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麗放棄了肚子裡一個多月的小生命。「我不是不喜歡小孩,我只是不想再當媽媽……」這是剛接受完手術的她哭著鼻子說的第一句話。
是的,這話貌似會引來不少唾罵聲,但我知道她所說的不想再當媽媽,是不想再當第三個孩子的媽媽。意外懷孕這事,讓不少人陷入矛盾與自責中。想到這裡,我不禁一陣心酸——我又何嘗不是不喜歡小孩……
小時候,由於弟弟是家裡最小的成員,固然就是家裡最萌的那位。媽媽時常會因為弟弟身上散發著可愛的氣息或某些可愛的小行為而親吻他的小臉。我比弟弟大兩歲,那時候我也會因為弟弟可愛而親吻他小臉。還記得弟弟那時候雖然可愛得有點像小女孩,但卻偶爾會像個「小男子漢」似的表示不耐煩。現在回想,因為弟弟當時是幼兒,就連不耐煩時的模樣都攜帶可愛……
小時候,我很喜歡跟隨媽媽走訪小姨家。因為小姨家有四位比我小的表弟妹,那時候跟他們玩一整天都不舍回家……
小時候,我會與小夥伴們玩角色扮演,抱著自己心愛的布娃娃扮演當媽媽……
當了媽媽之後,我喜歡給孩子拍各式各樣的可愛照作為回憶錄。包括記錄孩子各種攜帶搗蛋成分的小可愛行為:
即使偶爾會因為孩子之間無理取鬧的不和感到崩潰,還是會在崩潰過後記錄上雨過天晴的時刻:
對於各式各樣的可愛睡姿,也會有感而發:
確實,擁有兩個孩子,父母不用使盡渾身解數令孩子不失存在感,生活中兩孩子成為彼此的玩伴,不會孤單還顯得熱鬧。
或許是避孕意識不強,或許是缺乏避孕常識,意外懷孕這種不堪的事情,曾經降臨在我身上。
儘管我是喜歡小孩,但因為是意外,可能基於內心偏向於終止妊娠,潛意識竟然促使自己對於媽媽這角色無奈的心聲踴躍而出……
當媽後,我心有牽掛為「老家」;身體力行為「新家」。我放棄事業放棄收入投入照顧小孩。由於與老家父母離得遠,恰恰是因為放棄了事業,恰恰是因為沒有收入,我連唯一可以盡孝的渠道也失去了。我渴望孩子的長大,我渴望可以工作 ,我渴望即使與父母離得遠也能維持即使是屬於微不足道的盡孝方式不是嗎?
當媽後,我偶爾會渴望自由,然而在照料孩子一天下來的起居飲食以及各種需求之後,我能為自己爭取而來的自由,只有熬夜。
當媽後,雖然依然能因為對孩子的喜愛而擁有喜悅感,但是它與當媽前不同的是,擁有喜悅感的同時還夾雜著辛酸與無奈。然而,這似乎也成了說服自己放棄一條意外小生命的想法之一。
是的,人總會用「人非聖賢」這話來說服自己原諒自己的自私。沒錯,人非聖賢誰不會犯過錯,但不意味著可以一錯再錯。
anyway. 小編認為,不想「再」當媽媽的姐妹,務必加強避孕意識與對相關知識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