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病"不再孤單!121種疾病納入首批罕見病名單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在山東省濟南市的「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21歲的趙浩洋在這裡為成骨不全症等罕見病群體開展關懷和救助服務。  趙曉明攝(新華社發)

2月27日,由罕見病病友和殘障夥伴組成的8772樂隊在「國際罕見病日」十周年紀念活動上演唱主題曲「吶罕」。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攝

得了罕見病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在網絡上,有很多罕見病患者講述著自己的經歷。

「我是妥瑞氏症患者,平時在不注意時會從喉嚨裡發出一些聲音,身上很多部位都會控制不住地抽動。」

「我有視網膜色素變性,抱著孩子的時候,看得到她的眼睛,卻看不到她的嘴巴。」

「我是血友病,最開始踝關節痛,後來膝關節痛,關節腫得像西瓜,痛到喘不過氣,幾天幾夜睡不著。」

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發病率極低的疾病。這些病症對人體危害極大且藥物難尋,幾乎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超過7000種罕見病,而在中國,罕見病患者的總人數已超過2000萬。長期的病痛折磨、高昂的醫療費用,讓罕見病患者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日前,國家衛健委等5部門公布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納入了121種罕見病。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有望提高國內罕見病的診療水平,加速罕見病治療藥物和診斷試劑的研發,為罕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診療服務。

並不罕見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今年年初,29歲的「漸凍症」患者婁滔留下了一份讓人淚眼的遺囑,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名年輕的北大女博士對抗罕見病的故事,令無數人感動之餘,也讓人認識到罕見病的殘酷與無情。

婁滔罹患的漸凍症,是被稱為世界五大絕症之首的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2014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冰桶挑戰」,曾讓許多人知道了它的存在。這是一種漸進且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會出現骨骼肌萎縮、無力以至完全癱瘓。

事實上,正如罕見病目錄中的漸凍症、血友病、先天性肌無力症候群、白化病等,很多罕見病並不「罕見」。專家表示,雖然罕見病單個病種發病率低,但種類繁多,加上我國人口基數大,臨床上的患者數量並不少。

中國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曾表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罕見病種類約7000多種,受影響人數超過3億。但由於罕見病的診療技術遠落後於常見疾病,僅5%的患者有藥可醫。這其中,大部分費用極其高昂,多數患者難以承受。

對於罕見病患者來說,診斷是首先要面對的難題。上海市醫學會罕見病專科主委李定國認為,罕見病一旦完成診斷,就知道有沒有路徑去治療,或者知道治療所能達到的極限效果。但罕見病發病率低、有關專業知識認知有限,極易出現誤診或診斷周期長,延誤治療。據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與香港浸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完成的《2018中國罕見病調研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三成醫生承認不了解罕見病,醫生與病友及家屬對罕見病診治認知存在差異。

業內人士指出,此前由於對罕見病沒有明確定義,導致罕見病診斷和治療缺乏明確參考。隨著罕見病目錄的制定和發布,有助於促進罕見病研究,並為相關法律的確定提供依據。

攻堅提速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對罕見病的研究始終穩步前行。此次公布的罕見病目錄,是罕見病「攻關」的階段性成果。

2015年底,前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組織成立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並在北京協和醫院設立委員會辦公室,依託專家力量,組織制定有關技術規範和臨床路徑,進一步加強罕見病的預防、篩查、診療、用藥等相關研究。而「研究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罕見病定義和病種範圍」,正是該委員會的職責之一。

2016年9月,致力於罕見病精準醫學研究的「罕見病臨床隊列研究項目」在北京協和醫院的牽頭下獲批立項。該項目匯聚了包括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上海瑞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北京大學第一人民醫院在內的全國20家在罕見病研究方面具有領先地位的單位參與,我國罕見病研究的「國家隊」就此組建。

此後,項目組建立了首個國家罕見病註冊登記平臺,建設基於信息學創新技術的國家罕見病臨床資料庫和生物樣本庫,目前已建立了150餘種罕見病臨床病例報告標準,針對80餘種罕見病採集臨床信息超過1.5萬例。

與此同時,各地探索攻克罕見病的步伐也在加速。今年2月,依託在相關疾病領域綜合實力較強的醫療機構,上海市確定了「罕見病診治中心」「兒童罕見病診治中心」「罕見病診治門診」等罕見病專科門診。而在2016年,上海市曾公布了「主要罕見病名錄」,涵蓋了56種罕見疾病。

專家表示,國家層面首批罕見病目錄的發布將促進相關疾病的大規模註冊登記及臨床研究。這一方面為規範罕見病管理、提高罕見病診療水平、維護罕見病患者健康權益等工作提供了指導和依據;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建設科研基礎設施、收集罕見病患者數據、推動科研創新奠定了基礎。

改變「少藥」

除了「缺醫」——定義和診斷缺失之外,罕見病還面臨著「少藥」的困境。由於罕見病發病率低,藥品市場需求小,藥品研發和生產成本過高、利潤極低,極少有企業願意研發、生產。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我國首批認定的121種罕見病中,目前有40多種已經有批准上市的治療藥物,但在國內上市的僅20多種,臨床需求還遠遠無法滿足。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在1983年頒布《孤兒藥法案》,通過稅收補貼、研發支持、優先審批等措施促進罕見病藥物開發。隨後,多國陸續頒發相應法規,全球範圍內孤兒藥的研究進入到飛速發展階段。

對此,專家建議,應大力鼓勵國內科研機構和醫藥企業自主研發創新型治療藥物,讓更多的罕見病能夠有藥可醫,也要鼓勵引進國外藥品和發展國產仿製藥,滿足廣大罕見病患者緊迫的藥物需求。

事實上,在罕見病目錄公布的同時,國家藥監局也發布公告,明確了科學簡化罕見病藥品審評審批程序的相關細節。公告提出,對於境外已上市的罕見病藥品,在不存在人種差異的情況下,可以提交境外取得的臨床試驗數據,直接申報藥品上市註冊申請。同時,對於公告發布前已受理並提出減免臨床試驗的上述進口藥品臨床試驗申請,符合《藥品註冊管理辦法》及相關文件要求的,可以直接批准進口。

業內人士指出,此舉有望為罕見病藥品的審評審批節省時間,為加快罕見病用藥上市打開突破口。建議在公布罕見病目錄的同時,發布罕見病的對應藥品,及時更新罕見病用藥目錄,以更多的利好政策推動罕見病藥品的研發和生產。(本報記者 劉 嶢)

原標題:121種疾病納入首批罕見病名單

病有所醫,讓「孤兒病」不再孤單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5月29日 第 09 版)

責編:侯興川

相關焦點

  • 眾安保險尊享e生2020版上線,覆蓋121種罕見病
    本次升級,眾安把對罕見病群體的關愛落到了明星產品「尊享e生」系列之中,尊享e生2020版首度將121種罕見病納入保障範圍,為罕見病群體減輕了沉重的治療負擔。據悉,此次升級是眾安「尊享e生」的第15次迭代。罕見疾病又稱「孤兒病」,目前國際上對罕見病還沒有統一界定,部分國家會根據自身國情為罕見病立法,並作出描述。
  • 國家公布首批罕見病目錄 包含漸凍人等121種疾病
    昨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工信部、藥監總局、中醫藥管理局5部門聯合公布《第一批罕見病目錄》。首批目錄納入了血友病、白化病等121種疾病,因冰桶挑戰活動被社會公眾熟知的罕見病「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也被納入。
  • 國家版罕見病名錄終於落定 首批納入121種罕見病
    2018-05-23 16:48 | 浙江在線 | 記者 唐夢霞國家版罕見病名錄終於落定啦,首批納入121種罕見病。名錄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5部門聯合發布,給罕見病患者家庭及罕見病與孤兒藥行業帶來希望。國家衛健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謝俊明教授,也是參與制定目錄的專家之一。
  • 121種罕見病治療有了推薦醫院
    為提高罕見病診療水平,維護罕見病患者健康權益,日前,市衛健委和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制定並公布了《具備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所列疾病診治能力推薦醫院/科室名單(2018年)》。今後,罕見病患者求醫將有望少走「彎路」。   為使罕見病患者得到規範治療,保障患者醫療安全,市衛健委和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制定了《具備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所列疾病診治能力推薦醫院/科室名單(2018年)》。
  • 佛山將121種罕見病納入醫療救助範圍
    《辦法》將我國罕見病目錄中121種罕見病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開創全國先例。同時,《辦法》規定,佛山市重點醫療救助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最高可達100%。《辦法》的出臺,使佛山市成為在廣東省內率先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統一銜接的地級市。
  • 首批國家版罕見病目錄已下發,包含「漸凍症」等121種疾病
    所謂罕見病,按照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提出的定義,即患病率低於1/500000或新生兒發病率低於1/10000的疾病。「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罕見病種類約7000多種,受影響人數超過3億。罕見病的診療技術遠落後於常見疾病,僅5%的患者有藥可醫,但這其中,大部分費用極其高昂,多數患者難以承受。」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罕見病?
    據梅斯醫學了解到大會聚焦罕見病專題旨在提高我國罕見病藥物可及性和本土罕見病藥物研究水平,通過多渠道協作、助力醫藥企業研發上市罕見病治療藥物,促進我國罕見病防治和保障事業的發展,並推動相關政策出臺減輕患者用藥負擔,改善中國罕見病患者診療現狀和生活質量。罕見病,指那些發病率極低的疾病,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罕見疾病又稱「孤兒病」,在中國沒有明確的定義。
  • 讓「罕見病」不再是「孤兒」——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藥」的期待何...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 題:讓「罕見病」不再是「孤兒」——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藥」的期待何解?繼2016年12月國務院把扶持「孤兒藥」納入「十三五」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後,今年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對罕見病藥品給予增值稅優惠。從3月1日起,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減按3%徵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徵增值稅。
  • 中國罕見病參考名錄正式發布(含147種罕見病名單)
    作者:寧雲鋒|中康研究院9月23日,正在杭州舉辦的2016年第五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上,我國罕見病發展中心(CORD)特別發布了《中國罕見病參考名錄》,共有147種疾病被列入這一名錄,包括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血友病……
  • 下月起,這21個罕見病藥品將減稅
    今天,享受減稅優惠的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目錄公布了。什麼是罕見病?為啥要給罕見病患者減負?請看《經濟日報》記者發回的報導。罕見病發展中心(CORD)創始人、主任黃如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此次罕見病用藥增值稅優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降低藥品價格,減稅的利好傳導至患者身上或將緩解罕見病患者用藥負擔。2.什麼是罕見病?罕見疾病又稱「孤兒病」,在中國沒有明確的定義。
  • 長春:兒童罕見病慈善救助範圍擴大
    日前,長春市慈善總會組織召開「有愛不孤單」慈善助醫項目新聞發布會,確定將《第一批罕見病目錄》(2018年5月)中的121種罕見病病種全部納入到「有愛不孤單」慈善助醫項目,並將救助地域從長春市擴大到吉林省範圍內,讓更多罕見病患兒得到救助。
  • 趙玉沛為罕見病發聲 中國罕見病聯盟成立
    中國治療罕見病的醫生多嗎?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指出,我國至少有三成醫生不了解罕見病。如何改變這一現狀?10月24日下午,中國罕見病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的成立,旨在促進罕見病臨床、科研與孤兒藥開發的協同創新,推動我國生物醫藥發展和醫學技術進步。
  • 賽諾菲攜3款罕見病新藥亮相進博會: 為法布雷病、血友病及黏多糖貯...
    2019年11月6日 ,全世界已知的罕見病約有7000種,但其中只有約6%的疾病有藥可治。「去世前,希望能夠用上一次藥」是很多罕見病患者短暫生命中的唯一期盼。作為罕見病治療領域的先行者和領導者,賽諾菲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帶來了三款罕見病領域的創新藥物,以期助力中國法布雷病、B型血友病及黏多糖貯積症Ⅰ型患者直面健康挑戰,綻放生命的希望。
  • RDMD:A輪融資1400萬美元,構建真實世界資料庫推進罕見病藥物開發...
    在她的帶領下,RDMD開發了獲得FDA批准的技術平臺,該平臺能夠產生巨大的臨床證據,進而可以加速罕見病的研究和藥物開發,並且讓患者和其家人隨時隨地可以輕鬆地為罕見病研究做出貢獻,不再只是充當罕見病研究的旁觀者。
  • 中國罕見病行業報告
    的疾病有已批准的治療藥物或方案,臨床研究是罕見病用藥(孤兒藥)研發的一大瓶頸。對於列入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的品種,可按照《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審評審批工作程序》提交相關資料,直接提出上市申請,且CDE建立了專門通道加快審評,對罕見病治療藥品,在受理後3個月內完成技術審評。在上述名單中,截止到2019年11月8日,陸續已有6個品種獲批上市,省去了國內臨床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境外罕見病藥物在我國上市時間。
  • 關注青島罕見病 我家有個威廉寶寶
    關於罕見病,除了漸凍人,我們似乎知道的很少。根據資料顯示,罕見病是指那些發病率極低的疾病。罕見疾病又稱「孤兒病」,在中國沒有明確的定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罕見病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1‰的疾病。世界各國根據自己國家的具體情況,對罕見病的認定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
  • 罕見病,你了解多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熊貓寶寶」(戈謝病)、「藍嘴唇」(肺動脈高壓)、「牽線木偶人」(多發性硬化症)……這一個個看似美麗又可愛的名字背後,是很多罕見病患者的痛。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今年的國際罕見病日,中國首部《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正式發布,為121種罕見病診療提供依據。
  • 提高罕見病診斷水平(健康焦點)
    令人欣喜的是,《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日前發布,這是我國第一部罕見病診療指南。《指南》對121種罕見病進行了全方位的闡述,以清晰的流程圖形式展現診斷流程和治療原則,有利於促進罕見病規範化診療。
  • 關注罕見病:西安兒童背蝸牛殼鑽管道體驗罕見病
    人民網西安3月1日電(梁錦)「月亮的孩子」、「不識人間煙火的孩子」……這些美麗的名字背後是一個個罕見病患者身上重重的殼,為使更多人關注罕見病,2月28日,西安2015國際罕見病日(中國)宣傳月西安站活動在陝西省圖書館拉開帷幕。
  • 罕見病的用藥之難:「買不起、用不上」問題何解?
    不過對於許多罕見病患者來說,有藥也並不意味著幸運。因為他們面對的是高昂的費用。2019年12月,賽諾菲旗下的法布贊(注射用阿加糖酶β)在中國獲批上市。2020年5月18日,法布贊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開出首張處方,並開始在全國首批包括上海、北京、廣州、太原、合肥、杭州、長沙、福州、南京、濟南、西安等在內的十餘城市進行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