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面積的綜合應用》教學設計

2021-03-01 小學數學教師12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69~70頁例3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與圓相關的組合圖形的特徵,掌握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例題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提升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並能準確計算。

  教學難點:對組合圖形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1.教師:古時候,由於人們的活動範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為整個大地是平的,並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結合課件出示)雖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體現在建築設計上。

2.課件展示:鳥巢和水立方等建築,精美的雕窗。

【設計意圖】由傳統文化對建築設計產生的影響導入課堂,自然地引出例題的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實踐操作(課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雕窗插圖)

教師:誰能說說這兩種設計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預設1:左邊的雕窗外面是方的裡面是圓的;右邊的雕窗外面是圓的裡面是方的。

教師:我們可以將上述特徵分別概括地稱為外方內圓、外圓內方。

預設2:都是由圓和正方形這兩個圖形組成的。

教師:也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圖形?(組合圖形)你能用學具組合出這兩個圖形嗎?

學生操作,作品展示。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使學生充分體會圖形的組合與位置關係,理解組合圖形面積的產生。與此同時,激活了原有的關於組合圖形的認識,找到了新知的生長點。

2.解決問題

(1)閱讀與理解

教師:怎樣計算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預設1: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圓的面積;圓的面積減去正方形的面積。

預設2:需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的半徑。

教師:只告訴你這兩個圓的半徑都是1米,你能計算出這兩部分的面積嗎?

學生思考,嘗試練習。

(2)分析與解答

教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計算左圖中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的?

預設:正方形的面積是2×2=4(m2),減去圓的面積(3.14 m2),等於0.86 m2。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正方形的邊長的?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展示:正方形的邊長=圓的直徑。

教師:在右圖中你能得出正方形的邊長嗎?(不能)該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呢?

預設1:可以把右圖中的正方形看成兩個三角形。

追問: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相當於什麼?(底是2 m,高是1 m,相當於圓的直徑和半徑。)

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展示。

預設2:也可以看成四個三角形。

教師:這樣一來,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呢?相當於什麼?(底和高都是1 m,相當於圓的半徑。)

教師:那麼,圓與正方形之間部分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學生練習,分析訂正。)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學習活動,得出公共邊以及圖形各要素之間的關係,自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達成問題的解決。教學過程中,注重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教師只用幾個簡單的設問,引出的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展示。

三、回顧反思,理解算法

教師: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結果又是怎樣的?結合左圖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左圖:。

教師:像這樣,你能計算出右圖中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嗎?

學生練習,反饋講評。

右圖:。

教師:我們可以把題目中的條件=1 m代入上述的兩個結果算一算,有什麼發現?

預設:和之前計算的結果完全一致。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基礎上發現一般的數學規律是本堂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層層深入的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為學生創設探索的情境,利用知識內在的魅力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知識的發展過程中。

四、課堂練習,強化認識

1.基礎練習

(1)有一塊長20米,寬15米的長方形草坪,在它的中間安裝了一個射程為5米的自動旋轉噴灌裝置,它不能噴灌到的草坪面積是多少?

教師:求不能噴灌到的草坪面積,就是求什麼?

(2)一件古代銅錢的模型(如圖),已知外圓的直徑是20cm,中間正方形的邊長為6cm。這個模型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2.拓展練習

在每個正方形中分別作一個最大的圓,並完成下表。

採用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組匯報展示。

教師:你發現了什麼?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為,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正方形面積為,圓的面積為,面積之比為。

教師:如果是在圓內作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又會有怎樣的關係呢?這個問題就作為今天的課外作業。

【設計意圖】基礎練習的設計在於運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強調對結果進行驗證的意識。拓展練習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解答,進一步揭示了圓與正方形的面積之間的關係,對於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誰來說一說。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圓的面積》說課稿及教學教案設計模板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難點: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然後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說教學對象: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是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西辛莊中心學校——周玲
    (引導學生提出疑問)【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的開始就用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來導入新課的學習,既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為後面圓面積的學習奠定基礎,更可以讓學生從課堂上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 《圓的面積》
    (三)合理利用生活素材,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圓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所以在研究圓的時候,學習的材料應從生活中來,研究得到的結論可以反過來應用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合理利用生活素材,把這些素材作為引發學生探究、促進思考、加深學生感悟的有效載體。
  • 《弧長和扇形面積》教學設計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圓的有關概念性質、圓心角圓周角和過三點的圓等內容之後,對弧長和扇形面積的計算的學習,研究的是初中階段弧長公式和扇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弧長公式和扇形面積公式是以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為依據的。本節內容是圓的有關計算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學習圓錐的側面展開圖的基礎,也是高中進一步學習弧長公式和扇形面積公式的基本內容。
  • 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如何推導圓的面積計算?
    圓也是最常見的平面圖形,它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在學習新知之前,引導學生回憶以前探究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方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 分享:六年級《圓》的複習課教學設計,有新意、經多次打磨
    圓的複習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複習整理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其聯繫、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等重點知識,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系統,能運用圓的知識熟練地解答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問題。2.通過將圓的知識進行整合,學生能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圓的複習,學生能夠發現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與數學思想方法應用。教學重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圓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教學難點:能夠靈活應用圓的已有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 教學隨筆——圓的面積
    寒假期間我給自己制定的研修計劃第1項——「幾何畫板與小學數學教學」。具體目標:製作25個「幾何畫板與小學數學教學」實例。現已經超額完成任務。因為要開始第2項研修計劃了,所以推送的幾何畫板實例就到這裡了。遺憾的是,因為時間原因,還有很多想法沒能實現。比如,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形狀,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圓柱、圓錐的平面展開圖,圓柱的體積推導過程等。
  • 優秀數學教案模板《圓的面積》
    (2)引導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3)教學中要有師生間的交流互動。(4)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操作,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搜微信號「jxteacher」或公眾號「江西教師網」◇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江西教師網www.jxteacher.com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蔡啟輝江西省贛縣城關小學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
  • 數學教案 | 小學《圓的面積》教案設計
    知識與技能: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 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
  •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教學設計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教學設計山東省東營市大營初中 陳學山
  • 意料之外的圓面積推導
    本課的突破:用三角形和梯形推導圓的面積!    幾天前,我就在思考,怎麼學圓的面積更好一點。     最初想的也特別簡單,兩點考慮。1,一個是儘量讓孩子自己弄一弄,看看他們能弄成什麼樣。     我特別想知道,在沒有任何引導的前提下,孩子會怎樣去處理圓的面積。我很期待看看孩子思維的最原始狀態。
  • 蘇明強:《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經過幾次的試教,教學設計有些改動,2012年4月8日在江蘇泰州進行公開交流,2014年應《江西教育》鄭編輯的邀約,將該教學設計刊發在《江西教育》2014年第10期上,現在重新分享,敬請批評指正!其實,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也可以通過合情推理,這就會有新的教學設計。
  • 《圓的面積》精品說課稿來啦!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來設計教學。第一個環節:複習導入新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計算機的屏幕上顯示出一個紅顏色的圓,請同學看這圓一周的長度叫什麼?這個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又叫什麼?引出課題"圓的面積"。第二個環節:新授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識之間的聯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鑑於此,新授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 2021中考必備 | 《圓的綜合》知識要求及應用
    圓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圓、等弧的概念;探索並了解點與圓的位置關係。(7)會計算圓的弧長、扇形的面積。(8)了解正多邊形的概念及正多邊形與圓的關係。近幾年襄陽中考題第22題考查圓的綜合性質,包括切線的性質與判定,圓周角定理及其推論,求陰影部分面積及弧長等,對於學生綜合能力,有一定要求,構造輔助線的方法比較常規,屬於中檔題;此題目一般考查五大定理的簡單應用:垂徑定理、三量定理、圓周角定理、切線的性質與判定定理和勾股定理。
  • 圓與圓的位置關係,弧長公式、扇形的面積公式及其應用
    初中數學一輪複習 7.8 圓與圓的位置關係(2) 主講人:鄧燕(成都市石室中學 初中數學一輪複習 7.9 弧長公式、扇形的面積公式及其應用 主講人:
  •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面積和面積單位》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在實際情境中,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教學難點:1.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教師之夢微信公眾號在之前也發過不少教學設計模板和一些萬能模板,需要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教學設計進行查看。《圓的周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知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並能夠利用圓的周長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 《二項分布的綜合應用》教學設計
    、數學優秀文化傳播、考試研究、家庭教育等服務,致力於打造一個真正優質的數學教育教學資源平臺,為中華民族的數學夢而不懈奮鬥。來稿可以是解題研究、教學設計、教育理念等高中數學教育教學問題的文章。來稿請註明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繫方式,一般只接受word文檔格式的稿件,稿件請認真審核,文責自負。投稿擇優錄取後,原創文章的打賞收入全部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號粉絲近萬,原創文章點擊量一般在1500左右,對於擴大您及貴團隊知名度有一定的作用。
  • 核心歸納---圓的方程及其綜合應用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高考的重點是求圓的方程、求與圓有關的軌跡方程、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弦長問題、切線問題、圓與圓的位置關係,圓與圓錐曲線的交匯問題是高考的熱點,經常以選擇題、解答題的形式出現,望同學們要予以關注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