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萬曆尊他為師,把持朝政16年,卻病死異鄉,死後還被清算

2020-12-19 小魚談情

張居正神話色彩的出身

明朝嘉靖年間,婦人趙氏在夜裡突然看見房間發亮,一片火光一直連到天上,一個5,6歲的青衣童子從天而落,在趙氏房間徘徊,不久趙氏便懷孕了。

趙氏生產那一夜,曾祖父張成夢到月亮落到水甕裡,照得滿翁發亮,隨後一隻白龜從甕中爬出,一聲嬰兒啼哭聲傳來,趙氏生下一個男嬰。張成就以白龜的諧音,給這個曾孫子取名為張白圭。

張白圭其實就是後來歷史有名的張居正,而關於張居正這個名字的由來又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張白圭12歲那年,去荊州府投考,而前一天晚上主考官李世傲,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皇上給他一個玉印讓他交給一個孩子。

第二天點名時,第一個就是張白圭,李世傲一看就是自己夢裡的那個孩子。李世傲心中大喜,覺得這個孩子將來一定大有作為,並幫他改名為張居正。

張居正一出生就帶有神話色彩,他的一生註定不凡,但他在成功道路上卻走得異常辛苦,還落個晚年不保,病死異鄉的下場,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他的一生像一部屌絲的奮鬥歷史,也是一部職場奮鬥史。他一步步逆襲,從碌碌無為到權傾朝野的首輔,他的職場經驗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

張居正的逆襲之路

張居正天資聰慧,13歲那年,他信心滿滿去參加科舉考試,主考官看完他的試卷對他非常讚賞,以他的能力中個秀才是沒有問題的,但令人意外的是他落榜了。後來才得知主考官對他用心良苦,擔心他會驕傲自滿,變成第二個傷仲永,便故意不讓他高中,想給他一些打擊,磨礪他。

這段插曲是張居正第一次仕途上所遇到的挫折,直到嘉靖26年,張居正才正式踏入自己的政治大道。只不過那個時候夏言和嚴嵩正鬥得你死我活,朝廷跟張居正沒有半毛錢關係。後來夏言被嚴嵩用非常手段扳倒後,張居正的師傅徐階開始登場,但張居正依然沒有得到重用。

官場的爾虞我詐,師傅徐階的勢單力薄,自己在官場上鬱郁不得志,張居正一氣之下告假回鄉去了。

回到家鄉沒多久,張居正又不甘心,再次萌生重返官場的念頭。此時的朝廷局勢已有所變化。嚴嵩開始不得勢,張居正的師傅徐階開始掌握大權,在徐階的幫助下張居正順利進入內閣。

張居正進入內閣一事也是一波三折,徐階此前壓根沒想到他,他選定的是高拱。徐階認為高拱比自己小9歲,輩分晚了六屆,會對自己存感恩之心,好管理,然而徐階大錯特錯。高拱自視自己是裕王的老師,認為徐階是在投機取巧,討好賣乖,不但不領徐階這份情,兩人還鬧得不可開交。

徐階對高拱失望至極,這才想到了張居正,把他帶入內閣,為自己所用。皇上駕崩後,徐階和高拱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高拱抓住機會彈劾了徐階,沒曾想半路查出一個海瑞,高拱彈劾不成,反而被迫辭官。

原本大獲全勝的徐階因規勸貪圖玩樂的穆宗,惹怒了穆宗,也被迫辭官。高拱和徐階的相繼離開,原以為政權會落到張居正手中,沒想到高拱又殺了個回馬槍,張居正升官發財的夢破滅了,他只能忍辱負重,等待時機。

張居正和萬曆為期16年的相愛相殺

穆宗去世後,10歲的明神宗即位,張居正抓住機會,聯合了宦官馮保,一舉把高拱扳倒,順理成章成了明神宗的老師,自從踏上了首輔之路,開啟了和萬曆為期16年相愛相殺的日子。

張居正對這個小皇帝也算鞠躬盡瘁,為了讓萬曆更好的學習,替萬曆寫了一本叫《帝鑑圖說》的書,裡面都是故事。書中有81個學習榜樣,36條警戒,全部都配了插圖。圖文並茂的形式,很受小皇帝喜歡,張居正也是用心良苦。

萬曆對他也算畢恭畢敬,人前人後都稱他為「先生」或「元輔張先生」,還曾親自調製辣麵請張居正吃。(據說萬曆聽聞張居正患腹痛,熱辣的食物可以治療。)

最邪乎的莫過於奪情了。張居正的父親過世,按當時的制度張居正要停止工作27個月,此時的萬曆已經15歲了,但仍覺得離不開張居正。張居正請求回家丁憂,萬曆不斷下旨奪情,反對派則堅持不懈地輪番抗議。

最後相持了18天後,為張居正出了個新的方案,讓張居正在家服喪七七四十九天,仍在內閣辦公。上班時青衣角帶,回家後披麻戴孝,同時辭去俸祿。

張居正也算是為了明朝奉獻了一生,可惜晚年卻落得病死異鄉的下場,甚至死後還被清算。張府抄家時,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被逼自盡,張家家破人亡,張居正死後也不得安寧。

張居正作為一代名臣為何會落到如此下場呢?我想讀完這本《嚴嵩和張居正》,你一定會有答案。

我們無法全面評價張居正,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走進歷史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張居正。在官場上忍辱多年,終於逆襲成功,在權力面前卻又迷失了自我。

張居正的官場奮鬥史更像是一部職場晉升記,他在官場的忍辱負重,左右逢源,步步逆襲,讓人看穿職場的勾心鬥角。

他對小皇帝的教育更像是一部教科書,他對小皇帝殫精竭慮,嚴防死守,生怕走錯一步,他真心希望皇上能成為一代明君,這像不像我們對自家孩子的教育?可惜最終適得其反。那個孩子在被扼殺了所有童趣之後,連最起碼的同情心都沒有了。

易中天老師是我們中國知名作家,教育家,他長期從事文學,藝術,歷史學等研究。他寫的《易中天中華史》曾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

他撰寫的這本《嚴嵩與張居正》,簡單易讀又有趣,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帶上一本,了解不一樣的明朝那些事,也可以給孩子帶上一本,豐富孩子課外知識,開闊視野。

相關焦點

  • 張居正為何被萬曆清算?教育嚴格難道是壞事?養成萬曆的叛逆心理
    諸葛亮生前選蔣琬、費禕給他善後,所以諸葛亮在權臣中,屬於善終的那一種類型。其實在歷史上,沒能善終的權臣比比皆是。比如說西漢的霍光,以及明朝的張居正。那麼為什麼在他們死後,他們的家人要遭到清算呢?理由很,因為他們沒有選好接班人。
  • 千古一相張居正生六子,他死後差點被鞭屍,那六個兒子結局如何
    萬曆帝在位的時候尚且年輕,所以張居正一直保持著朝政。隨著年齡的增長,萬曆帝對張居正的不滿自然也在增長。可想而知,張居正手握重權,掌管朝政,萬曆帝只能忍氣吞聲。直到張居正死後,萬曆帝才算真正如釋重負。不只是皇帝,就連大臣也被壓制。明代內閣制,內閣首輔為首輔,但也有其他大臣輔助,共同決策。
  • 與張居正的教育密不可分,難怪被清算
    也就是這年,18歲的神宗已經成年,張居正作為顧命大臣,輔佐幼帝的任務似乎可以結束。對此張居正是矛盾的,他害怕別人議論他把持朝政,自己完全知道「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便於三月二十二日向神宗提出「祈休」請求,意在歸政。儘管對權力的貪戀就像鴉片中毒,但作為通讀歷史典籍教訓的他不得不作深長計議,以免前功盡棄,中途翻車。
  • 他是王陽明的傳人 差點被張居正暗殺 晚年為明朝的滅亡埋下禍根
    明朝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其中也不乏一些年幼時就顯露自身聰明才智的人,比如:陳洽,楊慎等,但這些人物的經歷對於明朝的發展並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影響。而在明朝中葉歷史上,卻有一位並不太為人所熟知的神童,他後來的經歷卻直接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他就是明朝中葉歷史上著名的鄒元標。
  • 老師力挽狂瀾,促成王朝中興,死後卻被徒弟褫奪官爵、抄家滅族!
    隆慶帝感覺自己時日無多,便將內閣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以及禮部尚書高儀召入宮中,將年僅十歲的太子朱翊鈞託付給他們,在自己死後,由他們三人輔佐新軍登基,直至親政。在託孤後不久,隆慶帝朱載坖於乾清宮之中駕崩,時年三十五歲,太子朱翊鈞在高拱、張居正等人的擁立下登基即位,是為明神宗(萬曆帝)。
  • 1582年,他死後,大明帝國徹底失去重心
    實際上,他至死未曾原諒張居正。臨終前,高拱留了一手,回憶自己參與的政事寫成《病榻遺言》,其中對張居正的人品、陰謀多有指摘。 這部回憶錄在張居正死後,適時地出版了,成了萬曆皇帝決心清算張居正的導火索。 實際上,哪怕在張居正推進改革最有實績,力挽本朝危局最得力,權力把控最給力的時候,針對他的攻擊也從未停止過。
  • 世間再無張居正: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大明由此續命了百年
    16歲張居正同父親一起參加鄉試,一舉中榜,中了舉人光耀了門楣。讀過《範進中舉》的人都知道,當時的科舉是有多難,可是這對於張居正來說簡直是小草一碟。張居正的人生像是開掛一樣的順利,公元1574年,張居正參加科舉,考中了進士,年僅23歲,進入了朝廷效力。這時的他僅僅是一個在翰林院裡一個起草詔書的庶吉士。就是在這段期間,他遇到了影響最大的人生導師徐階。
  • 慈禧把持朝政47年那麼久,原因到底是什麼?來看看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在世的時候,曾經把持清朝朝政長達四十多年之久。可她跟我國歷史上出現過的女皇武則天還不一樣,因為同樣是掌握了國家統治大權,但武則天則是將國家治理得越來越強大;而慈禧太后,則為了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慾,愣是將一個好好的大清帝國給推到了深淵之中。
  • 戚繼光真的行賄張居正了嗎?
    他堂堂一個總兵,為了滿足「大奸臣」張居正荒淫好色的胃口,竟動輒就花重金買美豔歌姬送來。而且為體貼張居正的「辛勞」,他還時時送來「房中藥」,以助張居正大首輔強腰健腎。甚至,萬曆十年張居正的溘然長逝,以王世貞的話說,就是戚繼光行賄惹的禍——「(張居正)日餌房中藥,發強陽而燥,則又飲寒劑洩之,其下成痔」。
  • 對萬曆皇帝嚴厲有加的張居正為何被反噬?太過急切!
    後來估計這個主考官,想到了王安石寫過的一篇《傷仲永》,可能是擔心張居正也能像裡面一樣,」泯然眾人矣「,最終張居正還是落榜了。但是三年之後,天才畢竟是天才,16歲的張居正,一舉中舉。但就是這一階段,張居正把遼王的一切罪行都偷偷記錄下來等到44歲張居正進入內閣一年多的時候,遼王就完蛋了,而且看不出跟張居正有任何關聯。有御史彈劾遼王。朝廷就派官員前去調查,但是這個聊網,你真是糊塗的,他在服裡面搞了一個轟轟烈烈的鳴冤,還豎起了鳴冤的大旗。
  • 他12歲考中秀才被稱為神童,官拜上柱國,死後卻被抄家
    白圭氣的確很爭氣,古代人都想讀書當官,張居正自然也不例外,他天賦異稟,記憶力十分驚人,而且還十分的刻苦,努力和天賦都具備了,他才是五歲的時候就能夠認識很多字了,等到十二歲的時候,更加是一鳴驚人,直接中了秀才,十六歲的時候更是高中舉人,大家如果還知道範進中舉的故事的話,就知道舉人的身份是多麼珍貴了,因為他十分的厲害,所以被人稱之為「神童」當地的知府,官位大小等同我們今天的市長知道這個消息之後
  • 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萬曆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實行一系列的改革,推行「一條鞭法」,極大地促進了國家政治經濟水平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說起這位萬曆帝,其實他本人並不是一位好逸惡勞的皇帝,從小到大、甚至是在位的前十五年,這位皇帝對自己的工作都是兢兢業業、絲毫沒有放鬆。1572年明穆宗駕崩,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繼位,史稱萬曆皇帝。
  • 他曾是孤兒,二十歲中舉,幾十年不願升官,是張居正喜歡的老實人
    若評選明朝近三百年歷史中最為傑出的政治家,非張居正莫屬,但是評選明朝最傑出的官僚,張居正卻只能屈居第三,張居正政務做的很好,但是死後卻差點被鞭屍,排第一的非徐階莫屬,第二名應該是張居正的得力助手申時行。今天猩猩就來講一講申時行當首輔前的經歷,您大致就知道申時行為什麼比張居正還會做官了,希望您能喜歡。
  • 別找了,你要的明朝16位皇帝都在這裡,直接收藏吧!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他在明朝帝王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曾兩度在位,是明朝的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兩次在位)。他第一次繼位稱帝時僅有九歲,年號正統。起初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昭皇后)把持,賢臣「三楊」主政。後來,明英宗掌權後,寵信太監王振,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駕親徵被瓦剌俘虜,發生了土木堡之變。
  • 高拱向左,張居正向右:曾經志同道合、患難與共,為何反目成仇
    高拱比張居正年紀大,他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進士,比張居正早六年步入官場,高拱同樣是以庶吉士的身份步入官場。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高拱授任翰林編修。徐階、高拱、張居正,堪稱是明朝後期的最強組合,他們的相遇與合作,除了在翰林院共事,主要還是裕王朱載垕的撮合。
  • 張居正死於砒霜中毒?
    作者:燒傷超人阿寶(寧方剛),鷺江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當時醫生給權傾一時的張居正治療痔瘡的辦法,就是每天三次,持續不斷地往直腸黏膜上外敷包括砒霜在內的各種毒藥張居正說他的醫生將痔瘡「拔其根」,那個年代的醫生是如何給痔瘡患者拔根的呢?張居正死於1582年,有一本成書於1617年的著名著作《外科正宗》,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痔瘡治療方法。書中明確指出:「諸痔欲斷其根,必須枯藥。」
  • 明萬曆帝為何對張居正的後代大肆抄家殺戮?
    張居正是明朝歷史上最有權力,最具影響力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在位期間實行改革,協助年幼的小皇帝將衰敗混亂的明王朝治理的國富民安幾乎是大明王朝不可或缺的支柱,是救命的稻草,他的貢獻可以與北宋時期的王安石相提並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三大改革家之一。至於為何小皇帝會對他恨之入骨,以至於在張居正死後還要對其後代趕盡殺絕,實際上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都已經埋下了禍根。
  • 貴由死後,他兒子為什麼不開忽裡臺選大汗?
    貴由即位前,就已經對他母親脫列哥那攝政監國5年來的所作所為不滿,脫列哥那本是蔑兒乞部落酋長之妻,成吉思汗討伐蔑兒乞部時將她俘虜,後賜給兒子窩闊臺為妻。根據拉施特的《史集》記載:元定宗貴由死後由其後斡兀立·海迷失監國,而這位皇后根本就沒有任何政治韜略,信奉巫術,與她的親信們泡在一起。
  • 千古一相,萬曆首輔——張居正
    國學大師熊十力先生評價他:「毅然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任勞任怨,不疑不布,卒能扶危定傾,克成本原者,餘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梁啓超先生評價他:「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明史》評價他:「通識時變,勇於任事。」
  • 從孤兒到萬曆首輔 — 張居正推薦入閣的好幹部申時行
    申時行在這種矛盾中斡旋多年,而且素有口碑,即使是在張居正問題的旋渦中——他是典型的靠張的提拔青雲直上的門生和屬吏,但他不但未被卷涉其中,而且能左右權衡,將此事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張居正死後,四個兒子居然有三個中了進士,兩個進了翰林院,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