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封建禮教雖認為「女子無才就是德」,但真正出身名門的女子,仍須受上等教育,且大多琴、棋樣樣精通。如東漢文學家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堪稱我國最早的女書法家,她的楷書和行書都深刻地影響著後世。事實上,和蔡文姬一樣擅長書法的女子不在少數,比如晚清皇帝光緒年間的妃子瑾妃,也寫得一手端莊典雅,只因她在宮中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才被人忽視。看到瑾妃記帳的人無不感慨,這字體比書法家更有氣勢,令現代人汗顏。
瑾貴妃為戶部右侍郎他拉氏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入宮。二人均被光緒選為皇后,賜號「瑾」,賜號「珍」。隨後在慈禧六十大壽上,瑾嬪被提升為妃位。
#光緒一生只有三個后妃,除了慈禧欽佩的裕隆皇后之外,他還有他拉氏的兩個姐妹。由於皇后和慈禧的特殊關係,她一直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光緒幾乎成了唯一的珍妃,對相貌平平的瑾妃不屑一顧,只因為她是珍妃的姐姐,所以吃穿用度上沒有任何損失。
有別於裕隆日日憂愁於光緒冷落,瑾妃對於皇室恩寵之事看得十分透徹,她不會把心思放在這上面。即使光緒對她和珍妃的態度有天壤之別,她還是不在乎,對珍妃的感情極好。「爾他喇氏,秉性溫和,持躬淑慎,禮嫻內則」,
,載於《清德宗實錄》。撇開妃嬪身份,瑾妃的性格其實更像一個單純天真的小姑娘,她的日子過得也很有情調。永和宮裡,她將寢宮裡的每一個角落都點綴得清新宜人,拐角處的迴廊處都是整齊劃一的盆栽,香爐煙火不斷,味道十分怡人。
另外,瑾妃廚藝精湛,有時也會親自來到後廚做菜,請來的廚師個個手藝不凡,各式菜餚都很在行。有時候,她會派人到宮外去買一種她最喜歡在進宮前吃的老字號醬汁肘。姐姐和妹妹還是很喜歡看《紅樓夢》的,有時聚在一起談一談,有時請畫師到宮裡作畫,好不好?
今天流傳下來的《瑾妃帳務明細》,就是永和宮所用的各式帳務明細,翻開一眼便見是工整娟秀的小楷,看到的人無不讚嘆其筆力之美。除字型美觀外,帳本整頁的記帳條理清楚,一目了然,細細翻一遍也不免雜亂。
這個手字是瑾妃從小開始練習的,到宮中也不曾忘記時常鋪上紙研墨,提起筆墨來練字。練字很練心,也許也是因為這樣的經歷,才使她在後宮裡嬌慣不起,安穩地度過一生。
在1924年(民國十三年),瑾妃死於風寒,享年51歲。雖然她的一生沒有給後人留下比姐姐珍妃和皇后裕隆更深刻的印象,但是仔細想一想,其實她是最幸運的那個,只有她真正享受著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