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佛山市醫療保障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佛山市醫療救助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辦法》將我國罕見病目錄中121種罕見病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開創全國先例。同時,《辦法》規定,佛山市重點醫療救助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最高可達100%。《辦法》的出臺,使佛山市成為在廣東省內率先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統一銜接的地級市。
最新:重點醫療救助對象救助比例最高達100%
據佛山市醫保局副局長梁丹怡介紹說,《辦法》有兩個特點,一是醫療救助待遇有提高,二是重點救助對象範圍有擴大。在救助待遇上,《辦法》取消了重點醫療救助對象診治普通門診疾病需自付累計1000元以上才能救助的限制,將低保與低保臨界對象普通門診和門慢門特救助比例由80%提高到90%,門慢門特救助年度救助限額由2萬元提高到3萬元;特困供養人員普通門診和門慢門特救助比例由80%提高到100%,普通門診年度救助限額由1萬元提高到無限額,門慢門特救助年度救助限額由2萬元提高到無限額。救助對象方面,《辦法》將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作為新增的重點醫療救助對象,救助比例、年度限額與特困供養人員一致。
「2019年,佛山市醫療救助方面支出5000多萬元,賠付5萬多人次,涉及1萬多人。相信《辦法》出臺以後,還能惠及更多人。」佛山市醫保局局長王培星表示,《佛山市醫療救助辦法》是在原有的普通醫保、大病醫保、商業類平安佛醫保外,對重點救助人群實行政府託底的醫療保障。
亮點:將國家罕見病目錄中全部罕見病納入醫療救助範圍
此外,《辦法》首次將罕見病醫療救助對象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單獨制定罕見病醫療救助政策,使佛山成為全國率先將國家罕見病目錄中的罕見病納入醫療救助範圍的地級市。《辦法》最大的亮點是對於罕見病患者使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的門診專用藥品、治療性食品費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儘可能的減輕罕見病患者的費用負擔。
「罕見病醫療救助對象在符合條件的罕見病醫療機構診治罕見病的指定藥品、治療性食品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各類補充醫療保險核報,剩餘個人需要支付的費用由其個人先行支付後,由戶籍所在區醫保部門按80%的救助比例予以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額為30萬元。」梁丹怡介紹說。
「佛山此次把罕見病目錄中全部病種都納入救助,走在了全國最前面。」廣東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劉麗介紹說,70%~80%的罕見病是遺傳性疾病,60%~70%是在兒童期發病,大多數罕見病嚴重致死致殘,對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目前廣東省較常見的罕見病有血友病、脊肌萎縮症等。
便民:無縫銜接,即時結算
受助市民怎樣申請救助?醫藥費報銷如何進行呢?佛山市社保局副局長李劍文表示,為方便困難群眾就醫,將實現社會救助信息平臺與醫保綜合信息系統的全面對接,實現重點醫療救助對象救助身份信息和醫療費用結算信息的實時互聯互通。通過系統智能識別,重點醫療救助對象只需憑身份證、社保卡即可在市內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直接享受醫療優惠減免。
據了解,與《辦法》配套的醫療救助經辦服務細則將於本月出臺,重點醫療救助對象普通門診救助、門特門慢救助和住院救助納入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系統;社會救助信息平臺與醫保綜合信息系統將全面對接,實現重點醫療救助對象救助身份信息和醫療費用結算信息的實時互聯互通。
另外,《辦法》打破了以往醫療救助需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為前提的界限,對於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又有就醫需要的救助對象,將其符合條件的醫療費用也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對象和罕見病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問題。
同時,《辦法》鼓勵單位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捐贈、設立幫扶項目、創辦服務機構、提供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醫療救助。並鼓勵社會慈善機構募集罕見病救助資金,設立罕見病救助項目,共同關愛和幫扶罕見病困難患者。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高敏華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高敏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