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四大亂象調查:炒作魯迅貪財實為賣理財課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自媒體四大亂象調查:炒作魯迅貪財實為賣理財課

2019-12-02 10:03:12 來源:新京報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2019年12月02日 10:03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

  透視自媒體亂象,避開「人人皆為記者」的陷阱

  社交網絡的興起,將我們帶入了「人人皆為記者」的「自媒體」時代。最初,我們為自媒體的平等、高速而歡呼;如今,我們則在起落之中見證了自媒體的諸種亂象:最聰明的大腦們絞盡腦汁製造爆款,渴望透過流量賺錢,甚至不惜製造矛盾、炒作名人、傳播謠言及剽竊內容。

  媒體隨便報,大眾隨便信,不該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常態。當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指出「組織或僱傭網絡『水軍』在網上威脅、侮辱、誹謗、滋擾的黑惡勢力」是掃黑除惡的重點打擊對象之一。那麼,自媒體亂象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自媒體四大亂象

  1.虛構事實,製造焦慮,煽動情緒

  在自媒體時代,四平八穩、嚴謹中立的文章往往不溫不火,而引發病毒式傳播的「10萬+」文章,往往熱衷製造矛盾與爭議。那些讓人驚嘆的閱讀量背後,不乏利用對立、標籤和群體認同來煽動情緒,製造焦慮,甚至為了追逐流量不擇手段,虛構事實。

  咪蒙在微信公眾號上的發跡與坍塌,恰恰代表了自媒體發展歷程中的亂象典型。比如《寒門狀元之死》一文,寫得悲情而傷痛,實則漏洞百出;再如「二更食堂」的《託你們的福,那個殺害空姐的司機,正躺在家數錢》,為了迎合受眾而用情緒替代事實導向。這種靠「人血饅頭」賺流量的方式,曾一度成為自媒體寫作亂象中的典型操作。

  2.消費名人,庸俗解讀,實為帶貨

  名人向來是流量的載體,炒作名人八卦便成為自媒體的「吸睛」法寶。喬任梁去世,熱依扎的穿衣風格和抑鬱症,郎朗、林志玲的婚姻……這些名人花邊,都成為自媒體製造話題的富礦,成為眾人消費或攻擊的對象。

  就連以批判精神著稱的魯迅,也成了自媒體賺取流量的法寶。除了網絡上流傳的大量魯迅「偽語錄」之外,魯迅的經歷與文章也被當下的雞湯成功學所騎劫。比如微信公眾號「皇太極在紐約」的《貪財的魯迅》一文,把魯迅開三閒書屋、野草書屋等出版社的經歷,解釋成為賺錢而下海做書商;還引用《故鄉》大方談錢,指出「經濟最要緊」是成功文人的通性,認為魯迅「憑藉過人的商業天賦,在文字變現上實現了利益最大化」。調侃完魯迅是「當之無愧的人生大贏家」之後,作者筆鋒一轉,開始賣起了理財課。自媒體對名人生活的庸俗化解讀與附庸風雅的「帶貨」,顯得赤裸、廉價而乏味。

  3.洗稿泛濫,剽竊內容,堆砌觀點

  今年7月,擁有600萬粉絲的微信情感大號「HUGO」被發現自助註銷帳號,停止使用。翻看該號歷史文章,不乏標題黨、毒雞湯、販賣焦慮。此外,HUGO還不時被多位作者發文斥責抄襲洗稿。

  近年,業內一度爆發了自媒體整合新聞報導是否算是「洗稿」的討論。對新聞來說,最重要的是事實,自媒體公號沒有採編權,難以獲得一手材料,卻善於整合報導講故事。很多自媒體在洗稿、抄襲的小道上一路走來,剽竊內容,堆砌觀點,甚至流量造假,只為分得流量經濟的一杯羹,加劇了行業的惡性競爭與互耗互害。

  4.炮製謠言,中傷企業,變相敲詐

  自媒體主打「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的概念,然而,很多自媒體卻以造謠中傷的方式來打造自己的品牌。如果說這個時代「人人皆為記者」,那麼新媒體也製造了大量「不實報導」,比如發動「水軍」攻擊企業,變相敲詐勒索。

  日前發布的《2018-2019網絡「黑公關」研究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已替代食品、飲料、汽車等行業,成為網絡「黑公關」的重災區。黑公關公司根據金主需求策劃話題、製造熱推併購買流量,很多企業深受其害。比如,今年的美團黑公關事件已立為刑事案件,標題含有美團CEO王興的黑稿,首發每篇收費200元。自媒體在金錢誘惑下惡意誹謗的網絡霧霾,對企業和社會造成了極大傷害。

  縱觀數年來,自媒體是時代注意力的大勢所趨,許多自媒體在這波浪潮中創作了有品質、有深度的作品,產生了正向的社會影響。人們對魏則西事件的關注,推動了醫院改革;對權健的審視,推動了公共健康領域的整頓。然而,那種利用名人「帶貨」、炒作或誹謗的自媒體依然存在。改變這種狀況,不單要靠平臺自律、行業監管,依法治理也必不可少。

  撰文/董牧孜

相關焦點

  • "消費魯迅"賣理財課?自媒體亂象該終止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最初,我們為自媒體的平等、高速而歡呼;如今,我們則在起落之中見證了自媒體的諸種亂象:最聰明的大腦們絞盡腦汁製造爆款,渴望透過流量賺錢,甚至不惜製造矛盾、炒作名人、傳播謠言及剽竊內容。媒體隨便報,大眾隨便信,不該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常態。
  • 試論自媒體亂象及其治理路徑
    分析當下自媒體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亂象表現及其成因,很大程度上歸因於自媒體專業素養不足、把關機制缺失、倫理道德滑坡以及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因素。自媒體治理的路徑在於加強制度建設,探索建立自媒體管理的長效機制,切實提升自媒體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和法律素養,使自媒體成為我國輿論構建的積極力量。
  • 人民日報談自媒體亂象:點擊量不是信息價值的唯一標準
    原標題:人民日報談自媒體亂象:點擊量不是信息價值的唯一標準機不離手的時代,你有沒有思考過,每天獲取的信息都從何而來?自己手機裡有多少個新聞應用,關注了多少個公眾號,每天觀看多久視頻、直播?近段時間以來,關於新聞推送數據計算的問題成為媒體圈的熱門話題,有關探討不僅在技術層面上,也深入到新聞倫理層面。據克勞銳公司發布的《2018自媒體行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新媒體運營行業從業人數達到300萬。自媒體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但從業規則卻並不成熟,監管也尚未到位。
  • 自媒體亂象,誰之過:肆意淪陷的平臺機制,與道德底線
    網絡平臺的興起,促進了自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從早年的自媒體亂象,再到國家出臺紅線政策以規範行業。可以說這個行業經過了天翻地覆,從傳統網絡到自媒體,它的區別在於傳統社從紙質分發,逐漸將內容搬到網際網路平臺。而自媒體行業也經過衰落到興起,作者本人經歷了從傳統的報社,再到現在的網絡自媒體,其中經歷可謂是五味雜陳,現在是一個以流量為主的,誰能追逐流量,誰就能制勝為王。因此在網絡上五花八門的文章大有存在,可謂是折煞眼球。其中不乏各類虛假報導,熱門炒作事件。
  • 新民周刊:打擊自媒體亂象沒有「暫停鍵」「休止符」
    一個月後,《新民周刊》再次推出封面報導《再揭自媒體黑幕》,該組報導系統深入地曝光了自媒體傳謠、洗稿、黑公關等問題,尤其是10月22日的《獨家調查|地產自媒體敲詐勒索觸目驚心:有公號年入千萬》揭露了地產自媒體背後的黑色產業鏈。《新民周刊》的這組報導在全國引發了巨大的反響,10月23日開始,新華社「新華視點」等欄目跟進,刊發系列監督自媒體亂象的報導。
  • 自媒體亂象需多方共治
    這場範圍廣、層次多、力度大的整改行動,讓自媒體行業的整體境況越發引人關注。傳播虛假奇葩信息,發布「三無」時政新聞,推送同質低俗「水貨」……這些年,自媒體亂象層出不窮,蹭熱點、標題黨、濫洗稿成了「撕不動」的標籤,甚至有少數坐擁眾多粉絲的自媒體,利用網際網路帶來的話語權幹起敲詐勒索的勾當。
  • 「組合拳」整治自媒體亂象-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這些自媒體亂象,嚴重踐踏法律法規的尊嚴,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破壞良好網絡輿論生態,社會反映強烈。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指出,自媒體絕不是法外之地。近年來,國家網信辦依據《網絡安全法》相繼出臺《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網際網路用戶公眾帳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法規性文件,對具有媒體屬性和可對公眾發布信息的帳號及平臺作了明確規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魯迅辦出版社為賺錢?真相:創業七次,每次都賠本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宋宇晟)最近,「公眾號侮辱魯迅」一事登上微博熱搜榜。這源於一篇自媒體文章——《貪財的魯迅》。據媒體報導,《貪財的魯迅》「把魯迅開三閒書屋、野草書屋等出版社的經歷,解釋成為賺錢而下海做書商」,「調侃完魯迅是『當之無愧的人生大贏家』之後,作者筆鋒一轉,開始賣起了理財課」。
  • 2020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概括自媒體亂象
    2020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概括自媒體亂象 2020-07-02 10:04:26| 中公教育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特別整理了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山東省考申論練習題,申論備考習題等,供考生參考。
  • 莫讓孩子成為早教英語亂象的犧牲品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早教英語的教材資料「五花八門」,教師資質成謎,大部分從業者什麼證書都沒有,換洋外教如同「走馬燈」。  其實,媒體調查的早教英語亂象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早在2018年,就有媒體曝光過少兒階段英語培訓的亂象:長著金髮碧眼就可以當「外教」,客戶付款前後「冰火兩重天」,試聽課和正式課差距巨大,一旦「上鉤」退款艱難……這些亂象與如今曝光的早教英語培訓亂象相差並不大,不同的是,亂象已然延伸到了早教階段。  不得不說,部分培訓機構斂財坑人的伎倆越來越無底線。
  • 揭秘鄭州健身房亂象:俊男美女受歡迎,全靠「賣課」掙錢!
    >相當一部分私教的準入門檻極低,有的培訓兩周就能上崗,有的甚至沒接受過任何培訓,直接從其他行業跳槽轉崗……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來健身的人什麼都不懂,只要你勤奮、會說就能多賣課大河報記者進行調查,揭秘鄭州「健身房亂象」。
  • 「光明時評」整頓自媒體亂象:找準病根才能對症下藥
    作者:聶夫10月22日,一篇名為《地產自媒體敲詐勒索觸目驚心:有公眾號年入千萬》的長篇報導,詳細揭露了一些無良自媒體如何憑藉自身影響力,打著為粉絲維權的旗號,以敲詐勒索企業為營生的亂象。應該說,這些無良自媒體之所以能夠屢屢得手,主要是利用了企業息事寧人的心理,鑽了企業與終端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空子。其後果不僅坑苦了企業,對消費者也會產生巨大的誤導。可惜那麼多年過去,這類亂象不僅沒有收斂,相反還藉助自媒體低門檻、松管理、廣傳播等特性,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概括自媒體亂象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概括自媒體亂象 我們都知道,要想在申論上拿到理想分數,離不開多讀多練,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比較好的備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申論練習題與答案解析
  • 2021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概括自媒體亂象
    微博、微信、手機程序的迅速崛起,促使信息生產根據「給定資料」,概括當前自媒體亂象的主要表現。要求:準確全面,語言簡練;不超過250字。【參考答案】當前自媒體亂象的主要表現有:一是泛娛樂化,自媒體過度關注娛樂新聞,冷落時事新聞。二是缺乏道德,自媒體為求關注消費死者、漠視生命,微博號召關注、微信群發等行為引發用戶反感。
  • 去年證監會專項執法涉54起典型案件 直指四大亂象
    通報指出,2017年四個批次專項執法行動涉及54起典型案件,直指財務造假、炒作次新股、利用高送轉等違規交易以及私募領域違法違規等四大市場亂象。某證券公司營業部內的股民關注股市動態。目前,調查工作已全部完成,1起案件已經移送公安機關,3起案件已經行政處罰,4起案件進入行政處罰審理程序。4月14日,第二批專項行動共部署16起操縱市場案件,重點遏制次新股炒作、快進快出手法操縱市場、濫用信息優勢合謀操縱市場等惡行蔓延。目前,14起案件已完成現場調查,9起案件進入行政處罰審理程序,2起案件已經做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
  • 揭穿「精神傳銷」的把戲:名為賣課實為斂財
    名為賣課實為斂財「基於中華傳統文化,研究為人處世的道理。」李女士最近諸事不順,一條微信朋友圈推文讓她眼前一亮。點開一看,覺得內容很對自己胃口,加微信後,李女士報名參加了在無錫某大酒店開展的「五倫淨土」免費課。
  • 整治網絡傳播亂象,遂寧多家自媒體帳號被查處
    近期,根據國家網信辦統一部署,我市持續開展商業網站平臺和自媒體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整治工作,重點打擊炒作熱點話題、違規採編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散播虛假信息、搞「標題黨」等網絡傳播亂象,依法維護網際網路信息傳播秩序。
  • 自媒體哪個平臺收益高?新手如何選擇自媒體平臺?
    但是作為一個上班族而言,平時工作很忙,所以需要一個時間自由、成本低、門檻不高的兼職,那麼自然就有很多人把眼光放在自媒體上。但是想玩轉自媒體,首先要弄清的是做哪個平臺收益比較高,否則方向錯誤,努力再多也是白費。那下面四爺帶大家看一下自媒體中的四大平臺。
  • 七年級下冊語文3課《回憶魯迅先生》預習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語文3課《回憶魯迅先生》預習知識點
  • 國家網信辦「亮劍」自媒體亂象 依法嚴管將成為常態
    近日,國家網信辦又依法約談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對其主體責任缺失,疏於管理,放任野蠻生長,造成種種亂象,提出嚴重警告。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自查自糾,積極整改,嚴格管理。   經查,這些被處置的自媒體帳號,大部分開設在微信微博平臺,其中一些同時開設在今日頭條、百度、搜狐、鳳凰、UC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