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瑾妃用小楷書寫帳單,字體遠勝許多書法家,讓現代人膜拜

2020-12-09 珊珊淚雨說美食

談到中國的書法藝術,那真叫一個源遠流長,就算是書法門外漢,閉著眼睛也能數出一大堆古代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懷素、張旭、蘇軾、黃庭堅、米芾、趙佶等等,不知怎地,近幾年書法界突然颳起一陣奇怪的「醜書」風潮,出現了「射書」、「盲書」,甚至還有「吼書」、「鼻書」,最後一個我琢磨了好久也沒明白怎麼一回事,有手有指頭的人,手無縛雞之力,手無縛羊之力運筆寫字,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不走尋常路?還不是看點平常的東西給大家洗一下眼睛。

上列書法家眾多,不知大家是否有所發現,清一色的男性。當然,這並不代表古代就沒有傑出的女性書法家,只是在封建社會,有更多的男性能夠閱讀和寫作。大家都很熟悉的王羲之,他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書」,他的老師是誰?女書法家衛夫人啊!

如「紅蓮映水、碧沼浮霞」等,看過《甄嬛傳》的人都知道,皇帝誇獎甄嬛字寫得好,引用了這段衛夫人的筆評。咱們來欣賞一下衛夫人的簪花小楷:

美嗎?就這樣寫出我的字吧,夢醒了。身為先輩的衛夫人告訴我們,要想寫好字,必須先練大字,「書先大,不能從小」,為什麼?由於寫小字更考驗個人能力,就拿小楷來說,要求很高,要寬得多,骨肉勻稱,整幅字如串珠珠鏈,錯落有致,神採奕奕,參考王羲之《黃庭經》:

古代無論男女,只要習字,必練小楷,而現代人則能將字寫得正正正正。看看下面這張《清宮帳目明細》,有沒有體會到一種說不出來的舒適?

這個字不是用來寫字的,它出自清末光緒帝的妃嬪,只是一張隨手寫的宮廷帳單。溫靖端康皇貴妃,即瑾妃,生於1874年,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姐姐珍妃。瑾貴妃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線,珍妃美麗開朗,喜歡西學,很受光緒的喜愛;瑾貴人的相貌不如瑾貴人,性格比較溫柔安靜,在光緒眼裡是個悶葫蘆,可她很聰明,什麼都不出頭。珍妃佔盡了光緒的寵愛,卻因此得罪了慈禧,24歲的時候就香消玉殞了;瑾妃謹慎地在後宮求生,光緒甚至不敢正視她,可她活到溥儀登基,尊她為皇額娘,壽五十一。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瑾妃的性格就像水一樣,常言道字如其人,從她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比較平淡的女人。帳單上寫的不過是些零花錢罷了,而瑾妃卻一筆一筆地寫著:

「佛爺膳用銀十兩」、「皇后賞銀十兩」、「廚茶房下屋煤用銀三兩」,她不與妹妹爭寵,只默默地做好分內之事,所以才能在慈禧身邊討生活,晚年只有瑾妃一個人在練字,她的字令現代人汗顏,小楷講究雅致和諧,中和一致,姿韻秀美,質樸自然,不失法度,這一切都很滿意。

結束語:醜書大師們真應該來看看瑾妃的字跡,不覺得羞恥嗎?

相關焦點

  • 光緒的瑾妃用楷書記的帳單,這字體讓現代人汗顏,遠勝許多書法家
    古代的書法家更是數不勝數,即使是清末年間的書法家也不少,比如說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劉春霖。現代曾經流傳出他當年考試的手寫體,那一手小楷比列印出來的還漂亮。不可謂不令人驚奇啊,現代書法家恐怕都難以比過。在之前也流傳過瑾妃曾經用小楷記的帳單,這個字跡雖比劉春霖的稍差些,但依然是比現代絕大多數人甚至是很多書法家都要好的。
  • 大清瑾妃娘娘用楷書記的帳單,字體讓現代人膜拜,遠勝很多書法家
    如東漢文學家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堪稱我國最早的女書法家,她的楷書和行書都深刻地影響著後世。事實上,和蔡文姬一樣擅長書法的女子不在少數,比如晚清皇帝光緒年間的妃子瑾妃,也寫得一手端莊典雅,只因她在宮中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才被人忽視。看到瑾妃記帳的人無不感慨,這字體比書法家更有氣勢,令現代人汗顏。瑾貴妃為戶部右侍郎他拉氏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入宮。
  • 光緒皇妃隨手寫的帳單,這字跡讓現代人汗顏,比書法家更勝一籌
    如果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家,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都是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柳公權、懷素、歐陽詢等人。其實歷史上也有字寫得令人驚豔的女子,只不過她們被困在閨閣裡,筆墨不為他人熟知罷了。往早了說,王羲之學書法的時候還拜衛夫人(晉代著名書法家,師承鍾繇,跟王羲之母親是中表親)做過師父;往晚了說,清朝末年光緒帝一個皇妃的字跡都足以讓現代人汗顏,對比很多書法家毫不遜色。光緒帝1875年登基,當時他年僅3歲,一輩子都受到慈禧太后挾制。可想而知,他的皇妃日子也不會好過到哪去。
  • 光緒帝妃子用楷書寫帳本,字體堪比印刷體!網友:勝過醜書大師!
    瑾妃是光緒皇宮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是滿清貴族,既然瑾妃出出身於貴族家庭,那從小就接受了很高的文化教育,所以瑾妃在書法方面的造詣也是非常的高,可能有些網友還會懷疑難道瑾妃的書法比書法家寫得還好嗎?今天我也給大家找到了一些瑾妃的帳本,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看看瑾妃的漢字到底寫得怎麼樣?
  • 錢學森96分試卷曝光,這字體令現代人膜拜,遠勝許多現代書法家
    引言 俗話說「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字跡就能夠展示出這個人的品行,因此我國中小學教育非常注重學生的書寫。在高考中,賞心悅目的字體書寫,毫無疑問能夠博得閱卷老師的欣賞,很可能在主觀題中大方地給出高分。同時近年來有許多「印刷體」爆紅網絡,比如衡水中學的印刷體作文,小學生印刷體作業等等。
  • 漢字演變及字體書寫變化
    小篆是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向隸、楷的過渡。③隸書也稱「隸字」「古書」,是在篆書的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變化誕生的字體。隸書是將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稱「古隸」)和「漢隸」(也界「今隸」),隸書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嚴厚重的字體,其結體扁平、工整、精巧。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為日後的精書奠定了基礎。
  • 清朝最後一位狀元郎,千年來只此一人,字體讓現代書法家汗顏
    劉春霖留學回國之後,一時間引起極大的轟動。劉春霖的書法堪比現代人的印刷體。曾有後世書法家評價劉春霖,他的書法坐下來看半個小時也很難找到不工整的筆畫,他是現代書法家的榜樣。現代人看了只能汗顏。
  • 許多人強調字體要「橫平豎直」,眾多書法家為何堅決反對?
    但是,由於時間緊、任務重,許多同學沒時間通過練書法將字體改善,那該怎麼辦呢?不要著急,一位至少改過一萬篇作文的老師指出,考場字體想不丟分應注意七個字!能做到這七個字,你的作文在考場上就不至於丟分了!一 橫平豎直考場字體的要求是工整(清楚、易識、整潔),這個工整跟書法之美是兩碼事。書法中的唐人張旭、懷素的「狂草」是藝術中的珍品,然而拿到考場上老師認不清你寫的是啥,那就遭殃了!再如拿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的書法與田英章的比較,許多人竟說田字更好看。
  • 16歲自閉症男孩寫宋體字,字體讓現代人膜拜,遠勝許多現代書法家
    他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練字,字體越寫越端正。幾年下來,林文彬已經能寫出一手標準的宋體字,幾乎和印刷機印出來的一般。 後來有人將林文彬的字發到了網上,立刻引起了熱議,大家都說林文彬的字寫的好,甚至有一位書法家都表示自愧不如。還誇他是個「神童」,沒有人因為他有自閉症而嘲笑他。
  • 徐朝江小楷書法欣賞——深度解析如何寫好小楷書法
    由於點畫小且精,沒有非常紮實的讀帖功夫,是看不懂小楷書法的技法的,也駕馭不了如此微妙的技法和用筆技法。有了大楷技法,且已經訓練嫻熟,在練小楷就比較容易了,因為我們能夠看懂小楷的技法,甚至那些微妙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技法,已經那些小楷書法最為精妙簡而不單的地方。首先必須喜歡書法作品,喜歡寫字,愛好和興趣才有寫字學小楷的動力願望。
  • 小楷寫得漂亮適合當字帖
    劉墉畫像劉墉做過太子太保,後又官至宰相,他是正經的讀書人,知識分子,因此他的書法功底也是很深厚的,這從他的小楷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劉墉小楷書法這部小楷作品內容是佛經,整篇作品是長軸,字體取法趙體,筆畫渾厚,字體形態偏扁矮,整個作品又用泥金書寫,襯以深色重底,和書寫內容非常協調。
  • 小楷是怎樣練成的?小楷磨性,人如其字,流香益遠
    首先,坐在那裡三個小時完成一幅800字的小楷臨摹或創作,就挺嚇唬人了。剛入門的時候,練習小楷我們可以選擇王羲之的黃庭經,趙孟府的洛神賦,靈飛經等等。臨摹的時候一定要連綿用力,循序漸進。不要太在意形狀而忽略了用筆。小楷的用筆精細尤為重要,不比大字對筆法的要求高。
  • 90後美女寫小楷入12屆國展
    汪靜茹小楷作品,參西晉寫經筆意,不做經體俗格,古韻之中又開新境,誠為難得。用筆輕鬆爽潔,意態溫文,無縱肆厲色之強梁,無矜持矯揉之作態,可見作者用心與用功之勤。作為90後書家,汪靜茹書法遠觀清新剛健,和風細雨;近看用筆細微,氣息純正。她書法以西域殘紙、敦煌寫經為中心,風格既生;再取法二王以作筆法上的提純與豐富,格調出矣。小楷、行書主打之外,對金文大篆、漢《禮器碑》同樣頗為用心,篆刻也甚為可觀,正如孔子云:「斐然成章」。孔子亦云:「狂簡,不知所以裁之」。若心神領會,定光明無礙。
  • 明代書壇雖以草書為盛,但仍出現了「小楷名海內」的書法家文徵明
    明一代書壇雖以草書為盛,但仍出現了一位被人們稱之為「小楷名海內」的書法家,這就是文徵明。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後以字為名,更字徵仲,因其祖先是湖南衡山人,故有號「衡山居士」。謝在杭的這一評論對文徵明的小楷造詣雖然偏愛、推崇過頭,但其小楷書法的確冠絕一時,翁方綱曾說:「文衡山出,而江左字體多用文家筆意。」文徵明在小楷書法藝術創作上的成就構成了他藝術生涯中光輝的一頁,其影響深遠直至近現代。
  • 我國唯一堅持手寫錄取通知書的大學,全部出自書法家之手
    不過,相對來說往往各個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都是選擇用機器列印,但偏偏有一所大學,他們的錄取通知書居然全部都是手寫的。試問幾千名學生的錄取通知書都是手寫,這是什麼樣的情懷?如果這個學校對新生不夠重視,又如何能夠別出心裁想出這樣的方式呢?
  • 教育觀察:「小楷寫家書」是「一箭三雕」之舉
    」之舉王營 在陝西鹹陽師範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內,數十名大學生手執毛筆用小楷書寫家書。自2016年以來,該院256名學生每逢母親節、父親節便用小楷書寫家書一封,如今學院要求學生每月寫一封。該院院長張永亮教授說,「小楷家書」一是出於專業考慮,讓書寫尤其是小楷書寫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二是讓學生懂得感恩,家書的稱謂、格式、行文必須按照古時習慣,不能隨意應付。筆者認為,該學院這一做法,對學生而言,是「一箭三雕」之舉。首先,達到了練字的目的。
  • 魏晉五大小楷,學書法必知!
    傳世小楷字帖甚多,初學小楷者,當取法其上,避免誤入歧途,學就學小楷書之正源?那麼何為小楷的正源與高標,自然是魏晉風韻。
  • 四川書法名家組團書寫1321份邀請函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近日,在四川省文聯、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的精心組織安排下,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戴躍率領副主席林嶠、王道義,副秘書長唐昊及精於小楷書創作的書法名家苟建勳、鄧長春、吳艾倫、秦天、李香凝、陳林、王春、張峰、龔斌用毛筆為即將參加「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書寫了1321份邀請函
  • 鄉村女老師喜歡「二王」書法,苦練楷書30年,小楷寫出藝術美!
    文 / 小白各位書法愛好者的網友大家好,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你是不是也想到了很多著名的書法家呢?有的網友想到了書聖王羲之,還有的網友想到了楷書鼻祖鍾繇,也有的網友想到了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一位書法愛好者是鄉村女老師,她的名字叫張義芬。
  • 中國最後一名狀元,殿試筆跡如印刷體,當代書法家只能膜拜和佩服
    劉春霖殿試文章七七事變後日本人希望藉助劉春雷的名聲而讓其做偽北京市市長的職位,被其嚴正拒絕,日偽軍惱羞成怒抄了其家甚至用刺刀威脅將劉春霖和家人一起趕了出來,經過此事之後劉春霖關門謝客,潛心研究書法,其實早年的劉春霖書法造詣已經非常高超了,特別在殿試中的試卷筆跡可以說像山水畫一般美麗,字跡工整如同印刷體,劉春霖以小楷著稱,字體清勁有力,有著「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劉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