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的書法藝術,那真叫一個源遠流長,就算是書法門外漢,閉著眼睛也能數出一大堆古代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懷素、張旭、蘇軾、黃庭堅、米芾、趙佶等等,不知怎地,近幾年書法界突然颳起一陣奇怪的「醜書」風潮,出現了「射書」、「盲書」,甚至還有「吼書」、「鼻書」,最後一個我琢磨了好久也沒明白怎麼一回事,有手有指頭的人,手無縛雞之力,手無縛羊之力運筆寫字,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不走尋常路?還不是看點平常的東西給大家洗一下眼睛。
上列書法家眾多,不知大家是否有所發現,清一色的男性。當然,這並不代表古代就沒有傑出的女性書法家,只是在封建社會,有更多的男性能夠閱讀和寫作。大家都很熟悉的王羲之,他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書」,他的老師是誰?女書法家衛夫人啊!
如「紅蓮映水、碧沼浮霞」等,看過《甄嬛傳》的人都知道,皇帝誇獎甄嬛字寫得好,引用了這段衛夫人的筆評。咱們來欣賞一下衛夫人的簪花小楷:
美嗎?就這樣寫出我的字吧,夢醒了。身為先輩的衛夫人告訴我們,要想寫好字,必須先練大字,「書先大,不能從小」,為什麼?由於寫小字更考驗個人能力,就拿小楷來說,要求很高,要寬得多,骨肉勻稱,整幅字如串珠珠鏈,錯落有致,神採奕奕,參考王羲之《黃庭經》:
古代無論男女,只要習字,必練小楷,而現代人則能將字寫得正正正正。看看下面這張《清宮帳目明細》,有沒有體會到一種說不出來的舒適?
這個字不是用來寫字的,它出自清末光緒帝的妃嬪,只是一張隨手寫的宮廷帳單。溫靖端康皇貴妃,即瑾妃,生於1874年,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姐姐珍妃。瑾貴妃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線,珍妃美麗開朗,喜歡西學,很受光緒的喜愛;瑾貴人的相貌不如瑾貴人,性格比較溫柔安靜,在光緒眼裡是個悶葫蘆,可她很聰明,什麼都不出頭。珍妃佔盡了光緒的寵愛,卻因此得罪了慈禧,24歲的時候就香消玉殞了;瑾妃謹慎地在後宮求生,光緒甚至不敢正視她,可她活到溥儀登基,尊她為皇額娘,壽五十一。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瑾妃的性格就像水一樣,常言道字如其人,從她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比較平淡的女人。帳單上寫的不過是些零花錢罷了,而瑾妃卻一筆一筆地寫著:
「佛爺膳用銀十兩」、「皇后賞銀十兩」、「廚茶房下屋煤用銀三兩」,她不與妹妹爭寵,只默默地做好分內之事,所以才能在慈禧身邊討生活,晚年只有瑾妃一個人在練字,她的字令現代人汗顏,小楷講究雅致和諧,中和一致,姿韻秀美,質樸自然,不失法度,這一切都很滿意。
結束語:醜書大師們真應該來看看瑾妃的字跡,不覺得羞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