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阿宅 芥末堆看教育
23日上午,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在GET2020分享
♪ 作者|芥末堆 阿宅
♪ 編輯|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訊 11月23日,在芥末堆主辦的主題為「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發表了題為「素質教育,塑造時代『交響力'」的演講。
她提到,「交響力」涉及全局思維、跨學科整合、觸類旁通、跨領域思考、領導力,以及系統思維等綜合能力,而且當今社會越來越需要這樣的人才。那麼,素質教育如何才能與未來時代需求相結合,孩子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具備這種交響力?
「學以致用」正在走向「用以致學」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對交響力人才的需求。首先,物質極大充裕,人們從追求實用性到追求創造性和設計感;其次,專業知識型工作被淡化為常規工作,並逐步轉向外包或自動化;而且,隨著人工智慧不斷發展,任何需要記憶的邏輯性工作,電腦可能都比人類做得好。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未來就業報告》提到,展望未來五年,不同行業的能力或技能缺口顯示出一定程度的共性,員工普遍缺乏的大類能力群包括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解決問題的能力(Problem-solving)、自我管理能力(Self-management),如韌性、抗壓性和靈活性(Resilience, stress tolerance and flexibility)等。
王勵弘表示,當孩子面對高速運轉、無邊界的未來時,學以致用正在走向用以致學,因為世界正在由穩定變得充滿不確定性,先積累知識再加以應用的方式對於未來可能不是那麼有效。她建議,我們應該在現實裡學習,發現問題,提出並落實解決方案。
她認為,未來需要的是具備跨學科綜合性思維方式的複合型人才,而「素質教育是通向未來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她提到,「世界變得越來越具有不確定性,但是當我們知道未來需要什麼樣能力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反而是有確定性的。」
「我們正處在素質教育的黃金時代」
隨著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素質教育的方向越來越明晰。王勵弘認為,多重因素疊加,如消費增長、就業變遷和觀念轉型,都為素質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與此同時,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口基數,有將近2億適齡學生,這也意味著素質教育蘊藏著巨大的需求。在此,她分享了幾個數字,從2017年到未來的2022年,素質教育都將實現13%左右的增長,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5329.3億元。「我們正處於素質教育的黃金時代。」王勵弘說道。
雖然市場巨大,但如今這個市場細分領域眾多,高度分散,優質內容供給稀缺,還未誕生巨頭,她分析了如下原因:
1. 產品服務:入行門檻低,缺乏行業標準;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不足;優質資源匱乏,教學質量難保障;教師流動性大。
2. 市場銷售:線下客群輻射半徑小,招生天花板低;獲客渠道單一,銷售手段陳舊。
3. 運營管理:學生課外時間有限,場地空閒率高;小作坊多,難以保障完整性和系統性;教學管理體系仍比較粗放,可複製性差。
瑞思的OMO實踐
疫情下,OMO成為一再被提及的熱詞。在此期間,作為一家比較典型的線下培訓機構,在因疫情而關閉的150-240天中,瑞思將OMO付諸實踐。
王勵弘認為,OMO的第一個時代是線上線下相對獨立的階段;第二個是線上線下聯動階段,例如疫情前線下有課程,線上有輔助材料的狀態;第三個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時代;最後則是線上線下智能階段。
以瑞思為例,在OMO裡,數位化工具正在滲透教育全鏈路,比如瑞思在做的AI診斷性巡課系統、AI在線備課系統、多人協作工具Maker Space,以及RISE+一站式智能學習平臺。
王勵弘還提到,瑞思正在搭建自己的新基建,目標是實現全面的數位化轉型。這不僅僅是搭建在線辦公場景、在線培訓場景、在線課程和在線直播,瑞思表示自己還要做智能教室、AI備課、AI巡課等,教學效果也要更加互動化,更加智能,這樣才能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她認為,在科技的賦能下,素質教育的效果會越來越顯著。
本文作者:阿宅
芥末堆 海外編輯
有點宅
原標題:《【GET2020】瑞思教育王勵弘:我們正處在素質教育的黃金時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