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帝為何對張居正的後代大肆抄家殺戮?

2020-12-19 花花家的家常事很多

報復,這是赤裸裸的報復!

張居正是明朝歷史上最有權力,最具影響力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在位期間實行改革,協助年幼的小皇帝將衰敗混亂的明王朝治理的國富民安幾乎是大明王朝不可或缺的支柱,是救命的稻草,他的貢獻可以與北宋時期的王安石相提並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三大改革家之一。至於為何小皇帝會對他恨之入骨,以至於在張居正死後還要對其後代趕盡殺絕,實際上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都已經埋下了禍根。

歷史學家以為張居正之所以被小皇帝如此仇恨,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個張居正權力過大,他的象泉已經嚴重影響了小皇帝的軍權,於是當萬曆小皇帝年幼的時候,為了穩定政權,他不得不依靠張居正,此時的張居正大權在握,卻忘記了君君臣臣的古訓,對小皇帝管束過嚴,幹涉過多。

第二個張居正死後,神宗皇帝本以為可以大權在握,然而沒想到張居正遺留下來的法條依然在束縛著自己,這是任何一個獨裁者都不能接受的事實。最後,張居正在改革的時候,也不是那麼的兩袖清風,她死後其家產是一筆可觀的財富,萬曆皇帝本就貪財好利,在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了萬曆皇帝為了給自己的弟弟操辦婚禮,居然動起了太監馮保,太師張居正家產的主意,於是抄家也就順理成章。

實際上,張居正被抄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張居正雖然在位的時候權勢滔天,然而他並沒有給自己培養一個合適的接班人,也就是說,張家只有張居正是頂梁柱,一旦塌了,張家也就失去了擴張和保護自己的能力,而且張居正在位期間剛愎自用,喜歡阿諛奉承之徒,打擊了正直敢諫官員,所以當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抄家之時,居然沒有一個敢說話的人去為張居正鳴不平,這也真是悲哀。

相關焦點

  • 千古一相張居正生六子,他死後差點被鞭屍,那六個兒子結局如何
    作為明朝萬曆帝時期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輔佐朱翊鈞開啟了「萬曆新政」,將已經走下坡路的大明王朝,又生生拉回了一大截。後來的張居正,受到了很高的評價,有人甚至稱之為「千年一相」。縱然放到今天,接受義務教育的我們,也會看到高中歷史書中對張居正鞭笞法的一章。不說別的,只說能去上課就已經證明了這個政策的正確性。為了大明,張居正苦思冥想,卻又有「人亡政息」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由於張居正為人過於專制,或許是出於國家發展的需要,但在皇帝本人看來,這也是一種蔑視。
  • 老師力挽狂瀾,促成王朝中興,死後卻被徒弟褫奪官爵、抄家滅族!
    同年六月,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不久又加左柱國,進中極殿大學士,並且擔任起「帝師」的職責,教導萬曆帝。在改革之初,早慧的萬曆帝深感大明帝國的危機,對老師張居正的改革也是大力支持。有一次張居正在內閣辦公之時突感不適,但仍堅持處理朝政,萬曆帝得知消息後,立馬親自下廚,為老師張居正煮了一碗麵,讓人送到內閣,給老師暖暖身體。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到當時萬曆帝與張居正的師徒關係究竟有多親密。
  • 張居正對萬曆亦師亦友,為何萬曆卻如此恨他,他剛死就抄家發配?
    可是反過來想,不篡位的權臣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漢朝有一個霍光,明朝有一個張居正,尤其是張居正。張居正主政的十年推行了改革效果還是有的,而且張居正主政的時候,按說他跟皇帝的關係非常好。一方面太后特別信任他,太后身邊的太監非常幫助他;另一方面小皇帝萬曆年齡很小,把張居正看成自己的老師恩師,言聽計從。可以說張居正主政那十年,他既有實權又有名望,和皇家的關係也非常好,而且張居正沒有什麼篡位之心。
  • 萬曆帝-一位睿智的帝王一個權利的擁有者一位孤獨的帝王
    在張居正成為朱翊鈞的老師之後。對朱翊鈞尤其嚴格。可是張居正卻勸道:「陛下,你的字已經寫的很好了,你天縱才華,但是作為君主不應該在這方面浪費太多時間,應該將精力放在治理國家上,你難道忘了漢成帝、梁元帝、陳後主、隋煬帝、宋徽宗的教訓嗎?我們的小皇帝很是茫然他不知道只是自己的一個簡單的愛好,怎麼上升到成為亡國之君的高度。奈何朱翊鈞只能放棄這個愛好。當然我們深思這可能是張居正不想讓皇帝拉攏大臣,保證自己的權利。這也為以後為萬曆帝清算張居正埋下的禍根。
  • 督導幼主,循循善誘,嚴厲而令人敬畏的張居正對小皇帝諄諄教導
    明神宗朱翊鈞當皇帝時年僅10歲,因此皇帝的教育問題成為內閣首輔張居正的頭等大事。居正深感教育好一個皇帝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於是他自己毅然肩負起教育小皇帝的責任。他每日除安排好功課外,還專門為萬曆帝講解經史;將每日早朝改為每句三、六、九日上朝,其餘時間均安排給萬曆攻經讀史;又請李太后移居乾清宮,讓其與萬曆同住,以便朝夕照護,調理管束。
  • 對萬曆皇帝嚴厲有加的張居正為何被反噬?太過急切!
    毛妃偶然間了解到,天才張居正的爺爺竟然在梁府當護衛,所以他就讓張鎮經常帶張居正來遼王府,讓張居正能夠好好感染一下朱憲節。但是,人就怕對比,也怕嫉妒心,更怕父母的教育之心太過急切。13歲的時候,張居正本來就能中舉,但是,湖廣巡撫顧璘擔心,如果讓張居正太早進入官場的話,恐怕對他將來的發展不利,所以他就跟當時皇上派來的主考官商量說先讓張居正落榜。
  • 明朝太監馮保,陪伴了萬曆皇帝整個童年,最後因為貪汙被萬曆抄家
    經大臣與太皇太后商議,由後代,萬曆皇帝的祖父繼承大一統,他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在位45年,僅次於明朝萬曆皇帝,嘉靖在位的前二十年,盡職盡責,但當他到了中年,他把精力轉向鍊金術和追求長生不老。萬曆的祖父嘉靖死後,父親繼承了他的王位,他就是隆慶皇帝,在位五年半,明朝期間,國家恢復了繁榮,隆慶也被稱為繁榮之王。
  • 馮保為何被發配南京鬱郁而死?因為他對萬曆的妹妹幹了件噁心事
    公元1572年,明穆宗駕崩,年僅十歲的朱翊鈞登上了皇位,是為萬曆帝。鑑於皇帝年紀還小,為了國家著想,李太后垂簾聽政。為了安朝臣的心,李太后並未完全行使皇帝的權力,她將前朝之事全盤託付給了張居正,而今天要說的太監馮保,就是李太后與張居正之間聯繫的樞紐。在巔峰時期,馮保擔任了萬曆時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也就是我們民間所說的「內相」。縱然是向來瞧不起宦官的明朝史官也不得不承認,馮保,的確為萬曆新政的大功臣。
  • 明朝真的亡於萬曆帝麼?《明史》作者團蓋棺定論到底有沒有問題?
    萬曆帝的稅監稅使,讓人心一夜翻轉《明史·食貨五》關於坑冶銅鐵礦的記載中提到「識者以為明亡蓋兆於此」。因為萬曆帝派出去的那些稅監稅使的所作所為太可怕了,完全不能用人情常理揣度。識者以為明亡蓋兆於此。可想而知,患有肌肉萎縮症的萬曆帝對帝國的真實情況還能有多少關注?他的情緒波動已經成了致命毒藥。
  •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墓一幕:是你也不會上朝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不是懶惰!郭沫若挖墓時說出實情。今天依舊為大家講解《明朝那些事兒》,探尋歷史深處隱藏的秘密。古代的皇帝仿佛就是一個「超級巨星」,受萬人敬仰,一舉一動都備受天下人的關注,而他們也窮極享受,過著無比尊貴奢侈的生活。那麼身為皇帝的頭等大事自然就是每日上早晨,與文武百官商議,查閱奏摺給出決定。
  • 他實行變法冒犯了很多人,他過世後被抄家
    這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的出現又讓明朝的壽命往後延續了六十年,使本來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換發了生機。這個人就是張居正,明朝最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大臣。在他擔任內閣首輔這一職務的時候,創造了「萬曆新政」的巔峰,因此,因此運動這叫做張居正改革。張居正的改革卓有成效,張居正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進。
  • 萬曆統治分「三大階段」,為何說大明王朝的轉折點自萬曆而起?
    至於張居正,在留下來的輔政大臣中,起初的地位並不高,但是他抓住了機會,與馮保聯合,同時獲得了萬曆帝生母的支持,因此成為了內閣首輔。 在他輔政的十年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大明還是朝著比較好的方向發展的,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萬曆中興"。
  • 嘉靖帝和萬曆帝皆幾十年不上朝,看似一樣,專家:有本質區別
    嘉靖帝和萬曆帝皆幾十年不上朝,看似一樣,專家:有本質區別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有這樣的兩位皇帝,在位的時間都長達四十多年,但是也都有著幾十年不上朝的事情發生,他們就是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這是一對爺孫,兩人都非常的任性,但是不上朝歸不上朝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
    他又對萬曆帝「尸諫」,提出恢復太祖的「剝皮實草」,官員貪汙八十萬貫處以絞刑,以酷刑遏制貪腐。 有人說張居正貪腐,害怕海瑞,有這個因素,絕不是主因。像海瑞這種人,道德無可指摘,可是要說解決問題的能力,未見得多強,張居正需要的是能幫他推行改革的人,而不是供人瞻仰的雕塑。 張居正瑕不掩瑜,造就大明中興 張居正歷史形象大體上是正面的,也有人指責他的陰謀和貪腐。
  • 高拱向左,張居正向右:曾經志同道合、患難與共,為何反目成仇
    嚴氏父子大肆斂財,欺壓百姓,以致天怒人怨。最初徐階自身難保,他所能做的只有明哲保身,唯唯諾諾,隱忍不發,暗中積蓄力量。他也將這些為官之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得意門生張居正,張居正心領神會,依計行事。而高拱呢,他向來大大咧咧,正氣凜然,他做事講究公道,盡心盡力,毫無破綻,嚴嵩對他毫無辦法。
  • 千古一相,萬曆首輔——張居正
    中國歷史明史大家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嘆息:世間已無張居正。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出生於江陵縣,故被稱為「張江陵」。他是明朝政治學家、改革家,身兼內閣首輔與帝師等職。輔佐萬曆皇帝間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一已之力讓大明朝從國庫入不敷出到國富民強。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真的?
    至於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張居正不用海瑞」問題,也根本不是海瑞「沒能力」的問題,卻是兩人在「一條鞭法」「漕運」等方面的政治分歧。但這些分歧,卻無法掩蓋海瑞實幹家的身份。真正的事實是,在那個「豈有異於漢唐末世乎」的嘉靖、隆慶之交的時代裡,正是因為有海瑞為代表的,一批有操守有擔當的政治家的存在,才託著風雨飄搖的明王朝繞開歷史的暗礁,進入又一個中興時代。
  • 張居正:萬曆尊他為師,把持朝政16年,卻病死異鄉,死後還被清算
    這段插曲是張居正第一次仕途上所遇到的挫折,直到嘉靖26年,張居正才正式踏入自己的政治大道。只不過那個時候夏言和嚴嵩正鬥得你死我活,朝廷跟張居正沒有半毛錢關係。後來夏言被嚴嵩用非常手段扳倒後,張居正的師傅徐階開始登場,但張居正依然沒有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