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來如此,體味中國古代圓的探究

2020-12-11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圓」,在中國,「圓」無處不在,早已成為傳統文化的一種象徵。也許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也許有些已經淡忘,但是要找尋「 圓 」。

(一)來自東方美學,天圓地方

圓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原型,古人通過觀察天地,通過圓了解人和自然,衍生了東方文化,使其成為東方美學必不可少的因素,天圓地方,是古人的世界觀,來自於陰陽學說源於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運行圖。

天圓地方的宇宙圖式具有一種極具意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這種觀念貫穿於東方文化之中,在許多建築中能有體現。,如北京的天壇,還有我們熟知傳統造型月拱門,除了建築形式展現外,還代表了東方文化中心思想圓,有圓滿之意,確切符合了中國人內心深處的嚮往,天圓地方根本不是科學,那是古人的哲學。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中國人以前都講天圓地方,而被指為不科學,其實中國人科學得很,只是把「天圓地方」的意思解釋錯了。從字面上去直解,說: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還有些所謂的「大家和專家」也這樣認為,真是侮辱了我們祖先的智慧。

天圓地方之說來自於《易經》,《易經》又是古人從大自然研究後得到結論所編寫,裡面是古人對天地自然的理解,由此可以擴展到地球到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古人發現,每當天地間能量發生變化時,就會逐漸表現在人們可以看到的相對宏觀的世界,比如當春天從東方七宿中傳來的「木」屬性的能量到來時,大地就會解凍,種子開始發芽,一切生命都被這種能量喚醒,進入新一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由此,古人把這種微觀能量的變化規律總結為「五運六氣學說」,用來測量天地間能量變化和時間的關係,以及這種變化對地球上生命的影響。這就是古人講的「天時」,所謂天時者,就是從天而降的能量到來時,就是相應季節的開始。由於這種能量60年一輪迴,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因此古人講「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同時古人講方位時,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

「天圓地方」用現在理論來解釋,圓圖代表的是時間,方圖代表的是空間,也就是講宇宙也!也就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這其中還隱含一個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理論: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而且和天地間的能量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講「天人合一」。圓為天道,亦為人道 ,「圓」的審美和哲學意味 ,不僅帶來賞心悅目的圓潤之美,也滲透到了中國人的思想中--圓融處世。

(二)墨子,民出身的哲學家

墨子其實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他創立的墨家學說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在當時百家爭鳴之時,有「非儒即墨」之稱。從戰國到漢初,墨子也常常被世人與孔子一起並稱為「孔墨」。

集墨家思想之大成的《墨子》是一部內容博大的巨作,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一書是墨子弟子及其後學根據墨子言論整理而成,其內容廣博,在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諸多方面均有著極高的成就。

《墨子》書中還有大量幾何學的知識,關於「倍」的定義。墨子說:「倍,為二也。」(《墨經上》)亦即原數加一次,或原數乘以二稱為「倍」。墨子說:「同長,以正相盡也。」這與歐幾裡得幾何學定理「平行線間的公垂線相等」意思相同。墨子說:「中,同長也。」這裡的「中」指物體的對稱中心,也就是物體的中心為與物體表面距離都相等的點。

《墨子經上》 :「圜,一中同長也。」這是我國最早的幾何學定義。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每個圓只有一個中心點即圓心,從圓心到圓周作線段,長度都相等。墨子指出圓可用圓規畫出,也可用圓規進行檢驗。圓規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廣泛地應用,但給予圓以精確的定義,則是墨子的貢獻。墨子關於圓的定義與歐幾裡得幾何學中圓的定義完全一致。墨子說,四個角都為直角,四條邊長度相等的四邊形即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來畫圖和檢驗。

(三)勾股容圓,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勾股容圓是通過勾股形和圓的各種相切關係求圓直徑的問題,這是中國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問題。西漢的《九章算術》勾股章有已知勾股形的勾、股求其內切圓直徑的問題,開創了勾股容圓的研究,其給出的公式是「三位(即勾、股、弦)並之為法,以勾乘股,倍之為實,實如法得徑一步。」此即圓徑d=2aba+b+c。劉徽用出入相補原理和率的理論(藉助衰分術)兩種方法證明了這個公式。

我們試在紙上畫一個圓,將這個圓沿直徑分成兩個半圓,然後:分別將兩個半圓像切西瓜一樣割成八塊,讓它們像切好的八塊西瓜一樣,一個挨一個放在桌子上,或者,想像它們是一把只有八個齒的梳子,現在我們有兩把這樣的梳子,再將這兩隻梳子齒對齒地插在一起,於是就湊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它的短邊正好是這個圓的半徑,它的長邊不是一條直線,而是由六段弧線構成的。讓我們再作進一步假設,假設:我們當初不是將半圓分成八份,而是分成了六十份,甚至三百六十份,那麼,這條長邊就會變成一段近似的直線,這條近似的直線非常接近半個圓周的長度。

兩千多年前人們計算圓面積的方法就是這樣「化圓為方」,將圓周長的一半與圓的半徑相乘,正如《九章算術》方田章中所指出的一樣:「圓田……術曰: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太簡單了,簡單到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但是,幾千年以前的數學家們,不知道花了多大的工夫,經歷了多少不眠不休的思考,才終於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應該指出宋金時期,洞淵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同一個圓和各種勾股形的相切關係,給出了由勾股形的三邊求圓徑的9個公式,稱為「洞淵九容」。洞淵是道教的派別,通「九數」,活躍於唐宋。

尤其金朝數學家李冶的《測圓海鏡》李冶由洞淵九容演繹成《測圓海鏡》(1248年),通過勾股容圓圖式的十五個勾股形和直徑的關係,建立了系統的天元術,推導出692條關於勾股形的各邊的公式,其中用到了多組勾股數作為例子,並在卷一之首繪出「圓城圖式」。

例如《歌詞古體算題》記載了中國古代的一道在數學史上名揚中外的「勾股容圓」名題,其歌詞為:十五為股八步勾,內容圓徑怎生求?有人算得如斯妙,算學方為第一籌.當中提出的數學問題是這樣的: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邊長分別為15步,8步,試求其內切圓的直徑.現在我們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內切圓有關性質我們計算出內切圓的直徑=6.

(四) 《周髀算經》之圓知識

《周髀算經》,原名《周髀》,是算經的十書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分為上下兩卷。它在唐代被收入《算經十書》當中,並為《十經》之首。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曆法,其在數學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紹了勾股定理。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商末周初。在這個戰爭頻發,思想落後,奴隸遍地的時代,有兩位智者的談話震鑠古今,該書中記載:周公與商高對話中,商高提出「環矩以為圓」.《中國數學史大系》第一卷中對此解釋為:把矩的長短兩隻當作「規」的兩隻腳,直立於平面上,以矩的一端為樞,旋轉時,另一端即可成圓.如圖①.

而中國近代著名數學家李儼註解:「直角三角形固定弦,其直角頂點的軌跡便是圓」,如圖②,數學家梁宗臣的看法與李儼相同,並在其《世界數學史簡編》註明.從上面的注釋我們不難得到:圓的定義,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為定值的所有的點的集合即為圓,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

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個畫圓的過程,圓心就像我們的夢想或者目標,只有我們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才會有生活的動力和方向。半徑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天賦各有秉異,因此,所帶來的影響力各不相同,我們只要盡力畫好自己的圓,這個世界將會有序而不失魅力!

(五) 圓周率π

秦漢以前,人們「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就是不斷增加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讓這個多邊形的邊長不斷地逼近圓周的方法。

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寫道:「假令圓徑二尺,圓中容六觚之一面,與圓徑之半,其數均等。合徑率一而外周率三也。」畫一個直徑二尺的圓,在圓中作一個內接正六邊形,正六邊形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比例為三比一。正六邊形的邊長恰好與圓的半徑相等,利用這一條件,依勾股定理,可以求得這個等邊三角形的高。一切從這裡開始,按同樣步驟重複下去,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長會不斷接近圓的周長,求得的圓周率也就會越來越精確。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

祖衝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22/7為約率,取355/113為密率,其中355/113取六位小數是3.141592,它是分子分母在16604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衝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2288邊形,這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

(五)《九章算術》,東方自然科學的原點,提供了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九章算術》,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是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傳承的經典之作,尊為古代數學群經之首。

《九章算術》與古希臘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並稱現代數學的兩大源泉,是中國古代《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它系統地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標誌著以算籌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正式形成.全書分為9章,卷一「方田」中,詳細記述了扇形、弓形、環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方田」篇中所記:宛田面積術曰:以徑乘周,四而一.其中,宛田:扇形的田地;徑:扇形的直徑;周:扇形的弧長;意思是:扇形的面積=直徑×弧長÷4.今天我們用所學公式可以證明古人方法是正確的。

此外「方田」篇中還記載:弧田面積術曰:以弦乘矢,矢又自乘,二而一.即給出了計算弧田面積的經驗公式:(弦×矢+矢×矢)÷2.弧田(如圖),由圓弧和其所對弦所圍成,公式中「弦」指圓弧所對弦長,「矢」等於半徑長與圓心到弦的距離之差(弓形的高).

按照上述經驗公式計算所得的弧田面積與其實際面積之間存在誤差,現有圓心角為120°,弦長等於9米的弧田.我們可以計算出弧田的實際面積(9π-27√3/4)平方米.與按照材料中的經驗公式計算所得結果與現在方法中計算的弧田面積相差1.50平方米.

割補求面積在該書中多次運用,體現的數學思想跟現在的化歸思想很類似,也就是化未知為已知。

中科院院士吳文俊先生說過:最早的幾何學、最早的方程組、最古老的矩陣等等,翻開歷史,中國曾經是一個數學的國度,中國數學在世界上的位置遠比今天靠前。祖衝之、劉徽、《九章算術》、《周髀算經》、《四元玉鑑》等一批大家和著作,使中國數學曾經處於世界巔峰。正是由於這些輝煌,中國數學,不僅要振興,更要復興!這裡只是想告訴讀者,從風格上講,中國古代數學具有鮮明的算法特色,這是中國古代數學的精髓所在。

相關焦點

  • 中考數學難點「新」解:與圓的不解之「緣」——「圓」來如此簡單
    「圓」的四個如此!一、「圓」來如此美。圓是平面上到定點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圓」來如此美二、「圓」來如此多。「圓」來如此多三、「圓」來如此變。圓雖然簡單,但變化莫測。它能大能小,能顯能隱。「圓」來如此變四、「圓」來如此簡單。如果你認為圓很難,它的確難。
  • 掌上微課堂|「圓」來如此之圓內接四邊形
    在同圓內,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均在同一個圓上的四邊形叫做圓內接四邊形。圓的內接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在平面幾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 通過圓快速得到圓中四邊形對角及外角與內對角的關係;2. 通過角的關係,得到一個圓,進而得到另外的圓中角的關係.
  • 「圓」來如此,面對圓的問題,就應該這麼去解
    關於函數,我們已經提到很多,今天就來說說與幾何相關的試題。幾何綜合問題一般是以幾何知識為載體,突出了對幾何基本圖形掌握情況的考查、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的考查。同時還會關注考生的基本推理、探索歸律、書寫、畫圖等技能,考查幾何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規範性等。
  • 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的圓,的確如此!
    想來,國外的應該也能看到如此圓月吧!以前曾用「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圓」這句話,勸過別人,沒想到,這人不但不聽勸告,而且還被理解成對他的諷刺,脆弱的心靈連別人是勸他還是罵他都聽不懂,套用一句俗話叫「好賴話都聽不懂啊?」
  • 超級微課堂|「圓」來如此之圓周角,讀學案看視頻,逆襲做黑馬
    頂點在圓上,並且兩邊都與圓相交,我們把這樣的角叫做圓周角,圓周角與圓心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相同,2∠ACB=2∠AEB=2∠ADB=∠AOB]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1.圓周角的定義探究1.【歸納結論】圓周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頂點在圓上;②角的兩邊都與圓相交.二者缺一不可.2.圓周角定理探究2.如圖3:(1)指出⊙O中所有的圓心角與圓周角,並指出這些角所對的是哪一條弧?
  • 【教學視窗】在「畫圓」中不斷體會圓的本質——「圓的認識」的教學片斷與思考
    師:確實如此,多邊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所以有角和頂點;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它沒有角、頂點;多邊形和圓都是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師:回想一下,認識多邊形時,我們是從幾個方面探究它們的特徵的?生1:我們著重研究了多邊形邊和角的特徵,看它們各有幾條邊、幾個角,以及邊和邊之間有什麼關係,等等。
  • 「圓」聚「圓」散「圓」如水2
    不要用肢體的勤奮掩蓋大腦的懶惰  數學最終還是要靠思維致勝接上期,我們繼續探究隱圓問題
  • 《圓的面積》
    探究圓的周長時,則可讓學生採用圍一圍、滾一滾的方法先測量出周長,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探索圓的面積時,可指導學生將把圓分成若干等份的小紙片拼一拼,從而「化曲為直」,再通過觀察、對比、推理,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 黨群關係是同心圓
    如果說,黨的初心使命代表了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那麼,人民群眾具體、現實的利益就是這個最大公約數的基數,黨與人民群眾是同心圓。在黨群關係同心圓中,黨是領導核心,人民群眾具體的利益和價值觀差異就是長短不同的半徑,民心匯聚初心,初心連著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麼是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 《圓的周長》說課稿
    (3)情感目標: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探究性和趣味性,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三、教學重點、難點:本節課學習的關鍵是讓學生知道任何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因此我把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設為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為教學的難點。
  • 米勒問題延伸,利用圓周角圓外角圓內角解決問題
    今天來看一道題,(本文收錄在好題探究專欄)   這題是微信上一位老師問我的,我覺得還挺有意思分享給大家
  • 《圓面積的綜合應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與圓相關的組合圖形的特徵,掌握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例題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提升學習的興趣。
  • 「圓」來如此——關於圓周率 π的36 個有趣事實
    在數學中符號 π 代表圓周長與其直徑的比值。換句話說,π 就是把圓的直徑擴張成其周長所需要的倍數。▌3因為人們不可能知道 π 的精確值,所以也永遠無法測量出一個圓的周長或面積的真正數值結果。π 是一個無理數,這意味著它的數字被認為是隨機的順序排列(至今未能證明)。
  • ​​歷年面試考題—小學數學《圓的周長》
    (二)新知探索1.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首先猜測: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觀察這些圓,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呢?其次再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圓,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並把數據填入書中表格中。通過測量,匯報。學生觀察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最後師生共同概括。
  • 初中數學《圓》說課
    本節課的內容是對已學過的旋轉及軸對稱等知識的鞏固,也為本章即將要探究的圓的性質、圓與其它圖形的位置關係、數量關係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圓這一章的要求是:「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注重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過程」。
  •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教學設計
    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猜想、分析、推斷、實踐探究建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教學難點:探究建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圓)教師:這部分是長方形的周長,這是正方形的周長,哪部分的長是圓的周長呢?同學們,請你利用手中的學具,在小組內指一指、說一說,哪部分是圓的周長?哪一個同學能來前面說一說?(一同學展示)教師: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學生齊讀)教師:長方形的周長與什麼有關係呢?(與長和寬有關係)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2020年中考專題複習,圓的相關概念性質、計算,「圓」來如此簡單
    圓是中考必考內容,圓這一章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多,常考的有三部分內容:(1)基本概念與性質;(2)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3)與圓有關的計算。(3)圓的特徵①圓上各點到定點(即圓心)的距離都等於定長(即半徑);②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都在同一個圓上。注意:①圓指的是「圓周」,即一條封閉的曲線,而不是「圓面"。
  • 意料之外的圓面積推導
    二、推導圓面積的環節。三、應用環節。一,環節一:剪圓片。課前,我讓孩子們準備好了剪刀和圓紙片。第一個核心問題,感受圓面積探究的必要性。     孩子們,我們已經研究了圓的半徑、直徑和周長這些與圓有關的數據。想想,今天我們要研究什麼?(面積)      圓的面積,在哪裡?
  • 「方」與「圓」,從技法到哲學、美學
    在筆者看來,「方」與「圓」關係不只是對字形結構或筆畫起訖與轉折的形容和風格的描述,更是探究字法與筆法聯繫和考察中國書法未來創作方向的秘密通道,不可不察。01/「字方筆圓」:字法與筆法之間的張力漢字作為表意文字,本源於「畫成其物,隨體詰屈」的象形字。
  • 圓的周長
    最近我們學習了圓的相關知識,認識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圓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