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地理示意圖是用簡明而形象的圖形,來表示某種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結構,或說明某種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原理、運動過程和變化規律等的示意圖。
近幾年高考中地理示意圖已代替一些傳統地圖,成為必考圖形。示意圖的判讀對學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等能力的考察力度非常大。掌握讀圖技巧,你將少走彎路,文綜再漲20分。
Part0:地理示意圖一般可分為地理事物原理圖、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圖、地理過程演變圖、景觀圖四大類。這四大類示意圖的判讀各有側重點,下面就跟梁老師一起來學習吧~
Part1:地理事物原理圖
地理事物原理圖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規律的結構性圖形。這類示意圖在高中地理必修一課本中隨處可見,比如:太陽大氣層結構示意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大氣環流示意圖、氣旋與反氣旋形成示意圖、季風成因示意圖、颱風示意圖、背斜和向斜示意圖等。當然高考肯定不會考原圖,但一定會考察你在學習必修一時養成的讀圖習慣與方法,從圖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看案例1:
(2018·全國卷Ⅲ,9~11)澳大利亞(圖1)某地區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 ℃,冬季氣溫較低。早年,該地區的礦工經常在礦井裡躲避炎熱天氣,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圖2)。據此完成(1)~(3)題。
(2)該類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採光 D.通風換氣(3)推測該類地下住宅( )①室溫不變 ②冬暖夏涼 ③類似黃土高原的窯洞 ④類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顯然這兩道題必須通過解讀圖2這幅示意圖所表達的信息來完成。第一步,我們先看右圖中有的結構信息和文字信息,綜合分析後會得出一個結論:地下住宅通過比較狹窄的通天井連接到地表以外,其餘部分全部是土體和巖石。結合生活常識,土體和巖石質地堅硬密集,無法透風換氣,無法透熱;而地下臥室又非常封閉,所以通天井的作用應該是通風換氣;地下住宅既無法順利吸收來自大氣的熱量熱,也不能直接向大氣中散熱,只有地下住宅口和通天井直接和外界接觸,地下住宅裡的氣溫變化總是滯後於外界的氣溫變化,而且變化不大。夏季地下住宅的溫度比地面上的溫度低,冬季地下住宅的溫度比地面上的溫度高。因此與地面相比,地下住宅冬暖夏涼。黃土高原的窯洞與此類似。第(2)題選D,第(3)題選B。
由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地理事物原理圖解讀一般有以下步驟:第一,通過圖名信息知道圖中表示的是何種地理事物的原理;第二,讀取圖中結構信息和文字信息,由顯性信息結合生活常識,解讀隱性信息;第三,弄清事物的形成、變化過程,根據題目要求,判斷各要素的因果關係等。
Part2: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圖
地理事物分布模式圖是利用某種模式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發展變化規律、地理事物之間空間聯繫等信息的圖表。此類圖表在必修一及其教輔資料上也非常常見。如:世界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世界洋流分布圖、陸地自然帶自然帶分布模式圖等。分布模式圖可以將需用大量文字表述或者文字表述不清的地理事物很簡單的呈現出來,而做題的本質剛好相反,我們需要將簡單的圖表「翻譯」成複雜的文字信息,以提取其中有用的部分答題。看案例2:
(2018·成都二診)下圖為某大陸自然帶分布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大陸可能是( )A.非洲大陸 B.亞歐大陸 C.南美大陸 D.澳大利亞大陸(2)下列關於②自然帶所屬氣候類型的形成因素,不正確的是( )A.東南信風 B.地形 C.赤道低氣壓帶 D.洋流(3)圖中④⑤兩自然帶內的河流相比,差異最明顯的是( )A.徑流量 B.汛期出現時間 C.含沙量 D.主要補給類型
首先,讀圖名,以確定圖中分布的主題地理事物。上圖顯示的是某大陸陸地自然帶分布圖。
其次,讀分布,調知識:一方面,仔細觀察圖中地理事物的分布情況,找規律,找特殊;另一方面,調動所學知識與圖示規律找匹配或者找類似,由所學知識遷移到具體問題。因陸地自然帶分布屬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可以直接與所學知識進行匹配,確定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上圖中自然帶⑤分布在該大陸西南部和東南部,自然帶①呈半環狀包圍著自然帶③,且圖中只有五個自然帶,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確定的是這裡是澳大利亞大陸。
最後,判斷關聯信息,分析原理規律。上題確定了是澳大利亞大陸,根據所學知識也就能判斷出②自然帶對應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並且是非地帶性的,與赤道低氣壓帶無關。④和⑤分屬不同氣候類型,④為雨熱同期的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⑤為地中海氣候,降雨時節剛好冬夏相反,則河流汛期出現時間有很大差異。
答案 (1)D (2)C (3)B
Part3:地理過程演變圖
地理過程演變圖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時間、空間變化過程及規律的圖形。高中地理教材上常見的有水循環示意圖、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城市化過程示意圖、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等。我們依然找案例具體分析,案例3:
(2018·全國卷Ⅱ,1~3)1994年,我國M公司(服裝企業)在浙江溫州成立,發展過程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3)題。
(1)1996年,M公司關閉自有生產廠,主要是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縮小規模 D.加強合作(2)M公司依次將研發中心和總部遷入上海,主要是因為上海( )A.基礎設施好 B.交通便利 C.銷售市場大 D.信息通達(3)從發展過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於( )A.打造自主品牌 B.擴大生產規模 C.產品款式多樣 D.增強國際影響
第一,確定圖示主題,上圖是溫州某服裝企業發展過程示意圖。
第二,分析時空分布:地理過程演變圖反映地理事物的時間、空間變化過程,因此,讀圖時一定要著眼於圖中的時空信息去分析問題。上圖中時間信息通過數軸的形式呈現,從1994年一直到2008年,空間信息通過文字形式反映,不同的時間點上該企業做了不同的事情。
第三,抓住構圖要素:根據圖中箭頭指向、數據或曲線變化、空間變化、階段劃分等要素,描繪變化特點。上圖中的企業隨著時間的變化信息很清晰地呈現了出來。
第四,分析變化規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構建變化過程:依據圖示信息,建立完整的變化過程或規律。判斷主導因素:依據變化過程,推斷影響地理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推斷變化趨勢:聯繫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推斷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趨勢。這道題對同學們生活常識的要求非常的高,該服裝廠94年建廠,95年有了專賣店和加盟店,從「專賣店」三個字,同學們要知道,只有品牌產品才有專賣店,因此該服裝廠的服裝一定是自主設計的,並且深受消費者喜愛,有了一批加盟店。96年該企業關閉了自家的生產廠,同學們就該想下,該企業還剩下什麼?沒錯,就剩下設計研發部門了,所以,你深入情景思考就可以知道,企業關閉自家生產廠是為了投入更多精力在設計和研發上,設計水平上去了,市場競爭力就上去了,產品附加值也就上去了。98年和05年,該公司將研發中心和總部先後遷入上海,這裡就有一個比較了,溫州和上海的差異在哪裡?遷去的是研發中心和公司總部,一種商品的研發需要獲取大量的外部信息和匯集大量的高技術人才才能成功,這是從公司本位需求來講,而上海正好在信息和高技術人才上優於溫州,答案不言而喻。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M公司斷去生產廠,遷研發中心去上海,遷總部去上海,一路走來都是為了研發中心能夠設計出世界競爭力更強的產品,所以它在不斷致力於打造自主品牌。答案 (1)A (2)D (3)A
Part4:景觀圖
景觀圖主要是指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物的照片、幻燈片和衛星影像圖片等。一般可以分為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近幾年高考,景觀圖的考察幾乎年年都有,如2017全國卷Ⅰ卷·1~3題常綠灌木景觀圖。
2017全國卷二「明清時期古村落」圖
一般讀圖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根據景觀圖的圖名,確定景觀圖所表示的主題屬於何種地理要素或簡要說明哪種地理現象。
第二,從景觀圖中找出標誌性景觀(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徵、標誌性建築等),進行空間定位。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對同學們「生活中的地理」的具體考查。所以,同學們在備考時要多了解我國地域文化和地域差異。
第三,細心觀察景觀圖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徵和相互關係,即圖中信息的地理意義,對景觀圖所在區域形成整體的認識,把握區域地理特徵。
第四,根據景觀圖中的信息,提取與設問相關的部分,並聯繫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和回答。
特別提醒:有些景觀圖中有特別的文字提示或箭頭指示,這是判讀的細節,應特別關注其所體現的含義,理清其與材料間的關係。
案例4:
(2018·江蘇地理,15~16)「地坑院」是黃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國》以空中視角立體化展示了這個「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圖1為「某地坑院村落景觀圖」,圖2為「某黃土塬地形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2中,適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作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後應( ) A.有選擇地作為旅遊資源開發 B.對各處地坑院完整保護 C.對廢棄的地坑院大力修復 D.加速地坑院的推廣建造
這道題留給大家判讀吧~~老規矩,將你的答案私信給梁老師吧~~~第一時間給你評判哈~~
結語:地理示意圖種類繁多,讀法各異,但有幾個步驟是必須有的:第一,精準讀取圖名,判斷核心地理事物;第二,精準提取圖中的每一個信息,或從圖形和文字兩方面,或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等。第三,需要調動所學與生活常識,理清思路,回答問題。同學們不妨多練練吧~~
有問題請在下方留言喲,梁老師祝各位考試都能金榜題名。點波關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