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湖北省荊州市)軍籍,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而張居正的一生也確實十分傳奇。
張居正的出生就被祖父張鎮寄予厚望,少年時期就聰明過人,成了名震鄉野的小神童,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開始了官場之路。
感覺有點像小時候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開始升級打怪了。
那我們就來看看張居正的變法。
張居正的變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考成法: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帳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帳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
考成法其實是官員的考核制度,就是這種看似簡單的記事簿的方法,給此時的明朝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因為明朝政府已經岌岌可危。
此時的大明朝剛剛經歷過嚴嵩和夏炎,嚴嵩和徐階,徐階和高拱,高拱和馮保幾人之間連續的內鬥剛結束,嘉靖皇帝去世,十歲的萬裡皇帝登基之初,弊政急需整頓。
國家的財政也早已經入不敷出,到了連朝廷官員的工資都發不出來的地步,財政問題急需解決,對外還有隨時挑釁的邊疆外族。
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考成法效果之一:上令下達
考成法運用內閣控制六部,六部控制六科,這種制度的運行使國家的政令能快速傳達。
每個官員都清楚自己的直屬部門,匯報人,捨去了中間冗餘的環節,上級官員又能清楚了解到每個下屬負責的工作內容,起到監督的作用,既避免了欺上瞞下,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考成法效果之二:優勝劣汰,吐故納新
考成法的實施,改變了以往通過吏部考核官員的運行機制。
通過考成法可以很好的了解每個官員的工作量,工作能力,以此作為官員的考核標準。
官員之間不再論資排輩,踢出了官員隊伍裡不稱職,不合格的官員,而這些不稱職,不合格的官員騰出的位置又有新的人員接替,這樣一邊淘汰,一邊又輸入了新鮮血液,還整頓了吏治。
考成法效果之三:開源節流
考成法的實施,使朝廷的運行機制更加順暢。
每個機構和官員的工作內容很清楚,而那些佔坑的職位和機構就暴露出來了,這樣就幫朝廷裁剪了多餘的機構和官員,為國家財政節省了開支。
另一方面,考成法的實施對官員工作的監督作用,使官員的工作更加賣力,不僅能及時收繳稅收,還把之前拖欠的稅收收回來了,解決了國家的財政危機。
小結:
所以,考成法的實施,看似只是對官員的考核,卻在對官員考核的過程中,不僅解決了嘉靖年間遺留下來的嚴重的官場弄權,徇私舞弊的官僚作風,整頓了弊政,還提高國家機制的運行效率,又解決了朝廷的財政危機,給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帶來了希望。
而考成法除了這些效果之外,還起到了集權的作用。內閣控制六部,而此時的張居正是內閣首輔,也就為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提供了便利。
其二一條鞭法:
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一條鞭法的改革在稅法方面。改革前明朝的徭役分為裡甲正役、均徭和雜泛差役。
裡甲正役由於是輪流充當甲首,每十年輪一遍服差役,很多農戶在排到的年份,即使遇到豐年,交完田地稅,被朝廷安排修路,建宮殿等差役,還是要鬧饑荒。
而均徭和雜泛差役由於徇私舞弊,不能公平分攤。而明朝田賦祱繳納的「淋尖踢斛」,負責收繳官糧的官吏甚至特意練就了一腳踢斛的好本事,就為了踢得狠,準,重,使糧食堆的尖更高,灑出來當作損耗的更多,讓勞動人民有苦難言。
淋尖踢斛:
收稅時,為多徵米谷,故意用腳踢斛,使斛面堆尖。
而一條鞭法的實施,使稅收都折算為銀子,在各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條鞭法效果之一:對農民
一條鞭法的實施,徭役不能均攤的情況得到解決,把田賦也折算為銀子,既保護了農民的利益,改善了民生,又提高了賦稅繳納的效率。
一條鞭法效果之二:對國家
一條鞭法的實施,使賦稅,徭役都折算為銀子,節約了國家人力,物力的支出,而糧食變為銀兩也為國家減少了貯存過程的損耗。
一條鞭法的實施前提是要重新丈量農民的土地。而那些被大地主,貴族隱瞞的土地暴露出來,為國家增加了稅收。
另一方面,明朝的田賦、徭役,官僚,貴族是不用負擔的,而很多農民由於服徭役,繳納田稅,(徭役是按田地數量為基數計算)還不如把地直接賣給那些地主,或者貴族,自己當佃農的收入來的多。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土地流入了地主,貴族的手裡,加快了土地兼併。土地兼併的越快,越容易爆發內亂和農民起義。一條鞭法的實施,阻止了土地兼併,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了保障。
小結:
所以說,一條鞭法把賦稅,徭役折算為銀子,不止提高了行政效率,還為國家節省了一大部分支出,又間接解決了土地兼併的問題。
總結:
張居正的變法,整頓了國家的吏治,為國家財政既開了源,又結了流,解決了困擾明朝多年的財政危機,國家錢糧充足,對軍費的投入也加大了,增強了國家的軍事抵禦能力,為岌岌可危的大明朝贏得了喘息的時間,使死氣沉沉的大明朝重現生機。
可惜的是張居正的變法只持續了十年的時間,在他下臺後,他所實施變法全部被推翻了。
雖然他的變法只有十年,但也延長了明朝的壽命。
試想,如繼續實行下去,明朝吏治清明,不弄權,沒有黨爭,軍事強盛,國家財政充裕,人民富裕安康,這樣一個國泰民安,國富兵強的國家怎麼會走向末路?
想想明末的農民起義,李自成起義等,你就能明白一條鞭法對明朝有多大的貢獻,想想明末的黨爭消耗了大明朝多少內力,你就能明白考成法對明朝朝政的有多大助力。
所以,明末有些官員在內憂外患時,想到張居正變法,就明白如果堅持張居正的變法,哪有今日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