而考成法除了這些效果之外,還起到了集權的作用。內閣控制六部,而此時的張居正是內閣首輔,也就為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提供了便利。

其二一條鞭法:

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一條鞭法的改革在稅法方面。改革前明朝的徭役分為裡甲正役、均徭和雜泛差役。

裡甲正役由於是輪流充當甲首,每十年輪一遍服差役,很多農戶在排到的年份,即使遇到豐年,交完田地稅,被朝廷安排修路,建宮殿等差役,還是要鬧饑荒。

而均徭和雜泛差役由於徇私舞弊,不能公平分攤。而明朝田賦祱繳納的「淋尖踢斛」,負責收繳官糧的官吏甚至特意練就了一腳踢斛的好本事,就為了踢得狠,準,重,使糧食堆的尖更高,灑出來當作損耗的更多,讓勞動人民有苦難言。

淋尖踢斛:

收稅時,為多徵米谷,故意用腳踢斛,使斛面堆尖。

而一條鞭法的實施,使稅收都折算為銀子,在各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條鞭法效果之一:對農民

一條鞭法的實施,徭役不能均攤的情況得到解決,把田賦也折算為銀子,既保護了農民的利益,改善了民生,又提高了賦稅繳納的效率。

一條鞭法效果之二:對國家

一條鞭法的實施,使賦稅,徭役都折算為銀子,節約了國家人力,物力的支出,而糧食變為銀兩也為國家減少了貯存過程的損耗。

一條鞭法的實施前提是要重新丈量農民的土地。而那些被大地主,貴族隱瞞的土地暴露出來,為國家增加了稅收。

另一方面,明朝的田賦、徭役,官僚,貴族是不用負擔的,而很多農民由於服徭役,繳納田稅,(徭役是按田地數量為基數計算)還不如把地直接賣給那些地主,或者貴族,自己當佃農的收入來的多。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土地流入了地主,貴族的手裡,加快了土地兼併。土地兼併的越快,越容易爆發內亂和農民起義。一條鞭法的實施,阻止了土地兼併,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了保障。

小結:

所以說,一條鞭法把賦稅,徭役折算為銀子,不止提高了行政效率,還為國家節省了一大部分支出,又間接解決了土地兼併的問題。

總結:

張居正的變法,整頓了國家的吏治,為國家財政既開了源,又結了流,解決了困擾明朝多年的財政危機,國家錢糧充足,對軍費的投入也加大了,增強了國家的軍事抵禦能力,為岌岌可危的大明朝贏得了喘息的時間,使死氣沉沉的大明朝重現生機。

可惜的是張居正的變法只持續了十年的時間,在他下臺後,他所實施變法全部被推翻了。

雖然他的變法只有十年,但也延長了明朝的壽命。

試想,如繼續實行下去,明朝吏治清明,不弄權,沒有黨爭,軍事強盛,國家財政充裕,人民富裕安康,這樣一個國泰民安,國富兵強的國家怎麼會走向末路?

想想明末的農民起義,李自成起義等,你就能明白一條鞭法對明朝有多大的貢獻,想想明末的黨爭消耗了大明朝多少內力,你就能明白考成法對明朝朝政的有多大助力。

所以,明末有些官員在內憂外患時,想到張居正變法,就明白如果堅持張居正的變法,哪有今日之禍。

相關焦點

  • 戚繼光、王陽明、孫承宗、張居正,誰能夠拯救明朝不滅亡
    明朝的滅亡在於內憂外患,最主要的是內憂,因為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強大的滿清還在長城關外望「關」興嘆。到明朝末期,封建社會幾千年以來對於長城的修築,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輔助以城池和大炮火器,努爾哈赤也只得飲恨而終。
  • 他是王陽明的傳人 差點被張居正暗殺 晚年為明朝的滅亡埋下禍根
    明朝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其中也不乏一些年幼時就顯露自身聰明才智的人,比如:陳洽,楊慎等,但這些人物的經歷對於明朝的發展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影響。而在明朝中葉歷史上,卻有一位並不太為人所熟知的神童,他後來的經歷卻直接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他就是明朝中葉歷史上著名的鄒元標。
  • 萬曆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是明朝中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
  • 嘉靖、萬曆、天啟和崇禎:到底誰該為大明帝國的滅亡負責
    那麼,在明朝中後期最受爭議的4位皇帝——嘉靖、萬曆、天啟和崇禎當中,哪些皇帝應該為明朝滅亡負最大的責任呢?下面,我們就從4位皇帝對明朝的過失做全面而細緻的分析。01首先,我們來看看嘉靖皇帝對明朝的過失。
  • 萬曆症候群,導致明王朝滅亡的心理疾病
    其次,萬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在成年後依然難以擺脫童年陰影的影響,一生都深受此症候群的折磨,也因此最終成為了明朝滅亡的最大責任人,可見此症候群的危害之大。下面,我們就通過對萬曆皇帝的例子,來一起深度了解萬曆症候群。
  • 《萬曆十五年》的張居正與一條鞭法
    張居正主政後,順應時代,吸取前人清丈土地的經驗,於萬曆八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清丈運動,史稱「萬曆清丈」。讓張大人下決心的,還是福建的清丈成功。張居正和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樣,大動作以前,要小範圍的試點,試點的地方就定在福建。萬曆八年九月,試點結束後,「閩人以為便」。這個成功,給張居正以極大的鼓舞,於十一月,戶部擬定了《清丈條例》,「詔行諸路」。
  • 李穎||萬曆首輔張居正
    萬曆首輔張居正涼州區武威南鐵路第二小學四(3)班 李穎  說起張居正,讀過中國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        在改革的緊要關頭,張居正的家鄉傳來了消息:張居正的父親去世了,按照傳統習俗,張居正應該回家丁憂。可張居正先後幾次上奏本要回去丁憂,但是萬曆皇帝死活不同意。
  • 《萬曆首輔張居正》原創書評:王偉健 讀書天
    張居正,中國歷史上繼商鞅、王安石之後厲行改革第三人,生前即見改革成效之第一人。他在萬曆年間,扶持幼主,創立新政,整飭吏治,梳理財政,強化軍隊,疏浚漕運,整頓教育,延攬人才,使萬曆朝成為明代276年中最為強盛的時期。以孤身拯救朱明將傾之廣廈;以孤焰照亮王朝復甦之通途。人稱「救時宰相」。
  • 萬曆飽讀詩書,為張居正改革鋪路,為會何三十年不上早朝?
    明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名副其實的盛世王朝,但是即便兩百多你的歷史上卻出了很多位奇葩的皇帝,他們有的熱衷木匠,有的熱衷戲曲,本文要講的這位是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同時他一共在位四十八年,這也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千古一相,萬曆首輔——張居正
    中國歷史明史大家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嘆息:世間已無張居正。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出生於江陵縣,故被稱為「張江陵」。他是明朝政治學家、改革家,身兼內閣首輔與帝師等職。輔佐萬曆皇帝間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一已之力讓大明朝從國庫入不敷出到國富民強。
  • 張居正對萬曆亦師亦友,為何萬曆卻如此恨他,他剛死就抄家發配?
    可是反過來想,不篡位的權臣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漢朝有一個霍光,明朝有一個張居正,尤其是張居正。張居正主政的十年推行了改革效果還是有的,而且張居正主政的時候,按說他跟皇帝的關係非常好。但是張居正對自己的前途是有擔憂的,他知道權力不能長太久,長久未來就會有問題。所以張居正其實幾次三番跟太后也好、跟皇帝也好,表達過提前退休的心。我感覺我改革也成了,我也可以功成身退了,但是太后不允許,太后說皇帝現在才多大?還不到20歲,張老師您至少在輔佐他10年以上才行。
  • 明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再將崇禎自盡的時間線前移20年,明朝內部雖有小的衝突卻總體穩定,但短短幾十年內,究竟是怎樣的危機使明朝走向滅亡的?而實物運轉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損耗,在明中後期張居正改革後,銀兩代替實物成為稅收的主體。▲明軍的作戰能力要遠遠低於八旗軍後金軍事機構沒有明朝那麼複雜,但卻簡單有效,將部屬分為八旗,八旗各設旗主相互協作。遼東物資貧瘠,連綿不斷的戰爭是八旗獲得利益的最佳時機。
  • 明朝萬曆六年張居正返鄉 乘32人抬"巨無霸"轎子
    坐在這臺明朝的「勞斯萊斯」或「賓利」級別的高級轎車裡,身份有了,氣派有了,權威有了,牛氣沖天自是更不必說的了。  明、清以來,官員的交通工具為轎,二人抬者曰「肩輿」,四人抬者曰「軟轎」,通常所謂的「八抬大轎」。尤其明朝,對公車使用有極其明確的限制,在《明史·輿服志一》裡,我們看到 「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應乘轎者,以四人舁之。違例乘轎及擅用八人者,奏聞。」依此制度,張居正的車肯定超標。
  • 掌控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為什麼明朝的萬曆皇帝卻如此孤獨?
    >(建文帝)安穩的做著自己的皇帝,皇位不會輪到他;如果歷史發生變化,荒唐皇帝朱厚照(明武宗)有個後代,皇位也不會輪到他。這也就註定了,萬曆皇帝從小便享受不到一般皇子應該有的時光。不過好在他有一個好師傅,一個好母親。他的好師傅,就是張居正。因為有了張居正的輔助,萬曆皇帝在政事上可以些許輕鬆,但是並不能容忍他放任。
  • 張居正為何被萬曆清算?教育嚴格難道是壞事?養成萬曆的叛逆心理
    比如說西漢的霍光,以及明朝的張居正。那麼為什麼在他們死後,他們的家人要遭到清算呢?理由很,因為他們沒有選好接班人。霍光的兒子霍禹是個草包,不足以成就大業,反而把全家人送入了火坑。而張居正選擇的潘晟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保住張居正全家,以及張居正的變法。
  • 從《萬曆首輔張居正》,看古代家庭教育的松和緊
    白駒過隙,一晃之間那部匯集了諸多實力派演員的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已經開播了十年。該劇匯集了馮遠徵,唐國強等諸多的老一輩藝術家,用符合史實的劇本,精良的道具服裝為觀眾們帶來了一部描寫明朝電視連續劇。除了導演構思的合理之外,老派藝術家們的傾力演出,深刻描繪了當時決定明朝前途命運宮廷內外各方的博弈,合作,和衝突。作為那個時代的主要人物,萬曆皇帝的性格塑造主要是由自己的母親和張居正主導。從萬曆的性格可以談談家庭教育鬆緊的關係度,看看家庭環境是如何影響個人成長的。
  • 萬曆皇帝為何有著逆反心理?與張居正的教育密不可分,難怪被清算
    在兩宮太后的大力支持下,在小皇帝的配合下,張居正將明代改革推向了歷史最高水平,影響極其深遠。這個小皇帝秉性善良,情商極高。張居正負責皇帝經筵,有一天,講完經史後,小皇帝忽然問起:「建文帝果是出逃了嗎?」張居正回答說:「國史沒有記載,只是故老相傳,說他披著僧服雲遊四方,在田州題詩一首,其中有『流落江湖四十秋』之句。」小皇帝連連嘆息,命抄錄詩句送上。
  • 萬曆皇帝朱翊君
    我們大家都知道,皇帝主要的職責就是上朝聽證,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由此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甚至有歷史學家說,他統治的那段時期是明朝滅亡的序曲,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東西主要圍繞這幾點認識來展開。陳時龍:我們可以想一想,10歲的孩子怎麼做皇帝?他是怎麼當的?這是一個;第二,48年的統治,我們應該怎麼來評價?為什麼可以20年不上朝,以及究竟萬曆一朝,是不是明朝滅亡的序曲。
  • 雜談明朝萬曆皇帝批閱奏摺的事事非非
    官員任命權實質是掌握在張居正手中奏摺可以匯報工作,誠然重要的人事任命也會通過奏摺形式提請皇帝批閱了。如果是已經成年的皇帝,自然就會有他自己決定提拔重用哪一位官員就行,但萬曆皇帝還小,必須有張居正和吏部提出幾個人選名單再有皇帝硃筆圈點。
  • 萬曆首輔張居正,為什麼對小皇帝管教極嚴,自己卻奢靡無度?
    俗話說:「清亡於乾隆,明亡於萬曆」,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明朝皇帝罷工不上朝的有很多,萬曆絕對算得上是其中的翹楚。萬曆消極怠工三十餘年,但是國內外卻平穩發展,也沒有發生很大的動亂,這一點也要歸功於當朝首輔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