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掘城河遺址(圖)

2020-12-23 魯網

深圳晚報訊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後港鎮雙村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城河遺址進行勘探發掘。

圖片資料

  深圳晚報訊 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後港鎮雙村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城河遺址進行勘探發掘。這處遺址規模約70萬平方米,為目前發現的湖北省第二大石家河文化時期遺址,距今至少4500年。目前發現先民窯址、房址和土城牆,出土大量陶片。

  目前,湖北省最大的石家河文化遺址發現於1957年,遺址面積約為120萬平方米。而城河遺址早在1983年就被發現,命名為「草家灣遺址」,2006年更名為城河遺址。

  據考古專家初步探測,城河遺址內大致分為生活區和作坊區,從遺址東南角至西北角有一條城內河,為居住在城河的先民提供生活、生產用水,可以說城河遺址已經具備了城市的雛形。(田豆豆、何長青)

相關焦點

  • 城河遺址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系統發掘揭開...
    ﹙圖片由城河遺址聯合考古隊提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海冰實習生戴中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獲悉,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目前進入終評環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等20個項目從全國申報的眾多項目中勝出,入圍終評環節,進而將角逐「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湖北荊門挖出5000年前城河遺址 還原史前人類社會
    湖北荊門沙洋縣後港鎮一望無際的農田,剛經歷過一夜大雨滂沱的洗刷,踩著泥濘溼滑的田埂走上不到幾步,鞋底上、褲管上便沾滿了黃泥,腳下越走越沉。麥田之中,赫然出現一片白色塑料布覆蓋的考古探方,有些地方還搭上了考古工棚。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彭小軍告訴記者,這就是城河遺址的發掘區,在這一片水田的掩蓋之下,就埋藏著一個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的城河古城。
  • 尋找長江中遊的史前「城市」,湖北城河遺址領隊談考古發現
    湖北沙洋縣城河遺址是長江中遊地區一處距今5000多年的史前城址,面積約70萬平方米。去年曾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7年11月,聯合考古隊在城河遺址發現了屈家嶺文化時期墓地,開啟了對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 元大都遺址發掘始末
    考古隊先後勘察了元大都的城垣、街道、河湖水系等遺蹟,發掘了十餘處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築遺址和居住遺蹟,出土了一大批瓷器、鐵器、生產工具及建築構件等。這對研究復原元大都的平面布局、建築形式以及居住在這個城市裡不同階層的居民生活情況,均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中哈聯合對絲路上重要遺址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拉哈特遺址遠眺 (央廣網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拉哈特遺址是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天山北麓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遺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員介紹,本年度發掘面積980平方米,調查面積50萬平方米,包括發掘居址遺址200平方米、墓葬遺蹟4座計780平方米、測繪遺址約5萬平方米、調查遺址9處約45萬平方米;發掘清理房屋1座、灰坑23座、墓葬4座等多個遺蹟,出土可辨鐵器、陶器、骨器等文物約70件。
  • 中國六大考古發現公布,包括中國最早可確認葬式的青塘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宣布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它們分別是: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 漢代「疏勒城」重現真身—考古發掘揭開奇臺石城子遺址身世之謎...
    石城子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經過持續發掘和研究,我們已經明確遺址的形制布局和功能區劃。」5月8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田小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是石城子遺址考古發掘項目組負責人。從航拍地圖上可以看到,長方形的遺址依山形水勢建在崖體上,北高南低,最大落差200米。
  • 山東五次發掘再現鹽業遺址群 多為戰國時代(圖)
    圖為楊家鹽業遺址出土的紅色燒土。資料圖片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山東霑化楊家古窯遺址。  考古發掘 一石激起千層浪  「規模如此之大,時間如此之早,這在我國鹽業遺址發掘中十分罕見。整個鹽業遺址保存完整,可以依次推演出古代製鹽的整個流程,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一位正在發掘現場的考古專家如此評價楊家古窯址。
  • 文安廣陵城遺址出土大量文物,修正了以往廣陵城城址時代觀點
    文安廣陵城遺址首次科學考古發掘推斷 城址年代為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出土大量文物 修正了以往廣陵城城址時代為宋代的觀點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此次入選2018年六大中國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分別是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和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0月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渠縣城壩遺址項目已獲得田野考古獎一等獎。此次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再度證明了它的價值。
  • 【關注】文安廣陵城遺址出土大量文物,修正了以往廣陵城城址時代觀點
    文安廣陵城遺址首次科學考古發掘推斷城址年代為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 湖北荊門發現大型新石器時期墓葬200餘座
    新華社武漢6月14日電(記者喻珮、俞儉)位於湖北荊門市沙洋縣的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考古發掘近日取得重大成果。截至目前,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212座。專家認為,其中5座10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或為長江中遊地區,甚至整個長江流域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墓葬。
  • 揭示五千年前城市樣本 沙洋城河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昨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赫然在列,這是湖北8年來第6次摘得這一榮譽。據了解,「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1990年評選以來,湖北的葉家山(2011年)、文峰塔(2013年)、郭家廟(2014年)、銅綠山(2015年)、石家河(2016年)等考古項目陸續入選。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遺址距今5000年左右,城址面積約70萬平方米,是屬於屈家嶺文化的重要城址,填補了約5000年前大型城址、居址、墓地遺存的空白。
  • 1964年發掘北京元大都遺址時出土的部分元代瓷器賞析
    都城的四面有城門共11個,並由外城、皇城和宮城組成。全城南北長7600米,東西長6700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公裡。1964年,國家發掘元大都遺址的時候,發現元大都皇城位於外城南部中央,宮城在皇城的偏東部,全城的規劃設計,均以漢族統治者建都的思想為主導,並遵循"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制度。
  • 史前遺址石峁,會是誰的城?
    這是一個三次入選「六大」考古新發現、兩次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史前遺址,自2011年確認並開展考古發掘以來,幾乎每年都會以令人震驚的成果給學術界帶來驚喜。這是一座文獻中沒有記載,卻擁有金字塔般建築、包含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距今4300-3800年,城址核心區域已具備早期宮城性質。位於陝北神木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石峁遺址,究竟會是誰的城?
  • 城壩遺址 首現千年竹木簡牘
    近年來,隨著考古發掘工作不斷展開,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首次全面釐清了城壩遺址功能分區,構建了遺址自戰國晚期至魏晉時期年代序列,城壩遺址原先面貌漸漸還原。  時隔千年,城址西門城牆重見天日,一處神秘的河邊聚落出土竹木簡牘數支,「河平二年十月」「江州發吏一人」……這裡是否曾是水陸要衝之處所設的關口?
  • 青塘遺址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
    ▲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遺址全景(上為北)▲西側北部建築龍頭神鳥的頭部本報訊(記者 王巖)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
  • 湖北荊門發現5000年前墓葬群,位於城河遺址西北,屈家嶺史前文化
    湖北荊門城河遺址西北區域王家塝 2017年湖北荊門考古隊在城河遺址西北區域王家塝意外現一片大型墓地,簡單考察一番後隊員們感到非常震驚,沒有想到一個改變歷史大發現就這麼悄然地出現在他們面前
  • 揭開清水河縣後城咀石城遺址的「冰山一角」
    2021年1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辦公大樓,考古工作者大都埋頭整理剛剛過去一年的田野收穫,或是分析田野調查數據,或是撰寫發掘報告……「清水河縣後城咀石城遺址、武川縣壩頂北魏陰山皇家祭祀遺址、蘇尼特右旗吉呼郎圖匈奴墓群等十幾處考古發掘已經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保護規劃》通過國家文物局批覆
    鄧林 廖亞飛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對外公布了全省已通過評審並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的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達州市渠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壩遺址保護規劃獲批並予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