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百科全書,一鍵關注本帳號
宜興的獨特材質——紫砂,造就了我們廣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興這個陶都名片。他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和一件件留存於世的精美工藝品,就是工藝的證明、品質的證明。所以說——紫砂是一種特質、紫砂是一門工藝、紫砂是一種品質、紫砂是一門道德!
我有一個朋友,做事大大咧咧、毛毛躁躁,家裡人勸他喝喝茶,養養心。
這個朋友對茶倒並不排斥,尤愛喝普洱,兩年前買了一把老紫泥的石瓢壺,越養越喜歡,以至於一天不用它泡茶,渾身不舒服。
他跟我形容說那種滋味,就像一個大煙槍一天不抽菸,難受。他還說這叫「茶癮」。
前不久我這個朋友的「茶癮」就犯了,偏偏他那大大咧咧的性格,家裡普洱茶沒了,居然沒有提前補。
朋友跟我說那叫一個百爪撓心,他實在是渾身難受,就「畫餅充飢」——往那把老紫泥石瓢壺裡倒了一壺熱水,然後學平常的樣子喝了一口。
朋友說一開始喝覺得自己出現了幻覺,明明是白開水,居然喝出了往日裡普洱的味道,可是再喝幾口,依然是普洱的味道。
朋友跟我說了這件事,驚嘆道「壺成精了」,我跟他說這是「壺養成了」。
一壺一茶的好處
壺友都有一個「一壺一茶」的習慣,顧名思義就是永遠只用愛壺泡一種茶葉。
「一壺一茶」其實是個很好的習慣,這與紫砂壺的特性息息相關。
因為紫砂壺是泡茶利器,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善於吸收茶湯。
所以一把久經使用的紫砂壺,即使不加茶葉,單用沸水亦能衝出淡淡茶湯來。
因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衝泡出的茶湯才能保持原味的鮮度與純度。
否則今天泡烏龍茶,明天泡普洱茶,後天又泡花茶,那麼必然導致茶味混合,全無個性可言。
不想一壺一茶怎麼做
但是有的壺友特別喜歡這把壺,又想換種茶葉喝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的是清洗紫砂壺。
先注滿開水,稍搖晃數下倒出,旋即沒入涼水之中,則異味可除,反覆多次即可。
也可重新把壺放鍋內煮,多放清水,沒過壺面,小火文煮,期間可以放你需要換的茶葉。
之後泡上新茶,放置數小時後倒掉清洗乾淨即可。
心境,決定你的選擇
那麼,有了可以清洗愛壺的方法,我們還有必要堅持一壺一茶嗎?
我覺得我們壺友的世界,可以少一些「必要」、「應該」這些冷冰冰的名詞,因為它們代表的是邏輯和規則,而喝茶品茶這種活動,更多講究的是心境和樂趣。
有的人喝茶追求的是從容淡定,養氣靜心;有的人喝茶追求的則是快樂隨意,舒暢歡心。
當你堅持「一壺不事二茶」時,你體會到的是茶湯細微的原味本色,是沒有一丁點香氣混雜的最原始的清雅之味,感受到的是一種個性張揚的意境,堅守本心的樂趣;
而當你沒有執著於「一壺不事二茶」時,感悟到的又將是另外一種境界:隨意、包容、從容而為,瀟灑不羈,卻又天然成趣。
紫砂壺歷經千年而不衰,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是因為紫砂壺融合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把玩紫砂壺,人們體驗的是一種胸懷和境界,感悟的是一種深厚和安寧。
寫到這裡,我想每個壺友關於一壺一茶這件事,心裡都有了自己的一桿秤。
溫馨提示:
說到紫砂壺的雙氣孔結構,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人為了在壺內形成「茶山」,使其看來更具古意,便將茶葉留存其中,任其陰乾。
有些人泡茶後,故意將最後一泡茶湯存於壺內,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認為此法可收內浸外養之效。
殊不知,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既善於吸附茶湯,自然也易於吸收黴菌。
以此養出的壺,只怕日後衝茶時,亦會帶有異味,甚至有礙健康,實是得不償失。
名 | 壺 | 賞 | 析
往 | 期 | 精 | 彩
• 紫砂壺適宜泡什麼茶?和壺型、大小有關嗎?
• 紫砂器型解說大全,還有不認識的嗎?
• 紫砂壺,壺該如何清洗?要不要開壺?養壺,要不要用茶葉浸泡?包漿可否快速形成?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